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戈尔丁《蝇王》来自搜狐博客 > 末代文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7:23:50

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0年后,英国才产生了另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 就是威廉•戈尔丁(1911- ).使他一举成名的作品是1954年发表的《蝇王》,《蝇王》的主题是人性本恶。自《蝇王》后,戈尔丁发表的小说大体上都是讲的人性本恶,不同之处仅在于人物、场景和叙事 方式的更换罢了。 人性本恶是个古老的命题。基督教的原罪说,其实就是一种寓言化和信仰化了的性恶 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法家学派是明确主张性恶论的,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苟子 则更是有名的性恶论者,至于近现代,叔本华认为存在本身就是恶。在文学领域里,康拉 德以其《黑暗的心》(见第三部分)艺术地论证了人性恶的命题;在爱略特的《荒原》 中,现代人的内在蛮荒与工商文明的外在蛮荒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于是他得出了返回传 统的结论,发出了赎救罪人的呼吁

显然,戈尔丁创作《蝇王》时,是在论证一个老掉牙 的论题,可《蝇王》为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呢?它何以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成为 各英语国家大学文学课的必读书呢?《蝇王》的成功,除却它那多层次、多方面但又是晶 体般明晰的象征手法外, 50年代东西方激烈的冷战、核战阴影笼罩全球的大气候也是一个 极其重要的因素。读了《蝇王》,我们不一定强烈感到有回到旧传统信仰的必要,不一定 顿然悟出荒芜的灵魂需要拯救的道理,但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缩微景象却活生生地展现在我 们面前。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人类已濒于全面、彻底的毁灭的危境,我们被迫重新思考自己 的存在状况,深刻地反省自己之所以为人的种种属性和潜在的可能性。我们的心灵既然为 戈尔丁这位新先知的雄辩预言所深深震动,我们也就有必要细读《蝇王》,考查它所产生 的历史原因,分析它作为一个艺术体系的运作机制。

在一场原子战争中,一群英国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海外疏散。飞机被击伤,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于是,无拘无束、充满新鲜感的孩子们便开始了重新创造人类历史的业绩。当然,这种人类史的重演,只是缩微规模上的、寓育意义上的重演。在这伊甸园中,我们起初看不见任何“原罪”的迹象。到处是鲜花野果(不是“禁果”)、飞禽走兽(不是猛兽)。在这“人之初”的境界里,孩子们为了自身利益表现出了理性、合作的精神。他们自发地开了一次全体会议,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原则,制定了手握“海螺”(是拉尔夫捡到的)者才有发言权的规矩,并推选出镇定自若、相貌不凡 (恰恰又手持“海螺”)的拉尔夫作大伙儿的“头”.明确了原则和政策后,孩子们为生存开始了实际行动:采野果,搭窝棚,生火堆,猎野猪。然而,在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时,孩子们起初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合作的精神已遭到侵蚀。他们对所谓“蛇一般的东西”和“野兽”表现了极大的恐惧,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东西存在于岛上要加害于他们.他们对“猎野猪”表现了极大的热忱,几乎人人都全副身心地投入,就连认为保持火堆(救援的信号)和搭好棚子(安定的居所)更为重要的拉尔夫也加入了“猪人”队伍。戈尔丁向我们表示,孩子们所谓的恐惧毫无客观根据,而是主观精神在不可知的外在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愚昧和迷信。至于他们对狩猎的着迷,这只能用某种内在冲动来解释了。

狩猎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且是为了狩猎本身的“乐趣”:并非获猪物,而是狩猪行动本身。这种行动是那么有效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内在饥渴,以至于使他们忽略了对 于生存非常重要的任务:保持火堆。火堆的熄灭表明,伊甸园中原始人的“原罪”已显露端倪,即屈服于野性的冲动,开始抛弃那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理性。这脆弱的理性是由拉尔夫、猪崽子和一群“小家伙”来代表的(随着故事的展开,那 可怜的一丁点理性将化为乌有),而野蛮的本能则在杰克身上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杰 克是狩猪的能手,他那不时抽出来的亮晃晃的刀子透着杀机。他的全部性格向孩子们表 明:嗜杀的小野蛮人必须有个屠杀本能最强的人做头头,因此,头头不应是无能的拉尔夫,而应当是勇士杰克。就连很有头脑的猪崽子在第一次会议上也感到:“情况已经明摆在那里,头头非杰克莫属。”猪息子虽然为拉尔夫举了手,但却是相当勉强的。这说明按照孩子们的本性,合法的“领袖”本应是杰克,而不是风度翩翩,当时碰巧又手持海螺的拉尔夫。

