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资料收集贴 - 〖基本面原创分析〗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3:27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资料收集贴
【 】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收藏  点击3177次  回复21次 复制本帖地址
论坛里有很多资料跟踪收集贴,我也发一个,专门收集各种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资料,主要如下:
1、外国同时期发展历程对中国启示
2、中国未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景气度估计
3、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2*:
[ 本帖最后由 toobad 于 2007-11-2 10:11 编辑 ]
下载:职业操盘手的股票交易系统
-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2楼
发表于 2007-11-1 14:17 只看该作者
注册就送千元课程,论坛用户直接登陆 -

徐向春:中国钢铁消费峰值的探讨
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产量迅猛增长,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突破了2亿、3亿大关,今年将超过4亿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一再突破人们的认识极限,使得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钢铁消费峰值将达会到什么水平?中国钢铁工业还有多大发展空间?在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形势下,这些问题尤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将参考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钢铁消费可能达到的峰值。
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未来15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国家统计局“2005—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与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1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其中前十年高于8%,后十年将有所放慢但仍高于7%。按此速度,2018年GDP将达到2000年的四倍多,到“十三五”期末,中国GDP总量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000美元。有望提前2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18日“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15年”)。预计第一产业比重继续降低,第二产业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将明显上升。届时,我国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将大约为12:48:40,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可望由2003年的49.1%降到35%。
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每年以1.43—1.4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5.7倍,2005年达到43.3%(表1)。因为起点低,目前城市化率仅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美国1910年(45.6%)、日本1950年(37.5%)的程度。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是城镇化扩张期,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将近3亿人,即相当于一个欧洲或一个多美国的人口要进入城镇。⑴
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化阶段主要根据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等指标来判断(表2)。依照上述理论判断和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我国工业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的特征可能持续到2020年。
(二)重化工业化是工业化中期的主要特征     自2002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了日益重化工业特征。轻纺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33.79%下降到2003年的27.17%,同期重化工业所占比重由49.17%上升到54.04%,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⑴。
纵观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原因。居民消费结构从“吃、穿”向“住、行”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加快发展,这些产业在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而一批提供中间产品或设备的行业,如钢铁、建筑材料、化学、有色、机械设备等行业也相应地获得了加快增长,出现了一批重化工业的高增长产业群,进而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大国经济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看,基本存在着由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再向技术集约化的结构升级规律。中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与工业化初始阶段经济增长依赖于轻工业的带动不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增长的带动。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分析,我国现在进入了重化工时代,重化工业的大发展不仅是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经济大国,发展重化工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撑⑵。
(三)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金属矿产资源,其消费增速之快、强度之大、人均量之高、总量之多前所未有。这一阶段,能源与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消费增长速率一般大于或相当于GDP增长速率,创造单位GDP所消费的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均资源消费量陡然上升,国家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消费总量迅猛增加。经济增长依赖于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同步增长是工业化过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至今没有改变。⑶
经济学家钱纳里与他人合著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对战后一百多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说明,在人均560~2100美元的工业化阶段,在国内总需求与总产出中上升最快的就是矿产和原材料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对钢铁需求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长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而增长的,驱动我国钢铁需求增长的主要的长期动力还是源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影响钢铁需求的长期因素,只要城镇化、工业化未结束,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就不会结束,钢铁工业仍将保持长期发展态势。     二、先行工业化国家经验表明:人均粗钢消费呈现规律性     (一)有关粗钢预测综述     近年来,关于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吨钢的争论始终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以往的钢材需求预测远远低于钢材实际消费。2000年以来,由于钢铁需求的带动,我国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2006年粗钢产量预计将达4.2亿吨,消费量亦接近4亿吨,大大高于前几年有关机构“2005年粗钢消费2.7亿吨”的预测结果⑷。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10—15年,中国钢铁需求是否持续增长,消费量究竟达到什么水平,是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近期有关中国粗钢消费预测主要有:一是阶段性预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粗钢消费量4.9亿吨⑸;世界钢动态(WSD)预测2015年中国粗钢需求量为6.1亿吨。二是峰值预测:金琳预测峰值达到6亿吨⑹;陆晓明预测将超过10亿吨⑺。除中钢协外,其它预测结果是仅仅是提出了观点,均未提出有说服力的根据。
MACD博客热点导读     去网校学习炒股票  金融便利店
[日志]瀛洲海客:2010年5月17日纽期与郑棉技术解盘 [日志]泰勒韦: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弊几何?
[日志]看图说股:2010 02 12 牛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 ... [日记]方明:操盘手每日实战策略——方明
[日志]guyism188:20号短线 福建南纺(600483) 真牛啊!! [文件]sdyynmz:网易文摘
[日志]baoyuhan:5.19分时分析短期底部已成 [日志]joseco111:5月20日大盘走势预测及个股介绍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龙帝实战讲解---高手快速进阶之路——龙帝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3楼
发表于 2007-11-1 14:21 只看该作者
注册就送千元课程,论坛用户直接登陆 -

(二)美、日人均粗钢消费量情况
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于四十年代末完成工业化中期,钢产量于1943年达到8059万吨,1951年突破9000万吨,达到9544万吨,1950年人均消费量达到574公斤。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并完成工业化,第二产业比重由1950年的40%下降到1970年的35%(表4),导致钢铁消费量和产量增长减缓(图2)。1973年钢产量13646万吨,1950年至1973年,钢产量年增长率为1.9%,人均消费量由574增长至711公斤(图3)。
1973年是钢材消费分水岭,当年爆发石油危机,促使已处于传统工业化增长顶点的发达国家加快进行结构调整,逐步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迅速增高,而这些产业消耗钢材较少,钢材消费量出现明显下降走势,到2003年人均消费量349公斤,比1973年减少了362公斤。 表4    1950—1970年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国  家
产  业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美  国
第一产业
7
4
3
第二产业
40
38
35
第三产业
53
58
61
日  本
第一产业
26
14.9
8.6
第二产业
31.8
36.2
43
第三产业
42.3
48.9
48.4
联邦德国
第一产业
10.4
6
3
第二产业
48.9
54
54
第三产业
39.7
40
43
法  国
第一产业
15.5
10.4
6.9
第二产业
54
50.2
54.4
第三产业
30.5
39.4
38.7
英  国
第一产业
5.7
4
2.8
第二产业
48
47.5
42.7
第三产业
46.3
48.5
54.5
资料来源:王梦奎主编,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日本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自五十年代中期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中期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快速工业化带动下,钢铁消费和产量迅猛增长,1950年粗钢产量484万吨,人均消费量50公斤(图4);到1973年,钢产量达到11932万吨,人均消费量802公斤。1973年以后,由于同样原因,钢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再没有突破1973年水平,2003年消费量603公斤,比1973年下降199公斤。

