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3:34:37
http://www.csh.gov.cn  2008年10月13日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日益重视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我国学术界也开始从各个角度对农业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农业产业安全的内容、影响因素、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对策等四个方面对目前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
(中经评论·北京)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各国在关注以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的同时,对以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为内容的所谓非传统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安全就是其中之一。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投资全球化以及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农业产业的竞争,使各国农业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各国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仅农业产业链和农业生态受到损害,而且还丧失了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产业的控制权。农业产业安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而农业也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确保当前的农业产业安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
一、农业产业安全的研究内容
产业安全一词最初的含义是指一个产业中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事故防范,这实际上把产业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划归为技术操作问题。日本的一些以产业安全为标题的资料实际上是指这类含义。而现在被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含义是从国际贸易领域提出的,是指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如何在国家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
刘乐山(2002)指出,农业产业安全是一国农业产业整体上基础稳固、健康增长、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具有一定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农业产业受到大的打击或损失过多的农业和国民经济利益,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农业产业危机。
徐洁香等(2005)认为,农业产业安全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不受外来资本控制和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具体内容主要有:(1)农业产业安全的核心是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一个国家如果纯粹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一味地发展工业或高科技产业,而把国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供给完全寄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显然是很不理性的,而且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就可能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地位,甚至危及国家的独立和安全。(2)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重点是农民的收入安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的1.70:1扩大到3.23: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在住房、医疗、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政府财政补贴,实际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更大。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如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必将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待农民收入问题,作为国家经济安全基础的农业产业安全必定要包括农民收入安全,而且,要把农民收入安全--通过农业生产能够稳定增加收入作为农业产业安全的重点。
李孟刚(2006)在他的研究中,根据产业经济学这一理论框架,将产业安全分为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将产业安全含义放入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分析和论述,既用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去解读安全,又用创造性的安全命题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相应的,有些学者把农业产业安全分为农业产业组织安全、农业产业结构安全、农业产业布局安全和农业产业政策安全。
二、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朱晓峰(2002)把影响农业产业安全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①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②粮食生产基本生产要素的供给达到危及粮食安全的警戒线。我国的耕地和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③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不适应21世纪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增长。展望2l世纪,农业安全不仅要求生产足够数量的农产品,还要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2)外部因素。从我国农业纳入世界体系的中长期效应看,存在农业依赖性发展和边缘化的风险。我国农业的依赖性发展,指我国农业出口导向的先进部门和地区的发展,由于对国际市场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双重依赖而不能自主发展。我国农业的边缘化是指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构成和大多数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纳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分享全球化的利益,与农业发达国家以及本国繁荣的先进部门和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趋于萧条和衰败的发展态势。
王欣兰等(2003)认为,加入WTO是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影响重大的一个因素:(1)关税的减让对我国农产品总水平产生压力,按照人世的承诺,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逐年减让,意味着进口农产品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不断降低,竞争力不断增强,相应地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压力。(2)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对我国农业收入及就业产生冲击。(3)出口补贴的递减化及有限化,使我国农业产业化比较竞争优势削弱,按照农业协议规定,我国必须逐年削减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这样就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极为不利,无疑给我国今后农业产业安全带来威胁。
程国强(2006)讨论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问题,他认为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1)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疫病(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等)和农兽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等卫生安全问题。(2)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3)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秩序和行业自律问题严重。(4)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顺,农产品出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环节多,办事效率低,不能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有效的协调服务。(5)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国家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措施,而现有外贸支持措施很难用于支持农产品出口。(6)缺乏有效的农产品出口服务,特别是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制度,包括建立对日本、欧盟、东南亚等重点出口市场的供需、价格、政策法规等信息跟踪监测体系等。
