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艺.汇编(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56:16
第十八课 烟火拍摄技巧
相信烟火是一项最热门的摄影主题,个人谨把以前所学的、所看的、所听的有关于烟火的摄影技巧,综合一下在艺术视界发表,希望有助于所有会员及摄影同好对国庆烟火的拍摄,希望人人能拍到最好的烟火摄影作品。但因个人材疏学浅,万一有阐述错误或疏漏的地方也请各位前辈同好能不吝指正。
为了这即将到来的十月,笔者勉力将拍摄烟火时的注意要点归纳为十点,如果这十点都注意到了,只要构图恰当,应不难拍出美丽的烟火。
1、首先要慎选拍摄地点,拍摄位置千万不要选在烟火施放点的风尾方向,否则迎面飘过来的烟雾保证让您拍出来的烟火不清不楚或宛如白昼。另外距离远近及烟火施放地点的背景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这要看您的镜头焦距长度、配景好坏及光害程度而定。
2、时间:一定要提前到达拍摄制高点先占好有利位置,最好是较无光害的小山上或私人大楼顶楼,因为人较少,不会没地方放脚架,也不会不小心拍到人头。
3、器材:如可能会用到长时间曝光(拍烟火轨迹)时,一定要带脚架,且使用时要预防被人踼到。此外黑卡纸,小手电筒,最好也随身携带。
4、底片: 不建议用高感度底片,感度愈高的底片对色彩的表现力愈差,焰火自然较不出色,且因曝光时间短, 较不能表现焰火的轨迹。正负片不拘,但如果是日后要作叠片二度创作使用者,请务必用负片,许多专家前辈多用叠片的方式来创作出绝佳的国庆夜烟火作品。
5、对焦:自动对焦相机拍摄前最好先将相机调成手动对焦模式,并将焦点对于无限远处,然后全程用此焦距拍摄。不管在有无光害的地方皆建议加遮光罩。
6、判断烟火方向:每一次的烟火施放前数秒都会有一颗信号弹射出,用以标示下一波烟火的方向。此时记得把镜头对准信号弹的方向,如此可以缩短构图时间。
7、快门时间:如果是要现场拍摄完成作品,当然要选好烟火下的配景及拍摄的角度。此时曝光时间及光圈的决定应以配景为主及烟火的效果为辅来决定。如果两者条件光度或距离位置实在配合不来,可尝试使用重复曝光,在现场把地面的配景和烟火分开来拍摄。如果是要事后二度创作才产生作品,通常只会拍烟火,则当然以烟火的效果来决定曝光时间,而光圈则尽量缩到能让天空刚好全暗(对天空测光标准曝光值-4或-5格)为佳。
8、重复曝光及长时间曝光注意事项:拍摄烟火大部份人都会使用重复曝光或长时间曝光来拍摄多次的烟火,以表现烟火的热闹辉煌,但如此往往会造成天空的曝光过度,原因是重复曝光的时间相差太近时,上一道的烟尚未散尽,下一道焰光又起,天空当然一片灰蒙蒙不会好看。又如果长时间对没有烟火的天空曝光,天空的光害自然会造成天空曝光过度,有如白昼放烟火怎么会好看。
9、效果的控制:如果单拍烟火,光圈5.6 到 22 应该都可以拍得到美丽的烟火,只是光圈较大光纹线条较粗光圈较小线条较细,曝光时间可随个人喜好自由控制,只要不要把天空拍成不是深色的便可以。建议可以用重复曝光的方式(无重复曝光功能者可用黑布或黑卡遮盖镜头的方式来达到重复曝光的效果)尝试用不同的时间曝光把不同形状的焰火曝在同一张底片上,或用变焦镜头曝光时变焦来制造一些幅射效果,也可以在曝光同时轻敲镜头,造成一些光影摇摆的效果。
10、题材规划: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天光水影、围观人群,皆可入镜。长短焦距、重复曝光,随意运用,常有佳作。只要事先规划地点题材,准备充分,临场再随机应变,必能有好作品。

第十九课 傻瓜机也能拍出优质风景照(上)
专业摄影师和认真的摄影爱好者,往往喜欢开全自动照相的玩笑,称其为"傻瓜机"。由于它们易于操作、价格廉宜和功能齐备,难怪广受欢迎。但是,以全自动相机是否就能拍摄高质素的风景照片呢?答案是肯定的。
以下十个拍摄技巧可以帮助摄影朋友把握自动相机拍到较好的自然风景照片,依照以下的技巧拍摄,可帮助你了解全自动相机的功能和局限性,更重要的,你可用更多时间去观察和拍摄自然景物。
【一、预定焦点】
以大部份的小型35米厘相机,都设有内置预焦的功能(一般称对焦锁)。学习预焦是很容易的,它亦几乎是使用小型相机的最重要步骤。
正如一般设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单镜反光机。全自动相机会自动地以中心景物来对焦(观景器内的自动对焦框有指示)只要半按着快门钮便行。很多型号于观景器内设有绿色指示灯,当灯亮着时便表示对焦准确。
善于利用对焦锁可大大增加构图的创作性,假如不采用这个特设功能,你的照片只会一成不变地把主体放在照片的中心。对于一些不在中心点的主体,如果又不懂得使用对焦锁,就使主体落于景深之外。
采用对焦锁的方法,先把焦点锁在拍摄影主体之上,然后便能从容地把时间花在构图上,以达到心目中想要的构图效果。例可,可以依从黄金分割律,把主体放置于分割线与分割线的交点上(黄金分割是假设的"井"字的线条来分割画面,而线与线的交接点便是放置主体的理想位置)。就算把主体放在角落的位置亦无不可。一切均由你自行创作:
【 二、用闪光灯补光】
使用单镜反光机的摄影者,当他们到户外拍摄时,往往把闪光灯留在家里;而全自动相机则附有内置闪灯设备,省却携带的麻烦,认识何时及怎样去使用闪光灯,可以改进照片的质素,尤其在主体极暗的情况下,没有闪光灯便等于不能拍照了。
补光-是将闪灯拨去手动操作的按钮(假设你的相机有这项功能),令相机本身不能自动触发闪灯。一般来说,若主体位于十呎之内的阴暗处,或大背光的情况下,便可用闪灯补光的样可显出主体的细节,否则便成了剪影照片。更极端的情形,以低角度拍摄一朵有阴暗的花朵,有光亮的天空为背景。这时采用手调闪光灯的方法补光 ,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拥有更精确闪光灯系统的单镜反光机,真正的闪灯补光是指配合现场光而释放出低于全光的补光,藉以照明阴暗部份而不致破坏了原有照明效果。大部份的全自动相机,闪光灯会惯性地光于现场的光线。
使用全自动相机时必须了解的是闪灯涵盖的有效范围。一般全自动相机附设闪灯的有效范围约为十至十五英呎(使用ISO100菲林)。当然,如果抓用高速菲林的话,有效范围便会相应地提高。举例来说,使用ISO400菲林便可以把有效范围增加到三十英呎。
从积极方面看,小型相机有一个优点是单镜反光机拍摄闪灯照片时所做不到的,就是可透过观景器准确地看到闪光照明被摄物的情况。在某些情形下,例如晚间在野外拍摄新雪遍地的景象,如果从观景器能看到闪灯照明的情况,将会结予拍摄者得大的方便。
【三、何时不用闪光灯】
知道什么时候用闪光灯补光,和知道什么时候不使用闪光灯是同样重要的-假如你的照相机可控制闪光或不闪光,你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只利用现场光拍摄。你可曾见过用闪灯拍摄落日吗?