杰克之应做头头,不仅在于他全身充满着杀机,还在于他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他第一次出现在珊瑚岛的舞台上,就已有一个“唱诗班”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小野蛮人若组织起来,则野蛮的屠杀将会更有效率。在此意义上,拉尔夫之被选为头头则显得更不合 适。随着孩子们向嗜杀的野蛮状态越陷越深,他们被杰克组织得越来越象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对杰克的服从是无条件的,有如狩猎对于他们的存在具有绝对的意义一样。在此,我 们想起了大•赫•劳伦斯对意识或理性的鄙夷和否定,想起了他那臭名昭著的领袖论和英 雄论。在戈尔丁勾勒出来的这个人类未来的珊瑚岛上,劳伦斯的主张活生生地具象化了。 而且正如劳伦斯所希冀的那样,民主制度遭到抛弃,因为它既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吃饱 肚子这个现实问题,也不能使他们领略“存在”(或邪恶的释放和满足)的“极乐”。最 初制定的谁握有海螺,谁就有发育权,以及听到海螺声,孩子们便自动聚集在吹螺人身边 的规矩现已毫无约束力。恶的冲动使大多数小孩跟随“英雄”杰克去猎杀野猪,把拉尔夫和猪崽子撇在一边,让他们捧着海螺白白地吹着,可笑地抗议小孩们听到海螺声后不聚集 起来倾听他们两人发表高见。更为明显的讽刺是,拉尔夫和猪崽子这两位不太愿意狩猎的 民主主义者在饥饿难忍之际接受了“猎人”杰克的嗟来之食。这样,理性和民主便匍匐在 野蛮与独裁的脚下了。 事实上,费希特、劳伦斯.卡莱尔以及尼采等人的主张早在《蝇王》问世之前便由德 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者大规模地实施了,因此,杰克所象征的军国主义、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英雄崇拜并不是戈尔丁在其缩微人类史的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 的预测,而是在人类历史上业已出现了的现实。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戈尔丁之所以让历史 上刚刚演过的一幕戏在《蝇王》里重演,完全是出于警世的目的。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脑海里浮现着奥斯维辛集中营情景的戈尔丁不可能附和费希特、卡莱尔之流的老 调,因此,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把杰克视为一个反面形象。但戈尔丁对民主政治的脆弱性也 着墨颇浓,比如,在谁掌握海螺或发言权的问题上,孩子们常常陷入没有法则可依的混乱 状态。如果这点基本上可解释为民主制尚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话,那么在另一起事件中,戈尔丁对民主政治的讽刺则再明显不过了:这就是孩子们对山上和水中到底有没有 “野兽”一事,不去实地调查研究,反而争抢海螺,辩论到底有没有“野兽”。究竟有没 有野兽这个问题,孩子们始终没有弄清楚,更可悲的是,他们把手持海螺辩论时的分歧延展到仇恨乃至屠杀。以杰克为头头的一伙小孩组成一帮,以拉尔夫为首的少数人形成另一 派。在两伙人的争端中,杰克派杀死了猪患子。就这样,在孩子们黑暗本性的狂热骚动 中,军国主义和独裁主义取得了最后胜利,民主制遭到了彻底失败。当然,戈尔丁之所以 这样穷追不舍地讽刺,是为了表达对民主制的弱点和不完善的深刻忧虑,藉此也表达了对 人类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的深切关注。从戈尔丁的讽刺中,我们也可以作这样一种推断: 正是由于人性的黑暗,集权主义和军国主义便是人类未来不可避免的命运。 如果说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对本能的崇尚又必然导致野蛮的军国主义和独裁主义的 话,那么对理性的推崇显然将产生相反的结果。在《蝇王》的故事维度里,理性总是处于被嘲讽的地位,理性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可笑可怜,故尔便有本能——邪恶大行其道,理 性未能产生它所应当产生的那种结果。与杰克对立的拉尔夫便是这种理性的代表。在他身 上,理性只得到了很不充分的显现,远远谈不上彻底。诚然,拉尔夫(主要因碰巧手持海 螺)被推举为头头之后,组织大家进行了许多合理的活动,可是,就连他最后也抵挡不住 诱惑,加入了“猎手”的队伍,甚至参加了打死同伴西蒙的行动。这些事件表明,理性主 义者拉尔夫也完全可能被自身的邪恶所制服,所击败,沦为一个可与杰克相比的野蛮人。 作为大伙儿选出来的头头,拉尔夫还在一个问题上严重失职:即在到底有无野兽的问题辩 论很久之后,他和杰克、罗杰三人一起上山侦察究竟,结果根本没有看清“野兽”(其实 是载他们到荒岛上来的飞机驾驶员的尸体)到底是什么,便吓得“大步流星”地与杰克和 罗杰一起逃走了。③ 可《蝇王》整个故事基本上是通过拉尔夫的视角(或视点)来展开的。象杰克、罗杰 这些“野蛮人”的头头,其视角从来没有被使用过。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戈尔丁很清 楚,野蛮人虽然野蛮,但野蛮的程度却有区别。若把拉尔夫写得象杰克一样嗜血成性,则 《蝇王》作为一个叙事艺术整体的有机性便可能遭到破坏,虽然这样做表面上看来可以加 强人性本恶这个命题的阐发,但有一点比故事整体的有机性更重要,那就是作者使用哪个 人物的视角,读者就可能把自己的感情、观点、立场与这个人物等同起来。换句话说,哪 个人物的视角被使用,读者就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象,即自己与这个人物有着相似的感情、 观点和立场。读者同情这个人物,即便他有许多不是,也不大可能不与他产生一点共鸣, 因为读者觉得自己就可能是这个人物或者说就是这个人物。有了这种认识,则拉尔夫身上 理性之被野性所击败便可以看作是戈尔丁在敦促和帮助我们自我反省。他之所以这样做的 根据,显然在于人性本恶这一假设。但必须看到,戈尔丁并不认为我们都将成为杰克或罗 杰,他至多认为我们只有成为杰克或罗杰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人物的视角根本 没有出现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戈尔丁对其《蝇王》提出的人性本恶这个命题本身已是 打了折扣。恶是有程度区别的。虽然有杰克和罗杰,但也有拉尔夫、猪崽子。更紧要的 是,还有西蒙(下面将重点讨论这个人物)。完全排除杰克之流的视角,坚持使用拉尔夫 的视角表明,在戈尔丁眼里,人类虽不完善,但并不愿意变成以杀戳为荣的野蛮人,人是 有自我意识的存在;虽然嗜杀的冲动经常暴露出来(如同在拉尔夫身上所发生的那样), 但不会无限制地堕落下去;人是远不完善的拉尔夫,但决不愿成为极恶的杰克。戈尔丁不 忍心看见人变成杰克。假若人类身上的拉尔夫完全野蛮化,那么世界(既是外在的,也是 内在的)就将全然黑暗了,这是戈尔丁所决不愿见到的景象。 四 在整部《蝇王》中,唯一对孩子世界的危机状况有清醒认识的是西蒙。他第一次出 现时,我们就看见他患有癫痫一类的疾病。我们看见他讷于言词,不甚合群,常常受到其 他小孩的奚落。他行动诡秘,避开其他小孩,独自一人藏在灌木丛中过夜。他在对立的两 大派孩子当中是个不结盟者。事实上,西蒙根本不属于《蝇王》的儿童世界,而是一个超 越这个世界、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但这个神经不太健全的神秘人物恰恰是《蝇王》中最 富于理性的人物。通过他,戈尔丁道出了人类患着“本质上的疾病”这种惊世骇俗之 语。 西蒙的大智若愚在“兽从空中来”这章以及其后几章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所谓“水 中野兽”引起的恐慌刚刚一过,几个“小家伙”又发现山顶上有野兽,于是危机又出现 了。这一次,西蒙不象在“水中野兽”事件中那样与孩子们辩论,而是独自一人爬进茂密 的灌木丛里去冥思玄想,就在这时,孩子们极其残忍地杀死了一头大母猪,把它的五脏六 腑撒了一地,割下了它的头,把一根削尖了的棍子捅进头里,棍子的另一端则插在地下。 棍子挑着的猪头上报快粘满了苍蝇,这就是所谓“蝇王”(按照《圣经》,“蝇王”即希 伯来语里的“Bealzebub”,或魔鬼,)。也许由于天热口渴,西蒙的病又发作了,这时,蝇 王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蝇王训斥西蒙:“别梦想野兽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 我可怜的、误入歧途的孩子,你以为你比我还高明吗?别再继续尝试了,我可怜的、误人 歧途的孩子……不然——我们会要你的小命。明白吗?杰克、罗杰、莫里斯、罗伯特、比 尔、猪崽子,还有拉尔夫要你的命,懂吗?”除了猪头或蝇王的声音之外,我们还听到 了作者——叙述者的声音:“西蒙发现他在往一张巨大的嘴里了望。里边是一片黑。一片 漫向四方的黑……西蒙掉进那嘴里,他坠落下去,失去了知觉。”

