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北洋军阀并不卖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3:24:57


      李敖在北大对学子们说过:"你们不要在骂北洋军阀了,为什么呢?你们想,他们让你们这个追求进步的反对独裁的北大出现在他们的心脏地区,这是需要度量的.''

其实何止是一个北大,我们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近代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在这个时期崛起.

      中国几千年的压抑挥之一去,万古长夜就此终决.在这里北洋军阀们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到这批精英的成长.以前我对那段时期的感觉可能就是八个字:混战连连,黑暗无比.但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

      历史本来就不是一幕幕黑白影片,相反,它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色照片。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历史图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色盲”,也取决于我们怎么剪辑和解释这些彩色的图片。

   “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赋予了它多得数不清的任务:我们习惯于从事针对领袖的造神运动,结果我们很自然地以拥护还是反对领袖作为是非标准来编撰历史、臧否人物,——

      当矗立城头的“大王”走马灯似的换,那城头的“大王旗”就不得不一日日花样翻新;由于执掌史笔的文弱书生没有言论自由,他们被迫寻章摘句借古讽今,按照政治斗争的需要去塑造历史。结果,“历史”就成了政治风云中的“如意金箍棒”,可长可短,宜细宜粗,还可以附会上五彩缤纷各种细节。但不管怎么变,它总之还是一根被人不断挥舞若有所指的棒子。

      北洋军阀中的一些人是有政治理想远大的抱负;吴佩孚以统一国家结束纷争为念,为租界而耻辱发誓一生不踏进租界,反对签署任何卖国条约,有清醒的头脑反对将故宫拆除改议会....;冯玉祥一生追求真理为找到救国之路而奔波不段,数起数落终不改赤子之心......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有很高尚的品格的;段祺瑞清廉如水,一生中除了收过冯玉祥的几块红薯在也没有收过礼,被人称为"六不总理''.冯玉祥为抗日奔走,当尽家财,常不食荤素以大饼充饥;......

他们中的更多人有着尊贵的民族精神;吴佩孚,张作霖誓不愿为日本的走狗被日本阴谋杀害;徐世昌令愿病死也不上日本人控制的医院就医,以死许中华;曹锟与高林蔚等汉奸划清界限,冒生死誓不降日;连张宗昌这种人也奔国而回不替日本卖命.......

        北洋起于袁世凯小站练兵,终于四家集团二次北伐东北易帜.北洋的主要派系及主要人物有:早期;老北洋系主要人物是袁世凯,王世珍,徐世昌等人;中期和晚期;直系主要人物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皖系主要人物是段祺瑞等人,奉系主要人物是张作霖,张学良,郭松林等人;国民军系主要人物是冯玉祥,孙岳等人;晚期直鲁连军系主要人物是张宗昌等人, 东南连军系主要人物是孙传芳等人。

       段祺瑞在清末民初中国扑朔迷离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世家,饱尝世间冷暖;身怀救国之志,却无法施展强国才华;受新式军事教育和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

       他曾是继袁世凯之后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首领,却在生活方式上保持着相对的清廉."三.一八''惨案时他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他反对袁世凯的帝制,但他与袁世凯一样为权力而生亦为权力而失.他没能拯救中华陷入内乱,但他在日本人面前却保持了英雄的尊严.

如果有人给他送礼,他要把礼物细细地看上一阵,然后只选一两样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一概璧还。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他一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围屏,他的家人喜欢得睡不着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半夜爬起来摩挲。可他只轻轻一挥手,就叫人把东西抬出去了。只有冯玉祥送过他一个大南瓜他全都收下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把南瓜再切一半还给冯玉祥。

       段祺瑞从年轻到年老,穿衣服就没逃过邋里邋遢的样子。他在家里总是一件长衫,头上一顶瓜皮帽,任谁见了他,也想不到他会是个国务总理。他出门的时候,当然也会穿军装、礼服,不过不管多么考究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也都显得随随便便,有时候西服领带都会歪到一边去,他也浑然不觉。段祺瑞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他家里日常用品都是从铺子里一针一线买来的,和他家来往最多的是前门外大栅栏瑞蚨祥。当时的银行人士谁不想巴结这位实权派的国务总理大人?可他却没有在任何一家银行投过一文钱的资本。堂堂的总理之家,居然常常会像平民小户一样,有经济周转不灵的时候。实在挺不下去了,段祺瑞也会写张白条,到金城或是大陆银行去借上个千八百元的。这一笔笔的账段祺瑞记得十分清楚,等到他有了钱去还款时,哪家银行想“赖账”都没门。