假如你喜欢拍摄的日出或日落的景色,你可以尝试一下手动调校关掉自动闪灯;另外,拍摄月升、烟花、剪影照都可用这方法。在手控关掉闪灯之时,你等于告诉你的相机根据现场光来拍摄。至于拍摄夜景,便须用较长的曝光时间(1/30秒或以上)。
【四、尝试用三脚架】
拍摄出色的大自然照片少不得的配件是一支三脚架。大部份拍摄大自然的专业摄影师都喜用
三脚架;事实上,他们很多时都把单镜反光机置于三脚架上拍照。
其实,三脚架的使用者并不限于专业摄影师或单镜反光机的用家。现时出产的全自动相机很多都设有三脚架插孔,方便配合三脚使用。
在操作上,三脚架提供了稳定性,消除了手持相机时所产生的震动;更重要的是,三脚架的作用可让你冷静下来,慢慢地去观察大自然,小心地考虑好画面的构图。结果就是一张好的照片,可时常猎取而一些不平凡的构图,而这些是当你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之并不曾注意到的。
有一点要注意的,很少全自动相机设有快门绳孔;假如用力按快门很容易使相机或三脚架产生震动。幸好大部份的自动相机,都有自拍掣,正好解决了这问题。
除非你正赶着拍摄一个快将变换的景物,如捕捉决定性的一刻,否则应尽量利用自拍掣以确保稳定性。假如你的相机并没有自拍掣,那便要非常轻巧地按动快门。并要令三脚架经常处于稳定的状态下。
35mm小型全自动相机的另一个优点是重量轻-那么便可使用较轻的三脚架,一般一磅半至三磅的,甚至袖珍三脚架已可做到稳定的效果。
【五、把焦点放在眼睛上 】
拍摄任何有眼睛的主体,对焦时应把焦点放在眼精上,同样地,以动物和人作为主体时,亦要注意对焦在眼精上,否则,看不清楚眼睛的照片便予人平庸之感和少一份感染力。
大部份拍摄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摄影师会选用低速菲林,结果深受到限制,因此对焦于眼睛上便更加重要。
必须清楚知道小型35米厘相机的限制性。这类相机的镜头一般都是35mm广角镜,即使是变焦镜或变焦距镜的全自动相机,最少亦只是60~90mm;因此不能期望以这种相机能拍摄到出色的野生动物照片。如果你想以小型35mm相机拍摄一张主题占满画面的公牛、麋鹿、熊和狮子的照片,必须跑到与动物很接近的距离,而令你身险境。因此,除了要了解本身拍摄器材的限制外,亦要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和生存本能。
【六、采用低速菲林】
不管你使用35mm单镜反光相机,还是小型全自动相机,低速菲林是拍摄大自然照片所必须的,特别是你准备把照片放大至8x12吋或以上。用小型全自动相机时就要更加注意这一点;现时不太复杂光学设计的平价相机,不能要求有贵价相机同样的质素。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ISO200或更慢速的菲林。假如情况许可=即光线充足、稳定性足够、主体移动不太快的话,再配合三脚架拍摄-甚至可以用更加慢速的菲林。尝试使用ISO 100的正片或负片,如Fujichrome 50或100 ,Kodachrome 64等。会有更幼细的微粒,良好的反差和令人满意的色彩饱和度。
检查一下你手上全自动相机的菲林速度范围,现时很多简单的35mm相机可接受的菲林速度由ISO50~1600。可是,大部份型号的自动DX线码菲林调校,都不能处理超细微粒的Kodachrome 25或Ektar 25。有些平价的全自动相机,甚至只能用ISO 100~ISO400的菲林拍摄。
第二十课 傻瓜机也能拍出优质风景照(下)
【七、尝试拍直度照片】
在现今这个电视极度流行的年代,我们已经习惯了横度出现的影像;影响到很多人拍照时,惯性地拍横度,而忘记了只要把其相机转90度,便能拍到一富完全不同视制效果的照片。
无论如何,很多使用全自动相机的人,他们平均每拍五张横度照,才拍一张直度照;即使他们所拍摄的是一些直度的景物,如一棵树、一个人或一座耸立的山峰。
当你在构图时,养成习惯去考虑这幅照片用横度还是直度拍摄更好。要想克服这种"横度惯性"并不太困难,你可以用一整卷菲林以直度拍摄自然景物,这方法听起来好象滥用直度,其实比起那些长期习惯拍横度照的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己。
【 八、认识相机的观景器】
常常听到全自动相机的使用者,投诉他们的相机,不能完全拍到他们通过观景器所看见的东西,或者人物的头部经常裁掉了一截;在此建议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要理会观景器上的构图线。
问题的来源不同于单镜反光机,全自动相机并不经由镜头观看景物。假如你习惯了使用单镜反光镜,你要经常注意,用全自动小型相机拍摄,你行观景器所看见的并不能全拍摄到。结果,小型全自动相机的制造商便在观景器上视差框作为构图线。
大部份的情形,解决方法是很简单的,相机的说明书会解释观景器一线的用途。在一般正常距离下拍摄主体用一组框线而近摄时又要用另一组近摄线框;不过这些框线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准确,但是已能应付大部份的要求。
现时全自动相机的趋势,是采用"全观景器影像"的设计,即从观景器所看见的景物已接近于镜头所见的范围。万能达的Freedom Tele 和徕卡的AP-C1,拥有"真实影像"观景器,它只刻了近摄框线,而在七呎之外的景物,从观景器上所看到的,都能重现于菲林之上。
【九、什么是最近对焦距离】
你的说明书中应该有标明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这是很多全自动相机使用者经常忽略的事情。大部份小微距拍摄,一些双焦距型号的是一长一短焦距的设计。
如果你喜欢近摄花朵、树叶、昆虫等景物,相机越接近被摄物,令影像获最大的面积重要的。相机有长焦距拍摄设计的型号,最大的放大可达1:7,即使定焦的型号亦可达1:20。
除了最廉价型号,一般的全自动相机都有对焦显示灯,让你知道相机是否处于对焦范围之外。最理想的是首先尽量移近被摄物,不断重复对焦至显示灯亮着,提示我走得太近不能准确对焦为止;然后,我往后移开,再对焦,做好画面构图,再按下快门拍摄。
简化做法,你可带一条等于你相机最近对焦距离的绳子,方便安排近摄的位置。
【十、选择最佳焦距】
假如你手上的是双焦距离或变焦式的全自动照相机,你可以藉此控制影像的放大比率;原理就等于单镜反光机选择不同焦距镜头一样。
广角镜设计的全自动相机,通常焦距由35mm至 38mm,可选择作为拍摄风景或地貌。有几种新的型号如柯尼卡Z-up 28w,则为正的广角设计28mm镜头,最适合拍摄风景用。
至于长焦距设计的全自动相机,典型的有60mm至90mm,适合拍摄人像,特别地貌的特写,动物等最的影像面可达到近摄效果。
长焦距的设计,由于没有镜头速度的限制。这种设计下的光圈一级由F5.6到可接受的F9.5。在清晨或午后阳光时用慢菲林拍摄。这类相机往往会自动加补闪灯,假如手调关掉闪灯,那么便需用慢快门,但可不能以手持拍摄了。因此,在这种光源下,利用一支三脚架拍摄现场光,或用长焦距作近摄是必须的。一般来说以F8光圈拍摄已可获得很理想的景深,即使最近对焦距离之下以长焦距拍摄亦然。
第二十一课 胶卷的认识
相机是拍照的工具,胶卷是拍照的材料。通常一般摄影用的胶卷,可分黑白与彩色两大类。
【 黑白胶卷】以「全色胶卷」最适用。它的特性,是对各种颜色光线都是良好的感应,用来拍摄放大出来的照片,画面所显示的各种黑灰白色调,与实际景物的颜色深浅都成正常比例。
【 彩色胶卷】分为负片及正片两类。用负片拍摄经冲洗后就成彩色负片,再要经过放大才能成为彩色照片。正片经过特别的冲洗程序后,得到的底片是正像的,即是与景物相仿的彩色幻灯片,可供幻灯机放映之用。当然,从彩色底片亦可复制印正像的幻灯片,或从幻灯片复制负片再做成彩色照片。
【 胶卷的尺寸】通常业余用的是135及120胶卷,另外还有110、126、127、16MM、4X5及其它多种尺度。135胶卷又称三十五公厘(3.5公分)适用这种胶卷的相机称为三十五公厘相机。这胶卷的阔度35MM(三十五公厘),并在两旁有齿孔作卷动之用。因子十年前这种胶卷只供拍电影使用,现在拍摄照片,却采用这种胶卷,所以称为135胶卷。
●120底片56MMx56MM,可拍12张(2 1/4 x 2 1/4 吋)、10张(2 1/4 x 2 3/4 吋)、8张(2 1/4 x 3 1/4 吋)、16张(2 5/8 x 2 1/4 吋)。
●135胶卷24MMx36MM ,可拍36张35MM。135胶卷还用于半格机18MMx24MM可拍72张。
