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投第一人熊晓鸽创业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58:06
2010-05-20 11:5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熊晓鸽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其所领导的IDG VC公司在中国投资了搜狐、百度、腾讯、携程、如家和当当等多达200家公司,涉及领域包括软件、互联网、电信和酒店等。成功的投资,不仅促成了众多中国企业奔赴海外上市,也“刺激”了更多外资涌向中国,寻找投资项目。此外,IDG公司还涉足媒体出版、调查研究等行业,其快速、稳健的发展也在侧面加速了中国传媒领域的进步。
熊晓鸽批量缔造中国概念股
熊晓鸽:“IDG董事长麦戈文先生给我们充分的信任,让我们在中国慢慢玩,我们也逐渐摸索出门道。”
中国的财富神话大多来自高科技产业界,在这些成就众多科技富豪的高科技企业的背后,躲藏着一个名为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角色。在美国纳市的二十多只中国概念股中,有一半以上曾经接受过这个机构的风险投资。而IDG缔造中国概念股的操盘手,正是从新闻记者转行的熊晓鸽。
“现在我们投资的企业已经有十四家上市了,今年肯定还会有新的上市企业。”2月9日,熊晓鸽告诉记者。但记者却无法确认即将上市的会是搜房、当当、天极,还是其他,在IDG名下,有上市潜力的企业不在少数。
风投外行替补上阵
熊晓鸽的扬名,是因为他在中国十几年的风险投资职业生涯。但早年,熊晓鸽跳槽进入IDG公司的时候,他看上的是IDG庞大的媒体出版产业。最终主要的工作却和风险投资拉上了关系,这一点他自己也有些意外。
“1993年,也就是我加盟IDG两年后,IDG开始准备大规模在中国投资,于是成立了一个投资基金,一开始,我帮着老板在美国、香港、内地到处面试,找人,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懂点风投的不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基本不懂风投,更不用说有‘十年投资经验’的人了。”
由于在美国当记者的时候,熊晓鸽曾经采访过大量的风投机构,对这个行业还算有些了解,一来二去之后,老板干脆就让熊晓鸽来负责这个业务。“感觉这就是个不靠谱的事情。”对于这个角色,熊晓鸽有些心虚,尤其是由于自己一直学习的都属于文科专业,对技术不懂,而风险投资接触的多是高科技产业。因此,熊晓鸽的眼睛首先盯上了自己多年好友周全,一个理工科博士,连续几天“连蒙带骗”,将他拉上了同一条船。
1993年,IDG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基金“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后更名为“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资金规模两千万美金,熊晓鸽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IDG在中国的投资故事。
多年以后,随着一个个中国概念股登陆美国股市,IDG在中国的投资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熊晓鸽也常常被国外同行邀请登台作报告,他的总结很简单: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越“玩”越顺渐入佳境
“IDG董事长麦戈文先生给我们充分的信任,让我们在中国慢慢玩,我们也逐渐摸索出门道。”熊晓鸽感激地说。
此后,熊晓鸽没有让老板失望,越“玩”越顺。随着IDG公司投资的搜狐、腾讯、百度等众多互联网公司上市,以及搜房、易趣等进行股权转让,IDG公司获取了丰厚的回报。据熊晓鸽透露:“IDG的第一个基金是从1993年开始,到2003年为止,年均回报率是36%。第二个基金是从 1999年开始,回报率超过是40%。”
熊晓鸽说:“我们这批最初在中国从事投资的合伙人,很多都是半道出家,经验不足。但我们逐渐积累经验,整个团队精诚合作,并形成一套IDG自有风格的风险评估体系。”据熊晓鸽透露:“截至目前,IDG在中国已经投资200多家公司,第三个基金也从过去的一亿美金提高到二点五亿美金。”
而有关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数据不仅表明了IDG对中国投资信心的加强,在大规模投资背景下,IDG的投资风险也在逐步缩小。以近两年互联网兴起的web2.0为例,IDG已投资了土豆网、迅雷、中搜等web2.0公司。当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或经营战线出现交叉或重叠时,IDG有望通过投资者的身份,给双方意见或建议,从而进行合并或重组。这也能够使得中国新兴互联网产业避免重蹈恶性竞争的覆辙。
在投资策略上,IDG也逐渐发生改变。熊晓鸽说:“随着IDG投资基金总额的增加。目前,IDG做天使投资的项目已越来越少。IDG更倾向于投资中后期项目。投资前期项目,虽回报率高,但风险也越高。IDG认为,投资中后期项目,相对稳妥。”
当人们问熊晓鸽,“做风险投资最痛苦的是什么?”时,熊晓鸽的回答是:“投资失败不是最痛苦的,有投资就有失败。但如果听说了这个项目,没有投,或者根本就没有听说这个项目,没机会投,这是最痛苦的。”
考察项目如同采访
不少创业者都存在一个疑惑:要获得风险投资者青睐,是应该千方百计找人将自己介绍给风投,还是主动登门毛遂自荐,抑或发送邮件“守株待兔”呢?
