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工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6:23

红山居士 标签:生活篇
文化
红山工人

红山公路的路南是一片工厂区,这里有锻工车间、电焊车间、钣金工车间、钳工车间和机加工车间等,工厂虽然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加工厂承担全所核试验任务用的非标准产品的加工,其中不少产品是见多识广的老师傅见也没见过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各研究室送上来的设计图纸也是水平不一,有的很标准,有的一般,有的较差,甚至还有草图,无论什么样的图纸,工厂一律收下加工。有的活是急件,工厂就得安排连夜加班。执行任务期间,工厂派出他们的一个加工组,开着他们的加工车亲赴现场,随时加工临时需要的零部件。我就曾经多次给他们添麻烦,他们也多次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工人朋友。
我们红山工人虽然是幕后英雄,但为中国的核试验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研究所加工厂是伴随研究所在北京的诞生而诞生的。那时加工厂位于定福庄的第二外国语学院隔壁的一个院落里,加工厂是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的,各车间一律都是陈旧的平房,所以加工厂也是艰苦创业起家的。当时这个加工厂的工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政治可靠、技术优良的中青年优秀工人,其中有锻工田师傅,机修工李师傅,电焊工张师傅,等等。1963年和1964年,加工厂从北京市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了一大批小徒工,还是些十五六岁、叽叽喳喳、天真烂漫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其中有小邵和小柳(女),小李和小钟(女),小葛和小刘(女),等等。到红山后,有些女孩子想家想得哭鼻子,地地道道的孩子。后来他们长大了,自由恋爱了,幸福的结婚了。他们的婚姻很有特色,结为夫妻的几乎都是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北京老乡,学历相同,年龄相仿,知根知底,脾气相投,比如,小邵和小柳是一对,小李和小钟是一对,小葛和小刘也是一对。不久他们生儿育女,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幸福地生活着。再后来,他们成了老师傅,技术骨干,有的当上了车间主任,还有的当上了副厂长。

说起北京青工,我在这里讲一个像小说一样的有趣故事,但决不是胡编乱造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北京市崇文区的一片工人住宅区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一天,一个邮递员手拿一封电报站在住宅区马路上高声喊叫:“有在新疆永红的没有?!有在新疆永红的没有?!”他连喊了几遍,还没人答应,气得两眼直冒火。他又喊了一遍之后,从西院走出一个老太太。邮递员像捞到一颗救命稻草,急切地问:“大妈,你们家有人在新疆永红吗?”老太太回答:“我闺女在新疆永红。”邮递员把电报递给老太太,推车要走,老太太又叫起来;“同志,你等等,这封电报不是我们家的。”邮递员收回电报,哀叹一声:“今天真倒霉,碰到一封死电报。”他又高声喊叫:“有在新疆永红的没有?!有在新疆永红的没有?!”这时从东院走出一个太太应道“同志,我女婿在新疆永红,让我看看。”老太太接过电报看完,高兴地:“是我们家的,是我们家的。小燕子的爸爸要回来了!”邮递员却气呼呼地:“省下9分钱买根冰棍吃吧!”说完,跨上自行车飞快地走了。两个老太太站在马路上越唠越近乎。西院的老太太是小柳的母亲,东院的老太太是我的岳母,那个发电报未写收报人姓名的人就是我。我的一封未署名的电报倒使我们家和小柳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北京后,岳母给我讲起这段故事,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省下9分钱买根冰棍吃吧!”邮递员的幽默语言可以成为相声或小品的经典台词。
研究所加工厂随着研究所从北京搬进红山,又随同研究所从红山搬进西安。
一年过去,一年又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头发渐渐变白,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今,工厂的第一代工人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第二代工人也有一些退休了,叶落归根,他们从北京来又回到北京去了,这是他们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