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两个宰相的离奇故事: 秦桧与韩侂胄 - 战争艺术 煮酒论史 - 调调儿论坛 - 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50:18

宋朝两个宰相的离奇故事: 秦桧与韩侂胄
宋朝宰相离奇死亡: 秦桧与韩侂胄
感谢网友的回贴“杀害岳飞的元凶是秦桧还是赵构”。但不能完全同意,比如,作者说“南宋朝廷追夺秦桧王爵,改授“谬丑”称号,元代编纂的《宋史》亦将其列入奸臣传”,这与史实不符合。
最初,高宗题其神道碑额曰:“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为申王,赠谥曰“忠献”。太常博士曹冠撰谥议说:  故太师赠申王秦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光天地,勋业冠古今,虽备道全美,不可主一善名一功,而崇报之典,严于定谥。尤当先其报国之大节,传道之效焉。谨按谥法:虑国忘家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宜赐谥曰:“忠献”。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
秦桧辅佐高宗,使南宋出现了“中兴”。随着南宋的国力提高,主战派抬头,宋朝宁宗开禧二年四月,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为了给北伐造舆论打气, 给岳飞平反,追谥岳飞为“武穆”。同时, 礼部侍郎李壁奏贬秦桧,奏疏说:“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秦桧以示天下。”。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实际是高宗主张议和,高宗曾单独发昭书提及此事。无论怎样,为了鼓舞斗志,
南宋就这样滑稽的削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制词说:“兵于五材,谁不能去之,首弛边疆之备;臣无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见《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五十七。
这个制词成为当时传诵之作,主战派兴高采烈,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此而写: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皇帝的支持,加上给岳飞平反,以及贬低秦桧的制词和辛弃疾的词,让当时的爱国者们上下欢欣鼓舞,热血沸腾。但是,北伐惨败。宰相韩侂胄被宋朝自己人杀死,并把他的头颅献给金国,企望再次缔结和约。同时,为了讨好金人,还恢复了秦桧的申王封号,再赠以“忠献”谥号。
这里显露了宋朝政府的极端卑鄙和无耻,无论怎么样,韩侂胄是为了宋朝而战,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臣子? 秦桧的申王封号和“忠献”谥号只是暂时性的改变,最后还是恢复了。
但是,元朝的儒家史官却把秦桧列为奸臣传中,不仅如此,因北伐金国被宋朝自己人杀死的宰相韩侂胄也被列入奸臣传,而岳飞成了大大的英雄,元代修的《宋史》,照抄岳飞子孙美化岳飞的家集, 宋史岳飞传把岳飞提到了儒家代表孔明和关羽的高度。儒家史官何其无耻?按理说,韩侂胄应该比岳飞更有资格成为大忠臣,毕竟韩侂胄没有岳飞两次抗旨和干预皇帝立嗣问题,也没有想岳飞哪样当过逃兵。韩侂胄被史官如此玩弄的根源是他反道学,于是,长期遭到程、朱门徒的咒骂。和韩侂胄关系密切的词人辛弃疾也因此遭到道家的攻击。由此可见,中国的历史是怎样的被儒教肆意玩弄的。
到了明朝,也许人们受够了皇帝的杖梃羞辱和东西场特务的迫害,于是,把痛苦转嫁给了古人,伪造岳飞的满江红,继续侮辱秦桧是汉奸,这本来也没什么,最可恨的是明朝竟然树立了秦桧的跪像,明朝真是最应该受到诅咒的朝代。
儒教的庞大力量,让后来的人难以改变被其篡改的荒谬历史。到了辛亥革命,民国把明朝的驱除靼虏的一套又全部学来了,再次掀起了贬低秦桧和神化岳飞的新高潮。个人对明朝和民国没有任何好感,明朝200年没有统一北元,却反复大修长城,民国更差, 武昌起义的时候就是打的是十八星旗,意思是把满蒙藏疆出卖给各个列强以换取支持他们的革命,最后真的把外蒙给驱除了。
顺便提一下, "秦门三状元"的说法广为流传.如宋人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陈鹄的<耆老续闻>、清人顾炎武的<日知录>及今人梁羽生的<笔花六记>等书均载秦桧、秦熺(桧之子)、秦埙(桧之孙)皆为状元,其实这一说法有违史实. 事实是秦桧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秦熺、秦埙均为一甲进士及第.