图2 美国人均GDP、粗钢消费统计

图3 1964?1978年日美人均粗钢消费

图4 日本人均GDP、粗钢消费量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4楼
发表于 2007-11-1 14:22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均粗钢消费高于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
日本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对中国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对日本工业化中期的重工业化稍作介绍。
在已完成工业化的经济大国中,日本人均粗钢消费峰值是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采取追赶战略发展经济,在快速工业化阶段,钢铁消耗强度高于先行工业化国家。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于1910—1930年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美国于四十年代、英、德、法于五十年代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而日本在五十年代才真正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⑽、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例如1950年日本第一产业比重为26%,欧美发达国家为5.7—15.5%⑴;城市化率37.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表5)。1955年,日本的GNP只为美国的1/15,西德的1/2;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20美元,在西方各国中列第35位。
经过1945年至1955年10年的艰苦努力,日本经济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18年间日本的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近10%,人均GDP由1955年的268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3752美元,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表5 部分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率(%)
年 份
美  国
法  国
德  国
日  本
1950年
64.4
56
72
37.5
1960年
69.9
----
77
62
1970年
73.6
70.4
80.0
72.1
1950-1973年,企业设备投资增加了56倍,大大超过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在设备投资中,重化学工业的增长尤为迅速。1956-1968年,制造业设备投资增加了4.0倍,其中钢铁工业为7.2倍,汽车工业为22.7倍。从设备投资占GNP的比重看, 1965-1969年日本为1/3,西德为1/4,美国和英国都不足1/5,日本的比重是最高的。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推行“重化工业化”政策,重化学工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1955-1970年,重化学工业各部门(包括金属、机械、化工)的增长情况是:钢铁冶金工业增长了10.6倍,其中钢铁工业增长了9.1倍;化学工业增长了7.4倍,其中石油化学工业增长了12.7倍;机械机器工业(加工组装型工业)增长了21.3倍,其中一般机械工业增长了18.6倍,电气机械工业增长了28.2倍,精密机械工业增长了13.9倍。1970年,日本重化学工业占制造业生产的比重达到了62.3%,其中一般机械工业为7.8%,电气机械工业为8.3%,运输机械工业为8.5%。当时,主要发达国家重化学工业生产的比重是:美国58.6%(1967年),英国57.3%(1968年),西德56.5%(1970年),法国53.6%(1965年),都低于日本1970年的水平。⑿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钢铁需求,1950—1973年,日本钢铁消费量增加15倍,同期西德增加2倍,法国不足2倍,美国、英国增加不足50%。五十年代日本钢铁积蓄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图5),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七十年代才接近德法英的水平。1960—1970年的10年间,日本人均钢铁积蓄量年增长率为8.2%,同期美国为1.2%,西德2.9%,法国2.9%,英国0.9%。

图5 欧美日人均钢积蓄量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股市万能交易系统——方明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5楼
发表于 2007-11-1 14:27 只看该作者

汽车工业是美国钢材消费大户,占钢材消费总量的20—25%。1973年美国汽车产量1268万辆(表6),汽车保有量约12480万辆。产量60.3辆/千人,千人保有量593辆。
表6                1973年欧美日汽车、船舶产量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英国
汽车(万辆)
1268.1
708.5
394.9
359.6
216.4
商船下水量(万总吨)
89
1567.3
198
113.4
101.8
资料来源: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1949—1979年国内外钢铁统计》
如果按照上述数据,届时中国汽车产量为8677万辆,保有量85333万辆,远远超过目前全球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从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来看,均是无法承受的,显然是不可能实现。
据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1870万辆,保有量15692万辆⑴,粗略测算,需消费钢材5292万吨。按照美国参考值计算话,粗略估算汽车消费钢材将比实际消费量多1.70亿吨钢材,折合粗钢1.79亿吨(按成材率95%折算)。扣除这部分差额后,粗钢消费峰值为8.44亿吨。
(2)参照日本峰值测算
粗钢消费总量=14.39*0.802=11.54亿吨
1973年日本汽车产量708万辆,汽车保有量约2500万辆。产量65.3辆/千人,千人保有量241辆。
同理计算,汽车消费钢材比实际消费量多1.88亿吨钢材,折合粗钢1.98亿吨。
此外,1973年日本造船产量1567.3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产量的一半左右,消费钢材约690万吨。按此产量,中国造船产量将达20815万载重吨,这又是一个天文数字。2005年全球产量为7120万载重吨,中国为1200万载重吨。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提出目标,2015年造船达到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粗略估算,因造船产量高估而增加钢材消费7600万吨,折合粗钢8000万吨。
扣除汽车、造船高估部分后,粗钢消费峰值为8.76亿吨。
(3)成材率提高减少粗钢消费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世界钢铁工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以标志钢铁工业重大进步的连铸技术为例,在1973年,日本连铸比为20.7%,美国15.5%,中国仅为2.6%。到2005年中国连铸比达到了97%,达到日、美水平。
技术进步提高了钢材成材率。1973年,日本热轧成材率85.5%(美国也基本如此),2005中国钢材成材率达到95%。也就是说在,1973年消费1吨钢材数量(因为在实际消费中,使用的是钢材而不是粗钢)所需要的粗钢为1.170吨,到2005年为1.053吨,仅为1973年的90%。
根据(1)、(2)测算,中国粗钢消费峰值为8.44—8.76亿吨。考虑成材提高因素,这一数值减少为7.60—7.88亿吨。
结论:
(一)中国钢铁需求在未来十几年仍将保持增长,钢铁消费峰值可能在2020年前后出现。
(二)人均消费峰值低于美国、日本所达到的峰值水平,为493—513公斤,消费总量为7.10—7.38亿吨。
不要仅仅将上面的分析当作是钢铁消费量分析,其实中间参考的美国、日本的工业化背景特征更值得借鉴。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利润点——融者胜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6楼
发表于 2007-11-1 14:49 只看该作者

