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9:07

论生死

古缘

“生死”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是一个终极大限,无论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无论是名贯寰宇的国家元首还是草根人士,绝无二致的要面对这个问题。

有的人对于生死感知比较早。我有一个朋友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就想到了死。那时他为死感到恐惧,为此而大哭了一场。有的人到了三,四十岁想到了死的问题,或许因为亲人的消逝而触动对于生死的思考;或许因为对世事的洞悉而深入到这个领域。中国古人言:60而知天命。也许比较普遍的人是到了六十岁而真正感知到这一世生命的终点之所在。

对于生,人们看到的都比较真切。生的人对于命大概有这么几种态度:一是混命的人。这种人的一生主要就是满足感官享受,如同动物差不多少,只是享受的级别高一点。他们普遍认为,人生只有一世,人死了就如同灯灭灰烬,以后“我”的这个感知永远不会存在。因此抓紧这一生的机会大享其受,为此而不惜一切的获取,不惜一切的伤害别人和自然环境。

第二种人是被人认为能力不强的那一类人,他们大多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是安命的人。这类人思想不多,属于直觉型。因为能力不强,对社会的危害也就不大。人人都得死,想多了也没用,任天由命是这种人的写照。

第三种人是有一定思想的人。他们不完全附庸人类社会那种比较低下的物质享受,对比有了更高一层精神享受的追求,对于生命也就比较看重,因此他们生命的质量也就比较高一些。在正常社会里,那些社会的精英大多都出自这一类人。由于这些精英们为世俗的所谓高尚生活完全占据,生的意识极强,因此对于死不能也不愿做过多的思考。

第四种人,对于生和死有了一定的深入思考。也懂得为了得到长生而放弃部分世俗的生活。中国的古代帝王有各种各样的为了求长生的故事。秦始皇为了长寿遍访仙丹灵药;清朝的顺治皇帝弃皇位而入修道等等。

 

第五种人是真正了悟了生命的意义的人。他们知道生死之理。一方面在真法的指导下修炼,超脱生死,一方面为将来永远的生命开创一个更好的环境。

对于“死”世人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知道“死”是什么感觉,“死”后又是什么样。正因为不知道,才对“死”有着一种无名的恐惧,有着一种无奈的心态,有着一种无望的悲哀。

其实生和死是一个生命过程的两面,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这样说来,“死”也是一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形式,表面上看一个人是“死”了,这只是表面形式转化了,而实质的生命并没有结束。

而且生命的品质是有高低之分的。为什么有的人生出来就聪明,有的人就傻;有的人漂亮有的人就丑;有的人就能当总统,有的人就只能做清洁工。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生命的品质?怎么样才能延续生命?怎么知道什么是“死”?如何超脱生死?后续的文章将逐渐帮助大家找到这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