和战问题,儒家史者常常是无条件地赞美抗战,反对妥协,把一切主张妥协的人都归入到投降派甚至汉奸的行列。对提出妥协的人必须作具体分析,如果在敌强我弱,或强弱相当的形势下,为争取喘息时间,与敌人作些妥协,以为后图,亦未尝不可,他们实质上与真正的抗战派并无两样。
宋朝的体制决定了宋的军事力量薄弱,比如,用文人控制军队,战争一结束就收回兵权,如收岳飞和韩世忠的军权,南宋没有古代战场上的“坦克”战马,看过三国演义的一定知道,张辽对孙权军队为什么那么嚣张,就是因为张辽部队有战马,而孙权军队没有。
有人说:“与金军议和时,宋在军事上并未处于劣势,但议和后,丧师失地,义军解散,大将投闲,自毁长城,从此宋军再无一战之力。”。 把责任都栽到秦桧头上,这是错误的,北宋的时候强于南宋吧?秦桧之后还有更大规模的北伐吧?结果怎么样?全是大败,甚至最后灭国,难道这些都是秦桧的责任?宋朝本身就是弱,一直如此,对外战争有胜利,但也是小胜。岳飞不过是小胜,却被人吹成大胜,似乎岳飞真的能在当时的背景下灭调金国一样,但有很多人相信这个谎言。  可以说, 是秦桧救了南宋,不至于早早被灭调,是秦桧救了岳飞。
总之,秦桧和韩侂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希望读到此贴的人,不要再人云亦云。
附1:
秦桧《遗表》曰:‘死生夜旦之常,难逃大数命义。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属馀息之将辞。恋清时而何及?伏念臣早缘末学,奋自书生。当见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质之分。画疆之遣,元枢飞掩。报之符存赵之陈,具寮奉惩断之指。仓皇皇奔走从君,衣冠不变于中华,觐会自依于常度。虽历九死其未悔,犹冀一言而可兴。草徽庙之二策,身居营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举同朝而趣异。下石而挤者纷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圣之深知,排群疑而复用。延登右揆,峻陟维垣。专秉任于钧衡,奉畴咨于帷幄。入而告后,玉音常许。其无心出则称君,舆论共推于得体。上遵成算,复建中兴,惟聪明睿智之绝伦,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难,救民于仗节之初;修睦休兵;寻盟于奏峨眉山之后。是谓乐天,以保天下继代,以率功名居然。甯亲以甯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诚,进期毕命;睹陛下求治焦劳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尽公,不敢辞难而避事。仰勤宸注,亲屈帝尊训词矜恻于孱躯,天步迈临于寝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顾愚臣知遇之若斯,虽举族捐糜而曷报。而臣上负乾坤之造,莫知药石之功,病在膏盲,命垂晷刻。阙廷注想,难瞻穆穆之光;黾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吁天而靡逮,忍将死以犹言。文虽不伦,义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谨保清躬,万寿无疆。行奉东朝之养五兵,不试永居北极之尊。益坚邻国之欢盟,深思社稷之大计,谨国是之摇动,杜邪党之窥觎。以治乱为著黾,以贤才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从,缓刑乃得众之方,训本乃富民之术。虽渊衷之素定,在愚虑之实深。凡此数端,愿留圣念臣形留神往,泪尽辞穷。忧国有心,敢忘城吨之策;报君无路,尚怀结草之忠。’
附2:原文及连接
杀害岳飞的元凶是秦桧还是赵构  发表者: psz4838