2006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正式对外发布《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
《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重点规划建设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同时防止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近年来,国内造船业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国内造船投资热方兴未艾,对此,主管部门正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行业整合力度。
涌动投资热潮
《规划》出台的背景是,由于行业景气度上升,目前国内对造船行业的投资正在快速升温。
船舶工业是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型产业,不但为水运交通、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供装备,而且又是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由于其特殊性,过去鲜有民营资本进入造船业。
而在本轮造船业投资热潮中,民营资本表现异常活跃。许多民营资本对造船业兴趣浓厚,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入并不少见。浙江4300公里海岸线上,目前已经集聚了由民营企业投资的500多家船舶制造厂。浙江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兴建十大造船基地,总投资额将超过100亿元。业内人士向记者描述:“现在去舟山一带看看,就会发现海岸线上建设的都是造船厂。”
造船行业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的进入,而进入门槛低则是近两年来投资升温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员称,造船业可能是下一个投资的热点。与房地产热、采矿热等投资一样,投资造船业同样需要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但关键是进入造船业的门槛比进入房地产业和矿产开发门槛要低很多。目前,民营资本进入造船行业,比较多的是“滩涂造船”,所需成本较少,也并不像开发房地产拿地那样需要经过方方面面的手续。
目前国内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861家,辽宁和上海由于分别拥有大连船舶重工和外高桥两家企业,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基地。其余如江苏、广东、厦门、天津也都在纷纷发展自己的造船企业。
造船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时出现大量资本进入造船业情有可原。因为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国际国内造船业正经历着难得的高景气周期。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世春近日表示,中国的造船业经历着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黄金时期,如能及时抓住国际造船业的产业转移和国际船舶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我国造船业将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行业接单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创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全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1608万载重吨(DWT),同比增长11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7.1%,比2005年23%的世界份额上升了4.1个百分点。而根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的研究统计,上半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为590万修正总吨,超过日本的280万修正总吨,位居世界第二,市场占有率为24.4%,和2005年18.2%的市场份额相比,大幅提高6.2个百分点。全球造船业的订单流向,在经历了从西欧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过程后,正在快速流向中国。
2005年底,大连船舶重工第一次进入世界造船10强第10名。而在此之前,10强一直为日本和韩国企业所占据。到今年6月底,大连船舶重工的手持订单已经上升到第五位,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也进入了前10名,日本造船企业在前10名中只剩下三菱重工1家。
渤海证券研究员高晓春就此认为,我国造船企业接单快速增长,所占世界份额日益上升,而日本造船业所占份额正在下降,产业转移趋势十分明显。
近两年来,各大造船企业的订单都非常饱和。据了解,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目前累计手持船舶订单已达到800多万载重吨,生产计划排到了2010年。目前国内最大的造船企业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船集团拥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G广船、G重机和G江南。其中G广船经营合同已承接到2009年。在国内造船业中,国产主机拥有50%的装船率,产品主要来自这3家企业,而G重机的产品占有率在这部分比例中占到60%-65%,且多是大功率船用柴油机。
产能过剩存隐忧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世春担心,中国大规模上马造船项目,有可能形成产能过剩,这一危机在2010年之前不会爆发,但是随着供给的增长,需求的减少,供需矛盾将会使今天的投资打“水漂”。
世纪证券研究员胡昆明告诉记者,船舶建造期一般在两年左右,今年上半年是国内造船行业的交船高峰期,现在所建造的船舶正是两年前航运公司所订购的。而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从2004年开始,世界航运市场开始进入景气度最高的时期,当时各航运公司为了满足运输需求,纷纷订购新船,但是目前国际航运市场已经出现了颓势,航运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渤海证券研究员高晓春则认为,对于产能过剩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规划》对船舶行业设定了一定的门槛,地方上马的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能将被淘汰。
从2005年4月开始,交通部、国防科工委等四部委就联合开展了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各地已关停并转造船厂点303家,非法违规造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国防科工委初步统计,全国共有造船厂点3050家,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民营造船厂。《规划》提出,要引导其他地区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和特殊用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流动性过剩

三级MACD会员

UID 1963843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4-28
积分 73
帖子 42
精华 0
奖励 47
热心 5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963843
精华 0
积分 73
帖子 42
奖励 47
热心 5
金币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4-28
查看详细资料
7楼
发表于 2007-11-2 00:22 只看该作者

