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不让老实人吃亏“看上去很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23:32

官场不让老实人吃亏“看上去很美”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2010年04月16日11:2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官场老实人

  中央多次强调重用老实人,有关“老实官”的讨论,也日渐升温。舆论普遍认为,重用老实人,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干部选拔任用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真正的老实人选用上来,还需要制定操作性强且群众信服的办法。

  老实人余静鹏之死

  2009年6月1日前后,从不和儿子谈论工作的江西省武宁县上汤乡国土所长余静鹏,分别给远在广东、广西的儿子打电话,跟儿子们开玩笑说,饭碗可能没了。还郑重地交代儿子,结婚时要请谁谁谁,名单罗列了一大堆。

  一周后,他自杀了。

  2008年1月15日,余静鹏调任上汤乡。

  余临终前留下过一份工作笔记,其中简单地记录了他在上汤的工作经历。那是2008年。“大约3月上旬,徐书记不在家,张乡长找我去,意思是我刚来工作,经费有问题,算我拿4000块活动经费,要我到上汤路边田里,放一些农户的用地线。”

  2007年,上汤乡开修公路,乡政府以21元/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得这些农田,之后再以200~260元/平方米不等的价格卖给建房农户。

  “这是基层政府典型的‘以地生财’!”武宁县当地国土局一位干部称,不管是什么用地,都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逐级报批,“放线”是报批通过后的最后一道程序,“放线”意味着国土部门允许建房,“但连起码的报批手续都没有办理,是绝对不可能去放线的”。

  上汤乡长张武的“放线”要求,遭到了这个新来的国土所长的拒绝。

  余静鹏的笔记记载,“在办公室谈了两三天,都没有达到效果。”“然后徐书记找我,要我放线。我说,放不得。他说上面的事他会摆平。我如果有事,乡政府给我工资。最后,要我下午一定去放线。”

  按余静鹏的记录,不管什么人怎么跟他讲,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去“放线”。

  “他原则性很强!”徐立龙回忆。徐是余静鹏的大舅子,2007年,他打算建新房,要占点耕地,想到妹夫在国土所当副所长,找余帮忙。“话还没说完,他就直摆手,说没办法,”徐立龙说,余静鹏拒绝得很干脆。

  以前是得罪亲戚,但这次不一样,得罪的可是乡党政的一把手。

  对乡党委书记说“不”后,余静鹏开始被这个圈子边缘化。在他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乡政府开会,说我不跟党委政府保持一致,阻挡上汤经济的发展,必须给我制约。”

  “第二天,乡里贴了布告,说我不能在乡政府食堂用饭。当时,我眼泪都快出来。在这环境下工作,我真是参加工作来第一次。”

  得知基层土地所长和当地一把手不和,2008年3月20日,武宁县国土局曾派纪检组长余绪华到上汤乡,协调工作。

  县国土局了解情况后给乡政府做工作,称余静鹏是坚持原则办事,没有错。

  即使在协调过程中,乡政府仍主动提议:余静鹏年纪较大,又不会骑摩托车,建议调往别处。

  余静鹏在工作笔记里说,“实际我知道,这是赶我走。”

  “余静鹏是坚持原则,依法办事,这样的人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调走,那岂不是助长乡政府的威风?”武宁县国土局的一位干部介绍。

  2008年4月,武宁县国土局分管报批的副局长认定:余不松口的那块地,是基本农田,不能建房。

  余静鹏得以继续留在了上汤乡。

  但在基本农田上,楼房还是红红火火地拔地而起。

  2009年5月上旬,武宁县委政府指令监察局介入调查违规用地。

  然而此时,风云突变,建房户们一致改口,称线是余静鹏放的,直指国土部门失职。就是在这个时候,好友发现,余静鹏整个人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焦躁不安。

  有人推测,余静鹏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又无人倾诉开导,最终走上了绝路。

  在越来越踊跃的土地开发冲动下。基层的土地监管者,既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守土职责,又要保证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在这个矛盾下,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何其脆弱?

