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选择怎样的奖罚?你对孩子该如何适度奖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51:41

中小学生选择怎样的奖罚?你对孩子该如何适度奖罚?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胡承东
  
  正确而有效的奖励和惩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师生关系等等。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的选择倾向。为教师(家长)在选择合适的奖罚方式时提供借鉴。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采用不定案式问卷法。调查设计了有关课堂教学事件的8个项目,其中奖励的内容4项,惩罚的内容4项,奖励和惩罚的内容分别包括学习事件和纪律事件的内容各两项,而这两项又有轻度事件与重度事件的区别。要求学生对每一个事件提出"应受到怎样的奖励"或"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调查对象为4个年级的185名学生。其中男生87名,女生98名。

  调查者将学生在问卷中提出的"应受到怎样的奖励"或"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进行分类,共分为6个大类,6个大类再分为若干小类。具体情况如下: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2、体态语言。如"点头"、"鼓掌"、"竖大拇指"等等,实际调查中只见"鼓掌"一种方式,故归类中未分小类。

  3、符号。

  (1)分数,如"加分"、"评高分"等等方式属于奖励;而"扣分"、"评低分"等等方式则是惩罚方式。

  (2)代币,如"发奖券"、"发红星"、"发小红旗"等等属于奖励方式;"扣奖券"、"扣红星"等等则是惩罚方式。

  (3)称号,如评"学习积极分子"、"纪律标兵"、"上光荣台"等等属于奖励方式,称"捣蛋分子"等等则是惩罚方式。

  (4)物品,如奖励学习用品、课外书等等;惩罚则是没收物品、撕毁本子等等。

  (5)职务,如奖励中运用"当组长"、"当学习委员"、"当课代表"等等;惩罚则是撤销职务等等。

  4、接触。如握手、抚摸头顶、拍肩等等属于奖励;而打手心、敲脑袋等等则是惩罚。

  5、活动。

  (1)学习活动,如给光荣题做、允许参加某培训班等等属于奖励;而罚抄、罚写、罚背、罚读、停课等等则是惩罚。

  (2)躯体活动,如允许参加打乒乓、放风筝等等属于奖励;而不准参加打乒乓、练坐、罚站等等则是惩罚。

  (3)交往活动,如请到教师家作客、向家长反映学生的优秀表现等等属于奖励;而不准与同学一起玩、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的不良表现等等则是惩罚。

  (4)检查活动,一般只用于惩罚,如写检讨书、保证书、悔过书等等。

  6、不需奖励和惩罚。如,对于某些事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应该的,不需奖励;对于某些事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原谅,不需惩罚。故特别列出不需奖励和惩罚一类。
  调查结果

  1、学生对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选择总情况

  ●学生对奖励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语言类的奖励和符号类的奖励。语言类的奖励又主要限于口头语言奖励;而符号类的奖励相对人次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代币与分数。

  ●学生对惩罚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活动的惩罚,而其中又以学习活动和躯体活动的惩罚的相对人次较高。语言类的惩罚和符号类的惩罚相对人次不高。

  2、不同年级学生对奖励方式选择的不同倾向

  ●二年级学生对奖励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代币、口头语言和鼓掌。

  ●四年级对奖励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和代币。

  ●初一年级对奖励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分数、物品。

  ●初三年级对奖励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和分数。

  ●口头语言这种方式各年级选择的相对人次均较高。

  ●鼓掌这种方式,二年级选择的相对人次较高,而其他年级几乎为零。这说明,鼓掌这种方式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

  ●分数这种方式,初一、初三年级选择的相对人次较高,而二年级、四年级几乎为零。这说明,分数这种奖励方式对于中高年级更为适合。

  ●代币这种方式,年级越低,选择的相对人次越高,随年级的升高,选择的相对人次逐渐降低。这说明,代币更适合于低年级,而不适合于高年级。

  3、不同年级学生对惩罚方式选择的不同倾向

  ●二年级学生对惩罚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学习活动、躯体活动、检查活动。

  ●四年级学生对惩罚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学习活动、躯体活动、检查活动。

  ●初一年级学生对惩罚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分数、学习活动、躯体活动、交往活动和检查活动。