【 胶卷的选择】胶卷有不同感光度的分别。速度的「快」和「慢」都各有不同的用途,应就拍摄的环境、阴晴、日夜或特殊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胶卷。指数以ISO25、50、64、100、200、400、800、1000、1600、3200等。一般是100~400。高感度胶卷粒子较粗,彩度、色调反差较差。底感光度胶卷解像力好,粒子细腻,阶调丰富,色调饱和。
【 建议用途】25、50度(风景、静物、人像等)。100、200度(日常摄影、家庭旅游纪念照)。400度(动态、光源不足、阴暗、室内等。)1600~3200(激烈运动、夜间、舞台等)。
【 使用须知】
(1)胶卷在未使用前,请勿先拆除封套或安装于相机内甚或疏忽地放置于衣或抽屉中。
(2)理想存放底片,温度在摄氏21度以下,湿度25~50%的环境最好。如温度较低,贮存日期当更久  。(用塑料袋包装好放置冰箱,拍摄前取出,待常温后使用)
(3)在阳光下来安装底片入相机内,是不适宜的,也应尽量避免把相机曝晒于阳光之下,以免机内 底片更易受热。
(4)装胶卷时,应切记设定相机上的感光度。
(5)购买胶卷时,应注意有效日期。
(6)取底片时,手指切不要与药膜或背面接触,以免指上油脂,印附于底片,放大后,指纹将显明  地出现于照片上,因此,小心拿底片的边缘,以免不必要损害。
第二十二课 如何留下美丽的夜色?(上)
夜间摄影之时辰
属夜间摄影的时间是以当日于日落之后约一小时起(四季有所不同视当时季节而定)至羿日凌晨三至四时止,通常称为最佳的夜间摄影时辰,因太阳远离地球自转所照射的区域,日落后太偏移进入黑夜直至隔日凌晨三、四时太阳才会再重新拥抱,此时段黑暗大地仍然有月光、星光、?光之光源及色温,所以称此段所表现的摄影行为谓之"夜间摄影",然因凌晨三、四时起已有初阳色温重回大地,而大地的色彩则会越来越明显,愈来愈丰富,所以说凌晨三、四时至日出时的摄影行为我们称为"色温摄影"(属太阳光色系之色温摄影),也是所有摄影形态中自然美学色彩最丰富、最鲜艳的阶段,令摄影家最为陶醉的时刻。
夜间摄影应具备的器材与配件
■B快门机身:需含有B快门装置的相机机身
■镜头:以单眼相机为例应具备有广角镜头(17-35mm)、中景(28-80mm)、望远镜头(70-200mm)或更远的镜头,其伸缩镜头的200mm倍数最佳标,最好是以最大口径之3倍距离为最佳选择,如(17-35mm)17mm x 3倍=51mm,又如(70mm x 3倍=210mm)所以(70-200mm)就等于3倍范围内之镜头。再增加一个2倍环,以备不同环境的应变。
■快门线:B快门的快门线与快门连动,减少机身的震荡,可长时间锁定,排除摄影者的困扰。
■坚固的三脚架:因夜间摄影多需长时间曝光,三脚架的稳定性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最好净重二、三公斤以上,增强摄影老的信心与安全感。
■手电筒、镁光灯及强力照明灯设备
◎手电筒:夜间摄影行为作准备时之照明用,如:装底片、拨感光度、调整光圈速度等。
◎镁光灯:补光用途为主。
◎强力照明灯:布局前景时作补光用或照射主题内容强行补光增加色度等功能。
■黑纸卡、黑布、黑手套:避除不必要的光害,制造多重曝光的效果。
■有色玻璃纸及塑料袋、橡皮筋及透明黏胶袋:有色玻璃纸(如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等)附加在照明灯上可增加色彩的气氛,塑料袋为防止大气中的湿度,保护相机及镜头,免除器材受损,更可防雷雨减低生霉,橡皮筋及透明黏胶袋为固定玻璃纸用。
■胶卷的选择:低感度胶卷(ISO 25度、ISO50度、ISO 100度)或高感度胶卷(ISO 400度、ISO800度、ISO 1600度)皆可,有时要视月光的照明情况而定,月圆、月缺时的光源都不同,黑白片、彩色正片、彩色负片皆是夜间摄影的胶卷选择材料,各种胶卷的用途则看个人之习惯及表现模式而决定。
■夜间摄影如在短暂时间内就可完成任务,则以上配备足够应对,如通宵达旦之星星轨迹摄影、色温摄影则需再增添闹钟、御寒的衣物、指北针、收音机、充饥食物、反光板、汽车照明、帐蓬等物品。
夜间摄影的优缺点
《优点》
胶卷相当节省。与日间摄影完全不同,可超脱平实创造不凡。营造蒙太奇效果,气氛的创意只增无减。韧性、耐力、创意力、相像力可随时间的磨练而增长。艺术性的作品油然而生。
《缺点》
耗时太长。测光不易失败率偏高。日夜颠倒易折损身体。露水侵蚀器材易受伤害。安全性较低单独女性摄影者较困难需结队而行。视线不良布局构图难掌控。照相器材及外围设备繁多带不便,易忘东那西。
夜间摄影拍摄地点的抉择
■繁荣的都市夜景、桥梁、道路、古建筑、高楼等。
■节庆活动之灿斓光芒如:国庆烟花、元宵灯节活动及民间庙会庆典项目。
■乡间古厝、古庙、老树及农庄景观等。
■高山远眺、层峦、山峰、浮云、闪电、星轨。
■海岸沿线美景、大型港口船只停泊夜景、渔港出海返航情景、美丽的海岸岩石、灯塔、浪花、捕鱼行为等。
■山区中之车轨、风雨中的霓虹倒影。
■无光害地区之夜间摄影活动。
夜间摄影光圈与速度之连动关系
■B快门夜间长时间摄影,因曝光的时间较长,但大自然景物中光源不足,满月的情况下也无法对地面光源产生重大改变时,实不宜运用F16、F22、F32 之小光圈来拍摄(仅对初学摄影者而言,然资深摄影家仍爱用最小光圈),因超小光圈更费时耗神。也不宜应用F2.8、F3.5、F4大光圈来拍摄,应要考量构图上层次问题,景深深浅的关键,画质的清度,立体感的程现等因素。所以说光圈应以F8、F11之中级光圈为晚最优选择,因F8、F11也属小光圈行列,对景深画质、立体感、层次都有较明显的突出,属夜间摄影初学者的最佳拍档,如胆大的初学者也可善用超小的光圈如F16、F22、F32、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
■速度的决定在一般环境中因大自然界中的光源有所有不同而产生不同时间的曝光要求,如城市繁华夜景,以取景的大、中、小景而别,在此以F22光圈测光,速度(T)则测出曝光值2'(分)或4'(分) ( ' 代表分, " 代表秒)来完成拍摄,然无光源的海岸岩石则需补光外(10分钟或30分钟不等)再自然曝光10至30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优美的杰作,又如桥梁拍摄(内湖环东大桥)五颜六色的多变化色彩,以F11光圈来拍摄,其本身之光源就能照亮其外围的景物,速度(T)以2'或4'皆可创作出五彩缤纷的图像来,摄影者要明暸不同景物,不同光源,不同时空都有不同的拍摄模式,经验法则非常重要,在无法测光的情况下,唯独仅靠经验法则来行事,这也是无法之法也。
多拍多练习累积经验是夜间摄影的不二法门。
■夜间摄影最难的是测光问题,在今还无法有一标准答案,经验法则中完全靠目测及成熟的经历及成熟的经历来完成时间的判断,作品的好坏还要待冲印出来才确认,所以说当眼前的景观您要以F22之光圈优先来说测出速度(T)为1'、2'、4'时间来作包围式拍摄,完成理想的曝光。若以速度(T)2'(分)为优先则测出之光圈为F11、F16来拍摄,此包围式拍摄法为减少误差,避免后遗症。再言如速度(T)如需1'(分)时间来曝光,请问多感光5"(秒)会有影响吗?如曝光时间需30'(分),请问多吸取2'(分)时间感光会对画质会有影响吗?摄影同好应大胆尝试,经验累积必会令您有超级作品的出现。

第二十三课 如何留下美丽的夜色?(下)
夜间摄影的测光抉择
夜间摄影的测光是摄影爱好者最难解决的问题,以单眼反光式135相机而言,在夜冒摄影就很难测出当时景物标准光源的曝光值,如在更漆黑更灰暗的拍摄点如:基隆和平岛、豆腐岩景区、南投日月潭、台南月世界景点更无法测得精确的曝光数据来对曝光时间的控制是您最为困惑的一件事了,如今有三法可供摄影爱好者参考,以利操作摒除困难。
应用该镜头最大口径之光圈测光法:此法多用在有光源之夜景中,例如该镜头之最大口径之光圈为F2.8、F3.5、F4等用最大光圈测光若以F2.8来测光则速度测出为1"为(1秒钟),因正常以F22光圈来拍摄时(本人夜间摄影多以F22光圈来拍摄)则光圈就要从F2.8回拨至F22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等于回推六格级数。其速度测出之1"(秒)也要回拨六格速度之刻划(如1"→2"→4"→8"→15"→30"→1' )等于是以1' (分)之速度来拍摄,然本张图则是以亮部来测光其中间光与暗部光源如何来表现呢?所以说1' 所表现的是亮部光源的拍摄,应再以速度2' 及4' 各拍摄一张,则中间色光源及暗部光源也就可呈现出来,三张作品中(包围式拍摄模式)择其优而定之,此张作品就算完成了,且测光之模式必然准确无误,好友们可尝试之(现代之计算机设定面板式机身可达30"之速度其测光则更简易些了)。