  关于余静鹏之死,当地国土系统一位干部认为他是过于坚持原则,遭打压而被逼上绝路,“这样的老实人太可贵了。”

  2008年初,《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了署名“仲祖文”的两篇文章,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和《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强调重视官场老实人问题。舆论一时群情激奋。随后,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亦多次强调,要重用不巴结领导的老实人。

  这样的背景下,面对余静鹏的死,在某省组织部门工作的高松唏嘘不已。

  通过网络了解余静鹏自杀的细节后,高松下意识地又看了李源潮的讲话。

  沉寂了许久,他不冷不热说了句,“你有理由对中央重视老实人感到高兴,但你也会在事实面前失望”,进而他还现身说法,“我至少已3次在单位推荐中被得最高票了,但现在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他说,“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从当下官场生态来看,似乎有点“看上去很美”了。

  “我觉得,保证老实人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使那些一心干事、实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务实一点,当下应先解决如何给老实人创造干实事的环境。只有这样,余静鹏这样的老实人才会有尊严、受重用。” 南雄的老实人实验

  赋予老实人优先权

  最近,广东南雄市正式建立老实人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出台《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引起舆论关注。

  何为老实人?根据南雄市的老实人“画像”,他们应是“品行纯实、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绩效真实、不事张扬的干部”,从中不难看出,除了必要的能力外,新办法比较注重的是道德方面(官德和私德)。

  其主要有5种表现:

  一是待人诚实守信,不吹捧、不势利,不借请客送礼拉关系;

  二是生活情趣健康,不拉帮结派、不铺张浪费、不出入低俗场所;

  三是恪守孝道,尊重长辈、爱护晚辈,与家人、邻里、同事和睦相处;

  四是服从调配,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人前人后一个样,好处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退缩;

  五是踏实干事,坚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推进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的具体措施,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邀功、不虚报政绩。

  在“牛虎之交”的岁末年初,南雄出台这样一个提拔老实人的新办法,颇具导向意味——既有“金牛”的诚实肯干,又有“玉虎”的奋力进取,又要有绵羊的恭顺温良。

  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介绍,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动跨越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老实人担当大任,那些只会夸夸其谈、溜须拍马的“叮当先生”可能会贻误发展良机。为此,南雄于去年11月从各条战线中提拔了近百名群众公认的老实人,充实到新的领导岗位,或享受更高的政治待遇、工资待遇。

  南雄市原黄坑镇镇长、后被提拔为坪田镇党委书记的邓华兴在乡镇摸爬滚打20多年,他说:“有些跑官要官的干部的确升迁很快,而一些老实人踏实干活却升迁很慢,但真正的老实人是不会觉得吃亏的,如果总是觉得吃亏,就会变得不老实了。”

  让更多老实人进入官场提升的绿色通道,有着现实必要性。首先,这是公仆应有之品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绝非一句空话。官和吏(公务员)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德、才直接决定着江山社稷的兴衰,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在和平年代,公务员群体的道德水准更显紧要,它对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其次,重用老实人,能改写“老实人吃亏”的社会“共识”。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老实人逐渐成为贬义词,“不太老实”有时反成夸奖某人有能力之语。其中虽有着社会转型的某种必然,但一定程度上也映照出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异和滑坡。这恐怕也是眼下强调“重用老实人”的现实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提拔使用老实人工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南雄规定,对被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同时推荐,并经组织部备案的老实人,组织部门将其列为考察对象,符合条件的交流到重要部门、重点岗位。为防止老实人因票数吃亏,南雄规定,经组织部备案的老实人,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环节得票数达到有关规定比例,但得票率不是最高时,通过组织部部务会议辩证分析具体情况,并赋予老实人优先权。

  “我们只是率先做一些探讨”

  近日,南雄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陈志光,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南雄对老实人是如何识别、任用的。

  记者:如何识别老实人?

  陈志光:我们还在探索,这只是试行办法。主要是注重结合南雄实际,去发现和宣扬老实人,让人知道他们埋头苦干的工作韧劲。老实人有时得票率不高,倒是圆滑的人得票往往很高,所以,选拔任用老实人,我们不单纯以票取人。

  经过各个单位的推荐,在任用前进行调研,经过组织部的部长办公会议认可、备案、核实,确实符合老实人条件的,我们会在电台、县级刊物宣传他们,并且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口头表扬他们。

  每半年,都会召开专门会议,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老实人。那些既被单位推荐又被代表推荐的老实人,肯定要跟踪历练培养。

  对培养成熟的,会大胆提拔使用。

  比如何天山,他原来是一个供销社的副主任,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经过公选,让他到精细化工管理处做主任。

  记者:怎样才称得上老实人呢?

