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情形就是把大学当国企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9:42:39
转自:Feeling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3f2bf95e010007rv(从日志的内容看应该是位研究生)
发表于2007-03-13 11:09:13
原标题:大学:生产与销售
昨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师范类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校园里面的热闹,一方面说明了人气旺,另一方面,更主要地说明了毕业生的众多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人头攒动,很是有些壮观。
找工作难,难在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扩招,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只有学生多了,学费收的才多,国家拨款才多,那么多的老师才有课上,才有奖金可拿,甚至是有房住。然而,学校只管扩招,只管接收,然而对于产品生产的质量如何,销路如何,似乎是不太重视的。虽然有时候大学搞一些就业率的调查,但是谁知道这里面的猫腻有多少。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为下一届招生做准备,就再就业率上下功夫,实在不行把你推向就人才市场,把档案挂在那里,也算是没有拖学校的后腿。这种把学校当企业办的领导,一再强调“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似乎根本不懂经济规律。而把学校搞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边缘,似乎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因为大学还是事业单位,领导还是组织任命,大不了换一个地方继续领导。
于是,大学们的普遍情形就是把学校当国有企业办,背了债务让国家来买单,领导们不需要负任何决策责任。大学领导说到底还是执行了上级领导的指示,否则,大学们不可能普遍出现这种盲目扩招、盲目扩建现象。
当责任均摊的时候,个人风险就降到了最低。于是,你扩招我也扩招,你扩建我也扩建。法不责众。
然而受苦的只能是学生。当一个学生把一个家庭所有的积蓄都用光的时候,换回来的是什么?待业或者无业。不用说报答家人,就连养活自己,也成了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所以,很多研究生选择跳楼,很大原因是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因为工作不满意,无颜面对充满期望的家乡父老,更无法面对无法报答父母的现实窘境。
或许,有的人说,真才实学到哪里都不会饿死。但那也要看哪个专业,还有就是,你的招聘是不是透明。即使过了初试,复试里面是不是暗含着陷阱?对于久经求职考验的学生来说,深知“有人”是多门的重要。如果有个亲戚在地方政府,一句话就差不多了。硕士、博士,对于看重学历的社会来说,学历不能说不高了吧,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岗位已经满员了,学历高也没有市场。对于看重能力的社会呢,人们似乎更加现实,我们找大专就可以了,不需要你们。于是,能力竟然被学历所连累。
于是,对于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
而这,直接影响的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当上学花掉一家人的所有积蓄,而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别说买房,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就无从谈起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当把房子作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的时候,其他消费品的购买就成了奢望,人人天天节衣缩食还贷款,买件衣服都要思量再三,更不要说家电了。当房价搜刮完居民们一辈子的消费力的时候,也正是其他产业无人问津、濒于崩溃的时候。
而我们的家长们,也应该想想,鼓励孩子上学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必要,是否还让他们继续读完博士。而在社会上打拼的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如今小有成就的富翁们,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个社会不光靠学历的现实,他们成了研究生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人们的价值观已经颠倒和错乱,金钱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新时期“读书无用论”已经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