用胶卷感光度ISO之数据(如ISO-50度、ISO-64度、ISO-100度、ISO-200度、ISO-400度、ISO-800度、ISO-1600度、ISO-3200度、ISO-6400度)增感来测光,其法是第一种方法都无法测光时才应用第二种方法,然感光增感测光又有两种测光模式来测光,其一法是以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如以ISO-3200度、ISO-1600度皆可,只要能测出曝光值为准,在此都以感光度ISO-6400度为基准)光圈则以F22来测光所测出之速度如为1"请问您感光度ISO-6400度回拨至ISO-100度时速度是多少呢?很简单还是用回推法来算出其确实速度来,因ISO-6400度回拨至原胶卷之感光度ISO-100度时等于回推了六格度数(如ISO-6400度→ISO-3200度→ISO-1600度→ISO-800度→ISO-400度→ISO-200度→ISO-100度),其速度推算也为六格,不就算出1' 分了吗?(如1"→2"→4"→8"→15"→30"→1' )所以说如以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若以F22来测光其结果测出之ISO-100度、F22则速度1' (分),仔细精算也可完成不同景之测光来,(其法仅用于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是以F22来测光而言,如F22也测不出来则要用其二法以F2.8来测光了)。其二法为ISO-100度增感至ISO-6400度光圈则以F2.8(最大光圈)来测光,其结论则要回推为12格来算出正确曝光值,(如ISO-6400度回推至原底片ISO-100度为六格基数,然光圈F2.8回推至F22也为六格之基数,六六格等于十二格,所以说所推算出之速度也变成回推十二格之结果。就如ISO-6400度以F2.8来测光结果,速度为1"其原片ISO-100度用F22来拍摄时,测光则就该为1小时。算法如下(1"→2"→4"→8"→15"→30"→1' →1'→2'→4'→8'→15'→30'→1小时),您不要看这么笨的推算法其测光之精确是您无法想象的,请您按此良方多样式拍,将必成为夜间摄影高手。
为经验法则法,属夜间摄影之色温拍摄法来行之也就以小光圈F22更长时间之速度来曝光,如1个小时以上至8个小时来拍摄之创作,以此类推,换算出您拍摄地所需的曝光值,应是您最佳的参考数据,测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精准的测光条件下拍摄作品的精致度与完美性就可想而知了。
夜间摄影的对焦要诀
夜间摄影多属光源微弱之景观,从窗口往景区观测往往不易观察看清被摄主体,故如何求得精确的焦点距离,是初学夜间摄影同好最大的困难处,如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的主题之主体景物其对焦也有所不同。
■近距离之对焦模式:以拍摄主体的景物光源来对焦,亦可运用强力照明灯照射至主体(如10公尺、20公尺之景观)以便实施准确对焦运作。
■中距离之对焦模式:中距离之夜间摄影约达30公尺至50公尺之景观,对焦模式仍以光点最亮之主体为对焦中心(因照明设备之光源已无法达到照射之目的地),以多次的对焦来确认焦距的精密度、因F16、F22已属小光圈,又长时间曝光如2'、4'、8'、15' 等不同的曝光时数、其景深较宽,曝光时间较长,自然就会增加画质的清晰度,包容度及景深的浓度与层次的立体感,摄影者经过不断地磨练自然练得一身好功夫就不难破除摄影术之盲点。
■远距离之对焦模式:从窗口内往主题远景观测无法对焦时,可以无限远的距离"∞"作为焦点距离,因远距离必在50公尺以外之距离已达无限远之处。或将焦距移至"∞"无限远处再回转一些焦距即可完成对焦作业,因光圈使用在F22、F16皆属小光圈有景深功能,慢时间的吸光可达清晰成效。不论短镜头、中景镜头、望远镜头其景深之优点与光圈之密合作用及互补关系都要非常清楚明暸,从事夜间抏影之高难度拍摄才能发挥其作品之预期效果。
■当日日落后至翌日太阳出来前2-3小时为之夜间摄影时刻,因完全没有阳光的拥抱,惟靠月光、星光、灯光及民宅、城市、乡野的光源,来摄取所需的色感。又相机之眼在黑暗大地所见到之光亮,仅是您双眼所察觉到的光源总合之一半,所以不论白天或夜晚用双眼看景观仅需瞇一半眼来看事物,这就是相机之第三只眼所能感受到的光源,往往相机镜头光圈设定在F8、F11、F16、F22均小光圈,有景深的功能,因长时间的感光,在焦距的有效范围内都能创造出清晰感、锐利感、深度感、景深的层次感来,所以说精确对焦后小的误差应不会影响画质,大的误差就由自已负责了。
结语
夜间摄影也师属于高难度摄影之一,与日夜间重复曝光摄影及色温摄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说三位一体,然在拍摄时应注意事项与安全考量都属同样地重要,希望摄影爱好者要切记勿忘以防意外发生:
●夜间摄影首要熟识自已相机的操作,性能与功用要深切的暸解,以便运作故障时可立刻排除。
●夜间摄影之安全最为堪虑,切勿单独行动,应结伴同行或团体出游集体摄影创作。
●初学者在完成拍摄时,应记录备载供冲片后的参考,多方尝试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增广见识度。
●夜间拍摄地点,事先应做考察,熟悉摄影点的周遭环境与地势特微,如在海岸沿线更应暸解当地海边潮汐情况,以避免意外发生。
●多人同行应将距离拉开,保持安全度避免碰撞,如同时拍摄同一景观,当按下快门作长时间曝光行为时,应进行"光害管制"不允许手电筒及其它灯光在镜头前摇晃,影响摄影作品的品质。
●三脚架的持稳度影响摄影作品的优与劣,要采购优质的三脚架,着地后应撑开架稳,如遇天候不佳风速急促时,应将摄影包勾在三脚架之中心位置,以利稳度。三脚架之高度应以您站立之视线高度为准,不可太高或太低,对自已拍摄会有不良之后果。
●变焦镜头使用时,不论采行仰角、俯角之长时间曝光时(如拍摄星星轨迹需仰天长啸)为避除各变焦镜头的焦距有所偏移,造成失焦效果,应以透明胶带将其固定住,减少滑动。
●当自认胶卷不足以曝光时,须应用胶卷增感拍摄,在完成作品时应与一般之胶卷分开放,并作记录增感几格拍摄,以免混杂不清制造困扰。赴冲印公司时要提醒此片增感几格冲片(当胶卷增感确认ISO感光度后,就不能再拨动其它感光度或还原原感光度拍摄,切记。且此卷需增感拍摄完成后方可取出转换其它模式)观片后再作以后增感胶卷的参考与评证。
●"光害"是夜间摄影常难避免的话题,不可不慎,如光晕,过量的光源、不当的光亮或因相机之震动而影响画质,初学摄影者要谨慎小心彻底防犯。
●夜间摄影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安全第一"一切措施只是原则,一切的突发状况只是意外,尤其价值昂贵的相机,正是社会治安败坏不良份子的心仪物品,怎能不小心行事,团体行动决对是最佳的选择,"安全第一,第一安全"是摄影者所公认的座右铭。
第二十四课 街头巷尾的拍摄
街头巷尾的拍摄反映社会现实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圈内己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事实上,摄影是反映现实的最好工具之一。摄影,如果离开了社会现实,单纯追求色、光、线修的效果,那就把摄影技巧所采用的手段变成为目的了,这是本末倒置的。
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十分广泛,拍摄街头巷尾人物活动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以为拍摄影这类题材作品要用长焦镜头从远处偷拍。其实使用长焦距镜头是办法之一,但是实际上却有许多缺点。一是距离愈远,来往行人遮挡镜头的可能性就越多,不一定能够捕捉到被拍摄者适当的表情;二是长焦距的镜头很惹人注目,一举相机就受到来往行人的注意。所以,两倍左右的中焦距相机有时还派得上用场,四倍以上的长焦距镜头在这种场合并不十分适用。其实,真正能够拍得好,还是尽量缩短与被摄者的距离,或者可以夸张之称为「近战」、「内搏战」。