  ●初三年级对惩罚方式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口头语言、学习活动以及躯体活动。

  口头语言、学习活动和躯体活动这三种惩罚方式各年级选择的相对人次都比较高。

  4、男女学生对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选择的倾向基本一致,性别差异不大

  5、学生对学习事件和纪律事件的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选择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事件和纪律事件的奖励方式选择的相对人次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差异。

  ●统计显示,对学习事件的惩罚方式,学生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的惩罚,而对纪律事件的惩罚方式,学生主要倾向于躯体活动的惩罚。

  6、不同年级对轻度事件和重度事件的过度惩罚方式选择的倾向

  统计中发现,学生选择的惩罚方式中有的明显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有的则带有明显的人格侮辱。例如,罚做作业10遍、罚做作业100遍、练坐一节课、跑步5圈、不准上课等等。我们称之为过度惩罚方式。依据轻度事件和重度事件,依据不同年级进行统计如下:

  ●对于轻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

  ●对于重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
  分析与思考

  1、应当努力调整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的整体结构,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体态语言"、"接触"、"活动"类的奖励方式被选择的相对人次几乎为零;而惩罚方式则集中在"活动"类,如果我们把学生的选择倾向看作是教师对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运用情况的一种折射,那么,调查结果倒是可以引起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运用较多的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学生接受和认识的机会就较多,被学生选择的机会也就会较多,反之亦然。因此,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还存在局限性。教师应当认识到,"体态语言"类的奖励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热情、幽默和机智;"接触"类的奖励对改进师生关系往往能起到微妙的作用;而"活动"类的奖励对于调动和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常能发挥重要作用。相反,"活动"类的惩罚方式运用不当,常会步入"体罚"和"变相体罚"误区,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当调整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的整体结构。在运用奖励方式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接触"和"活动"类的方式;在运用惩罚方式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符号"类的方式。

  2、应当努力使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达到多样化

  调查结果不仅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奖罚方式存在局限性,而且还反映出,教师的奖励方式惩罚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变化。例如,"语言"类的奖励中,只运用了"口头语言"的方式,而"书面语言"的方式被选择的相对人次为零;体态语言的奖励方式中只运用了"鼓掌"的方式,而其他方式尚未被提及。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的奖励方式中的"语言"、"符号"奖励方式中的"代币",也往往显得比较枯燥单一,缺乏变化,这样,就会使学生缺乏兴趣,也就难以达到奖励和惩罚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努力克服方式上的单一性,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方式,使教师的奖罚方式富有变化。

  3、应当努力使奖励方式惩罚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奖罚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不同倾向。针对这一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年级的不同倾向,应采取从学生实际出发,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奖励方式惩罚方式。如果我们采用适合于低年级的奖励方式去奖励高年级学生,或者采用适合于高年级的奖励方式去奖励低年级学生,其结果都会与我们教育者的愿望相反。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奖励方式似乎适合于不同年级,比如"口头语言"的奖励和惩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头语言"的用词、语气、态度等方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不加区别。值得提出的是,教师采用的奖罚方式不仅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且还要从个体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奖励惩罚更有针对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4、应当努力使奖罚方式适度,废止使用过度的惩罚方式

  奖励和惩罚不当,尤其是过度惩罚,将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选择过度惩罚方式各年级学生均有一定的相对人次,虽然对轻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的相对人次随年级增高而减少,但是对重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的相对人次却随年级增高而增多。各年级都有学生选择过度惩罚方式,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而对重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的相对人次逐渐增加,这更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教师在运用某种惩罚方式而效果不佳时,常常习惯性地采用加大"剂量"的办法,抄一遍不行则抄10遍,抄10遍不行则抄100遍,进行"变相体罚",这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对重度事件选择过度惩罚方式相对人次的逐渐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过度惩罚方式正产生越来越大的"抗药性"。教师运用惩罚方式时,需把握好一个"度",当运用某种惩罚方式而效果不佳时,不应一味地采用加大"剂量"的办法,而应换种方法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