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36:35
汪国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是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出过多部诗集如《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
汪国真简历
汪国真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人)。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等城市18岁以上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云梦山,云台山,花果山,周瑜陵园,解州关帝庙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
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了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综艺大观》、《正大综艺》和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栏目都对他作过介绍。2003年11月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国真和洛湃“热潮诗”的杨光治,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
汪国真的诗歌主要写的是友情,所以得到了较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过我们心灵的诗人。
另外,汪国真还是80后著名写手王寒星的启蒙者,“王寒星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受汪国真等人的影响,1998年当时他在长治卫校上中专,同学的一本盗版诗集让他认识了汪国真这个九十年代初成名的中年诗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诗集出版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的最高。当时汪国真那种特有的细腻和温暖感染了不满十七岁的王寒星。他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仿照式写作。”可以说,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很多的年轻人,他不愧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汪国真抒情诗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著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著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永恒的心》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永不改变的
是从不羞于见人的
真挚与善良
《人心》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
都会 太不漂亮
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清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旅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祝愿》
——写给友人生日
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 皓月一轮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请不要责怪
有时 会离群索居
要知道
孤独也需要勇气
别以为 有一面旗帜
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
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
我不崇拜
我不理解的东西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就这样划呵
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
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祝你好运》
还没有走完春天
却已感觉春色易老
时光湍湍流淌
岂甘命运 有如蒿草
缤纷的色彩 使大脑晕眩
淡泊的生活 或许是剂良药
人,不该甘于清贫
可又怎能没有一点清高
枯萎的品格
会把一切葬送掉
祝你好运
愿你的心灵 和运气一样好
《那凋零的是花》
你的生命正值春光
为什么 我却看到了霜叶的容颜
只因为那面美丽的镜子
打碎了
你的眷恋深深
在梦幻旁 久久盘桓
既然伸出双手
也捧不起水中的月亮
那么让昨日成为回忆
也成为纪念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
缤纷烂漫
那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
《许诺》
不要太相信许诺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尽管美妙
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
机会,凭自己争取
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选择》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 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
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的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可是,我不知道
当我们想笑的时候
会不会
却是 潸然泪下
《叠纸船的女孩》
他长大了
认识了一个
喜欢叠纸船的女孩
那个女孩喜欢海
喜欢海岸金黄的沙滩
喜欢在黄昏里的沙滩漫步
有一天
那个女孩漫步
走进了他家的门口
晚上,妈妈问他
是不是有个女孩子来过了
他回答说
没有,没有呵
妈妈一笑
问那个纸船是谁叠的
《相信自己》                                               相信上帝
不如相信自己。
全能的上帝,
没有奇迹。
仁慈的上帝,
从不给予。
上帝是上帝,
自己是自己。
如果非要我相信上帝,
那么我相信,
上帝就是----我!
我----就是自己!
《镜子》                     拿起你来
你依然是我少年时的样子
日子,还是那么宁静
我却已不是
一首活泼天真的诗
拿起你来
常感叹岁月的流逝
那路太远
那山太高
跑也不是走也不是
拿起你来
在心中默默祈求
岁月,无论怎样
改变我的容颜
只是请千万保留我
最初的品质
《无题》                     艰难困苦的土壤
生长着青春之树
仰者
羡其尊
俯者
钦其度
《风不能,雨也不…… 》      风不能使我惆怅
雨不能使我忧伤
风和雨
都不能使我的心
变得不晴朗
坎坷
是一双耐穿的鞋
艰险
是一枚闪亮的纪念章
我是一片叶
----筋脉是森林
我是一滴水
----魂魄是海洋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无题>                                                 过错
是短暂的遗憾
错过
是永远的遗憾
<叶子黄的时候>           别把头低
别把泪滴
天空没有力量
需要我们
自己把头颅扬起
生活不总是宽敞的大道
任你漫步
任你驰骋
每个人都有自己
泥泞的小路
弯弯曲曲
春天的时候
你别忘记冬天...
<宁肯孤独>               在浮躁的空气里
宁静反而让人觉得醒目
我不愿引来更多的视线
此时此刻我宁肯孤独
不要随意打开吧
我不一定是你要读的那本书
我的关切在哪儿
去问书中
那些古典而又精美绝伦的插图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诗歌黄金时代的王者——汪国真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一个时代的符号----汪国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出现并且一时风靡。接下来是"后朦胧诗"、"第三代诗"还有"第四代诗"。80年代末90年代初诗坛或者说在诗坛之外出了一个汪国真,他的诗让人读懂了,让人脱口而出了,也很被说三道四了一番。
论影响,汪国真还真是一不小心把新体诗推到了顶峰,好歹是"大众化"的顶峰。至于艺术水准高下深浅,是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灵魂的高贵,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看那阵势,实在让人目瞪口呆。"汪粉"、"真丝"数量不好统计,至少他诗集的发行量恐怕已创造了后人很难超越的纪录。
后来,汪国真去玩书法、画国画,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作曲家,虽然至今他还被称为"诗人",但是他本身的热闹已经跟诗歌没有多大关系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新诗的悲哀。
从1992年至今,15年以来没有哪个写新诗的人如此兴风作浪。前不久听说有人把一些白话分成行叫做"梨花诗",能热闹多久不得而知,也许用不了多少时候大家已经不知"梨花诗"为何物了。这是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谁也别想在某一个领域的顶峰占据太久的风光。
"我也属于音乐!"
