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51:34
      
       古往今来,人们抱着一种愚昧的偏见: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营养。随着医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物质财富的聚增,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渐渐地步入了挡次,变化是非常巨大的,而今天影响人们健康的现代病——营养过剩已四处泛滥成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中,有很多贫苦百性都死于饥饿。这一惨痛的历史事实,首先是阶级压迫造成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极为重视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人们都把吃的问题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但是往往一种倾向会掩盖另一种倾向。当人们认识到吃的重要性的同时,忽略了合理的进食和科学的营养这一首要问题。
  今天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过去那种饥寒交迫、缺吃少穿、营养不良的情形已渐渐淡漠了,当前的问题已转化成为营养过剩与不加限量的贪吃欲望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而带来的各种身心疾病。如肥胖症、高血脂、肿瘤病、老年慢性病综合症等。就拿肥胖症和高血脂来说,有人认为他似乎算不上什么病,从外表看这些人的身体还显得非常健壮,平时也很少有大的病痛。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它能在一瞬间使你突发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引发偏瘫和造成死亡。我们如不及早的注意,就无法阻止这种潜在的危险。
  生命在于协调和自然平衡,各种宏观上的收支平衡、营养过剩都导致微观气血的不良运转。当然良好的饮食习惯,正常的进食标准,合理的营养摄入和短期辟谷,对身体还是有相当益处的。在这里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因活动量减少应适量进食,而且饭后应多活动,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我想这种说法是有它一定道理的。据调查,许多长寿老人过去因条件有限,并没有补充大量的营养。他们粗茶淡饭一辈子,身体反而很健康。他们之所以长寿,都是与他们内心的平静,遇事想得开有一定的关系。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讲,你若有了吃的欲望只要这么一想,气血已经在发生变化。这一点我们在心平健康学的第二条基础理论中已明确阐述:意念活动能够对人体内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由此可见对吃与不吃、吃多吃少和有营养与否的问题不要欲望过强,都须顺其自然,否则就会造成心理和身体的种种病变。
  但是话说回来,吃是人类和自然界中一切动物的天性和本能,从宏观上说如果人类和动物生下来就不会吃,那肯定生存不下去的。所以食欲总是人类和动物的第一欲望。现如今由于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已大量生产出琳琅满目的丰富食品,从而助长了人们对美食的偏爱和追求。而且对吃的原则总是多多益善。下面我们将人类和动物进行一下大概的比较,动物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饥餐露宿已是常事,食草动物因自然的变化自然要挨饿,食肉动物也不一定随时都能捕到新鲜的肉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能适应这种短期或长期挨饿的现实。就拿我们大家熟悉的龟来说,1980年在沈阳和广洲等地挖出了埋在地下存活50多年的龟,它们耐饿耐渴的特殊本领,值得人们深思。而且就是这些吃得少、能挨饿的动物,正是大自然中最长寿的生灵。由此可见,提倡辟谷还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可参照古人的经验和动物的模式练习辟谷。 辟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养生家们曾经提出过节食的主张。
  今天很多人对营养食品总是怕少不怕多,求正不求负。只见营养之利,认不清营养之弊,进而形成了一种偏见。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报纸上我们经常看到介绍营养食品的文章,各路美食家、营养专家大谈特谈黑色食品、绿色食品、蛋白质、维生素等等各持己见。各种外国食品也乘机打入中国市场。如:法国面包、意大利的比萨饼、美国的肯德鸡、麦当劳、加洲牛肉面等等不尽其数。从90年代初,中国的吃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餐馆、饭店重新装修,升高了档次,美味佳肴、生猛海鲜、珍禽异兽等应有尽有,给社会上的有钱人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目前社会上大吃大喝的现象与日俱增,致使一些有权力的人为了自己大饱口福,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公款,损公肥私,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他们把宝贵的身体当做了食品的“垃圾箱”,让大量过剩营养存于体内并诱发出各种疾病,以致造成了国家和个人的双重损失。
  人不能不吃但不能贪吃。人们的精神和意志应该主导食品而不为其所制。人应该是食品的主人,不应是食品的奴隶。应让食品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某些家长不知道什么是科学营养和营养过剩的危险,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营养食品和各种补品,致使孩子造成肥胖、厌食、贪吃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不正常的身体疾病。他们小小年纪体重却高于成人,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现今社会,在我国大部份城镇地区生活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缺乏营养,而是营养过剩。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营养食品的有利与有害也要辩证地看。其有利点人人皆知,那么其危害也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只有及早觉悟,控制欲望,战胜自我,平衡发展才能有益于人民的健康。
  我们再分析一下癌症与营养的关系。人们都习惯的认为,患者在病入膏肓时必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那么对于癌症患者来讲,其结果如何呢?我得出的结论是,营养越增加,癌细胞繁殖越快。
  举个例子,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的赵松林同志,破除旧的营养观念用饥饿为手段征服了晚期癌症,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他是在1968年8月经检查得知患了贲门癌,后期医院的诊断是:贲门癌,肺转移。只有3个月的生存期。在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他没有惊慌、害怕也没有住医院,而是从沈阳到了南京他小儿子家里,准备与癌症一决死战。他通过锻炼身体和练辟谷,彻底转变人生观,只用了103天的时间就彻底战胜了癌症。医院原以为3个月之内他将死于癌症,而实际上他却用三个半月的时间摘掉了癌症的帽子。他在与癌症决斗的实践中,曾多次发现癌细胞需要营养,害怕饥饿。每当病情严重,肿瘤增大时就吃不下东西,但如免强进食效果往往不好,如果索性停食几天顺其自然,出乎意料,病情反而有所好转,肿瘤见小可以顺利进食。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在得病的一年多里反复了多次。
  由此看来,一切生物的存在和繁殖都离不开营养的供应。如患者吃的营养越多,供应越充足,必将加速癌细胞组织的增大和分裂,促使病情恶化。如不供给营养,他就不会繁殖和生存了。所以从宏观上讲,辟谷也可以治疗癌症。说到这里我也顺便提一下,癌症患者的发病,与营养是无关的。
  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讲,减少营养可以治疗癌症是一方面,其根本的一点是要从微观上彻底转变宇宙观、人生观,战胜自我。癌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情绪所致。长期的精神压抑,心情郁闷,情绪暴躁、形成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功能失调所致的气滞血瘀。气血运行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由此可见,人们如不理解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关系,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患各种疾病甚至癌症。当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坎坷和事业的烦恼时,他不应该把困难看成一种磨难,而应看成一种考验,将困难视为是磨练意志的机会而坦然处之。用平静的心情、自然平衡的观点来调整自己被破坏的心绪和以前存留的不良信号。
  简言之,生命毕竟是属于自己,如何维持、协调和怎样科学地补充营养还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