不少初覆「战场」的朋友总是感到在街头摄影有点心怯,尽管捕捉到一个摄影对象,可就是欲行又止,脸上浮现出一片忐忑不安的表情,反而引起了人家的注意。为什么会这样?主要的问题在于对被摄影的对象不熟,恐怕挨骂挨揍。有一位影龄甚老的摄影家,他一有空就到住处附近摄影。该处一带的居民很熟悉他,知道他拍摄照片并无恶意,听之任之,而这位摄影家的收获亦十分丰富。由此可见熟悉活动的区域和对象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建议大家不必求外,先在自己熟悉的区域着手。一方面对当时当地存在些什么问题比较熟悉,容易构思题材;另方面人面熟,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老实说,在拍摄活动中跟被摄者发生意见,在比例上不过是百分之一、二的机会而己。绝大多数的人发现自己成为被拍摄对象时,或则掉首他向,或则以诧界的眼光望着你,如此而己。又何必因此忐忑不安?许多时候在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发生了意见,主要还是应该由摄影者本身检查是否态度欠佳。相反,倘若摄影者处事平和,耐心解释,倒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的。若是冲洗之后,把一套照片送给人家,对方还欢迎你再拍一次呢。
尽管有时候跟对方很熟,但是拍起照来,他就强忍笑容,表情呆板,所以捕捉神态,还是以偷拍为上。
要使偷拍获得成功,熟悉手上相机的性能和运用得纯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使用「盲目射击」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在介绍「盲目射击」的方法之前,先讲个小故事。有一次在雨天,一位创作兴致甚浓的摄影家依然冒雨出发寻找摄影题材。当他跑到一家酒家门前,看见几个建筑工人在骑楼底下啃着自备的午膳,跟金碧辉煌的酒家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是他己经走过了头,怎么办?他马上当机立断,跑过对面马路,绕个子,冒着雨回到事前观察好的当拍摄位置,就站在那个位置上一边拭抹头上的雨水,一边观察对方,窥正对方难以下咽的表情时,另一只手就按下快门,拍得了一张杰作。据他说当时相机内装的是二百度胶卷,用F3.5光圈,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冲洗出来曝光准确。
用一些小动作作掩饰,因而能够在适当时机按下快门,这是偷拍法的精髓。偷拍不能贪多,一张起,两张止。能够拍得第三张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在按下快门之时,画面上人物的分布,表情捕捉的时间都要心里有数,不能达到百分之一百,起码也要有七、八成把握才可按下快门,以免功亏一篑。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盲目射击」在技术上的控制和掌握。首光要注意的是所拍摄到的范围,相机的位置摆歪一点,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纵使拍到主体,但是却偏处底片一卷角,缺乏了背景的烘托,则难以点题。在这方面用双镜头反光机确是比较容操纵,因为此种相机的机身较厚,上下偏侧都比较容易发觉,控制较易。
要解决控制拍摄的范围,平日必须多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把镜头对准某一方向,心里就估计这个角度可以拍摄到多大范围,然后在观景器中观察这个做计是否准确(相机的位置切勿变动))。一方面经常作目测估计,一方面也要装上胶卷来练习。因为在临场拍摄时,每每由于心情的变化而影响到成绩的。只有从不断的实习中才能获得巩固的效果。
当你经过多次实习「盲目射击」之后,会发觉控制左右两侧,较易得到正确的位置;但是控制相机的俯仰却是比较困难,尽管己经是加倍注意,可是实际观察一下,不是偏向上就是偏向下。有经验的朋友一致推崇的好办法是,把相机挂在心胸正中(即腹部之上)。这时,要把相机的皮带收短一些,免得相机下墬到腹部。因为靠近腹部,因呼吸影响,相机容易形成仰摄角度,变成拍得天空过多。
为了便于随时可以拍摄,最好不带相机皮袋,这样,随时可以按下快门。等到运用纯熟之后,镜头所向就是正确的拍摄范围,带上相机皮袋也不会觉得阻手阻脚时,就可以一手抓开皮袋,另一手立即按掣,影完之后,立即又把皮袋盖上。
对距离的控制也要经常作练习。练习的方法是先将距离标尺退到无限远的位置,然后扭动掣盘,把标尺推到最近的距离,经过多次闭目实习,掌握到掣盘位置扭动多少是从最远到最近,又扭动多少是十呎、十五呎等,总之每次都是以无限远的位置作起点,练得纯熟了,就可以不望相机而随时对准离位置,随时都可以拍摄照片了。
倘若对于上述的控制方法未有足够把握,只有在拍摄时多花一些功夫。当你背着相机在街上走动,首先就要拨好曝光时间;从开阔的街道走到横街窄巷,光线暗了些,又要调整一下。距离一般对在十五呎,那么,在相隔一间铺位远处摄影就很合适了,否则,临时略为调整也不会很困难。另一个办法是发现题材之后,转个身悄悄的调整好光圈、快门、距离,然后跑到自己己经选择好的拍摄位置站好,等到适当的时机就可以按下快门。
有的朋友认为作状缚鞋带是「妙」法之一。这对初「战场」的朋友可以稍减心悸的威胁,但是角度太低,不很理想。在走路的时候按快门也是方法之一。问题是当时能否捕捉到适当的表情,否则走过了头又要绕个圈子倒回来就麻烦了,而且边走路边按快门,相机容易震动,在按快门之前要略略停步才好。不管使用任何一个方法、曝光时间是要求快门,最好速竞鲜一点(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以上),以免相机震动。因此相对而放大光圈是正确的。不过由于光圈大、景深短,就要注意到对焦的要求更准确一点。
有的朋友认为拍摄现实的题材,就是看见什么就拍摄什么。他们把现实题材看成是「纯客观的反映」,没有进一步去研究这个纯客观反映所产生的效果。
这种看法还是比较片面的,拍摄现实题材作品,最要是反映一个问题,这样的作品成功与否,不在于摄影技术,而在于它的表现力。

第二十五课光源运用的要点
◆要拍摄得良好照片,必须要曝光准确,如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过度的底片是一片漆黑的(厚底)。不足的底片则过度透明(薄底)。
◆所谓采光,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调节,运用光源。在室内可用闪光灯较方便,在太阳光下,必须分析阳光的性质。
◆室外日光摄影,有烈日、阴、青、季节与气候、早、午、晚及正光与逆光的区分。
◆正面光是初学者最常用的采光方法,可惜效果扁平,缺乏立体感,如拍人像,会感到光线刺眼不舒服,只适合拍纪录性的照片。
◆在烈日下,拍摄正光照片,如果在夏天中午,可以用16光圈1/250秒,如果在冬天,在同样的时间、环境下,使用上述光圈和速度,必然曝光不足,尤其早晚或日落后差距更大。
◆摄影的环境和拍摄对象对曝光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烈日下沙滩、雪景、白色墙壁…等。
◆顺光是指阳光以45度角从上而下正面照射被摄体。能产生投影和深度。
◆摄影时,摄影机的角度十分重要,在同一个地点拍摄,往往由于持机者角度不同,照片的构图便完全不一样。
◆侧光是指光线从被摄者一侧(左或右)照射而来,使被摄体产生明显的投影和光差。能表现立体感,适宜拍摄圆脸孔和肥胖的人像摄影。
◆利用侧光,要注意侧度的大小。侧度大,拍出照片来的效果是光位小,暗位大。侧度小,其效果则相反。
◆利用侧光,如没有补光设备,光圈应该暗部也有小量的光度,以免只见光的线条,而暗位黑漆一片。
◆半逆光是指光线从被摄体的斜后方照射而来。如使用深色的背景,其效果更佳,由于脸孔处于暗位,必须补光。
◆逆光照片的优点是光暗差别强烈,有气氛。曝光时间和光圈要注意阴暗位置。如仅光亮处作为标准,阴暗部位毫无光彩,一片漆黑。应加以补光,用大一点光圈,测光时明亮及阴暗处都要测。
◆间接阳光(散光)可分室外和室内间接阳光。如太阳被云层遮盖,或天阴的室外光源。优点是光和暗之间反差较少,阳光柔和。有人较喜欢拍人像使用第三十五课 如何从洗出的照片看出拍摄时的缺点?