  陈志光:老实人不是指老好人,也不是指老实巴交、不会说的那种人。

  他首先要有工作成效,工作业绩,但也要不势利,不向组织伸手。有了小小成绩,就来邀功,肯定不是老实人。

  老实人主要靠发现,靠各级党政机关推荐、分管单位系统内推荐、代表委员推荐,我们都会加以核实,建立档案。不一定都是提拔使用,有的是平级调动,但一定要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有一种老实人,比如搞技术的,他们很可能非常热爱本职工作,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记者:试行的这段时间里有哪些成效?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陈志光:老实人选拔也是干部选拔的范畴。我们只是率先做一些探讨。我们出台这个办法的时候,附了一个老实人推荐表。目前已经有一些单位推荐了老实人,推荐表里详细介绍老实人的各种情况,如,是否党员、薪俸多少、工作简历、为什么推荐他等等。这是基本的操作方法。因为办法也是刚试行,怎样去充实老实人的定义,我们还会加以完善。

  官场老实人载不动急功与虚妄

  然而,提出重用老实人的口号、出台重用老实人的办法,并不意味有能力的老实人从此就进入了提升的快车道,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

  有质疑者提出:老实不老实由谁认定?是由个别领导说了算,还是由群众或同事认定?对同一个干部,可能得出迥异的结论。对此必须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否则,良好的政策意图,可能反成少数人卖官、“捐官”的另类捷径。

  老实人的标准如何把握?老实人和“老好人”,有时真的很难识别;而老实人和平庸之辈,常常也容易混淆。怎样设计出一套精细的规则,剔除钻营之辈、贪欲之徒、奸猾之人,让有才能的老实人脱颖而出,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防止“伪老实人”乘势上位?“伪老实人”中既有提拔前装老实、得逞后露马脚者,亦有提拔后一如既往地装老实者,比如最近刚被曝光一篇论文95%抄袭他人教科书的长沙某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就曾“亲自动员、组织,重点排查论文抄袭雷同现象”。可见,对老实人的甄别非常重要,切不可只信推荐、看材料、听汇报,而要深入相关人等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全面掌握其详细情况,别闹出“举孝廉、父别居”的笑话。

  如何预防老实人上位后逐渐变得不老实?如果缺乏监督,初尝权力滋味的老实人,也很容易在周围官场生态的裹胁下,从原本老实纯朴逐步走向反面。因此,对被提拔的老实人,切不可一提了之,还必须本着保护的心态,进行制度化的监督和“回访”,确保警钟长鸣,“老实到底”、“老实无忧”。

  事实上,《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多大程度上被执行还得打个问号。《办法》中所规定的“老实”的5种体现也很值得玩味。比如“服从调配,不争论、不议论”,这固然是老实的表现,但老实得近乎没有棱角。“老实”不等于“老好人”,“不争不论”未必是官员的必备素质。该“办法”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把一些基本的道德要求,“高看”为官员的职业素质;其二,对官员提出了某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要求。

  应该承认,南雄出台该办法的倾向正义。老实人很好,用着舒心,民众放心。选拔老实人,其初衷,不可谓不善。

  但亦有论者指出,该办法的出台,背后流露出很明显的急功与虚妄。试图绕过既有的种种规定,另辟蹊径,以更直接的方式和标准选拔“良才”。须知,世间从来没有直达梦想的捷径,构建廉洁与高效的政府,途径唯有用脚步丈量。

  怎样让老实人不吃亏

  “你问我怎么看老实人,要我说啊,我党历史上的先进典型,哪一个不是老实人?要做好官,首先应该是老实人,这是最基本的。比如说孔繁森,从二次进藏到最终留在西藏阿里工作,他为个人利益考虑过吗?没有,都没有!”某省纪委一位退休老干部如是理解他心目中的老实人。

