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养生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15:41
读《庄子.养生主》
庄子通过《逍遥游》,说明人要解脱;通过《齐物论》,说明人要会解脱。要解脱、会解脱的目的是什麽?是要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
自在地活着很不容易,有尊严地活着更难,因为有一些很重要的观念性、技术性问题。《养生主》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庄子不仅思想超前,说理雄辩,而且看事透彻,很善于比喻。庄子在《养生主》里用了三个比喻,或者说讲了三个故事,就是要说明如何才能自在。
大家耳熟能祥的是“庖丁解牛”,至于“公文轩见右师”和“秦失吊孝”,可能生疏点。但这三个比喻是密不可分的,要给我们讲很重要的道理。
外国人对“养生”这个词不甚了了,对“自我”很熟悉;国人恰恰相反。养生与自我有些关联,但又容易混到一块,一混淆就会出大问题。
还记得《齐物论》中所主张的“吾丧我”吧,那可是“无我无不我”,与单纯“自我”大相径庭。
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文、史、哲、医不分,不像希腊人在古代就搞了个“哲学”出来。但他搞不出“国学”,“国学”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无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差不多等于白活一世。
通文就必须通史,通医就必须通文,通文、史、医,哲就在其中了。读庄子的《养生主》,需要知道一点中医知识;读庄子的所有文章,需要有一点哲学头脑。
《养生主》这篇文章我主张倒着看,就是分析的时候,从“秦失吊孝”入手,“庖丁解牛”放最后。为什么?下面说说理由。
(一)
薪火相传,安时处顺,祛除哀乐,天人合一。
“秦失吊孝”是说秦失这个人去看死去的老子,结果发现不少人嚎啕大哭,还言不由衷地絮絮叨叨。于是,秦失只号喊了三声,就算完事。
老子的学生很不满意,挡住秦失质问,说“你还是我们老师的好朋友哩,人都死了,你干喊三声合适吗!”
秦失说,“合适。刚开始我还以为老子有真传弟子呢,一听你们这般的哭,就知道完了!不是真心哀痛而来吊孝,不是真心悲戚而在那哭天抢地,这哪是老子教育出来的学生!”
“‘遁天赔情,忘其所受,遁天之刑。’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死乃常事,有谁能躲得过!受命于天,归命于天,这是很自然的变化。你能生下来,是因缘,这叫‘安时’;要死啦,是因果,就得‘处顺’。何乐之有,何哀之有!”
“生寄死归,老天把你接回去,‘帝之悬解’,不让你再受罪啦!”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形体衰亡就衰亡吧,有什麽了不得!火把烧尽,火种不灭,生命并没有死亡,薪火相传啊!”
秦失讲了一个很深刻的“薪火相传,安时处顺”的道理。
你的生命难道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个生命难道不延续给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难道这不是“薪火相传”?
 
人在世上,总要思考问题,很多事情想也无用,但又不由人不想。人死后到底何处去?天堂?地狱?这是一般人对形体去向的担忧。但人的生命仅仅是形体吗?显然不是。人的心理、情感、情绪、观念、理想、性格、为人处事方式、态度等等,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所以,养生不是简单的养形体。养生首先在于看透生命的本质,实实在在做到“安时处顺”,才有一个养生的基础。
人是自私的,但你总不能自私到不愿意延续宗族香火吧!要想延续宗族香火,你总是活着恐怕也不可能,这就是一个道理。
佛学的观点是,不起心魔,即不着外魔。可见,魔是自己引来的。因为不想死,成精作怪,乃至走火入魔,自己捉弄自己。
不懂“道”不要紧,但要懂“道理”。
能悟开生和死这个道理,差不多就挨着“天人合一”的边了
(二)
超越樊笼,人格独立;顺其自然,生命自由。
公文轩见到右师,很惊奇,说:“这是个什么人?怎麽只有一只脚?天生的呢,还是后来失去了?”
转而又想,“这都是天命啊,不是人能控制的。天生就是一只脚,或者后天成了一只脚,天赋予这个人的形体就是这样的。这是很自然的,不是人的原因,没什么了不起。”
继而再想,“野鸡讨生活是很辛苦的,走十步在地上啄一下,走百步就得喝些水。但它宁愿这样辛苦,也不愿被关在笼子里养着。失去了自由,即使神里神气,又有什麽意思!一只脚就一只脚,只要自己不嫌弃,只要自己明白这是天命使然,照样活得很自在。”
可见,生命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外部的形体,她有更深的内涵。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缘而生,应当怀着感恩之心,不应当对自己的形体有嫌弃之念。
即使形体有所缺陷,只要心理健康,人格独立,活得有尊严,那就是一个很完整的生命过程,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一位很漂亮的女演员对爱因斯坦说,“和我结婚吧,咱们的孩子容貌像我,脑瓜子像你,多好啊!”爱因斯坦撇了撇嘴,“要是孩子长得像我,脑瓜子像你怎麽办?”