做这件事要花很多时间,以及技巧和注意力。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职业操盘手的交易系统——许寿辉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8楼
发表于 2007-11-2 10:19 只看该作者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未来十年就是到2015年以前。说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首先应该对到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有一个判断。
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即重工业一旦在全部工业产出中的比重达到一半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用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率关系看,一半就是1,三分之二就是2,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系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日本,“霍夫曼系数”已经达到3,80年代中期的“亚洲四小”都达到2,都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标志。中国在改革开发前由于特殊的发展战略也曾达到3,但不是正常的工业化道路,改革以来进行了很大调整
,80年代出现了轻工业的超前增长,重工业比重虽之下降,但是到90年代以来,重工业的比重又开始上升,目前的“霍夫曼系数”约为1·25,所以可以说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验,到2015年“霍夫曼系数将可能超过2,工业化任务也将进入到后期阶段,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是城市化的高潮,中国由于过去一直采取工业化超前战略,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极不同步,所以在未来十年中城市化高潮还会更“高”一些。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城,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向城市和工业转移,资金还好说,目前就有较多剩余,主要是土地极为稀缺,因为中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平原只占12%。工厂、城市和道路都要建设在平原,而平原又是中国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中国有超过19亿亩耕地,其中坡度低于8度的平耕地只有9亿亩,主要在平原,都是耕作条件最好的优质耕地,以粮食亩产来说,平耕地的亩产量是其他耕地的两倍以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平均在1千公斤,亚洲国家膳食结构不同,消费粮食少一些,也要500公斤。中国到2015年人口将超过14亿,人均500公斤总量就是6亿吨,1998年是中国粮食产量的高峰,达到5.1亿吨,但是自1998年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
退耕还林等原因,耕地减少了6364万亩,年均减少超过1千万亩,产量也减少到今年的不到4·5亿吨。虽说有粮价下跌、农民减少种粮的因素,但耕地减少的影响更大。如果由于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甚至继续下降,到2015年的供需缺口就可能扩大到1.5亿吨。长期以来,世界的粮食贸易量稳定在2亿吨上下,如果有四分之三让中国买走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是没有粮食,工业化也好,城市化也好,统统提不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帐,1998年以来中国耕地面积减少如前,而非农人业口增加了5140万人,人均城市化占地是1.23亩,去掉退耕还林面积也要0.8亩,按此计算,如果到2015年中国的非农业人口再增加3个亿,中国的城市化率也才达到45%,耕地却要占掉2.5亿亩,这怎么了得?所以,土地以及粮食供给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矛盾关系就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极大制约。
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主导阶段,最显著特点是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大量增加。轻工业主要是生产吃穿用品,所以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需要地表以上的农产品资源,而重工业主要是生产住和行的产品,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金属和能源,资源指向也就从地表以上转为地表以下。中国虽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但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等的蕴藏量却都在世
界的5%以下,人均排在世界80位以后,所以相对于需求来说极为不足。以钢铁来说,去年中国的产量已经是美、日产量之和,今年的总消费量将达到2.5亿吨,明年可能上升到2.8亿吨,但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经验看,人均消费都是1吨钢。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可能还要高一些,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正在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消耗的钢铁还有满足世界其他国家需要的内容。二是中国的人均平原面积太少,为了减轻城市化与农业在土地资源上的矛盾,必然要走大城市化的道路,这就会使中国城市的“容积率”水平比任何国家都高得多。容积率高就高楼大厦多,而高层建筑每平米所消耗的钢材比一般性建筑要多出三分之一。人均1吨钢2015年14.5亿吨,差不多是目前全球每年的钢铁产量的两倍,许多人认为中国近两年钢铁生产和投资的增长率太高了,已经高得“离谱”,认为人均500公斤即总产量7亿吨都不可能,但是,去年浙江的钢材人均消费量差不多就是500公斤,浙江人目前的生活水平就是未来中国人追求的
目标吗?但是仅有需求还不行,还得看供给条件,自己生产不足就得进口。今年中国铁矿砂的进口量超过1.5亿吨,已经超过日本,已买进了世界可贸易量的30%,7亿吨就得把目前世界铁矿砂的全部出口都买下来,而14亿吨世界铁矿砂的产量就得翻一番。
与石油比较,钢的矛盾还不算最突出,因为世界铁矿砂的可采储量还有3500亿吨,如果中国需要供给还可能增加,但目前世界石油的可贸易量只有16亿吨,而且产量增加的难度很大,后备资源也不多。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的原油至少是1吨,美国是4吨,日本是2吨。中国从1993年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今年的石油进口将达到8千万吨,比去年要增加1千万吨,到2015年如果人均消费一吨油,总量就要14亿吨,国产能力可能只有2亿吨,就要进口12亿吨,等于要把全球四分之三的贸易量买下来。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大国的石油利益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国际政治和军事问题。但是中国人均石油消费上不来也搞不成现代化,目前中国私人轿车的保有量只有400万台,家庭拥有率只有0.3%,而发达国家都在70%以上,如果没有宽敞的住宅和家庭轿车,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目标还有什么意义?(汽车工业在未来很多年都算是成长性行业,福耀玻璃的长期成长性因而值得关注)所以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差距矛盾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制约。
此外,还有水资源的制约问题。
环境因素也是很大的制约因素。中国由于缺油,未来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靠煤,而煤的燃烧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中国的有限的平原面积90%集中在沿海,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都会在这些地区展开,为了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工厂和城市都会在有限的地域上集中,也就会造成有害气体、液体和气体排放物的集中,其集中程度可能只有日本才能相比。但日本是岛国,国土呈狭长状,海洋大气环流的运动,使日本比较容易净化大气,工业和城市污水也可很快流入海洋。中国则不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大气主要是自东向西流动,例如每年刮的台风,运动方向都是从海洋向内陆吹,就不容易净化大气。河流也比日本长得多,不利于污水的排放。
还有就业问题。轻工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而重工业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所以进入到重工业主导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到重工业主导增长阶段,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力明显衰减。在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率只要能达到7%以上,就能基本上吸收掉当年新增的劳动力,但是近几年中经济增长率都在8%以上,却出现了失业率上升的趋势。中国由于改革前的特殊工业化道路,造成了工业产值超前增长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的“二元结构”矛盾,至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仍高达3.7亿,可实际约只需要1.5亿人就够了,富裕的劳动力就是剩余,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可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重工业化的趋势,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停滞,就出现了“三农”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到2015年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增加到3500美元,而农村仍然是9亿甚至是10亿人口,中国说什么也不是现代化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只能意味着富者逾
富而贫者逾贫,社会发展就难以保持稳定。
总之,在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有些问题如能源、矿产供给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就会显得极为尖锐,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制定好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为篇幅所限,这篇文章重点是谈限制因素,中国实际上还有很多有利的国际、国内因素,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些有利因素,就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实现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股市万能交易系统——方明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9楼
发表于 2007-11-2 10:30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流动性过剩 于 2007-11-2 00:22 发表
做这件事要花很多时间,以及技巧和注意力。
欢迎兄弟一起来收集资料。
现在最缺少的是数据翔实的资料(比如外国(美国、日本、韩国)工业化期间的gdp构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持续性等),大部分只是定性的泛泛而谈。
虽然巴菲特本人强调不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去判断公司价值,但个人臆测那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所走的道路完全处于摸索之中,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遵循,因此这个时候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式可能更有用。但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现在走的道路国外都已走过,完全可以通过判断某些行业某段时间的景气度来进行公司投资(理论上来说受工业化影响大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周期性公司,通过国外相关分析借鉴可以从战略上了解这类公司的景气持续度)。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0楼
发表于 2007-11-2 10:54 只看该作者

