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就地高考”不应止于试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28:15
 新闻背景:依照教育部下发的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昨天,教育部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

  贺成(浙江 自由撰稿人):尽管这符合双方的利益分配,但还是必须得从高考制度、户籍制度等门槛迈过,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事情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导致这一办法只能选择在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试点。但在民意的助推下,今天能冲破很多制度的牢笼,明天就有可能把试点在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多的一线城市推广。但愿为民工子女就地高考这样“利城利民”的工作,不会止于“试点”。

  王艳春(湖北 学生):教育部此次试点,必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些人在异地打拼,有车有房,如今子女也终能摆脱户籍桎梏在当地高考,自是再好不过;有些人亦在异地打拼,却因不堪当地高额消费,子女仍在老家读书,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自然不免失落。虽说“就地高考”的政策本意甚好,但若枉顾不同外来务工群体的收入差异,则可能会衍生新的“教育不公”。说这项政策是“听起来很美”,还因其选择外来人口较少的“二线城市”作试点,本来就有避重就轻的嫌疑。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流动人员”是省际迁徙,如何避免一些投机分子故意迁入而致产生“高考移民”呢?

  邓海建(江苏 教师):理论上说,这是个充满善意的好主意。但若试点城市本身就鲜有流动人口,则这样的试验又能有多大的意义?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历来是教育公平领域的一道暗伤,若流动人口子女真的“就地高考”,大中城市难免会成为教育领域的福利洼地,户籍制度的积弊必将异化出新的社会问题:一是制度成本过大,善政被实践无情否决;二是制度漏洞大,真正的流动人口子女还是挤不进公平教育的行列。仅靠“融入”是不够的,还得在户籍制度、高考制度上作出相应改革,将扭曲的权利与福利全民均衡化,将“市民”身份上的教育特权公平剥离——惟其如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才会求得正解,一切的程序补丁才不至于沦入动辄得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