所以,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要有一个内外合一的魂魄,要有一个高尚的心灵。
现在的人活得很累,要麽不尊重别人,要麽不被人尊重,心里总归很不痛快。对不如自己的人就想趾高气扬,甚至欺辱;对比自己强的人往往低三下四,甚至奴颜卑膝。这种活法似乎不得已,但确实有大问题。
有一句很老的话:“尊人尊自己”,是很有道理和见地的。
一个“尊”字,表明了对人格和生命的景仰,表明了对一种自然关系的服从。
有一个很老的问题:“你为谁活着?”
很显然,人首先为自己活着。
樊笼是人自己形成的。自己禁锢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违背人的自然本性,无端地消耗宝贵的生命,无端地扭曲尊贵的人格。那你就不是为自己活着,不知道你为谁活着。
《论语.乡党第十》中,有一段著名的描写:“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是说一群野鸡飞起来,盘旋一阵,停在高处。孔子说:“山梁上这些雌雉,很得其时啊!很得其时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野鸡飞走了。
多么自然啊!多么和谐啊!“时哉!时哉!”多么悠然而又顺畅啊!
如果换个现代版,大概应该是:“色斯举矣,嚎声起矣,憟,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可为佳肴,射之!射之!’子路端枪瞄之,砰、砰、砰,三响而作。”
这岂是大煞风景,简直是凶神恶煞!既不自然,又不和谐。不要说做的人,看的人都不痛快。
尽可能别让自己不痛快,也不要使得别人不痛快,办法就是尽可能顺其自然。
人最可怕的,莫过于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己看不起自己有很多原因:家境不富裕,父母不长脸;祖上没名气,圈子里吹不起牛;个人学历浅,非名牌学校毕业;工作不如意,薪水不很多;形体一般,或者有点小缺陷;甚至籍贯、出身、口音、爱好等等,都能使人自卑。
一句话,由于不能顺乎自然,从而使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
嫌眼睛小,拉个双眼皮;嫌学历浅,弄张假文凭;嫌父母不长脸,当着众人面假装不认识;为了摆阔,糟蹋父母的血汗钱;想出成果,就去剽窃别人的文章;利令智昏,堂堂白领去干抢劫;为显地位,包情妇养二奶;私欲恶胀,千万成亿地贪污受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越是这样做,越没有底气;越是空虚,越感到自卑;越是没有尊严,越感觉自己猥琐不如人;越是人格低下,越想附炎趋势;越是看不起父母,越是自怨自艾。天长日久,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经年累月地自卑,越来越把自己不当一回事,生活中的无形累赘越来越重,自己的形体、精神、健康、情感被不断透支,生命的魅力逐渐消失殆尽。
如此一来,生命还有什麽意义?
记住:绝对、永远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生命是有尊严的,生命是精彩的;人格是有尊严的,人格是独立的。经常说顺乎天道,就是要顺其自然。
效法天然,使短暂的人生美好舒心。
(三)
缘督为经,因其固然;善刀而藏,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是说庖丁为文惠君表演解牛,极其洒脱,自然,技艺非常高超。
他把牛拉过来,用手拍一拍,然后用肩一抵,牛即倒地。随即用脚踏上,膝盖抵住穴道,使牛麻木;紧接着用刀迅速一抹,牛的十二经脉瓦解,筋骨分离。一阵哗哗啦啦、戚戚唰唰声响,悦耳动听;解牛者如跳桑林之舞,一头牛分解完毕。
文惠君在旁边看得眼睛发直,不由赞叹:“哎呀,好哇!你解牛的技术如此高超,没人能比得上!”
庖丁把刀放下,说:“我喜欢的是道,也把这个思想融入了我的技术里。刚开始解牛时,我看到的是整条牛;三年以后,目无全牛,只有牛的结构。现在我解牛,用不着眼睛看,牛的结构都在我脑子里。刀随神走,神行而遇,自然而然。循着牛的天然结构,顺着缝隙,依着空挡,按其天理,顺顺当当。我的技术对付筋骨结合的关键处尚且不在话下,何况大骨!”
接着,庖丁评价其他杀牛的人:“好一点的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在割牛;次一点的,一个月用一把刀,他们是在砍牛、斫牛!他们很累,牛也很痛苦。我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解了几千头牛,刀锋还象新的一样。牛的筋骨之间有缝隙和宽度,但刀刃至薄处几乎没有厚度。以如此薄的刀刃进入筋骨间的缝隙,那还不是从从容容,顺顺当当,游刃有余!”