  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个这几年他一直关注的官员——罗一民。

  江苏官场热议“罗一民现象”

  南通曾经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从来都在江苏经济的“第一方阵”,但在上世纪90年代却进入了一个长达多年的停滞期。2001年有个叫罗一民的前大学教师,被选为这个找不到发展方向的苏中城市的市长。自此,他在南通当了3年市长和7年市委书记,不仅让南通重返江苏经济的“第一方阵”,而且经济总量也跨入全国2000亿城市俱乐部门坎。为此,中央党校曾设课题组专题研讨“南通现象”。等他干完这一切的时候,与他前后当市级领导的“左邻右舍”,大多早已实现了省部级升迁,而他还在原地踏步。这种政绩斐然而得不到升迁的状况,被称为“罗一民现象”,引发了江苏官场的热议。

  今年55岁的罗一民,是当下江苏任期最长、资历最老的市委书记。

  这10年间,南通经济增幅连续3年位居江苏首位,经济总量跃入内地为数不多的GDP超2000亿元、财政收入超300亿元城市行列,社会事业也同步发展。2009年,南通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GDP增长速度排名第一。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在江苏官场,苏南、苏北官员因执政环境不同,其升官图也不尽相同。苏南官员“干了不说”,因为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磨不推也自转”的局面。苏北的官员“不仅干还要吆喝”,被认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就是从苏北最穷的宿迁擢升为江苏省副省长,又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的。而苏中官员的“埋头干不吆喝”则又成为江苏官场耐人寻味的一景。

  南通市的一名官员认为,“罗一民现象”多少有点悲壮。他说,罗一民主政的这10年,南通经济、社会上去了,主帅作用不可忽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官员指出,“罗一民现象”其实就是老实人吃亏现象。但罗一民对自己的南通10年显然是欣慰的。他说,“升迁,不过是我们这些仕途中人的一种常规想法,跟人生价值的实现,没什么必然关系。我自己却觉得自己幸运,因为我的前任市委书记们渴望的南通崛起,跨海大桥啊,大港、大学、大城市啊,那些他们想做没有做成的事,那些他们想做却没有来得及做的事,那些老百姓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我都做成了。”

  “罗一民现象”引发最多的争议是:干得好是不是就必须升迁?职务升迁是否一定是对官员最好的认可?江苏一名官员表示,“罗一民是一个悲情英雄,引发了我们对官场、对政治、对工作、对理想、对价值的深层思考。”

  对舆论的沸沸扬扬,罗一民则坦率地表示,说自己如何高尚,一点都不在乎升迁,那是假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自己对升迁已经日渐看淡了。“这几年,社会上有些议论,似乎我非常失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深信,老百姓真正喜欢的是做事有方、升官却不一定有术的人。”

  与罗一民现象对应的是,广东省委于2005年11月决定将汕头市龙湖区委书记张泽华、清远市阳山县委书谢士新等5个任职满5年的县委书记提拔为副厅,这也被解读为对基层实干家的鼓励。

  面对记者,张泽华说,提拔为副厅,这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鼓励,让我们这些在基层的老实人有奔头。当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对我们说,“县委书记这个位置很重要,提高你们的级别,你们就在基层好好干,不要再考虑升官。”

  老实人为什么升不上去?

  作为老实人的竞争者,现在官场的现实是,溜须拍马之辈总受重用。

  四川省某县一位纪委书记认为,广东南雄的做法确实有些过人之处,南雄不仅把老实人分为“5种类型”,更重要的是将一批老实人提拔重用了。但是,广东南雄的这一做法实效如何,尚待观察。虽然南雄发现了老实人,重用了老实人,但是,南雄的官场还是原来的官场,他反问本刊记者,“官场病”不治,老实人能工作得好吗?

  那“官场病”有哪些表现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列举了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大问题。

  一位退休老干部面对本刊记者,颇为愤慨地陈述自己的看法,“现在最严重的官场积弊就是一把手说了算和越来越严重的官本位思维,……连刚进入机关不久的年轻人对此也信仰有加!”

  此外,一位行政学专家亦痛陈时下官场积弊:只要大环境是这样的,老实人就很难被组织部门看上。你说有哪个领导喜欢经常提意见的下属?

