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04:56
新京报: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2010年05月28日 07:52新京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37条
■ 社论
有些事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比如最近被北京警方查处的夜总会“天上人间”。
之所以说是公开的秘密,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北京很少有人不知道“天上人间”,但几乎没人知道这家夜总会的拥有者是谁,有何背景。当晚查抄的结果也只是曝光了其中的有偿陪侍人员,被陪侍者则淹没于茫茫人海,甚至没有任何记录,包括经营者,有没有违法违规,该如何处置,一概不知。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除了被暂时停业整顿的“天上人间”这个夜总会名字是真的,其他如经营者、陪侍者、消费者,一概都被隐去了真名,不能见光。
那么,这样的经营场所,这样的生意,其合法性、合理性又在哪里呢?
记者调查所得的结果,“天上人间”的换手大概是这样:1993年3月,北京长泰歌舞厅有限公司以中外合资形式在京注册。1999年9月28日,国家商标局核准该商标注册人变更为北京长青泰餐饮娱乐有限公司。2005年前后,长青泰公司同意转让其名下股份,深圳某实业公司接替入主。其后,“天上人间”的商标出现多次转让。目前商标申请人是一家名为“石本”的北京投资公司,该公司获得“天上人间”商标至今最多只有几个月。
在扫黄风暴中,“天上人间”猛然进入公众视线,结果是在“存在有偿陪侍、消防安全等问题”的名义下被停业整顿。但无可讳言的是,更多人关注的并非消防的问题,而是一直存在的“有偿陪侍”、“漫天要价”问题,以及各种传言包围下的“神秘内幕”。为什么到今天为止,除了早就撤资出局的原老板覃辉被媒体点名,其他多次的换手中,都没有透露出到底谁是这家夜总会的拥有者或曾经的拥有者,更没有能够说明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背景”,能将这个名闻遐迩的地方支撑这么久。
夜总会“天上人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它幕后所有的东西至今都并未曝光。发生在其中的人与事,全都被掩盖在了灯红酒绿中。有谁知道那里到底是如何有偿陪侍的吗?有谁知道那些用百元钞票厚度衡量的消费,是从什么样的人手里花出去的、又是从什么样的账号里提取出来的?这些秘密随着“天上人间”的被勒令停业整顿,公众有权了解真相,有权追问传闻背后的“为什么”。
有偿陪侍和高消费以及可能隐藏在背后的黄毒赌和腐败问题,都是有法律规范的,任何个人、任何机构,其经营活动都不能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这次“天上人间”被查抄,按照相关处罚规定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这也是有偿陪侍处罚的最高限。然而,媒体已了解到,有偿陪侍等违法行为在“天上人间”常年存在,谁能保证,6个月后恢复营业,不会一切照旧?媒体报道说,“天上人间”的保安放言,过不了几天这地方就可以重新开张。这更让人担忧,保安的底气从何而来?
必须强调的是,公众关注“天上人间”,并不是对传闻传言好奇和八卦,而是想知道在所谓“江湖传言”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真相?这一类的公共娱乐场所将来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规范和净化。公众还有权知道在停业整顿期间,“天上人间”究竟是如何整改的?长期存在的有偿陪侍为什么到现在才管?容留有偿陪侍的经营者是谁?应该怎样追究他的违法行为?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警方的扫黄风暴就只能是“刮一阵风”,而达不到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的真正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公开真相,彻查隐藏在背后的各种违法问题,不能任其挑战法律的底线和公众的质疑。
新京报: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真相背后是什么 - 华声在线 有何背景 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 华声在线 公众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真相背后是什么? 曹林:发布真相者永远是公众的福星(新京报 2008-2-27) 公众舆论的作用(新京报 2007-6-24) 新京报:凭什么断言公众的批评是“别有用心”? 公众舆论的作用1111(新京报 2007-6-24) 舒圣祥: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孙广勋:对禁酒“省”4300万元的三重追问(新京报 2007-8-19) 社论:“躲猫猫”的深层追问才刚刚开始(新京报 2009-2-23) 新京报:谁有权公布“安顺枪击案”的真相 陶短房:追问“肾结石婴儿”事件(新京报 2008-9-13) 笑蜀: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新京报 2006-1-26) 新京报: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2006-1-26) 曹林:摄像机在公众手中的监督会更可靠(新京报 2006-7-11) 邓聿文:公众的“审计疲劳”从何而来?(新京报 2006-9-13) 新京报:凭什么断言公众的批评是“别有用心”?--观点--人民网 郭之纯:网祭“12·8火灾”:持续的道德追问(新京报 2006-12-11) 新京报:民警不是“公众人物”(2006-1-5) 社论:“记者节”属于所有追求真相的人(新京报 2007-11-8) “国家局的指示有利揭开虎照真相”(新京报 20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