但庖丁也很注意关键部位:“每到结构特别复杂的地方,还是有难度的。我小心翼翼,非常警觉。看准放缓,以刀游走,啪嗒一声,牛整个就解开了,象土一样铺在地上。我提刀站起来,环顾四周,心里很满意,把刀搽干净,涂上油,保存好。”
文惠君听了,赞叹不已:“好好好!听了你的汇报,我得到了人生的启示!”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庖丁解牛》解释出来,是因为这一段阐述具体的养生之道,而且非常透彻。
解牛、割牛、砍牛,体现三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解牛,完全顺乎天理,顺乎自然,没有丝毫的刻意与勉强。
割牛,对牛只知一二,牛还是牛。探讨摸索,体验人生。
砍牛,不谙天理,不知牛为何物;不循事理,违背人伦。
看来,以牛作为佐证,可以解释人生。
而要达到解牛的境界,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弄清楚“缘督以为经”的道理。
由《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可以知道,上古之人形与神俱,精神内守,恬淡虚无;气从以顺,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形老不倦,德全不危,迥异与“妄劳与无节”,这就是合於“道”。合於道方谈得上养生。
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养神,养神在于合道。合道在于调和阴阳,在于守中,这是最大、最重的。
人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其中任脉在前,统领一身之阴经;督脉在背,统领一身之阳经。经通南北,督贯上下,督脉之道,乃中道、正道。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然,谓之自然。顺阴阳则顺自然,则顺大道之沉浮。如同河中行舟,随波方可逐流,逐流才能向前。
所以,人应该完全融于自然之道中,合於天地之清净,顺与阴阳之变化。知表里,避贼风邪气;谨合五味,适于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使五脏以应之,六腑以从之,精气元元而内守。病疾安来。
这样,可以保全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奉养老人,可以尽享天年。
其次,要知道“因其固然,依乎天理”的道理。
人身五脏六腑,都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天理即是自然之理。
五脏为实,宜满而不实,方能精气充沛;六腑为容,宜实而不满,方能运行自如。
少年不知愁滋味,是很自然的事;中年要持成,才能担大任;老来有所事事,但不讨人厌,自然颐养天年。
“神遇而不以目视,知止而神欲行”,是说凡事要以心神去会意,不单纯依赖感官的作用,而是心神的意念在运行,就能遵循到自然的状态,把握住正确的途径,处于依乎天理的通道。
现代人很多的养生行为,实在是割牛或砍牛,无谓地伤害自己的形体和精神。要学会解牛才行。
再其次,为什么要“游刃有余”。
我们的生命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和弹性,完全在于自己把握和获得。“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生命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有《十气歌》,自戒要会颐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蓄养于修,益之多多。
多动脑以蓄灵气,虚怀谷以消傲气;
明哲理以增才气,览大川以怀豪气;
习经典以养顺气,正己身以驱鬼气;
和为贵以避晦气,具德惠以对邪气;
望苍穹以明天气,常走动以接地气。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有《十二气歌》:
多读书以养胆气,少忧虑以养心气;
戒发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
惟谨慎以养神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须慷慨以养浩气,胸豁达以养正气;
傲冰霜以养骨气,当忍让以养和气;
应谦恭以养锐气。莫懈怠以养志气。
老先生所言铿锵有力,不愧大手笔,我辈弗如。但总觉得有些执着之意,并不很合养生之道。
游刃有余是一篇大文章。
气之于人,通达无处,应当游刃有余;神之于人,普照无处,应当游刃有余;魂之于人,系命无处,应当游刃有余;魄之于人,护之无处,应当游刃有余。
更有,自然于人,和之无处,应当游刃有余;天理于人,违之即害,应当游刃有余。
顺其自然是《养生主》的核心,而善用中庸之道是不二法门。
阴阳和合,即为真如;和合者,中道也。过犹不及,应去二端,守之中节。
天象之偏为雷霆豪雨;地象之偏为坍塌震火,人道之偏为征战杀伐,此乃三才之不谐也。不谐为常,谐为不常。
人之偏,在于喜怒无常,怨恨无端;在于奸邪诡诈,心怀叵测;在于泯灭人伦,泯灭天伦;在于贪得无厌,尸位素餐;在于穷凶极恶,全无怜悯;在于以己小利,害众大利。如此之偏,天诛地灭。
生死轮回,世皆有之;争勇斗狠,人皆为之;欲得善果,人皆求之;顺其自然,皆不谙之。
所以,先要做好一个人,以顺天理;
其次,要颐养性情,顺乎自然;
再其次,要健康魂魄,自然而然。
所以,把握“顺其自然”,至重也者!
200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