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鲁迅:令人废然的长安(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2:10
『』 [散文]鲁迅:令人废然的长安(二)
作者:老瑞loring   提交日期:2009-4-22 12:09:04 楼主

几天后,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开讲了他已出版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的压缩稿——《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共分六讲:第一讲:从神到神仙传;第二讲:六朝时志怪与志人;第三讲:唐之传奇文;第四讲: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共讲了八天,计十二小时。八天后已是7月29日,此时距离鲁迅离开长安的日子8月4日还有将近一周的时间。
在这几天里,鲁迅又应省长刘镇华的邀请前往讲武学堂去给那里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做演讲。大约刘省长是想借此方式旁敲旁敲鲁迅先生对中国时局或者国军的政见。然而鲁迅先生的态度——演讲的内容仍然是他的中国小说史,确切地说,是更加粗糙而热闹的中国小说史——对于学术以外的问题,鲁迅先生不肯轻易在别人的地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讲不好是要掉脑袋的。鲁迅先生后来回到北平在杂文《说胡须》中,曾经对长安的这些军阀政客们这样调侃到:“陕西人费心费力,备饭化钱,用汽车载,用船装,用骡车拉,用自动车装,请到长安去演讲,大约万料不到我是一个虽对于决无杀身之祸的小事情,也不肯直抒自己的意见,只会‘嗡,嗡,对啦’的罢。他们简直是受骗了”。军阀就这样被鲁迅先生给对付过去了。
余下的时间鲁迅继续游历长安。由于失望过多,《杨贵妃》看来是写不出来了,毕竟长安还有其他历史悠久的事物可以赏玩,比如去易俗社观看秦腔。当然,他仍然要寻找其他的创作灵感。据与鲁迅同往长安讲学的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回忆,鲁迅先生因小时候在长辈的烟塌边上盘桓过,但从未尝过烟味,到了西安,因不久前生过病,面色不佳,故而有人怀疑鲁迅先生抽鸦片,而当时西安的鸦片又尚未禁绝;烟具又不难找,有的省府官员甚至家里放着好几套。出于这样一种氛围,鲁迅先生便要抽他平生第一次的鸦片,以求灵感。于是省府秘书张辛南便找来鸦片让他和鲁迅先生一起品尝:“那一天我是完全失败了,我觉得烟嘴太大,与纸烟雪茄过分悬殊,吸着极不方便,浅尝以后便放下了。鲁迅先生吸得还算顺利,吸完以后静静的等候灵感的来临,不料竟象扶乩一样,那一天灵感没有降坛。我问先生结果怎样,先生却失望地答复我说:‘有些苦味!’。我知道鲁迅先生也失败了”。
8月4日一晃便到。鲁迅等人要先行回北平了,然而临走之前,他仍然不忘对地方文艺发展的支持。他提议,应该把从军阀那里演讲得来的钱,在陕西花掉,主要是捐献给秦腔剧社——易俗社。在鲁迅看来,易俗社是一个从事戏剧革新的秦腔剧社,他早有耳闻。而他在教育部教育司的工作,也正好主管此类事宜。作为他本人,虽然反对文化复古,但不反对文化革新。因此他就捐了五十元钱给易俗社,支持秦腔的发展与革新。我想,这大概也是鲁迅先生此行感到最惬意的事了。因为当时就有同行的学者站出来反对捐钱,那个时候毕竟养家糊口很难。鲁迅先生自己当时的生活过得也是比较困顿的。他刚从周作人那里搬出来不久,新买的北京西三条住宅的钱还是向别人借的,借款也尚未归还,到西安的路费也是临时从他的学生孙伏园那里借来的,直待到拿到讲学费后才归还他。因此同行劝他是不无道理的。但鲁迅先生最终还是捐了,并且捐得很是高兴。
然而这意外的高兴,比起出来前的希望,终究是少了许多。就在这样一种无奈中,鲁迅先生带着一种难以表述的心情离开了长安,随着中国社会的愈加动荡,他便再也没有到过长安。他对长安的感情,也由他回京后所写得那篇杂文——《说胡须》的开头道出:“今年夏天游了一回长安,一个多月之后,胡里胡涂的回来了。知道的朋友便问我:‘你以为那边怎样?’我这才栗然地回想长安,记得看见很多的白杨,很大的石榴树,道中喝了不少的黄河水。然而这些又有什么可谈呢?我于是说:‘没有什么怎样’。他于是废然而去了,我仍旧废然而住,自愧无以对‘不耻下问’的朋友们”。这既是鲁迅先生此生对现实遗憾的表述,也是此生与长安梦幻的终止。

今天当我翻动这段历史,不能不说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深感遗憾。一次长安之行,居然把先生写《杨贵妃》的念头打消没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来寻求一点鲁迅先生此行长安,在作文上的收获与安慰,也挚友这篇被收录在《坟》里的杂文《说胡须》了,他便是鲁迅先生在长安游孔庙的时候被突然激发的灵感而创作的,用以批判当时主张国粹救过的复古派。与他胎死腹中的小说《杨贵妃》相比,篇制是小了不知有多少倍,也不能展现大师不凡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我们说,但凡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要是批判性的,目的达到了,也就都是好的。他后来不是还写了《关于女人》、《女人未必都说谎》、《拉娜走后怎样》、《伤逝》等关于女性解放的文章吗,这些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加起来,我想早比《杨贵妃》的思想性不知要宏富多少倍了。
而后人又何故为了观看热闹的情节,而去厚此薄彼,责备鲁迅先生一生没有长篇小说呢。怪只能怪那个年代的长安不景气,它像大片的中国一样饱受着战乱与愚昧的摧残,其破坏之程度,很难激发起文人摹想“唐朝的天空”的灵感。
作为鲁迅先生,他当然也想写些美好的东西来,但是现实不允许他那样做。
作为鲁迅先生与长安的短暂相遇,他恨不得中国的每块地方,将来都有唐朝的天空。
这就是一个战士,在向往长安路上的内心侧影。
我,可以肯定。
08-12-23 12:24 改定于长安-西韦
长安老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