对绝大多数的初学者而言,最常出现的疑惑一定是:「为什么我会拍出这样的照片?」,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几种较常见的拍摄问题及解决方法吧!
一、主题影像模糊:主题影像模糊但主题前方或后方的景物却比主题清晰的照片一定是对焦不准。这通常是跑焦所造成,最常发生在自动对焦相机及傻瓜相机当对焦的主题不在画面中央时,由于大部份的自动相机对焦区是在画面中央,如果对焦点不在画面中央或相机的对焦区上时,必须先将对焦区移到须对焦的主体上,然后锁定焦距(大部份是半按快门不放,某些单眼相机有专用锁焦钮),然后再回到要拍摄的画面才按下快门。
二、全部影像皆模糊:对焦不正确及相机振动皆会造成影像模糊,不同的是相机的振动所造成的模糊是有方向性的,而对焦不准则没有均匀的模糊或某一和相机等距的地方清晰,不等距离的地方模糊。例如本来是圆点照片上看起来上下宽左右窄的扁圆形,则是相机按快门时上下振动造成的。完全预防振动的方法是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拍摄,如果没有快门线,使用自拍模式也可几乎完全防止相机振动。
三、色彩偏暗不鲜艳及粒子变粗:曝光不足的照片,洗照片时如果照正常的曝光条件洗出来的照片会显得太暗太黑、暗部的层次无法显现,所以洗相业者会减少相纸曝光的时间,使相纸显影后会变得较白些以补正底片曝光的不足。但如此便可能造成相纸上曝光的显像粒子减少或显像不足而导致看起来颗粒变粗及色彩无法完全显现出来。如使用自动曝光功能还会造成曝光不足的情形通常是背景太亮,导致相机误判成受光量过大而自动减少曝光时间或缩小光圈而造成曝光不足,画面中有大片白色的天空背景或后有白墙的人像照片都极易造成人像曝光不足的情形。改善的方法唯有拍摄时要力求曝光正确,例如使用点测光或重点测光测量较小区域或主体的曝光量,或凭经验作曝光补偿,或使用宽容度较大的负片来拍摄。目前市面上的负片皆有过度二格至不足一格左右的宽容度,也就是说曝光过度二格或不足一格都还可以洗出不错的照片。而正片的宽容度只有半格左右。使用宽容度大的底片可以减少失败的机会。
四、亮部没有层次:曝光过度的底片,其照片亮部会看不到层次,例如有白云的天空只看到一片白色的区域,见不到一片白云。或是白色的衣服看不到本来存在的衣服皱折,这是曝光过度的现象。同样地,背景太黑且主体较小的照片也会造成自动曝光系统误判而造成体曝光过度。解决方法同曝光不足。
有时候照片太暗或太亮是放相时造成的,并非拍摄时曝光不正确。许多人一定有在不同的相馆洗同一张照片,洗出后却发现两家洗出来的效果并不相同。可能一家太暗或另一家太亮,也可能一家洗得太红或另一家洗得太蓝,这时可要求相馆依照你希望的效果重洗一张看看。有经验的人可轻易地从底片上的显影层次便知道底片是否曝光过度或不足。如果想成为摄影专家,这招要先学哦!
注:有时光线过强时,会造成直接受光的地方曝光过度,而未受光的地方却又曝光不足,让拍摄者不知如何是好,解决的方法有:
1、除非不得已,否则尽量不要在强烈的直射光下拍照。
2、对暗部可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
3、使用低感度底片,可稍微降低反差。通常感光度愈高反差也愈大。
4、如果是拍夜景长时间曝光时,可使用黑纸卡或黑手套对亮部进行局部遮档。
5、如是大部位对比强烈时,可在暗房放相时,用遮档的方式减少暗部曝光量,让暗部变亮。

第三十六课 好照片的四大要素
主题明显、对焦清晰、色彩饱和、构图正确
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吸引人?它一定有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题。也是最能表达这张照片意涵之所在。而通常这个主题点也正是我们镜头的对焦点,为的就是要突显主题,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我们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对焦不准照片主题便不会清楚,同样地拍摄时相机的震动也是造成照片模糊的主因,这两点初学摄影的人都要避免。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或支撑物以使得相机于按快门时尽量保持稳定,否则就要借助高速胶卷或大光圈镜头以提高快门速度。如果使用手持相机搭配标准镜头,建议快门速度要快于1/125秒,如搭配长镜头则要用更快的快门。
色彩饱和度可能是摄影者最不能控制的要素,要拍出色彩鲜艳的照片,除了被摄体本身的色彩要漂亮外,现场的光线或照明更是重要,其次底片种类及照片冲洗过程,都会影响到照片的色彩饱和度。然而一般拍摄者最能掌握也最需要研究的则是曝光的精准,曝光要准确唯有靠测光的技巧。相机的测光技巧是一门大学问,许多拍了多年的老手对测光可能都还无法完全掌握,为了防止曝光不准确,许多人都采用包围曝光的方式,也就是除了自己认为的正确曝光时间外,又多拍了数张曝光不足及过量的照片,待照片冲洗出来后,其中必然会有一张曝光量是正确的或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在不容易测光的场合笔者也常用此招。对大部份的好摄者而言,测光的技巧绝对值得我们花时间好好研究,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好好谈测光。
构图也是一门大学问,也可以说毫无学问。市面上专谈构图的书不少,不妨买一本来看看,其实构图的基本原则是看起来要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可导引视线到主题点,避免杂乱、左右不平均、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在这个原则下发展出了许多构图方法,如三角形构图,L形构图、S形构图…等,然而这些构图方法都是美术前辈们研究了许多画作及照片作品后所归纳出来的,大多数好作品都是顺着这些构图法则去创作的。故笔者以为这些构图方法可以参考,但如有自己的看法时不妨跳脱书本的规范把自己的感觉忠实的表现出来。
摄影其实很容易,如果掌握了以上四大要素,我想很容易你便会成为人人眼中的摄影专家了。

第三十七课 艺术是一种美,但美的定义是什么?
要在这理谈摄影,笔者实在有些惶恐,真怕万一稍有失言便可能引起了网络上常见的流派之争。我们常说『艺术无国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为艺术本身划上任何界限。艺术是主观的,我认为美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美,我觉得丑的别人可能当成宝,然而不管如何,只要有人认为美的东西,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记得大学时曾听过大画家何怀硕老师的一场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画展中,有一个看似相当有成就的人,他看遍了全部的画作,唯独在一幅画着一只母鸡和几只小鸡在觅食不是很突出的画前驻足良久,然后他红了眼眶,从口袋中掏出手帕擦拭即将掉下的眼泪。画家很讶异地向前询问为何他对其它的画作皆无动于衷,唯独对此画有如此大的感动。他向画家说,他自幼丧父,五个兄弟全凭母亲一手带大,如今有了些许成就想要回报母亲,母亲却因积劳成疾过逝了,他看到画中的母鸡宛如他母亲,五只小鸡就好象他们五个兄弟,想到不能报养母亲的遗憾于是悲从中来。后来他买了那幅画说要回去挂在墙上,以示不忘慈恩。听完了这个故事后,我不再以个人主观的美丑去评断画家的作品,而会开始去思索这个画家到底想表现什么?及如何去表现?