  另一位受访的某县纪委副书记则称,南雄是广东省的一个市,并非生存在真空中。所以,在当前官场的大环境中,南雄一定也与全国各地的其他市县一样,存在着中央高层正视的“官场病”。

  在受访的间隙,这位纪委副书记建议,要像重庆打黑那样拔掉“不老实人”的保护伞。他说,不仅腐败分子有保护伞,黑社会有保护伞,“不老实人”也有其保护伞。正是因为有这些“保护伞”的存在,才会出现官场上的用人不正之风,久而久之,老实人得不到重用,而投机钻营的“不老实人”却大行其道。保护伞不倒,不老实人照样受重用。拔掉保护伞,老实人升官的机会就多了。

  川东某县一位曾经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告诉本刊记者,他认为现有的干部提拔使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老实人的提拔任用,“现在党政领导干部在提拔、退居二线方面搞一刀切的模式,在优秀老实人身上应有创新突破。比如,是否可以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放宽提拔、使用他们的年龄上的限制;在退居二线方面,也应突破传统的做法,不要让他们在年富力强的时就赋闲‘喝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通过民主制度选用老实人

  ■文/竹立家

  在我国传统的语境中,老实人是指诚实、忠厚、正派、刚直、公正等具有诸多优秀道德品质的人。与老实人相对应的是“不老实人”,俗称“小人”。小人的特点是曲意奉承、溜须拍马、唯利是图、混淆是非的品格低劣者。

  在一个组织或公共机构中,一个人德行如何,与之日常相处的群众最了解,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最有发言权。不能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更不能预设组织领导就是老实人,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也从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出发,对老实人的认定只能是民主的形式靠得住。

  一把手要民主选用

  如果一个公共机构在事实上存在着“官选官、大官选小官”的现象,存在着“少数人在少数人里面选人”的现象,存在着事实上一把手在用人上说了算的现象,那么这种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就必然会产生“领导想用谁就是谁”的现象,也必然会在公共机构内部形成“管理层内部控制”或“小圈子”现象,进而就可能出现以组织名义谋求小圈子利益的现象,而单位里的群众一般是敢怒不敢言。道理很简单,因为一把手或“小圈子”掌握着利益分配和职位晋升的权力,坚持原则对个人来说后果会很严重。

  在这种情形下,老实人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把自己变成“不老实人”,进入小圈子;另一条是自我边缘化,混一口饭吃。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文化氛围下,在组织成员集体道德麻木的情况下,老实人就可能被认定为傻子或“异类”,大量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是老实人,如何选用老实人。根据以往的政治理论和经验,用民主制度选人是选用老实人的最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民主制度选人,才能打破“人选人”的怪圈。我们常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性的体现就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因为干部是国家首要的软实力。在我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氛围较浓的社会,官员的言行是社会的道德标杆,官员的活动体现着社会的公正和道德良心,维护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是社会和谐的道德“稳定器”。人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这只硕鼠是组织或机构的一把手,并经常用组织的名义干坏事,那么,带来的不仅是组织文化的败坏,而其更严重的是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损害。因此,必须用民主制度选用老实人,首先是选用一把手。

  从近些年所揭露出来的一些腐败案件来看,一把手的民主选用问题不解决,选用老实人、正派人为官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为什么有的县委书记敢于根据送钱多少闭门“圈干部”,敢说“县委就是县委书记”,能够做到“民主程序样样不缺,领导想用谁就是谁”?就是因为一把手的权力获得是委任的,不是普通党员或党代表民主选出来的。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副职搞民主选任,从实践来看,效果不太好。

  我们要纠正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选用老实人正派人为官,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民主的办法选用老实人当一把手,只有一把手是老实人正派人,组织风气才会正,组织才会有凝聚力,老实人才能得到选拔重用,党和政府才会有公信力。

