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正念动中禅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14:57
泰国正念动中禅的特点 作者:山东岩松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盘,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 当今南传的内观方法有很多,有观感受的,有观腹部升降的,还有观身体姿势的等等,正念动中禅是观肢体的动和停的。如果说四念住是一条大道的话,那么这些内观方法就如同一条条能够进入这条大道的小道。
  
  内观就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的实相。
  
  由于印度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传入中国较早,很多修习南传佛法的人认为十日内观就是南传内观,南传内观就是十日内观。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十日内观只是南传内观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整个南传内观。
  
  正念动中禅是一种独特的内观方法。它有以下特点:
  
  1. 开放六根。
  
  1)练习时要睁开眼睛,让眼睛自然的看,让色尘自然的进来。
  
  2)练习时没有必要关上房间的门窗,让声尘自然的进来。如果把门窗关的很严,没有声音进来就等于把耳根关闭了。经典上的“独一静处”是指在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独自修行,而不是指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3)练习时开放意根,让“法尘”(念头)自然的进来。也就是说不要压抑念头,让念头自然的升起,自然的灭去。
  
  之所以要开放六根,这是因为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觉性,让觉性自然的去处理“贪、嗔、痴”。那么六尘就像肥料一样,为“觉性”这朵美丽的花朵提供养分。如果在修行中关闭六根,那么“觉性”如同是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花朵”一般,一旦把她放到大自然中,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凋谢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是睁开眼睛和开放耳根的,只有靠这样的修行所培育出的觉性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消退并得到受用。
  
  很多参加其他内观课程的人会发现,在课程上的那种状态一旦回到家,就很快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禅修时闭上眼睛,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环境内,禅修环境和现实环境差距较大,一旦回到家,就不适应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闭上眼睛修行容易落入昏沉而不知,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禅修的效率。
  
  
  2. 正念动中禅手部动作和经行交替进行。
  
  做手部动作累了就可以站起来经行。这样不会一味地死死的坐着而感到乏味。由于是动态的禅修,练习者不必担心盘腿方面的困扰,因为允许坐中可以起来改为练习行禅或立禅。
  
  3. 正念动中禅不会把内观修成奢摩他定
  动中禅借助于知道肢体的动和停来培养觉性,用节奏的变化来打断妄念链,不停的变换觉知的所缘,从而不会把内观修成奢摩他定。
  
  4. 正念动中禅的禅修效率高。
  
  什么叫禅修效率,就是在单位修行时间内,禅修者处于正念状态下的时间与禅修时间之比。例如,在一个小时的禅修时间内,一个修行者处于正念状态下的时间有40分钟,那么他(她)的禅修效率就是70%左右。
  
  正念动中禅手部动作共有15个,每两个动作之间都有一个停顿,正是这个停顿,可以把禅修者练习过程中妄念链重重的打断。由于每两个个动作之间的持续时间不超过4秒中,也就是一个妄念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4秒中就被打断,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禅修效率。这就是我们说正念动中禅是一个顿悟法门的根本所在。
  
  其二,正念动中禅入手处是观照肢体移动时的动与停,观照肢体移动时的动作与其它内观方法所观照的对象相比是比较明显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妄念进入时的门槛,使禅修者不容易受妄念所干扰。这也是说正念动中禅是一个顿悟法门的第二个原因。
  
  5.正念动中禅注重实修,研究自性三藏
  
  正念动中禅提出了觉性这个概念。什么是觉性?觉性是众生察觉身心实相的一种本能。这觉性众生人人本具且圆满。这觉性就像一颗埋藏在污泥中的宝石一般,需要众生不断地去发掘,才能发现它。当肢体移动时,要知道移动;当肢体停时,要知道停,这是培养觉性的要点。
  
  正念动中禅透过规律的手部动作和经行,去不断地去唤醒这觉性,让觉性逐渐呈现出它本来的面貌。动中禅对肢体的每一次观照,都是对觉性这头雄狮的一次摇晃,让它苏醒。
  
  研究法基本上就是研究自己,而不是研究经典(自觉手册后言)。痛苦和烦恼的产生源之于无法看清念头。当我们练习动中禅时,实际上是在研究自性三藏。在觉性圆满时,我们将对三藏(经脏、律藏、论藏)完完整整、彻彻底底的知道,并能彻底的放下。
  
  只有当我们培养起强的觉性时,才能看清念头,才不会有(不能作主的念头)妄念、杂念。觉性犹如猫,妄念犹如大老鼠。开始练习动中禅的人,最初觉性很小,犹如小猫,经过一天天不断的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后,觉性不断的增加,犹如猫不断的长大。觉性圆满时,犹如大猫,从此妄念这只大老鼠就逃得无影无踪了。因此,修行的重点,是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觉性,不断的喂猫,而不用去管大老鼠。时候到了,大猫自然会去处理大老鼠。因此。禅修时,不压抑妄念,也不跟随妄念。只将注意力摆在觉知动作上,不停的喂猫。觉性强了以后,念头一生起,就能立刻看见。渐渐的,我们内心的质量就会开始转变,正道也由这儿开始生起了。
  
  6.在正念动中禅修行过程中,不需要修行者拿出专门的精力来平衡平等心。
  
  修行者如果在一开始阶段就观察感受和念头的话,容易跟着念头和感受跑,就存在一个平等心的问题,需要修行者拿出专门的精力来平衡平等心,这样就容易使行者产生紧张,并感到疲劳。肢体移动时其上的感受是中性的,禅修者不会去贪爱和憎恨这些感受,因此不需要修行者拿出专门的精力来平衡平等心,如此一来,正念动中禅的修行是与其他方法相比是轻松的,也是更加合理的。
  
  
  7.正念动中禅与四念住的关系。
  
   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以及法念住。这是将心安住于观察身体、感受、心意及念头。现在有四样东西,如何去练习呢?动中禅就是「四合一」的方法,透过觉知自己的动作,将觉性培养起来后,就以大的觉性将当下的身、受、心、法看得清清楚楚。以大的觉性,同时掌握四念住。因此,动中禅是一个「四合一」的方法,是一条修行的快捷方式。因此,为了看清我们的身心实相,为了照见我们的五蕴,为了达成四念住,就要时时刻刻培养我们的觉性。当我们觉性尚未培养起来之前,不要急着去观察感受及心念,因为弱的觉性会被感受等拉着跑,会卷入其中而不自觉。因此,正确的方式是,要先培养出持续不断的觉性。
  
   一个正当的禅修方法,应可导致真正的解脱而不是逃避。有很多可以令心静止下来的逃避方法,例如修习禅定境界(Jhana)的方法便是,这些方法可袪除爱欲,平服愤怒、瞋恨,止息内心的激动,令心安静下来,充满狂喜和极乐。修习禅定可令心灵有所发展,但所得的结果仍是尘俗的和短暂的,这些喜乐仍是在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之中发生,当因尽时,果也会跟着灭尽。要达致真正的解脱,祇有通过对实相的正知正见,而那正知正见,则必须在那一瞬间的解脱道智中获得。祇有真正的解脱,才能永离尘俗和生死苦恼。
  
  在南传的巴利经文中,佛陀说:「正法是现世的、不待时节的、来看的、导向的、自证的」这意思是说,佛陀所教导的方法,是现世就能证得的,是随时都可以修习的,是大家都可来看的,是导引走向灭苦的,是每个人都可亲自体证的。
  
  动中禅的方法,便是完全合乎上述所说的:现世的、不待时节的、来看的、导向的以及自证的一个方法,适用到所有人,与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国籍、宗教信仰无关,没有任何的典礼、仪式。任何人都可以练习,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