摄影没有一定的准则,如果是要纪录某一时间让你心动的的影像,那么只要在你心动的时刻,拿起相机,把让你心动的画面拍下来即可。但如果你是要摄影创作,最重要的要先考虑你想表现的意涵是什么,然后规划如何将这样的意涵以结合影像呈现在相纸上。画家如此,摄影创作也应如此。然而不管如何,把基本的摄影技法学好是实践美的第一步。
美,没有一定的定义,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也不一定相同。以艺术作品而言,能让你心动、感动而产生喜爱的感觉的,对你而言就是一件好作品,不是吗?所以不妨现在就找出相机,让我们开始来一段创作之旅吧!
美感是好作品的基础
有人喜欢漂亮的花,有人喜欢新车,有人喜欢美食,有人喜美女,也有人喜欢名利更甚于其它,当然更有人以上皆对,全部都喜欢。而以上皆非,清茶当作酒的更不乏其人。基本上这和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及品德涵养有关。艺术也是如此,人人皆有其偏好,一件作品要让一个人喜欢很容易,但要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就很难了。
前文提到能让人产生感动而心生喜悦的就是一种美一种艺术,然而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又不一定相同,那么以摄影的领域而言,怎么样的美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呢?如果摄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自己欣赏,那么只要你高兴,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吧!如果摄影是希望把美的感觉和他人共享,或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我们便必须溶入别人的世界,让自己和世人有一致的审美观后才能有世人肯定的好作品。或者你有导领潮流的独特天份,不妨自创一种审美标准让别人来认同你。然而『自古英雄多寂寞』,劝君在改变世人之前先认同世人的审美观吧!
于是我们会先开始想要了解什么才是世人之所谓为美,然后再思索如何创造自己和别人皆谓之为美的美。我想除了由高人上课指点入门外,多看已经普获世人肯定的国内外画作及名家摄影作品、欣赏研究别人的优点及技巧,才是充实培养自己的美感的不二法门。摄影大师江村雄老师一直强调美感才是好的摄影作品的基础,在我们想要真的学好摄影前,最重要的是培养美感。第三十八课 论摄影作品的价值~由公办美展说起
所有创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它包含了作者常年经验的累积、纯熟的技术,以及独特的思考模式之后所创造出的结果,因此所有艺术品除了模仿之外(模仿作品绝非艺术品)应该都是无价的,摄影作品亦不例外。
近年来许多摄影比赛,主办单位为了鼓励优秀的艺术创作,均纷纷提高各项奖励办法,其目的乃是为了提升摄影同好的创作水准与参赛的意愿。笔者于去年参与多次的公办美展评审当中,有两次比赛的第一名奖额为十万元以上,该项奖金和摄影创作的费用相比不一定为高,更何况首奖只颁一位。然而在评审会场当中,却有和笔者一起担任评审的委员,当着主办单位人员,甚至于文化中心主任的面说:『实在太好赚了』、『这样的奖金实在太高』。虽然只是玩笑的语气,但显然已经对主办单位造成莫大的打击和伤害,等于否定了主办单位热诚提升摄影艺术的美意。由于接二连三的由评审委员『当着主办单位』的面说出,更是以往少有的现象,因此不得不提出个人的看法。
摄影创作历程的艰辛
其实这些话,如果是由参赛者的口中说出,或许是好处:至少反映了参赛者对于赛程的满意与自信,除了会参与之外,相信好作品的出现也是必然的。
可是有少部分主办单位对于摄影不是很内行,听了这些话之后,可以确定会有负面的效果。回顾这些年来,参与许多公办美展的评审,可以感受到少数主办单位,对于摄影类采另眼相看。他们认为摄影作品的『照片与相框』制作成本远比其它类艺术作品为低,作品的完成时间又是以几分之一秒为计算单位,奖金不宜颁发那么多,可惜他们却忽略了作者为创作所投入的心血酝酿与艰辛冗长的摄影过程。如今回想起来相信和这些身在摄影,又不认同摄影的『少数人』所表现有着密切的关连。
摄影作品虽然决定于瞬间,可是作品产生的历程和其它类艺术品不尽相同,在成本上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摄影的创作是在「实际的临场上」,为了创作,必须上山、下海、独守旷野、餐风宿露、忍受蚊蝇虫咬,甚至于远征国外、尝尽艰辛,还得绞尽脑汁的思考,以漫长的时间经营、等待,捕捉稍纵即逝的最佳快门机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非一般「空降的评审委员」,
没有经过一番历练吃过这些实际创作的苦,否则不可能将艰辛的历程忘得一乾二净。
以下仅举出几则例子和同好们讨论摄影作品的成本,是否难以估算,甚至于无价。
从摄影个体探讨
1、「大甲妈祖」进香活动,场面浩大、闻名中外,也是民俗摄影的最佳题材。每年农历三月间,动员了将近十万虔诚的信众,前往嘉义县新港奉天宫进香 ( 以前为北港朝天宫 ) 。来回一趟大约要二、三百公里的路程,历时八天七夜。曾经参与全程步行的同好为数可观,持续多年参与的也不少,据悉其中就有参与行走八趟的摄影朋友。用掉超过400卷底片、选洗小照片大约3500张、每天工作时数至少14小时以上 ( 每天四、五点至晚上七点,有些时候半夜三更还得赶上宗教的活动 ) ,八年下来总共累积64天,如此的投资不知能获得几张好作品。
2、好友张武俊先生,台南草山的摄影资料如下:1987~1992(持续六年)、每天清晨三时三十分至上午八时,拍摄旅程十万公里,磨损汽车一部、与摄影器材、汽油、耗材无数,再加上创作意念,实在难以估算。
3、诸如上列之摄影同好,随处可遇,不胜枚举,为了篇幅,仅列举二例。
从摄影团体活动探讨
摄影学会办理户外摄影活动的目的乃是例行性服务。在此也举两个例子:
( 一 )某摄影学会连续的办理三次「台东太麻里」金针花摄影活动,每次约40位摄影会员参加,总共 120 人次,携带的高级器材、庞大的食宿费用、底片与照片的耗用不计其数,最后不知可有出现十万元得主。
( 二 )台湾省旅游摄影学会和中华摄影学会。常年举办国外摄影旅游,从参加的会员人数核算,每一趟团费,均超过一、二百万元新台币 ( 耗用的底片、照片未包含在内 ) 。难道这些活动是为了某一特定的奖金吗?
从主办单位来探讨
以下也举出两个例子,提供由主办单位来反推,一个赛程的摄影创作成本:
( 一 )以去年南瀛美展摄影组为例:参赛者近300位。初选每位提出10吋作品3件,总共约 900 件作品,这里面不知耗掉多少摄影同好的心血、底片与时间。
复选时约40件24吋作品另加相框。 ( 笔者去年七月间,接受克罗埃西亚共和国的邀请前往举办个展、作品的规格正好与此相同,每一件约2300元。)
( 二 )省长杯摄影比赛,每年的收件均超过万张。表面上照片的尺寸为 5x7 花费不多,可是这万张以上的摄影作品为『自由题材』,几乎涵盖一年当中台湾各地的进步、庆典与生活的缩影;动员这么多职业与业余摄影高手。其创作历程的成本就无从估计。除了一股热爱摄影创作的意识之外,还会有哪一股力量促使摄影同好「执迷不悟」呢?