  普通公务员怎么晋升

  通过民主的办法选用老实人做一把手只是关键的一步。第二步,要解决普通公务员、包括副职在内的晋升机会。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虽然各国的公务员制度设计不同,但在公务员晋升上普遍遵守两条刚性原则,一条是按照资历晋升,一条是按照绩效晋升。我们不能说这两条原则就绝对公平或是最好的原则,但这两条原则基本保证了客观晋升的要求,保证了个人权力对晋升过程干预的限制,一个人在考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只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就会按照自然晋升的原则一步一步走到自己的职业终点。你找领导、拍马溜须没有用,要靠资历和工作成绩说话,只有当老实人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晋升才会顺利。老实人不是靠人选的,更不是靠领导提拔的,是靠干出来的。这也堵塞了一些人用“选拔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名义提拔自己人的漏洞,从而把干部的选拔任用变成了一个客观自然过程,不老实人就没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组织风气也就正了。

  总之,要使老实人正派人得到提拔重用,彻底改变选人用人过程的不正之风,关键的环节是用民主的办法选用一把手和普通公务员的自然晋升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组织中形成老实人不吃亏的正确激励机制,个人的努力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不老实人才没有空子可钻。组织风气正了,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才能保证我们党的长久执政地位。

  

  “官油子”是会做官表现?

  中国古代的官场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吸纳人才的同时又在毁灭人才。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制,是形成人身依附和人身控制的制度,要想做官,必先获取了当奴才的合格证和卖身契之后,才能混迹于官场。

  朱元璋当皇帝当到第十八个年头(公元1386年),曾感慨他任用官员中的一个现象: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就变得又奸又贪。这就是封建官场文化的作用。

  清代,身历咸同光三朝的王文韶在很多部门任过高官,可谓官运极佳。他做官的诀窍就是遇事圆滑模棱,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推三躲四,装聋作哑,多磕头,少说话。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他意下如何,他笑了笑。西太后再三追问,他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一副典型的“官油子”嘴脸。

  “官油子”是群众对某一类干部的俗称。它反映了一种“思想消极化、工作形式化、作风庸俗化”的不良官场文化。

  在某媒体针对党政干部进行的“官油子”调查中,有部分党政干部认为“官油子”也是“会做官”的表现,他们表示,适者生存嘛。调查发现,越往基层持这种观点的干部越多。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越往基层工作越难做的现实。

  “官油子”四宗“罪”

  什么样的官场文化下会适宜并助长“官油子”的生存和发展呢?纵览历史和现实,如果把产生“官油子”的官场文化称之为官油子文化的话,它大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唯上和媚上。领导的指示和讲话常挂嘴边,调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机会,取悦领导。

  2006年,山西绛县103名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运城市委反映时,运城市绛县副县长向市委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到了2007年,农民工工钱仍然没影。这位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写承诺的事怎么能当真?”

  权谋和谋权。权谋的目的是为了谋权,坐着下面位子想着上面位子,“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陈水扁可谓是当代中国官场“官油子”之“集大成”者,此人欺上瞒下,八面玲珑,骗取了台湾人民信任,当上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在对大陆的关系上,陈水扁在2000年上台时曾表示,他保证在任内不宣布“台独”,不改“国号”,“两国论”不入宪,不进行“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可上台不久就背信弃义,不断挑起事端,对别人大喊清廉,对自己却大把捞钱,终于锒铛入狱,受人唾弃。

  圈子和宗派。以人划线,搞亲疏远近,形成小集团、小圈子。为了圈子的利益,常常是非不分,甚至黑白颠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重庆“彭水诗案”发生后,经重庆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政法部门不依法办案,党政领导非法干预司法的案件,最初司法机关介入,源于党政领导指示,对嫌疑人的处理,迎合党政领导意志。主管全县政法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原县公安局局长)说:制造这起案件是因为我们认为“老子被打了,儿子岂能不管”,公然把县领导看作自己的老子,把公检法机关看作县领导的儿子。

  包装和空假。电视天天上,报纸天天登;电视现其形,广播闻其声。装腔作势,逢场作戏。

  如何淘汰“官油子”

  首先,在为谁当官、为什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的问题上正本清源、坚定信仰。

  当年孙中山开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去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今天的中国官员,应该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当官,而是为人民群众当官,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有底气与腐败的官场文化、与“官油子”划清界限。