从人均GDP看,进入工业化中期,总体上看工业期的周期往往会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分歧。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规律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基本上延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轨迹发展。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初期,2002年开始加速增长,2003年重工业占GDP的比例超过了65%。2004年重工业加速增长表明我国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例首次突破30%,1999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每年增长1.2%到2.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大幅度的增加,成为推动新经济的消费人群。2005年达到了5.42个亿,将有3亿农村人口走向城市。成为消费者的主体。
我们把中国的重化工业阶段和韩国日本的重化工业阶段进行比较。日韩的重化工业阶段都经历了20年的时间。我们的重化工业的阶段也不低于这个时间。1990到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5%,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国。我国的重化工业阶段周期比较长,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到2020年才有望真正的实现工业化。在此之前工业重型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等人提出的工业化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的水平,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目前的GDP水平还不能达到中期的水准。总体上看在工业化中期,包括金属和能源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增长率与GDP发展相当。
中国经济周期
1.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1978年至1990年。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联产承包、城市放权让利、乡镇企业大发展、价格改革等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及遭遇阻滞后下滑的态势;第二个周期:1991年至1999年。反映了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投资高涨等为导因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及其后的经济下滑、陷入通货紧缩的状况;第三个周期:2000年至今。反映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导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
2.中国第三个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制造业中心
经济发展在不同年代、不同阶段往往呈现不同的主题,并构成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量。由于“人”是经济社会的主体,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围绕“人”来开展的。因此,尽管经济发展表面上纷繁复杂,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又会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主脉。在中国第三个经济周期中,在人口结构变迁的推动下,经济的发展主题是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经历一个壮年化的过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主要体现为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03年,少年儿童(0-14 岁)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青、壮、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最快,从1982年的61.5%上升到了2003年的70.4%。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人口增长情况下,产出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单个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相对较小,生活水平将得到更快的提高,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大城市的兴起显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及对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则必然会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居民财富积累突破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由温饱型转变为小康型,对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以及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服务业需求在消费中迅速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劳动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所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使得中国的劳动供给一直都很丰裕,劳动成本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这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之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这同中国巨大的市场一起构成了中国吸引外资的最主要优势。由于低廉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加之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使得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所有这些最终都会转化为对资源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
(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至200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了40.53%,年平均增长0.94个百分点,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多。1996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首次突破30%。1999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每年增长1.5—2.2个百分点。由于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农业部门,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就意味着现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使得经济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城市化的最大意义在于:在城市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最终将转化为消费的繁荣和消费的结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规律看,世界各国经济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轨迹向前发展,在这条产业转移的链条上,中国经济正处于重工业阶段。2003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首次快于轻工业增速,并且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时代。
(3)全球制造业中心
廉价劳动力使产成品具有低成本出口的能力,加上中国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使资本涌向中国直接投资建立出口基地,并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我们相信后期中国将继续吸引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
三、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国际比较
1.日本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日本重化工业化初期是1956—1964年,这一阶段日本围绕重化工业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日本重化工业化的中期是1965—1973年,17年的重化工业化进程为日本的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其间日本的实际国民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10.5%。1973年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重化工业化的后期是1973—1977年,日本的三大重工业(矿业及采掘业、设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占GDP的比重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
2.韩国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韩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重化工业化初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建立了20多家重要的国有企业,如大韩航空公司、大韩电力公司等等。在这一时期,韩国国有企业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4.5%,国有企业在全部附加值中的份额也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6.5%上升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9.1%。从韩国三大重工业(矿业及采掘业、设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占GDP的比重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明显超过30%,可以认为韩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重化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历时10多年),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重化工业化的后期。
3.中国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自2000年开始,中国重工业占GDP的比重跃上一个新台阶,并超过了60%,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化初期。自2002年开始中国重工业发展加速,2003年年末重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5%。2004年,中国重工业加速增长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化阶段。
4.中、日、韩重化工业化阶段比较
从时间上看,日、韩的重化工业化进程都经历了20多年,因此,我们预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化的时间也应该在20年左右。此外,由于中国属于转型经济,在经济体制中有许多痼疾难以解决,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重化工业化的中期较长。
四、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特点
从日、韩重化工业化发展规律看,重化工业化阶段表现为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重化工业化阶段投资增长快、投资率提高、对基础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增加。根据Morgan Stanley研究,假设从现在至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以7%的速度增长(中国GDP1997—2003年平均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对铜的需求将以13.5%的速度增长,而官方的预测是以8%的速度增长。此外,从人均消费的角度看,中国基础原材料的人均消费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注:模型用的是人均增长率, 官方和实际用绝对数。
重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中国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将继续以强劲的速度增长。
表1
日本三次产业的名义GDP构成比变化
 
(单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
 
19.2
33.7
47.0
 
1960
 
12.8
40.8
46.4
 
1965
 
9.5
40.1
50.3
1970
 
5.9
 
43.1
 
50.9
 
1975
 
5.3
 
38.8
 
55.9
 
1980
 
3.6
 
37.8
 
58.7
 
1985
 
3.1
 
36.3
 
60.7
 
1990
 
2.4
 
37.2
 
60.4
 
1992
 
2.1
 
36.8
 
61.1
 
1994
 
2.1
 
35.5
 
62.4
 
1996
 
1.9
 
35.0
 
63.1
 
1999
 
1.4
28.1
70.5
资料来源:[日]经济企画厅:《国民经济计算年报》,各年版。
表2
日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构成比变化
 
(单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
 
41.3
 
24.9
 
33.8
 
1960
 
32.9
 
30.4
 
36.7
 
1970
 
19.7
 
35.3
 
45.0
 
1980
 
12.9
 
34.3
 
52.8
 
1990
 
8.8
 
33.8
 
57.4
 
1995
 
7.3
 
33.2
59.5
 
2000
 
5.0
30.6
64.4
资料来源:[日]总务厅:《日本统计月报》。
作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实证检验结果的产业结构服务化特征,并不是日本特有的现象。但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日本产业结构变化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的几个特殊性:
1.实现工业化的时间短、速度快
从GDP构成比上看,在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的1955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仅占GDP的34.9%,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为28.4%,而且制造业内部轻工业所占比重很大。机械工业四大类合计只占6.1%,尚不及纤维产业的规模。但到了经济高速增长末期的1970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了43.1%,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是34.8%。制造业内部食品和纤维产业所占比重大幅降低,金属原材料、金属制品、机械产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在短短15年的时间内日本迅速完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
2.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相对稳定
日本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构成比从1955年的24.9%上升到1960年的30.4%,1970年继续上升到35.3%,达到顶峰。其后,这一比例数较为稳定,一直到1990年前后没有出现大的变化,1990年为33.8%,1995年则下降到33.2%。这与其它发达国家近年来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大幅下降的情况有所不同。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狭义服务业的构成比迅速上升
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就开始频繁地使用“脱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以及“知识社会”等字眼了。①对此一般的理解是:在工业化社会的最后阶段,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知识、信息、服务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社会整体对缩短工时、延长受教育时间、增加闲暇的要求增强。这为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契机。1955年,日本狭义服务业占GDP的构成比是14.1%,经过20年的发展,1975年时这一比例不过上升到15.7%,而1992年则达到了20.6%,②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狭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凸现。
[ 本帖最后由 toobad 于 2007-11-2 11:37 编辑 ]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1楼
发表于 2007-11-2 13:25 只看该作者