2006年春节过后,我见到了这个一直是在传说与想象中的汪国真,他笑容灿烂,风度翩翩。对比10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上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儒雅依然,且更多了成熟的魅力。汪国真送给我他的音乐专辑,我经常在忙碌的同时用电脑播放他的音乐。我的一个博士同学,偶然在我家里听到,很专注地听了好几支曲子,然后说:"作曲就是天赋。他作曲的感觉恐怕跟莫扎特是一样的,就像是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那么自然。"
一次开会,我碰到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先生,无意中聊到汪国真,想不到兆骞先生所谈论的并不是汪国真的诗文书画,而是汪国真的音乐。谈到对汪国真音乐的整体感觉,兆骞先生反复使用了一个词:震撼!并且断言:"汪国真的音乐成就会超过他的诗!"据兆骞先生看来,诗人的情怀与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在汪国真的音乐中得以充分体现。
汪国真说:"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是没有专门接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2001年,我想到要尝试作曲,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买了一些音乐方面的书,一边看书,一边试着把旋律记录下来。"
我问他学习作曲用了多长时间,他认真地想了想,"大概有一个礼拜左右吧。"我愕然。他接着说:"你可能不相信。其实作曲跟写文章差不多,脑子里想好了文辞句子,敲到电脑里,连缀成篇。作曲也是这样,脑子有了旋律,知道怎么去记录下来,曲子就完成了。"
汪国真说得简单。
诗文的成就使他备受追捧,书画也渐成大家,他完全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何苦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开拓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呢?汪国真是这样说的:"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受。"
"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
我最早知道汪国真写毛笔字源于"2002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他开火锅店破产,街头卖字为生。当然,汪国真没有开店,更没有沦落至此,但是"卖字为生"这四个字却让我知道写诗的汪国真还舞弄毛笔,而且他的字居然达到可以养家糊口的程度。
"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1993年左右,每天练一个小时,差不多练了一年。"
"为什么练字?""出名之后应酬太多,不仅是到处要签名,在很多场合还经常被人'强迫'题辞,那会儿钢笔字写得还说得过去,但是写毛笔字就总怕拿不出手。"
"怎么练的?""先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练,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再然后是怀素、张旭的草书。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因为我参照了毛泽东同志草书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说我写的是'毛体'。其实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单个字来看,与'毛体'是有很大差别的。"
除了狂草,汪国真还兼写楷书、篆书、隶书。另外,汪国真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 2006年6月出版的《作家通讯》封三是汪国真的国画牡丹,他在附言中写道:"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 1978年恢复高考,汪国真用半年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顺利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中文系的汪国真爱写诗,1979年4月12日,正读大一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学校的一天》5首组诗,他得到的是两元钱的稿费和坚持诗歌创作的巨大鼓舞。 1982年,汪国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编辑工作,业余还是写诗不辍。自己投稿,有些获得发表,有些石沉大海,没有炒作,成名也非一夜之间。 "大概是从1988年起,我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他们表达对我的诗的喜爱,并且有很多人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我的诗集。"谈到这些热情的读者,汪国真至今仍不无感慨。"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那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对汪国真的诗,虽然赞美一直是主流,但少数批评的声音却也非常尖刻。对此,汪国真这样说:"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就什么也不是。检验作品的标准一个是读者,一个是时间。那么多读者,这么多年,一直喜欢着我的诗,足够了!" 2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诗写散文的汪国真。后来知道他的两首诗被选入初中的语文课本;5篇散文被选入高中的语文读本。 1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的题字。 三五年前,知道一个把业余作曲玩成专业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近年来专门请他作曲的已经络绎不绝,他已经出版数盘音乐专辑。 这二十几年来,汪国真从小有名气到大红大紫,到淡出诗坛,再到横空出世于书画和音乐领域,他呈现出的总是令世人瞩目的神奇。 20年过去了,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已经在岁月的淘洗中湮没不闻。汪国真,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曾经是一个成长中无法绕过的名字,这个名字依然令人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