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愚人”节:盘点科学史上6大著名骗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6:22
神秘N射线——最坚挺的骗子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许多科学家想成为伦琴第二。法国南锡大学物理教授布朗洛是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电磁学领域的成就,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两次获得科学院大奖。1903年,在研究X射线的偏振现象时,他声称观测到一种未知的新射线,取名N射线,以纪念他任职的大学。
然而,德国、英国的物理学家们却无法重复布朗洛的发现,不免心存疑惑。这个骗局最终被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戳穿。
有文献认为在伍德向外界公布了这些实验结果后,布朗洛就会身败名裂,甚至发疯而死。其实布朗洛一直活到1930年,享年81岁。
骗局被揭穿还能安享晚年,这样的骗子是否足够坚挺呢?
皮尔当人——最成功的骗子
皮尔当人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骗局之一,在近百年之后它的真相仍然没有完全搞清。
从1912年开始,皮尔当的砾石层出现了一些半猿半人的颅骨、牙齿以及石器等,著名古生物学家、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部主管史密斯·伍德沃德等将之命名为“道森曙人”。如果属实,将是从猿进化到人的关键证据。
然而,40年后,这个骗局逐渐被戳穿。原来,所谓皮尔当人的下颚骨年龄大概只有5万年,头颅是约500年前的现代人头颅,犬齿是黑猩猩的,只不过都被精心炮制,以便于看起来年代久远。
然而,这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的主谋是谁,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这个骗局看来谋划很到位!
索卡尔事件——最搞笑的骗子
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名为《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论文,其常识性的错误居然能够蒙混过关,并最终发表,实在是对学术期刊的一大嘲讽。这就是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的“索卡尔事件”。
原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对科学技术价值的质疑不断加深,索卡尔对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泛滥感到震惊和不安,他决定撰写这篇文章。文章中充满科学元勘和文化研究中的最荒唐的错误,如它求助于权威而不是论证的逻辑、证据,胡乱套用科学理论,肆意攻击科学方法等等。
这样一篇胡说文章居然得到了《社会文本》编辑部的感谢,称其为“十分有趣的文章”。
舍恩造假——最神速的骗子
2002年,贝尔实验室的简·亨德里克·舍恩被发现有系统地大量伪造重大实验结果,其胆大妄为超过了生物学领域的任何造假案,被视为科学界的最大丑闻之一。因为舍恩能把有机分子变成具有高温超导的特性,还能把单个有机分子变成晶体管。与此同时,舍恩的论文发表速度极其惊人,三年左右的时间,他共参与发表了90多篇论文,2001年尤为神速,平均每8天就有一篇论文有他的署名。
然而,舍恩的发现却没有人能够重复,最终在贝尔实验室的调查下,他的造假被认定。2002年9月,舍恩被贝尔实验室开除。而且连他的博士学位也在2004年6月被康斯坦茨大学撤销。
从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到希望破灭,舍恩真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科学界从此再无他的安身之处。短短几年,葬送一生,何苦!
米德受骗?——最上当的骗子
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年)去世时是美国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1925年,米德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前往美属萨摩亚群岛作田野调查,采访了68名年轻妇女,并由此发现萨摩亚年轻人所享有的性自由使他们得以顺利地从少年过渡到成年,表明至少就青春期的行为而言,后天的文化因素要比先天的遗传因素更为重要。米德据此写成《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于1928年出版,一举成名。
然而,1983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教授德里克·弗里曼写的一本书却否定了米德的主要发现,因为当年米德采访的人是用捏造性冒险的故事捉弄她的,萨摩亚年轻人在性方面实际上是很保守的,甚至一名受访者当时还是个处女。
一个简单的骗局,却让米德在死后蒙受了学术上的羞辱。看来,听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普洛茨——最随意的骗子
德国古人类学家普洛茨骗人确实有一套。
普洛茨在美国受的专业训练,于197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到法兰克福大学任人类学教授,并当上该校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成为德国碳14年代测定的权威。然而,经他测定的化石却最终被认为是造假,因为只要给他鉴定,都会是“最古老”的。于是,有人怀疑,他只是随心所欲地给化石编一个年龄。
2001年,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考古学家托马斯·特伯格把德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化石的年龄重新测定之后发现,许多化石的实际年龄要比原先测定的年龄年轻得多,甚至有的错误到了荒谬的地步。
最离谱的是“帕德博恩-散德斯人”,只不过死于公元1750年左右。
原来,普洛茨不会使用碳14年代测定仪器,只好编造数据交差,而且他很懂得编造一个又一个“最古老”的化石年龄去迎合德国人的民族情绪。所有由普洛茨测定的化石的实际年龄都要比他说的年轻得多。
看来,光有先进的仪器并不能产生科学发现,因为仪器可能“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