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国俄罗斯为什么会有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50:18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对于任何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爱好和平的人士来说,都不失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从1904年至今,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特别在物理学领域,像朗道这样的俄罗斯科学巨匠,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教育大国俄罗斯能够产生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这和俄罗斯的教育体制是密不可分的。综合分析,俄罗斯的教育体制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普及率高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世界知名的教育大国。早在30年代末,俄罗斯就基本上消灭了文盲,并普及了初等教育,1939年在9~49岁的人中识字的人数占87.4%;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正在努力普及十一年制义务教育。现在的俄罗斯,在9~49岁居民中识字率已达99.92%,10岁以上居民每千人中就有860人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而英国目前尚有一百多万文盲,占其总人口的2.3%,美国目前也尚有10%左右(2100万)成年人基本没有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俄罗斯,无论是公共汽车,还是地铁里,随处可见手持读物阅读的俄罗斯人。
二、高等教育普及率高
目前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人达87%,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为11.8%。另外,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1939年每千名妇女中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仅90人,而现在增加到680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从5人增加到86人。而从业妇女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从1939年每千人中的9人,增加到目前的122人。
三、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1992年以后,俄罗斯开始实行国立与私立大专院校并举的教育体制,各类私立高校蓬勃发展。十年中,俄罗斯高校数量增加了近三倍,达1327所,其中有718所是私立院校,在校大学生超过550万。1998年金融危机刚过,政府对高校的拨款便逐年递增,2001年、2002年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46%、43%,这在国家各项预算中是增长最快的。由此可见俄罗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菲利波夫说,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确保教育大众化,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拨款的使用率。
四、全面对外部世界开放
俄罗斯高等教育全面对外开放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连对外部世界封闭了近200年、世界大学排名前15位的俄罗斯最著名的技术大学——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其前身是沙皇创办的皇家高等专科学院,主要从事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尖端武器的论证、设计、生产和研制),也加入了对外招收自费留学生的行列。而俄罗斯最著名的综合大学——莫斯科大学,则几乎荟萃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总的说来,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加上特殊的地理、文化、艺术和区位优势,决定了它有不同于美国、日本、西欧、澳洲的优点,使其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在俄罗斯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学费与欧美国家比较,相对低廉,好的专业每年3000—4000美元的学费,一般专业每年2000美元即可,而且入学考试比较容易。2002年夏天,在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举办的一个教育交流活动中,莫斯科大学校长多斯科尼奇高兴地说:二十世纪50—60年代,莫斯科大学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院校,多时达到600人,谁也没想到,这一记录很快被打破了!现在仅在莫斯科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有近2000人,早已经超过了历史鼎盛时期!
五、领先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
俄高教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逐步以学位等级取代专家称号,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加普及。目前,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处于新旧转轨时期。实行旧体制的高等学校,学制一般为5年或者6年,学生毕业后获得《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时获得“工程师”、“经济师”、“医师”等专家称号;而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分为几个层次:学制两年的不完全高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学历)、学制四年的基础高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学历,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学制六年的完全高等教育(毕业生获得硕士学位)、学制三年的大学后教育(获得副博士学位)。需要说明的是,在俄罗斯学生获得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而俄罗斯人所说的博士学位则相当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博士后了。
在俄罗斯,博士学位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头衔。参照国际上的做法,俄罗斯的教授职称(俄罗斯的教授是终身职位,可以不退休),必须是博士学位获得者。调查显示,目前美国30%的数学家和近50%的物理学家都来自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最欢迎俄优秀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
终上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程度,国家经费的大量投入,以及领先世界的教育体制都为在俄罗斯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众多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俄罗斯-这个学术气息如此浓厚的国家,每个在俄罗斯学习的学生都可以亲身感受得到。
附录:(前苏联)俄罗斯诺贝尔获奖者
1. 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理学研究,后转向消化生理学领域,在消化器官的神经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开创了慢性实验外科法。1902年起又在消化生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研究行为生理学,发现了条件反射。后又研究神经症和比较行为心理学,对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行为作出了生理学的说明。1904年因在血液循环与消化生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2. 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名生物学家与病理学家,比较病理学、进化胎生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1888年发现吞噬现象,在《传染病的免疫问题》著作中阐述了免疫的吞噬理论,创立了多细胞生物起源学说,1908年与德国科学家P•欧利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3 .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热爆炸理论,著有《化学反应速度与链锁反应》与《化学反应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4. 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所谓切连科夫效应是指当带电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传播时,这种带电粒子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波。切连科夫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5. 伊•弗兰克(1908-1990)物理学家,1937年与塔姆一起,对切连科夫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三人因此同获195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6. 伊•塔姆(1895-1971)理论物理学家,主要创立了快速电子的作用和各种物质发光现象的理论,撰写了有关可控热核聚变问题的著作,1958年与弗兰克、切连科夫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7. 列•朗道(1908-1968)杰出理论物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固体理论、低温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及量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为物理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创立了第二种相变理论,阐明了相变和物体对称性之间的深刻联系。1941年又创立了液态氦的超流动性理论,预言了第二超声波的存在。朗道对物理凝聚态理论、特别是液态氦的研究有卓越贡献,因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8. 尼•巴索夫(1922-2001)物理学家,量子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激光物理学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激光器的研制成功,1964年与美国汤斯教授及前苏联普罗霍罗夫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 亚•普罗霍罗夫(1916-2002)物理学家,与巴索夫是量子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发展量子电子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因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导致了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展,因而获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列•康托罗维奇(1912-1986)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计算数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康托罗维奇从上世纪30年代初从事函数构造和近似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后将泛函数分析观点用于计算方法,创立了一种近似计算理论,即“牛顿—康托罗维奇方法”。1939年发表《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为线性规划理论奠定了基础。1975年因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1. 彼•卡皮察(1894-1984)物理学家,低温物理学和强磁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其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享有“低温物理之父”的美誉。1934年在剑桥大学蒙德实验室工作时建立了第一台氦液化器,通过实验解释了液态氦的“喷泉效应”。因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1978年与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威尔逊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发表诗作,1922年出版抒情诗集《生活,我的姊妹》,1932年发表长诗《重生》。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一度被开除出前苏联作家协会,后又恢复。1958年因“对现代抒情诗及俄国文学传统有卓越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3. 米•肖洛霍夫(1905-1984)著名作家,出生于顿河地区一个磨坊主家庭,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名震世界,1941年获前苏联国家奖。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是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于1960年获列宁文学奖。1965年,肖洛霍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描写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
14. 亚•索尔仁尼琴(1918-)小说家,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1962年因发表处女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举成名。1965年勃列日涅夫政权开始时,他的作品遭禁,1974年被赶出前苏联。描绘莫斯科附近一所特殊监狱故事的《第一圈》及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出的《癌病楼》等两部长篇小说在西方出版,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 若•阿尔费罗夫(1930-)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半导体、半导体仪器、微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2000年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与美国的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6. 维•金兹堡(1916-)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工作涉及超导体和超流体、无线电传播、天体物理学、宇宙射线的产生、等离子体、晶体光学等领域。年轻时曾参与前苏联的氢弹研制,因提出锂氚化合物燃料为前苏联氢弹成功爆炸作出重大贡献,1966年获得苏联最高奖章———列宁勋章。1950年,维•金兹堡与朗道提出了描述超导现象的理论公式。1957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在维•金兹堡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解释了II型超导体特性的理论。2003年他与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美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