1.日本
日本经济的起飞阶段大体上是从1957年到1972年,这段时期的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而通货膨胀率年平均值只有4.7%。财政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占的比重很高。据大藏省统计,日本的资本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在1934-1936年度平均只有17.1%,而到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比重就增加到了50%以上。
2)             投资性支出的重点在于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的建设。高额的资本支出是为了适应民间资本发展的需要。政府从财政支出方面大大支持了私人企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积累和产品出口,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3)
当财政收入不足以维持支出时,政府没有放弃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1964年以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日本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加上美国的资金援助,基本上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但是1964年10月到1965年9月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于是日本政府一改平衡预算原则,继续扩大公共事业支出,走上了发行国债的赤字财政的道路。
4)
在资源优化方面,政府引导大量资金进入重工业,通过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来扩大固定资本存量,这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经济起飞有着特殊意义。
5)
教育科研支出较大。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5年里,公共教育和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为12%,高于GDP的增长率,因此教育科研支出占GDP的比例从1960年的2.8%增加到了1970年的4.7%。
2.韩国
关于韩国经济起飞阶段的起止时间众说纷纭,根据我们对起飞的定义,可以认为起飞阶段大体上是从1963年开始,并持续到80年代末期。这段时期,GDP的平均增长率通常在10%以上。与日本经济在起飞阶段的平稳增长不同,韩国经济在起飞阶段波动很大,其中不仅经历了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还有1979年的总统遇刺事件,以及随后的严重农作物歉收和第二次石油价格上涨。所有这些逆向的供给冲击使韩国的通货膨胀率在这段时期里大起大落,直到80年代中期后才稳定下来。1986-1989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12.4%,而平均通货膨胀率只有3.6%。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自始至终对经济进行着干预。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段时期韩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
1)
政府支出规模很大,其中投资性支出比例很高。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初期,整个国家经济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国家大量投资建设;私人企业十分弱小,固定资本形成缓慢,也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持。所以在经济开发初期,韩国政府一方面大力建设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部分生产原料的进口替代,对钢材、化工、机械、水泥等产业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在其4个五年计划(1962-1981年间)中,韩国政府的财政规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4%、27%、32.9%、24.1%,其中1979年财政支出中的43%被用于经济开发建设。这段时期形成的固定资本中有1/3是通过政府投资实现的。
2)
财政赤字数额较大。由于韩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而当时政府一直采取低税率政策,因此这一时期韩国财政连年出现赤字。
3)
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制定了3个五年计划。196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建立自立经济基础为目标,执行了向工业、特别是出口产业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自由出口加工区,扩大劳务输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等得到了很快发展。第二个5年计划中,经济发展重心转向以石油工业、钢铁和矿产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并有意识的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三个5年计划中,政府发表了“重工业化宣言”,确定钢铁、石化、造船、工业机械、有色金属、电气工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此后的各种经济政策也都向重工业化进行倾斜,为以后韩国经济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中心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转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
4)
财政支出中,教育科研费的比例逐年增加。1962-1980年间,韩国的财政预算平均每年有16.8%拨给了文教部,仅次于军费开支。政府的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从1963年的0.24%增加到1970年的0.48%,再到1975年的0.52%。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职业操盘手的交易系统——许寿辉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2楼
发表于 2007-11-3 16:53 只看该作者

以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
中国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额 增长率
1995 20019
1996 22913 14.46%
1997 24941 8.85%
1998 28406 13.89%
1999 29854 5.10%
2000 32917 10.26%
2001 37213 13.05%
2002 43499 16.89%
2003 55566 27.74%
2004 70477 26.83%
2005 88773 25.96%
2006 109998 23.9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2003年开始加速,是否刚好对应了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这样一个事实呢?未来的投资高速增长率会持续到哪一年,2015?2020?
全部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年份 利润总额 增长率
1998 1458
1999 2288 56.93%
2000 4393 92.00%
2001 4733 7.74%
2002 5784 22.21%
2003 8337 44.14%
2004 11929 43.09%
2005 14802 24.08%
2006 19504 31.77%
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年份 利润总额 增长率
1998 881
1999 1588 80.25%
2000 3183 100.44%
2001 3440 8.07%
2002 4008 16.51%
2003 6522 62.72%
2004 9183 40.80%
2005 11011 19.91%
2006 14363 30.44%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年份 利润总额 增长率
1998 525
1999 997 89.90%
2000 2408 141.52%
2001 2388 -0.83%
2002 2632 10.22%
2003 3836 45.74%
2004 5453 42.15%
2005 6519 19.55%
2006 8485 30.16%
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年份 利润总额 增长率
1998 67
1999 121 80.60%
2000 189 56.20%
2001 312 65.08%
2002 490 57.05%
2003 859 75.31%
2004 1429 66.36%
2005 2120 48.36%
2006 3191 50.52%
2007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623亿元,同比增长3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0%,集体企业增长26.3%,股份制企业增长3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5.4%,私营企业增长48.5%。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化纤行业增长1.2倍,建材行业增长6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16.2%。
看了上面的数据以后,是否发现全国企业利润这些年的增长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以前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太糟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iu   2007-11-3 20:36   奖励   +5   论坛有你更精彩!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龙帝实战讲解---高手快速进阶之路——龙帝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3楼
发表于 2007-11-12 13:17 只看该作者