网友写了两篇为秦桧翻案的帖子让我去看看,阅后,有两点看法:一是为秦桧翻案不能奉和。秦桧死后50年(1206),南宋朝廷追夺秦桧王爵,改授“谬丑”称号,元代编纂的《宋史》亦将其列入奸臣传,并遭后世唾骂至今。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要想为其翻案,仅以一篇秦桧自己的表白不足为凭。二是关于杀害岳飞的元凶问题,我到认为高宗赵构是主谋,秦桧只是帮凶: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和几位史学家座谈,当谈到岳飞被杀时,几位史学家大骂秦桧杀害岳飞。毛说,杀害岳飞是赵构的旨意,秦桧只是执行皇帝的命令。毛还要几位史学家看看明朝文徵明所写的词。这里需要说明的有三点:
1、当时秦桧虽是宰相受到赵构的重用,但不能摆布赵构,绍兴十年(1140),金人单方面撕毁和议,攻占中原。因为秦桧害怕赵构为此事迁怒自己的议和政策,所以惶恐不安。当时他连自己的宰相地位都保不稳,难道还敢背着高宗去杀害岳飞吗?
2、岳飞的狱案是“诏狱”,程序严密,外人无法插手,秦桧根本无法公开“矫狱”杀害岳飞。如绍兴九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议和,并请求赵构“斩秦桧之头挂街衢”。胡铨成了秦桧眼中钉,但却无可奈何。他连一个枢密院编修官胡铨都不敢任意杀害,怎么敢妄杀战功赫赫的岳飞呢?
3、在岳飞案中,秦桧还想救岳云一命,以刑部大理寺的名义上书:“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即流放)。”高宗赵构批示将岳云自徒刑改为死刑,以泄心中恶气。秦桧死后,赵构对许多大臣为岳飞平反的奏折置之不理,不肯为岳飞昭雪。
以上情况说明杀害岳飞是赵构的旨意,秦桧只是执行皇帝的命令,充当了帮凶而已。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执意杀害岳飞呢:
1、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原本十分倚重,但后来看法大变,隙嫌甚深,难以消除。据史料载:“绍兴辛酉(十一年),敌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皆欲先是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促其行者凡十有七,岳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岳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岳飞意。”
2、岳飞曾奏请高宗立储,加深了赵构的猜忌。赵构无子嗣,忌讳提立储事,可岳飞却无避讳。对武将且用且疑的高宗一听岳飞启奏这一极其敏感的话题,更为怀疑岳飞是欲凭借手中兵权干预朝政。史载赵构听了岳飞的启奏后,曾冷冷说道:“卿言虽忠,然卿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此话对岳飞心理上的打击极大,致使其“退下殿陛对。面如死灰。”
3、高宗决心自毁长城,诬杀岳飞,恐怕与金兀术给宋廷的一封密信有关:“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此时,高宗已满足于金人的承诺以及偏安王朝和帝位的无恙(如抗金成功,迎回徽、钦二帝,帝位岂不难保)。只是岳飞未死,心病犹在,故因岳飞一案迟迟未绝。还曾对秦桧产生过不满。
既然杀害岳飞是高宗赵构的主谋,为什么把罪责都归给秦桧了呢?岳飞之孙岳珂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岳珂写书说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丝毫不提高宗赵构。因为其作为大宋臣子,虽明知高宗之罪恶,却不敢言其君王的过失,只能说高宗是受奸臣秦桧之蒙蔽,而作出自毁长城的勾当。后世人如此认为,实是因岳珂之言而致误,使高宗赵构侥幸逃脱骂名。
我们说赵构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只是想说明历史真相,并不想为秦桧开脱。秦桧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积极拥护赵构名为议和实为卖国(向金国俯首称臣)的主张,留下千古骂名,也是咎由自取。
[ 本帖最后由 lovesue 于 2007-3-14 09: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