  其次,兴学习之风,营造健康的官场文化。过去,是“读书做官”论,进入官场就不再读书,只揣摩官场关系,钻官场登龙术。今天,要提倡“做官读书”,要用书卷气抵制旧官场上的俗气、霸气、匪气。

  最后,加强官员任用和考核的制度建设。干部既然是人民公仆,他们的去留升降就该充分体现民意。

  对贵州省瓮安县原县委书记王勤,当地干部普遍评价相当不错。然而,这只是当地干部的评价。当地百姓的评价就未必如此,因为王勤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平衡干部的利益。如果没有出现“瓮安事件”,王勤的政绩考核不会太差,他在仕途之上也会一路绿灯。

  可见,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考核,有的地方还只限于在下一级或同一级干部中进行,不能说这种考核没有价值,但是这只是一种考核。只限于这一种考核,不仅忽略了人民群众这一考核主体,而且还有可能助长弄虚作假、吹吹拍拍的不良官场文化。一些为民做事的好官,民意倒是不错,但是为民难免得罪官,或官缘不佳。所以,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很重要的一方面应当创造条件的由当地百姓评判,主要靠“民意”,而不是仅仅靠官场上的“官意”。 老实人:迎接挑战提升自我

  ■文/黄林

  我们所讲的老实人,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是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是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

  今天,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老实人、重用老实人,不断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然而,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日趋开放,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新情况和新现实都给老实人带来了新的冲击、新的挑战。

  一是用人条件更加注重社会化,使老实人面临支持度的挑战。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顺应这一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我们在选拔领导干部时也更加注重社会化,即所使用领导干部的是引领型、合作型、开放型的现代领导人才。而一些素质相对单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等,在新的用人条件面前,就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推荐。这对老实人及所有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是用人机制更加强调规范化,使老实人面临选拔难的挑战。过去,在用人机制还不够规范的人治环境下,即使是一匹好马,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伯乐式的领导的发现与赏识、培养与器重。随着选人用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单凭个人点将、慧眼识才的选拔方式,已很难通得过众多的选任程序,被人为地破格提拔使用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老实人由于自身特点,如果单靠组织关心、领导发现,不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制度化、程序化的选择与被选择,也可能会“养在深闺人未识”。

  三是人才竞争显现激烈化,使老实人面临竞争力的挑战。当今社会各类人才竞相涌现,但往往领导岗位有限,一个岗位有数个或数十个优秀人才竞争的现象时有可见。突出的人才供求矛盾和几乎白热化的竞争对老实人的个人竞争力形成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情况下,个人竞争力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但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很多时候竞争力的强弱并不是体现在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等基础层面上,而是体现在创新意识、发展潜力等更具综合性、更深层次的高端层面上。由此,一些同样德才兼备,但个人的创造能力、发展能力更强的人才,就更容易在同等条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崇尚老实人的良好风气,让老实人受肯定、受尊敬,让老实人能干事、干成事,让老实人不吃亏的同时,面对挑战和冲击,老实人也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老实人要及时调整自己,克服畏惧心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要在变革的时代中处变不惊,理性地去分析时代变革的特点,分析自身与时代要求的差距,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应对挑战的过程变成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挑战中成为胜者,成为强者。

  其次,要以开放的方式加强交流。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交流对象,不仅要与自己性格、道德、习惯、趣味相似的人交流,还要以合作共事为目的,与自己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趣味的人进行广泛交往,以形成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有利格局。老实人更要转变观念,加大开放式交流的力度,以人格魅力来提升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让组织和群众看到自己不仅是一个求真务实、为人正派、行事坦荡的人,也是一个能带动单位发展和能够促进事业发展的,有能力、有魄力、有威力的人,从而逐步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自己在竞争中夺取胜利。

  最后,要以进取的状态完善自己。老实人只有根据变化的形势,着眼跟上新的时代步伐,才会在时代的大潮中永立潮头。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强烈的干劲对待工作,积极进取,追求作为,以更加突出的业绩为自己老实的秉性提供坚实的事业支撑。要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按照新的形势任务要求,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以创新的思维谋求发展,提高敢想、敢闯、敢干的魄力和胆识,不断把自己塑造成为新型老实人。(本组策划除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根据相关公开报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