王建:中国股市规模前景研究
中国股市的合理规模首先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前景。由于在企业总利润中由工业企业创造的利润约占70%,所以我们主要考察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前景。2006年根据当年全国企业所得税7020亿元和考虑部分所得税减免后,企业平均所得税率为30%计算,全国企业利润总额在2.3万亿元左右,其中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为1.6万亿元。
工业企业利润包含在工业总产值中,分析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前景,就要看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前景。根据国际经验中国目前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因此到2020年前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增长率,按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GDP平减指数年均为3%计算,GDP的现价增长率就是11%。今年中国GDP现价总值将达到约24万亿元,如果未来13年以年均11%的现价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超过93万亿元。从国际经验看,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后,服务产业比重一般都会有明显上升,但是在当今时代,新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产业转移正在逐步出现高潮,而最有能力承接发达国家重工产业转移的国家,仍是非中国莫属,所以预计在未来13年,中国工业产出在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还是难以下降,因此工业产出的年均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同步。2007年工业总产值估计为37万亿元,如果未来13年保持年均11%的现价增速,则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43万亿元。
如果在未来13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企业利润的年均增长率至少不会低于11%。但是近年来中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却显著高出工业增长率水平,这个情况今后是否会持续下去呢?从理论上说,企业利润增长率不可能长期超过产值增长率,因为如果是这样,早晚有一天利润额会等于总产值,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目前这种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难以持续的根据。这个道理虽然对,但还是必须看到中国目前乃至今后长期内,都将处在剧烈的工业产出结构变动当中,这种结构变动的基本方向,就是向重加工业阶段迈进,而这种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就是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长期超过工业总产出增长率的强劲动力。
在本轮经济增长中,中国的工业化明显显露出进入到重工业阶段的特征,在过去的4年中,重工业产值增长率比轻工业高出了3.3个百分点。在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发展阶段后,主要会经历两个阶段,即先进入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代表的重基础工业发展阶段,然后会进入到以机电工业为代表的重加工业阶段。本轮由住宅和汽车拉动的经济增长高潮,首先是拉动了工业基础部门的高增长与高投资,钢铁、有色、水泥、电力、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投资增长高峰都出现在2004年上半年,到目前为止,这些产业部门高达100~170%的投资高增长率都已经回落到20%以内,而机电产业部门的投资增长率却在2005年以来出现了高峰,例如去年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产业的投资增长率都高达60%以上,今年以来仍保持在50%以上的高速度。能源与原材料部门通过投资高增长所取得的产出高增长,迅速拓宽了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瓶颈制约,就为下一阶段重加工产业的高速增长铺平了道路。
重加工业的最显著特点是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日本经济学界把日本经济在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进入到重加工业阶段后的发展阶段,叫做“产业结构高度化阶段”,或“高附加值化阶段”,就是这个原因。进入到重加工业阶段由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并且大量使用技术设备和高素质劳动力,对原材料的加工深度就不断增加,由此使单位能源与原材料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获得大幅度提升。例如,一台普通自行车需要消耗的金属材料约20公斤,售价在200元左右,如果用一吨金属材料生产自行车,总价值只有1万元元左右,而一台轿车消耗的金属材料也是一吨左右,售价却可以高达10万元上下,使用每吨金属材料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就增加了10倍,波音747客机的重量为22吨,售价是4·5亿元人民币,每吨材料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更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又是轿车的200倍。原因就是由于每台自行车只有几十个零件,轿车则高达上万个零部件,飞机更高达上百万个零部件,产品结构越复杂,使用的技术设备与高素质劳动力就越多,所创造的附加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就越高,能源与原材料消耗所占比重相应降低。由于这个原因,发达工业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即工业增加值对工业总产值的比率,都要显著高出发展中国家。
工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
美国1995年  47.7%
德国1993年  48%
日本1995年  41.8%
韩国1995年  43.7%
中国2005年  28.7%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工业总产值由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工资和利润三部分组成,如果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水平不变,企业利润就只能与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但是在进入重加工业主导增长阶段后物耗水平趋于持续下降,利润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可以相应获得提升,由此就可以使利润增长率快于工业增长率的水平。如果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率提升到40%,当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达到约57万亿元。目前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如果工业增加值率从目前的29%上升到40%,将可提升11个百分点以上,这11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当然不可能都转化成利润,也会有一部分转变成职工工资,但主体部分还是会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来源。如果在这11个百分点中有8个百分点进入企业利润,则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就会提升到28%。按此计算,到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将会增加到16万亿元,即比2006年增长9倍,13年平均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就是18%。
如果到2020年工业企业利润总规模为16万亿元,按工业利润占中国企业利润总额的70%计算,届时的企业利润总额就有约23万亿元。有了企业利润规模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中国股市的合理规模了。
股市是产权交易的市场,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要素的价值,而随着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以及新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至少有内外两大因素会推动中国企业的要素价值迅速提升。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企业生产要素价值随工业化进程的自然提升。首先是土地的价值会大幅度提升,到2030年以前中国到达15亿人口高峰前,为了保证人口的食品需求,中国农用土地不能少于18亿亩,因此未来23年可占用的耕地仅有2700万亩,即仅能比目前城市化占用的耕地增加36%,但GDP总规模却可能比目前还要增长8倍,仅仅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城市单位土地产出率就可能比目前要增长6倍,或城市地价还要平均上涨6倍,因为土地产出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地价的上升。其次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2.4倍,当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4倍,高校毛入学率从本世纪初的10.5%上升到22%,提升了近12个百分点,今年高校招生总人数又比去年提升了7%,达到567万人,当年毕业生人数高达495万人,增长了30%。高素质劳动力大量进入劳动市场,一方面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向高附加值化阶段迈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劳动力的价格,近十年来,中国职工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0.2%,仅比同期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慢了0.3个百分点。生产要素由资本、土地与劳动力这三大要素构成,在当今时代,由于资本在全球范围流动,并且已经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所以货币资本的价格即利率水平,不会成为推动中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动力,但是土地与劳动力价格在未来的显著提升,却会不断推高中国生产要素的整体价格水平,而上市公司在投资与并购活动中对投资与并购对象不断进行资产价值重新评估,并反映到投资利润与股价水平当中,就是对中国企业生产要素价值提升的主要反映渠道。
注释:蓝色部分是推理的假设前提,黑色部分是结论。
1)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 工业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小结如下:
假设前提:
1、工业总产值未来13年的增长率是多少?
2、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为多少?
3、工业企业增加值率中多少比例转化为企业利润?
结论:未来13年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
计算:
1、13年平均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就是18%,这是作者最乐观的一种计算。
2、比较合理的判断(稍显保守),1)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相同,取7%;2)2020年工业增加值率为40%;3)工业企业增加值率中有一半(5.5%)转化为企业利润。这样计算结果是未来13年的工业企业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2%。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节能概念
五级MACD会员

UID 2138085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6-18
积分 224
帖子 69
精华 0
奖励 74
热心 5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2138085
精华 0
积分 224
帖子 69
奖励 74
热心 5
金币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6-18
查看详细资料
14楼
发表于 2007-12-8 13:15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有更新。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职业操盘手的交易系统——许寿辉老师  
节能概念
五级MACD会员

UID 2138085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6-18
积分 224
帖子 69
精华 0
奖励 74
热心 5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2138085
精华 0
积分 224
帖子 69
奖励 74
热心 5
金币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6-18
查看详细资料
15楼
发表于 2007-12-8 13:23 只看该作者