zt:戈尔丁《蝇王》来自搜狐博客 > 末代文人 末代皇帝求生指南-老郭学徒-搜狐博客 ZT: 唐骏议自己-杨发明-搜狐博客 古代文人嫖妓挨揍-午夜心香-搜狐博客 黄世仁雇佣的文人啥熊样-矛盾时代-搜狐博客 尼日利亚外贸注意事项(ZT)-非洲尼日利亚胡潇波-搜狐博客 你老不老?来自己测测-明月清泉-搜狐博客 魅力十足来自形象设计-馨香沉淀-----形象设计师的博客-搜狐博客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zt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zt 来自果敢华人的最新消息(ZT) 美国研究报告帮助你反省中国社会ZT-安徒生童话-搜狐博客 唐宣宗: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zt) -燕山樵夫-搜狐博客 为什么天机不可泄露?(图)zt-尘缘如梦-搜狐博客 电视剧天道 的一些评论(ZT)-盈盈语录-搜狐博客 ZT 狄马:汉字是怎样被阉割的-阿丁-搜狐博客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3个宰相(zt)-燕山樵夫-搜狐博客 转: 刘翔退赛真相(一切皆在计划)---来自NIKE的消息!-绿水清茶-搜狐博客 来自股市暴跌的经验和教训-金岩石-搜狐博客 来自股市暴跌的经验和教训-金岩石-搜狐博客 社保基金“火线增仓”的底气来自哪里?-周俊生的股票驿站-搜狐博客 谢国忠: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谢国忠-搜狐博客 谢国忠: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谢国忠-搜狐博客 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yy世外桃源-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