对此,熊晓鸽表示,这没有一个定规。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IDG联系,包括发送邮件等。IDG的项目经理都会及时查看邮件,认真考核,并做出判断。
而对于风险投资商而言,如何在众多的风险创业者中选对人,却永远是一项大难题。熊晓鸽自己的理解是:“选择投资项目,与创业者交流,就像是记者采访。”熊晓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要问出精彩的问题,并学会倾听,还要根据被采访者的答案,做出分析和判断。而做风险投资自然也少不了看、问、听等过程。如果整个过程进行顺利,判断准确,那么这个项目取得成功的几率就比较高。
对于前来洽谈合作的创业者,熊晓鸽也给出自己的建议:“首先,不要紧张。其次,一定要把商业模式、产品、市场和团队建设想清楚,而不应一味迎合风险投资者的喜好。”
此外,熊晓鸽提醒创业者,融到资金一定要稳得住,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因为融到资后,只能代表这种商业模式的理论成功。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后应该是由市场埋单,而不是投资者埋单。”
传统行业进入视野
IDG风险投资公司是以投资高科技行业而享誉中外。但是,熊晓鸽却对外发出一个信号:“IDG将不再只是单单投资高科技企业,还将向传统行业迈进。”
而这几乎同时又是一种潮流,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发布的《2007中国风险投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2006年度传统行业吸收了 20.57亿元的风险资本,占总比例的14.3%,仅次于IT行业。而去年22个实现IPO的风险投资企业中,也有6个属于传统行业,也仅次于IT行业。传统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冲击高科技产业,一举成为风险资本的宠儿。
对此,熊晓鸽表示,投资领域不应该按照高科技还是传统行业来划分,而是应该看该行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拥有有效的管理团队,并取得快速的市场增长。因此,IDG可能不会从是传统行业还是高科技领域判断是否做投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IDG投资的“如家”去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给IDG投资传统行业带来很大信心。
■记者手记
伯乐相马重人才轻技术
谁要是被熊晓鸽“看上”,谁就可能取得创业的第一步胜利,因为获取的不仅仅是创业资金,更包含创业信心。这位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的熊晓鸽,以其独具慧眼的能力投资了百度、搜狐、腾讯和搜房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并取得超凡的成功。
他的投资不仅帮助了这些公司快速崛起,更因这些公司的崛起,让海外资本对中国公司刮目相看,纷纷前来中国“淘金”。
“2006年,是创业者的天堂。”熊晓鸽这样总结道。而据日前发布的《2007中国风险投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底的441.29亿元高出32.31%。其中,行业占据榜首的就是IT领域。
熊晓鸽“相马”自有一套理论。“投资一个项目,除了看总体的大环境和方向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不是技术。”
熊晓鸽得出上述结论有着泪的教训。熊晓鸽回忆道,1993年,涉足风险投资领域后,其亲自投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家在上海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电脑电池的公司。“一开始,我们认为这家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领先的技术特长。因此,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但始料未及的是,没过两年,投资这家公司的资金却全部打水漂。”
初战未果,给熊晓鸽很大打击。为什么会失败?熊晓鸽自我反省。“后来我意识到,创业应该是市场为导向的行为,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熊晓鸽说,“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市场不认可,都是白费。”熊晓鸽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尤其是高科技创业者,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技术为王,先进的技术是在市场制胜的法宝,但其实不然。
而如何能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熊晓鸽认为,这时最需要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果敢的判断执行力和与人合作的亲和力。”熊晓鸽说,“优秀的创业团队能够带领企业充分开发和挖掘市场,并随市场波动而反应,最终获取市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