朱广其(2007)从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1)农业人力资本供给不足。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来看,我国农业实际就业的劳动力极少受过农业高等教育和培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多数。农业人力素质较低是影响我国农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农产品的科技支撑乏力。我国农业研究投资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政府农业科研投资的68%集中于大宗谷物类产品。非谷物类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使我国蔬菜、畜禽、水产、园艺类产品的出口,因科技含量低、品质差遭受技术壁垒的限制。(3)现代农业组织发展滞后。我国分散的、无组织的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使其无法突破自然经济的单一生产机能的限制,难以从事生产开发、市场运作、获取信息和融通资金等经济活动。(4)未能充分利用农业潜在的规模经济,经营规模的超小型化使我国农产品负担了较高的交易成本。不能利用农业潜在的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是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关于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国内具代表性的是何维达等(2003)提出的产业安全评估指标。该指标体系从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三个方面来评估产业安全。将产业安全状态分为四种,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在此基础上还运用DEA模型对具体产业的安全度进行估算,从而在方法上相互印证。
徐洁香、邢孝兵(2005)则认为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完全用针对产业安全的笼统指标不能很准确地判断农业产业的安全状况,因此,针对农业产业特性提出用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农业产业对外依赖程度指标和农业产业环境评估指标来衡量农业产业安全状况。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产业生产指数、农业产业世界市场份额(出口)、世界市场相对绩效指数、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有:农业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农业产业外资相对依赖程度。农业产业环境的指标有: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农业产业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国际环境。
吕新业(2006)对农业产业安全中最重要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警系统的研究。粮食安全预警指标包括: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国际贸易依存度系数、粮食价格波动率和粮食储备率。用多维自回归模型(VAR)方法进行预测并进行我国粮食安全总体状况评价及建立了预警体系。
朱丽萌(2007)采用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界限对农业产业安全进行预警分析。在预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及粮食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对21世纪初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度的情况进行了估算。选择四个指标作为衡量农业产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粮食自给率、农业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和农业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同时,他还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上述四个指标内涵设置各指标的安全状态预警范围。
四、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朱晓峰(2002)提出确保我国21世纪农业产业安全的战略:(1)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适度增加粮食进口,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减轻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强对水土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增加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推进我国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包括农业生产体系仓惭、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组织创新。(3)加强对我国农业保护和支持的力度:①设置可以降低我国农业安全外部威胁的“防护墙”,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标准体系,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特别是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管理;②充分运用不受WTO规则限制的“绿箱”政策,加强对我国相对落后的农业产业和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支持;③在WTO规则允许的国内支持空间内加强对优势农业产业的投入和管理;④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我国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4)建立我国农业安全的集成监测预警系统,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对外依赖程度等进行跟踪集成监测。
徐洁香(2005)提出在当前时期为了有效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双重”目标的实现。(1)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个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发展一般性粮食生产、粮食品种向发展多种经营、优质及专用品种转变。(2)建立粮食风险保障体系和农民收入支持体系。粮食风险保障体系包括粮食储备系统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3)加大农业科研和农村教育投入。中国农业公共投资中,农业科研对增加农业产出的效果最显著,而其缓解贫困的作用仅次于农村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从长期来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力保障。
朱广其(2007)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对策:(1)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结构的调整,实行适度规模经营。(2)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改革,形成先进农业科技供给机制。(3)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建立现代农业组织。(4)形成“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五、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对农业产业安全的含义界定不完全统一,从而影响了分析的角度、范围和结论。在我国已经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扩展农业产业安全的内涵,从广义上多层次、多方位地理解农业产业安全。
2.目前国内对于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价体系很不统一,有较大的随意性,科学依据不统一,不利于进行横向对比。今后应该在此方面加强联合研究,以期设计出符合国情的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加以统一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逐步完善。
3.目前的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较少。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有关我困农业产业安全度的分析指标体系,但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不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还须从我同自身的国情和立场出发进行研究。此外,目前的研究针对国家整体从宏观上论述的较多,从中观、微观卜来看,除了粮食行业研究较多以外,针对其他行业论述的较少,以后国内学者可以多针对具体某个农业产业做更详细的研究,这样可大大丰富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研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