摄影作品真的无价
以上,仅提供几项较为具体的案例,当然还有许多例子:譬如扮演痲疯病患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借机摄影;冒着生命危险的战地摄影记者、75 高龄的摄『鹤』专家吴绍同先生、阮荣助先生的各国山岳、周宗旭先生的南极、和吴美玉小姐的蛮荒摄影、退休后的余如季、陈两祥…先生环球旅游摄影、也有在南非野地摄影痛失爱妻、以及令人惋惜的前辈摄影家于摄影创作时坠崖而命丧三地门等,实在不胜枚举。如果再加上学习摄影的时间、金钱,试问摄影作品是否真的无价。
为摄影前景提供建言
当然,所有喜爱摄影艺术的朋友,绝对不会为这些奖金的多寡而递减对于摄影的热爱。笔者之所以提出此一问题来探讨,只是呼吁:身为爱好摄影创作的一员,对于摄影界应该多给予一些「关怀与责任」,让一般人真正了解摄影创作的艰辛,同样都是喜爱摄影,或说是因缘际会,让我们拥有相同的嗜好。
虽然在取材、性向与思考以及表现会有差异,毕竟那是多元化社会与艺术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进步的表征。如果有机会,多为摄影界争取一些『应有』的福祉、与鼓励,相信对于往后的摄影艺术推展会有所帮助。
第三十九课 对焦的方法
精确对焦
是使画面达到最高素质的重要一环,对焦模糊的照片虽然并不一定面目全非,但画面是不可能明快清晰的。特别是使用长焦距镜头时,精确对焦尤为重要。
对眼睛对焦不管你拍摄的是特写还是全景,人物总是立体的,有厚度的。因此,就有一个对焦点的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人物最有表现力的地方。对眼睛对焦(在大场景中对主要人物对焦),是人像摄影的主要表现方法(图一 、图二)。但对眼睛对焦,或在大场景中对主要人物对焦,并不是说除了主焦点,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
对焦作为一种表达意图的艺术处理手段,我们必须使对焦成为整体中的一环。环境是处理成清晰还是模糊?若是模糊,模糊到什么程度?都应在拍摄的考虑之中。对焦的方法,实际上可以说是对景深的利用。换句话说,景深的效果是影响画面景物模糊还是清晰的关键。因此,我们除了对眼睛或人物对焦这种方法外,还可演化出三种方法。
泛焦法
"泛焦",顾名思议,既要求在画面的一定范围内景物全部清晰。这是利用小光圈大景深的原理,使画面包容的景物都有一定的清晰度(图三、四)。通常泛焦法的对焦点,应以中景前方为准,即被拍摄的人物处在中景前方为好。在泛焦法中,前景的明晰还比后景重要,所以广角镜在泛焦法中最常使用,以使远近感和立体感都能得到最佳的选择。由于泛焦法可以使拍摄者专心注意拍瞬间,因此在纪实摄影中选用得比较多。
前焦法
焦点对在主体前面,使主体和前景都在景深以内,而背景却形成景深外的模糊现象。前焦法的对象、主体和前景不宜过远,主体和背景不宜过近,以便产生前景和主体清晰,背景模糊效果。在使用前焦法时,还应考虑光圈、摄距和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后焦法
焦点对在主体后面,使主体和远景清晰,而前景则形成模糊效果。以利用前景的模糊来强调主体及远景,使视觉更加集中(图一、二、三)。后焦法能推近画面的深度,增加透视的空间感。一般均用长焦距镜头拍摄。
在人像摄影中,对焦应该说不是很难的,这四种方法都可求得一定范围内的清晰度。但迅速精确地对准主焦点却并非易事,这是一项基本功,需要艰苦和持久地实践锻炼。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对焦,采用何种方法对焦,都只是体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清晰固然重要,但只是一般规律,模糊也同样有其美学价值,这两者在画面上的处理,体现了摄影者的艺术素养。
第四十课 相机清洁保养须知
在前题已谈到保养的必需用品.分为器皿.毛刷.气球.拭镜纸.药水.鹿皮………
器皿:盛装药水用之容器.它可以控制要水湿度之多寡.方便在你擦拭时用量适 中.避免不易控制.
毛刷:使用于清洁前先将外表刷干净.减少灰尘刮伤镜片或外表油漆刷即可)
气球:辅助毛刷用.利用空气原理.经过毛刷清洁过程后.吹掉剩余的灰尘.
拭镜纸:擦拭镜片用
药水:分为A液与B液(镜片用).玻璃稳洁与去渍油(外表用)
鹿皮:平常外出时整理外表清洁用.
先谈一下清洁时注意之情形.在你尚未动作之前.先将机身外表.利用毛刷与气球将灰尘去除.外表清洁用棉花棒沾稳洁擦拭一遍后.利用去渍油(中油即有贩售)反复来回擦拭.直到沾有污垢的稳洁去除.那你的外表就如新机一样光亮.
A液与B液的调配..A液与稳洁一样.一遍即可.剩余靠B液来回擦拭.擦拭时由中心往外以圆形方式向外擦拭.边动作边旋转你的棉花棒或拭镜纸.多练习自然就手能生巧.
鹿皮只是外表机身清洁用.并不建议使用于镜片上.因许多人如此作.这是不对的.使用于保护镜上.尚可接受.但如你的保护镜价位在上千元时.你舍得擦吗.
如你依循上面程序去保养.相信你会完成最基本的清洁动作.
防潮箱:在海岛型的气候下.防潮箱是必备的装备.常有人问.我有用防潮箱为何还是会发霉.我会反问你还是会拿出来用.在你使用的时候湿气就已进入.防潮箱并不是能马上除湿的一乾二净.它只是能减缓发霉的进度而不能完全隔离.还有人问.镜盖.机身盖是否要取下再放入防潮箱.除湿的效果较好.只能回答.并不需如此作.镜头设计并不是完全密封.即使外部防尘盖取下成效也有限.反而外部的镜片更容易受灰尘的光顾.
外部的清洁.希望你可以自己来.内部千万不要自己拆卸.适得其反.对你的机子只是伤害更加一成.
空气罐:使用前先试喷一下.是否会有水自出现.如无再进行
本教材至此为止,暂停一段落。

作者:Cguy
购卖数码相机需注意的一些参数
像素
现在数码相机大多都以XX万像素为卖点进行宣传。其实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300万像素已基本够用了。(详见《DC小知识》贴)
感光器件
感光器件有CCD、CMOS二种。由于,CMOS太容易出现杂点,所以数码相机基本采用CCD感光。
CCD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光学变焦
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数码变焦
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与光学变焦不同,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过大的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由于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光圈过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
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
当需要超长曝光时间时,就要用到B门了--即手动曝光快门。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完善的快门通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消费性数码相机应具有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快门值。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拍摄模式
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有的还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场景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
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如需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意,最好还要有全手动拍摄模式。二档曝光补偿(1/3级的调整),用于逆光拍摄。
短片拍摄功能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有别于DV(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只可以把视频文件存放在记忆卡里面,由于记忆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单声道)。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可以使用。
其中,短片功能大多数DC机都有拍摄时间限制。但SONY的DC没有限制,只要记忆卡容量够大。
存储介质
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SM、记忆棒和小硬盘。(具体将另发贴讲解)
电池类型
数码相机一般采用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电池等作为其电源。
碱性锌锰电池
这种电池是我们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得到的5号电池,因为市场销售面广,所以用户不需担心这种电池的价格,但是,也因为技术普通,其供电量和持久力远远比比不上其他几种的电池。
在进行几天的户外活动时,比较适用,可以多备几副电池。
镍氢电池
这种电池可循环使用(可达1000次)。此外,镍氢电池还具有电容量高、放电深度大、耐过充和过度放电、充电时间短等明显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不再使用有毒的重金属作为材料,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存在的缺点:它的高温特性比较差,在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及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镍氢电池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根本无法启动相机;另外,这种电池的自放电率也是比较高的,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的电能明显减少;还有一个是镍氢电池也存在着轻微的记忆效应。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价格比较高,但它具有重量轻,容量大、能量密度大的优点,与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比较轻便,而能量比却高出60%。正因为如此,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正逐渐超过镍氢电池,成为现在数码相机主要使用的电池之一。此外,锂离子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也是它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另介绍一下几种可以节省电池用量的方法:
第一,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
第二,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大家尽量避免使用;
第三,在调整画面构图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因为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因开启液晶显示屏取景而消耗更多电力,将它关闭可使电池备用时间增长两三倍;
第四,尽量少用连拍功能。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大都利用机身内置的缓存来暂时保存数码相片。如果经常使用这些缓存的话,所需的电力非常多。因此,减少使用连拍和动态影像短片拍摄功能,对节电有很大帮助。
转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