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具备那些基本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09:10

 

中学生应具备那些基本能力

中学生是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间的关键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在走向成熟,和小学阶段相比,认识事物,观察问题,自我约束能力都在进一步增强,对父母的依赖性逐步减弱,独立性逐步增进,这既是矛盾冲突比较集中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因此,为了健康成长,中学生们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接受良好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从而具备如下的能力。

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这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行为能力,是顽强的个性和意志力的体现。每天,都能够把主要时间投入到学习上,任务当天完成,决不拖延;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节假日、星期天和平时一个样;每周、每月都有自己的回顾和总结,以及知识的整理和思考。必要的集体活动以及卫生值日从不逃避,积极参加,并把自己的作为与集体的利益自然的结合起来,付诸于行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逛逛书店,或者从事一些有益的活动。这种没有外力强制,靠自身的努力去做好各种事情,处理好各种具体问题,并具有良好效益的行为方式,就是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谁拥有了这种能力,便拥有了终生受益无穷的潜质。

阅读和知识整理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时代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早晨,可以诵读,以增强对文章和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其他时间可以默读,以体会文章的内涵、结构布局和写作手法。阅读的范围不必限制,报刊、书籍、网络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和美学、自然科学的科普文章与书籍等等,短文或宏篇巨著,散文、诗歌或理论著作均可。特别是应该读一点名人传记,从中了解名人的成长过程、处世方法、做人道理和奋斗精神,既接受经验教训又激励自己奋进。不过,阅读文章或书籍要挑选经典的,或有老师指导的。每读一篇(一部),要基本了解作者的简历、文章写作的背景及其相关的知识,有可能的话,作一些笔记,将名言名句,优美的段落进行描述摘抄,甚至写一点阅读体会。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整理过程。“开卷有益”便是这个意思。当然,知识整理能力还包括对知识的分类、分析、比较等。

知识的迁移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指把已知的知识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应用到不同的角度和阶段里,使其保持原有的特点或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其实,这种能力是人人具备,平时不易觉察而已。譬如,就中国史来讲,从夏商周三代更替,经春秋战国的动荡变革,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家制度才走向成熟和基本定型。之后,从秦朝直到明清,疆域的扩展,中央和地方制度的完备,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皇权的强化等,大都是对秦朝的继承和深化,而且,每一个时代的继承和深化,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有它的独到之处。即便是今天,政权的民主和集中的背后,仍可以看到中央集权的影响和力量。范围再小一点,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以法律所确定的按亩纳税制度,历史上不管怎么改革,直到2006年,我国政府明令取消农业税为止。这种制度变化的知识迁移,也是一种表现。此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相渗透,以及生活中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也是一种迁移,否则,就谈不上发明创造。所以,知识不但有继承性也有迁移性,它可以在学科之内,也可以在学科之间进行。特别是随着高考的改革,综合性的增强,能力考察的提高,知识迁移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就是把已知的和理解的知识和事物准确简洁地表述出来,使人们清楚地接受。这种能力分两种,口头的和书面的。口头的表达能力,体现一个人敏捷的思维,临场的机智,和对问题的透彻把握程度,它往往能锻炼人的胆量和应变的素质。书面的表达能力,是个人对既设问题和未设问题的思维表述,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从中反映出文采的构思方式,语言的应用技巧,事物的观察角度,和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层次。这两种方式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既可以舌战群儒,又可以妙笔升华。认真地掌握知识,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述能力,细致地观察问题,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是必要的途径。

交往处世能力。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交往处世的剧作。掌握这种能力,及其不断的扩展与完善,是人生必备的条件。当代的社会里,资讯发达,交通便利,社会的互联密切,谁都不可能与别人“老死不相往来”。因此,以诚待人是基础,灵活处世是方法,接受经验教训是磨练。在与家人、老师、同学和亲属的交往中,虚心学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种能力除自己努力外,还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做一些公益事物(比如,做班干部),利用各种场合来锻炼自己。一个人交往的范围大小,所交往的人品位高低,社会能量的巨细,反映着个人的能力、品德和影响。

动手实践能力。做饭、洗衣、洒水扫地,修理桌椅,整理住室、教室,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知识,到走出学校,参加田间劳动,工厂参观,增长实践知识和经验,获得必要的实际锻炼能力,是一个中学生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必备因素,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目前教育的缺憾,商业化和短期性行为太强,利益主义严重,功利性突出,生源大战和名牌效应把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基本上给取消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变成了“苦读高考圣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