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最应该弄明白的一个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09:14
稍有英文基础的人都知道,He被译作汉语里的男性第三人称“他”,而She则用以指代女性第三人称“她”。然而,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汉字都没有对“第三人称”在性别层面上加以区分。“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中,作者们都习惯于用“他”来统一指代男、女甚至除人之外的第三人称。
然而,频繁的使用这一指代模糊的代词,给人们带来不少理解上的麻烦。鲁迅先生就曾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无论是在《阿Q正传》中提到“小尼姑”、还是《故乡》里提到“豆腐西施”,他都避用“他”而用“伊”来替代。不过,真正对汉语中“第三人称”的指代加以性别上明确区分的,却是我国伟著名的语言学家、著名诗人刘半农先生。
1918年初,时任北大教授的刘半农,在翻译一些外国作品的时候,发现英文中He、She、甚至It,在汉语中都只能统一翻译成“他”。在和同样任职于北大的周作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用“她”专门指代女性第三人称、并用“牠”专指除人之外的第三人称的想法。然而,随后不久他便去伦敦大学深造,想法也暂时搁浅。
在1918年的8月份,周作人在于《新青年》的一篇外文翻译的按语中透露了刘半农的这一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便在文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一批持有封建思想的保守人士,极力反对并撰文加以攻击。不过“他”“她”之分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思想开明人士的支持。一时间,对立双方展开的激烈辩论。
1920年6月,身在伦敦的刘半农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久写了一篇《“她”》发表在《新青年》上,将自己的想法加以详细论述。指出:一、中国文字中,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位阴性代词?二、如果真的要、我们能不能用“她”字?同时他还建议第三位的代词,除“她”之外,再取“牠”来指代无生物。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学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强烈支持。1920年8月9日,他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一栏发表了另一篇题为《“她”字问题》的论述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随后,时隔不足一个月,刘半农在伦敦创作了后来流传极广的注著名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麼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裏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这首诗中,刘半农第一次将“她”字带入诗作,后来,由赵元任先生谱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发行。这首歌曲的传唱无疑为“她”字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据说因这首歌曲还闹出一个笑话:一青年,十分喜欢这首温情浪漫的歌曲,便猜想其作者必定风流倜傥之人,很想一睹风采。于是便去赵元任家里问个究竟,恰逢赵夫妇正与刘半农等人饮茶。赵夫人便指着旁边颇有老态的刘说:这就是刘半农先生。那青年惊愕了半天,末了,摇头惊呼:原来是个老头?惹得满堂开怀大笑。后来刘半农为此做了一首打油诗?
虽然后来对“她”仍有不少保守学人极力反对辩驳,但是很快便被来自于群众的呼声给淹没,不久“她”字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赞赏并被广泛使用,各种版本的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的这一“创举”,丰富、纯洁了中国文化,结束了汉语表达中第三人称指代含混、笼统的局面。其意义的深远重大不言而喻。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为卿画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