中国茶道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20:37
中国茶道
茶道兼指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二事。茶道,包括茶艺(即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茶礼(即茶事活动中的礼仪)、茶境(即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修道(即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四大要素。修道,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其中,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中庸、无为。
历史上,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茶艺形式。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渐成风俗,人们认识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全真的功用。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茶经》不仅阐发饮茶的养生功用,已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诗僧皎然,精于茶道。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问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他把饮茶由日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七碗茶”流传千古。
点茶道约始于唐末,至北宋后期而成熟。宋蔡襄著《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泡茶法约始于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
茶礼,据朱权《茶谱》载:“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曰: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主、客间的端、接、饮、叙,颇为郑重。茶境,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朱权《茶谱》:“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修道,据宋徽宗《大观茶论》载,茶可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薰陶德化。赋予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中国的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