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陈水扁---亿房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1:07:23

“诗人”陈水扁



    中国政治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陈水扁因在民主司法程序下被诉贪腐,在结束其执政任期后被羁押,事在西元纪年2008年11月11日。2008年11月23日他写出了一首诗歌小品《给家后》献给他的妻子——前台湾第一夫人吴淑珍女士。

    陈水扁在被羁押的行程中,非常熟练地完成了西方政治领袖在历史重要瞬间确立起来的标准镜头:从举起镣铐声嘶力竭呼喊、定性自己遭受政治迫害的第一个动作完成,到轰轰烈烈的绝食活动被迫进入完成时状态,到最近写出了一首诗歌,既而实现了从政治家到“诗人”的转变。

    诗歌是监狱里政治人的最高形态,一个政治人到诗人角色的转换,往往是一次重要的个人事件。我们恍惚记得,散落在世界史中各个段落有关这些领袖“诗言志”的精彩描写。

    政治史上从困厄监禁中产生的著名篇什,在史迁的简短回忆中我们有过一个印象:“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

    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书记葛兰西在墨索里尼的监禁中,真诚地写过一些札记,这些零散的段落直接成为了战后西方左派广为引用的思想资源,关于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步步夺权掌控国家机器的革命思维,间接地启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学术策略,并且影响了他们的现实斗争方式。在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中,葛兰西是他亲近和反复提到的思想家,是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重要代言人。

    圣雄甘地在南非监狱中作出他的思考,成为了日后他回到印度展开其印度色彩政治行动方式的最早源头。

    中国共产党博学和最具知识分子涵养的领袖瞿秋白,在最后的监禁中写出了他的《多余的话》,这些“多余的话”可能会伤害到一个党的自尊,但隐匿在历史中与自己的对话,或许隐藏着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诸多秘密。


    前台湾总统陈水扁选择了诗歌,标志着他力图把自己的形象接续上这些历史上成功的政治领袖的形象。

    下面看看他这首诗歌,孔房就其略作简要观察:


《给家后》



陈水扁
2008.11.23



   (“家后”是闽南语妻子的指称,这里指吴淑珍女士。诗名平淡中可以见到陈力图建立起的和历史对应关系,陈先生脑袋中可能会浮现出他中学课堂上的《与妻书》,也可能会想到普希金那首《致大海》。)


在起床声中惊醒
原来自己还能呼吸
立德电台好心来迎接崭新的一天
却发现没有人有好心情

层层的铜墙铁壁
又小又湿又暗的囚房
温煦阳光挤不进的黑牢
圆球二十四小时监视行动
是看有无失去自由
抑是关心是否还活着



   (这两节中,陈水扁用了几个刻板的意象堆积出他自己的不自由状态——“铜墙铁壁、又小又湿又暗、黑牢”,浪漫化地把台湾看守所与独裁政府的监狱环境联系起来。“惊醒、还能呼吸”让我们疑惑诗人整晚还能安睡到等待起床音乐响起。立德电台是台湾看守所的监狱系统电台,陈自己承认有几档节目他很爱听。对看守所的描述显然建立在虚构基础上。)


水桶一桶又一桶
大桶不够茶水桶也可以
吃喝拉屎,洗衣洗澡
湿了又湿,不知什么叫做干
能挂的都挂了
分不清是干是湿
杂物棉被书籍占满地铺空间
不是游民乞丐收容所
而是巴士底监狱的土城看守所




   (这一节陈水扁用了一个重要意象:巴士底监狱。巴士底狱是启蒙理性的反面对立物,是法国大革命刻意杜撰出来的绝对王权专制象征。陈先生学法律出生,对历史学进展不是很谙熟,当代史学中的巴士底狱未必是他欲借用的那个意象了。开头“吃喝拉撒”的几句与上节内容有重叠,用语比较平庸,牢骚多过诗性。)


立德音乐的旋律很美
却抚慰不了思忆亲情的惆怅
家后一曲一唱再唱
教我如何不想她
宝徕匆匆的最后一面,犹如昨日
十三天仿佛十三年

曾经是重庆南路寓所的旧主人
如今是新主人的阶下囚
叹政治的变幻、残忍、无情、黑暗
台湾何时已成拉美、非洲、东南亚的落后国家
又重回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



   (歌手江蕙演唱的《家后》从立德电台传播出来,成为他平铺直叙渲染“思忆亲情”文字的灵感。陈水扁在整首诗中,最重要的政治话语紧接着出现,他把“拉美、非洲、东南亚的落后国家”与“改朝换代”的专制王权划上了等号,这其中存在文字上的龃龉之处。印尼、菲律宾这些采用自由经济政策的国度,曾经发生过极端政治骚乱,但名义上实行民主普选,拉美、非洲虽然存在军政府独裁政权,但名义上的普选也正在逐渐推进。

    民主宪政国家模板的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元首在均衡的内部机制监察下犯下直接会导致其被监禁的错失,还没有过先例。陈水扁被羁押,首先是台湾民主政治的悲哀,这种看似最真实实现了民主平等的事例,实质上是民主机制内部不完善和失控照成的不幸事件。从这一点上来讲,在菲律宾和拉美国家存在的把某一前国家元首在其执政结束后收监的事实,的确和陈水扁羁押事件存在一定的形似。)


你说后悔作第一夫人
不对 这不是你的错
是我不听你的话
自私的走上政治这条路
什么工作不能做 去作什么总统
一切晚矣 不可能再回头



   (这是全诗中最为温情脉脉的一节,我们相信政客的虚伪,相信因岁月和世俗纷争造成的背叛,但我们不能怀疑一个人在青春时候的美好爱情和其有过的善良理想。这一点上,陈水扁和吴淑珍在年轻时候有过戏剧性的罗曼史,具备电影胶片需要的青春爱情美感。虽然这一节作为诗行不具备流传的价值,但作为青春时代的折射,诗句蕴含着感人的情怀。)


政党轮替的枷锁
在乱石堆中
独立建国的志业
还在半空中
不能抬头挺胸走出去
也要死在台湾历史的十字架上



   (在结束上一节具备感人力量的青春事迹的回忆后,陈水扁试图在最后一节大胆地抛出现实斗争中的政治帐幔,挽救他现实中的危险困境。这导致了整首诗无可奈何地走向了失败和肤浅,成为了一首带有传达任务的呆板政治诗。

    陈水扁当前争取泛绿民众任然固执相信他的唯一说辞,就是申明他的海汇资金是作为未来台湾独立建国的储备资金而在任期内冒险汇出。这个“台湾之子”通过巧妙的口舌操弄,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台湾国”民族英雄和背负十字架的殉道者形象。恰恰是在这对历史伟大英雄的攀慕效仿中,历史真实中的深沉和伟大让这个“台湾之子”诗句成为了对其渺小的无情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