企业景气持续高位运行 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
――2007年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企业景气持续置于景气高位,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企业家信心保持稳定,对未来经济走势持有良好的信心与预期。
企业景气持续高位运行
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44.7,比二季度略有回落,但高于上年同期8.0点,企业景气持续处于景气高位运行的态势,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达到景气高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60.0和154.7,两个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创下新高;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3.2、139.2、140.3、139.0和130.2;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44.0,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60.1、142.2和149.9。与二季度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景气提升;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持平;采矿业、制造业小幅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各行业景气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景气持续置于景气高位。景气指数为156.7,连续六个季度居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之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3.6、118.9、128.9、141.6、136.1和150.1。与二季度相比,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均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景气持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景气高位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各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景气全面提升。
三、大型企业景气优势依然。景气指数为167.4,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1.1和120.8,大型企业景气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与二季度相比,大、中型企业略有回落,小型企业持平;与去年同期比,大、中、小型企业景气均有所提高。
四、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景气处于高位。景气指数分别为148.7、141.6和139.7。与二季度相比,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持平,东、中部地区略有回落;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五、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景气继续置于高位。景气指数分别为173.4、172.1和171.3。与二季度相比,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企业景气持平,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企业景气略有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均有显著提高。
六、三季度分类景气指数达到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一)企业生产景气指数为132.9,比二季度回落4.4点,高于上年同期4.0点。分行业看,建筑业工程量景气指数为151.4;工业生产景气指数为130.2,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生产景气指数为分别为119.0和128.9。与二季度相比,均有所回落,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设备利用率为86.7,与二季度持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企业销售景气指数为132.9,比二季度回落4.8点,但高于上年同期6.4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景气指数、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景气指数为136.2和105.6;工业产品销售景气指数为132.8。与二季度相比,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景气明显提高,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景气持平,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景气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均有明显提高。
(三)企业订货景气指数为128.6,比二季度略有回落,高于上年同期5.7点。分行业看,建筑业工程合同景气指数为137.2;工业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29.1,其中,制造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30.2。与二季度相比,建筑业工程合同景气提高,工业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均有所提高。
(四)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125.0,比二季度回落4.1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5点。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盈利景气指数分别为124.5、131.2、116.6、134.7、119.4、116.0、 130.2和106.2。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盈利景气分别高于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工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盈利景气比二季度有不同程度回落,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盈利景气均低于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水平。
(五)企业用工景气指数为117.2,与二季度持平,高于上年同期4.1点。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用工景气指数分别为113.9、144.7、106.9、116.4、108.8、119.6、124.3和119.6。与二季度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用工景气提高;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用工景气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比,企业用工景气均有所提高。
(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22.2,与二季度持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分别为124.9、113.3、125.5、120.2、110.4、110.5、121.5和115.4。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环比、同比双双提高;工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环比、同比变化不大;建筑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环比回落,同比上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环比、同比略有回落。
预计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波动不大,企业景气保持平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企业家信心保持平稳
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3.0,继续置于景气高位,与二季度基本持平,高于上年同期。有50.1%的企业家对所在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的态度,42.7%的企业家认为变化不大,表明多数企业家对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仍保持良好的信心与预期。
一、多数行业企业家信心稳定。三季度,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62.0、144.2、145.2、158.4和136.0,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2.1、142.2、146.6和141.0,比二季度上升1.7、3.7、1.1和4.2点;制造业企业家信心指数140.5,比上季度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各行业企业家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多数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家信心有所上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2、125.3、137.3和147.1,比二季度上升1.1、2.9、2.7和1.1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5,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2.2和152.9,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各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提升。
三、大中小型企业企业家信心较为平稳。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60.5、133.5和124.5。与二季度相比,大、中、小型企业家信心基本持平;与上年同期相比,大、中、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提升。
四、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变化不大。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4.4、142.5和141.1,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所提升。
预计四季度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稳定,企业家信心指数将与三季度大体持平,并高于上年同期。
目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
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增大。三季度,工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建筑业建筑材料购进价格景气指数、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价格指数持续置于不景气区间,55.7%的工业企业、67.6%的建筑业企业、37.6%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认为购进价格上涨,而认为下降的企业不足一成。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建筑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货款拖欠问题依然存在。建筑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货款拖欠景气指数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低迷状态。从国家统计局部分调查总队走访企业所反映的情况看,依然存在甲方拖欠在建工程项目款、拖欠多年工程款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不得不垫付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外部环境趋紧、筹资成本增加,等等原因造成流动资金紧张,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利润点——融者胜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6楼
发表于 2007-12-9 01:30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节能概念 于 2007-12-8 13:15 发表
很久没有更新。
最近在总结一些机构的行业报告,总结完就更新。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股市万能交易系统——方明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17楼
发表于 2007-12-9 01:34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oobad 于 2007-11-3 16:53 发表
以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
中国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199520019 19962291314.46%1997249418.85%19982840613.89%1999298545.10%20003291710.26%20013721313.05%20024349916.89%20035556627.74%20047047 ...
这个数据得出的结论有问题(因为国家统计局选择作为统计的样本每年都在变化之中),请看此贴后面关于成长速度的推论中源石的评论:
http://www.far-sight.org/community/read.php?tid=23276&keyword=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股市万能交易系统——方明老师  
csx20021222
十二级MACD会员

UID 2411133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7-10-18
积分 5239
帖子 168
精华 0
奖励 212
热心 3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2411133
精华 0
积分 5239
帖子 168
奖励 212
热心 3
金币 0
阅读权限 120
注册 2007-10-18
查看详细资料
18楼
发表于 2007-12-17 13:39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起来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利润点——融者胜老师  
vv6789
十四级MACD会员

UID 924270
阅读权限 140
注册 2005-7-6
积分 18348
帖子 903
精华 0
奖励 940
热心 281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924270
精华 0
积分 18348
帖子 903
奖励 940
热心 281
金币 0
阅读权限 140
注册 2005-7-6
查看详细资料
19楼
发表于 2007-12-17 18:25 只看该作者

中国经济没有可比的国家 走法必然出乎所有预测 你不可能依靠也没必要研究这些得到比大机构更好的结论和结果 不是有意打击:*22*:
变色卡提升卡加粗卡
期货交易系统(内日交易)—蒋敏老师  
toobad

十级MACD会员

UID 152157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积分 2478
帖子 85
精华 0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博客
我的网校
今日推荐
财经导航
离线
个股评论
UID 1521573
精华 0
积分 2478
帖子 85
奖励 197
热心 18
金币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9-21
查看详细资料
20楼
发表于 2008-1-2 10:01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vv6789 于 2007-12-17 18:25 发表
中国经济没有可比的国家 走法必然出乎所有预测 你不可能依靠也没必要研究这些得到比大机构更好的结论和结果 不是有意打击:*22*:
兄弟,说的半对。:*22*:
对于行业报告,这段时间看了各路机构的分析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反而是宏观经济方面发现了一个非常大亮点:高善文的《资产重估》系列文章。
我是很认真地看了这一系列的文章,存在些许疑惑(个人感觉若干年后回头看:高善文的资产重估理论可能会是证券史上的一大重要贡献:*22*: )。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交流。到此处下载:http://www.far-sight.org/community/read.php?tid=24005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资料收集贴 - 〖基本面原创分析〗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资料收集贴 - 〖基本面原创分析〗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 人性资料汇总研究交流 - 〖基本面原创分析〗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技术分... 我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p 我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 bbs... 我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 bbs... 我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 bbs... S红河股改过关将投身房地产业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 如何看懂看会中报,并获知关键信息  - 〖基本分析资料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 基本面分析资料,股市行情预测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股票的本质 - 〖技术分析交流〗 - MACD技术分析论坛 - MACD技术分析论坛 - 〖技术分析交流〗 - 不惑之年的方法 资料分析堵车 P2P协议,视频协议,音频协议有关资料收集&论坛有关帖子的url收集 - 网络协议分析 -... 炒股的最高心法 - 〖技术分析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 bbs.macd... 如何判断“ MACD的背离” - 〖技术分析交流〗 - 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