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张裕解百纳酒主人)----红顶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56:15
    国别:南洋
    籍贯:广东大埔县

    生卒年:18411916
    财富状况:1869年以白银8000万两的资产,为当时南洋的华人首富。
  
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

                              ——张弼士

    对于很多人来说,张弼士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但因这个人而诞生的一样东西,却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这就是张裕酒。在中国解放之前的大半个世纪里,张裕一直是唯一的葡萄酒品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里,他是为数不多的甜美记忆——在1915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展上,张裕酒一举夺得四项奖章,这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
    而张弼士也随着这样记忆,走进了历史的记录中。当然,历史记录的有不仅仅“张裕酒”一项,这位在上个世纪便成为华人首富的传奇人物,在1869年时便拥有了超过8000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而当时整个清政府的年收入也不过7000万两;他比另一位红顶商人胡雪岩鼎盛时期的资产,还要高出5000万两以上,乃名至实归的华人首富。
    斯人已逝,但青名留史。张弼士留给中国的,不仅是一个品牌,或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财产,他代表着近代中国史上的一种精神,那中精神只有在历史的长河里才能找到。          


                               白手起家的华人首富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华南一带,尤其是广东、福建、广西地区,曾出现过几次迁移南洋的浪潮,他们成为今天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华人的祖先。而在开拓南洋的事业中,张弼士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张弼士,原名肇燮,字粥士,别名振勋,清道光21年(1841)生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黄堂乡车轮坪村。张弼士小时家境贫寒,父亲张兰轩是乡村塾师兼业余医生,因此他为数不多的学识,也都是从父亲那里得来的。
清咸丰8年(1858),张弼士家乡遭受严重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张弼士当时18岁,在乡村竹坊做竹工,便与乡人邀约,飘洋过海谋生,几经周折,到了南洋荷属巴达维亚城(简称巴城,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起始,他寄食于大埔会馆,后经人介绍,到温氏米行当店员。过了不久,老板看他勤恳麻利,精明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兼且忠厚老实,可以信赖,即起用他为帐房,并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夫妇继承了他的资产。
    有了一定的资产基础后,张弼士开始显示非凡的经营实业奇才。
   首先,他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在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资产很快得到了较大的扩充。
接着,他把目光投入了垦殖开发。当时,荷属东印度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雇工近万人。
在经营垦殖开发的同时,他积极捕捉机会创办各类实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文东埠开设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赚了一笔大钱;在日里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深受广大华侨欢迎和依赖,业务得到很大发展;在棉兰、槟榔屿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大力发展房地产事业;组织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亦多经张氏药行批销回国,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获得了惊人的利润,他的资产便在这一时期,积累到了最高点,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成为华人世界的首富。              
                              百年事业融于“张裕”
    尽管在海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之如所有中国人特有的习性一样,张弼士将自己事业归根于祖国,他认为只有在国内取得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因此,他多次拒绝了当时英荷属殖民地政府的封官赏赐,而将自己的事业放回到中国。
    据史料验证,张弼士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
    但张弼士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他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这几乎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但之如很多历史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事出偶然一样,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也纯系意外。
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席间,人们对所饮法国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大为赞赏,法国领事为此大谈酒经,并对张弼士说,此酒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如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质并不逊色。张弼士问其为何所知,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告之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他也是其中一员,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他曾与其它士兵一起,到烟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为媲美。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张弼士大为震惊,将此事默记心中。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考察完毕后他立即决定投资300万两白银,开辟3000亩葡萄园,并从德、法、意等国引进的12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红红火火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业园基地,成立了以其姓氏“张”开头,以“裕”取意祖国昌隆兴裕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了达到一流生产的目的,张弼士特地聘请了美国工程师卫林士、日本工程师小松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机械设备;并先后聘请奥国著名技师,驻台领事哇务男爵,意大利酒师巴迪士多奇驻厂,按西法酿制葡萄酒。经过10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生产的张裕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被称为与茅台同名的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而康有为也曾下榻烟台张裕别墅,并写下了“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1914年1月20日注册商标张裕“双麒麟牌”的葡萄酒横空出世。
     但张裕葡萄酒名留史册的最大原因,还在于他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的出色表现。1915年,著名的巴拿马运河竣工,张弼士应美国总统威尔逊邀请,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此,“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送展了4种葡萄酒,他们分别是“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
    没想到此次参展正应了中国的古话:“藏在深屋无人知,一朝揭纱天下惊”。在博览会上,张裕酒一举夺得了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这是中华民族的产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也因此故,获得金奖的“可雅白兰地”此后便一直被称作:金奖白兰地,他也打破了洋酒不可战胜的神话!
       图:1915年张弼士(前排右起第四人)任游美商业报聘团团长,并率团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比胡雪岩更成功的红顶商人
    在张弼士的财富史上,政治是两个无法剥离的文字。这位在面见慈禧太后时都享有免跪特权的传奇商人,在他大半辈子的经商生涯中,也一直游离于政治的边缘,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时期唯一可与他相比的是路人皆知、比他年长18岁的胡雪岩,但张弼士却做得比胡雪岩更成功,当1885年胡雪岩在凄惨中结束自己一生时,张弼士正矗立在人生事业的最高端,而张弼士在1916年逝世时,他同样享有与胡雪岩天壤之别的待遇: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甚至于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张弼士之所以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与他对政治一直保有最清醒的认识相关的,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具有慈善意识的商人之一。以下是张弼士主要的一些经历:
   1892年,张弼士经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的举荐,被任命为槟榔屿首任领事,从此,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
    1894年,张弼士升任新加坡总领事,在任期间,组织中华总商会,多方维护华侨利益。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总董。嗣后,历任粤汉铁路、广东佛山铁路总办,太仆寺正卿,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督办铁路大臣等职。
1900年黄河决口成灾,他深为同胞遭难而忧虑,发起募银百万余两赈灾,清廷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


    应该说,张弼士作为出生于清政府时期的中国,与清政府结有剪不断的情结:他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但即使位居清廷高位,他却对清廷腐败无能看得深为透彻,这是他与胡雪岩最大的不同之处。
因此,在看到清政府即将垮台之时,他明智地选择帮助孙中山先生开展民族革命事业:他支持儿子张铁君参加同盟会,并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要对在海外进行民族革命活动的革命党人给予大力支持。在回到新加坡后,又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两白银作为活动经费。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本人的名义,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对政治的清醒认识,换来的是张弼士更加悠长的政治生涯:在民国时期,张弼士又先后任总统府顾问、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南洋宣抚使等职——这在朝代更替的时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了。

    (陆斌 编写)来源: 《华人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