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巷的前世今生]文德路:百年风雅有余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09:01
□作者:叶曙明
文德路以前是广州文教的中心区。路西,赫赫有名的番山旧址,古木参天、荒烟蔓草,南汉皇帝曾在山上修筑宫苑,后宋军攻陷城池,烧为废墟。宋绍圣三年(1096年)在废墟上兴建广州府学,又称广府学宫,规模宏大,从今市一宫到第十三中学,都属学宫范围。很多广州人都叫它夫子庙,因为学宫里
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七十二贤牌位。学宫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街,府学西街和府学东街。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米,想象中,东街也相差无几。在1918年,民国政府大规模城市改造,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此路就命名为文德路。
从清代至民国年间,文德路一直是书香之地。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来搜购各种古籍善本。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兴里,一个是卫边街邝家祠,还有一个就是广府学宫里的仰高祠。民国时,广法学院、留法学会、中德学会、律师公会、大同中学、北大同学会,都先后设在学宫之内。诗书礼乐,翰池书帐,真是个风雅之林。
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南馆,原在文德南路的聚贤坊内、清水濠畔,是蜚声四海的南园诗社旧地。元末明初,孙?、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这里结南园诗社。孙?有“岭南诗宗”之称,才华横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诗人,但他先是受人牵累入狱,获释后又遭人诬陷,谪戍边关,最后竟因曾为大将军蓝玉题画而受株连,被朝廷处死,临刑时仰天长叹:“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第一次读至最后十字,我已是泪眼模糊……
后来,南园变成了总镇府花园。据《粤台征雅录》描述,南园池榭幽胜,后临清水濠。张之洞主政广东时,买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风轩建东南西北前后校书堂六所,以“十峰轩”为总汇,后来由提学使于式枚扩建为名动儒林的广雅书局藏书楼。1912年藏书楼改建为全省最大的图书馆。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国父纪念图书馆”,由广东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在学宫翰墨池原址上奠基兴建,1933年建成。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从外部看,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但内部又透出某些欧洲宫廷建筑的影子,虽然已日显残旧褪色,但仍不失庄严典雅。
清水濠的“濠”已被填为内街,南馆亦拆为平地,当年前后五先生引吭悲歌、题诗吟咏之地,如今做了临时停车场。除了广州文物总店(粤雅堂、博古斋)和孙中山文献馆,还为人们保留着一缕昔日的风雅余韵之外,大部分店铺卖的都是廉价的装饰画了。我每次到文献馆,看着那两株拔地倚天、浓荫蔽日的百年古树,默默地耸立于尘嚣之中,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想说,却找不到听众。
(观宇/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