      段祺瑞在台上当政时还有地方借钱,等到他下野隐居天津后,他家的经济状况就彻底窘迫下来。他已经住不起“公馆”,而只能住“私宅”了。段祺瑞开始亲自过问日常开支,亲自审查日常详细账目,想办法尽量节约开支。他的一日三餐多以米粥、馒头、素菜为主,四季衣着均为布制。他家的仆人也已减到了最低数,多亏魏宗瀚邀约一些当年的老兵,自愿轮流前来站岗放哨并帮助料理些宅内杂务,宅中才不至于到黄叶满阶无人扫的地步。

    “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这就是段祺瑞,人称“六不总理”。他除了躲在书房里下棋、打牌,没有别的任何嗜好。面对灯红酒绿,金黄银白,世间俗人哪个敢说自己不动心?段祺瑞可能是天性寡欲,再加上后天修炼成的自制力,才能在那样的乱世里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段在最后的日子里保持了做为中国人的尊严.

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沪,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岁月。段祺瑞在生活安定下来后,便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态度。他在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唯有自救耳。” 毛主席曾在解放初期对章士钊说:"段祺瑞其人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并要求好好对待段的遗产.主席应该对段祺瑞的人品和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是肯定的.

 

张作霖并非北洋军阀嫡系,但他插手北洋军阀派系斗争,纵横捭阖,夺权逐利,先后击败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的皖、直两系势力。奉系军阀迅速崛起,张作霖身为奉系军阀首领,在较长时间内控制着北京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历届总统选举,每届内阁组成,如果没有张作霖的首肯,是很难维持其统治的。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最高宝座,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末代国家元首。

1927年8月,日本驻奉总领事吉田茂再次提出所谓“满蒙悬案”问题,有一次竟盛气凌人地对张作霖说:“你要真不接受的话,日方当另有办法。”张作霖听了很不受用,他当即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讥道:“怎么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尽管拿出来,难道又要出兵吗?我姓张的等着你好了!”话音刚落,就起身送客。而后吉田茂每次到张作霖那里去谈判,只要一遇到对己不利的话,张作霖就立刻推说牙疼退席,借以拖延时间,抵制日本的无理要求。

多年来,日本想在东北实现其“二十一条”的侵略计划,但始终没有得逞。如日人杂居及商租土地等问题,日本“尝胁作霖履约”,但张作霖非但不应,反而急饬地方官民不得把房屋土地外赁给日人,违者处以重罪。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他被炸死之前,张作霖曾先后以奉天和吉林省政府的名义,发出严禁日人商租中国土地的训令多达40几号,因为张作霖有如此严令,所以日本人虽屡次“以商租房地向民间尝试,终无一人应者。”张作霖的严禁,终使二十一条如同废纸。

董必武曾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当即通电反对。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加以拒绝。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后,他绝食一天,以示抗仪。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失声痛哭。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当了汉奸。日本当局鉴于此,又重新调整了对华“和平运动”的方针,加紧了对汪精卫的工作。而汪精卫为壮大声势,极力拉吴佩孚下水,表示愿以在野党的身价,支持吴出山。这样,以汪精卫作说客,“汪吴合作”的阴谋又开始包围丁吴佩孚。这是迂回包围紧张精彩的一幕。

汪精卫改派陈中学去说服吴,都没料到吴“啪”地一拍桌子,毫不容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这样汪精卫前后5个月在开香港、上海、东京、北平和广州之间披星戴月,总被吴佩孚拒之门外。跟张作霖一样日本人已把吴佩孚当做了一个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在吃饺子时,饺馅里的肉骨头渣子卡在牙缝里,疼痛异常,几日后竟越来越严重了。主刀者系日本人医生寺田。那日医动手术时,只一刀下去,只听吴大帅一声惨叫,顿时喉管开裂,血流如注而身亡。终年66岁。”

一代豪雄终死于日人的奸计之下.吴佩孚之死,在北平引起轰动,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他出殡的那一天,北平万人空巷,从东口大街一直到神路街口,密密层层,排满了人群,都是自愿为吴佩孚送行的老百姓,脸上净是悲愤的表情。蒋介石也为吴佩孚的死感到震惊,亲自写了一份电报,极为动情:“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辉,海宇崇钦。”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是这样评价吴佩孚的,“子玉先生的品格,不论你政见如何,都是应该表示钦佩的。”此语不无道理。

吴佩孚为人有四不信条:“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一生为之实践.以女色为例,当时似他一样的权贵人物,袁世凯也好,曹锟也好,张作霖也好,一个个都是三妻四妾,美女尽收床前仍嫌不足。而吴佩孚,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据传,有位叫露娜的德国女郎慕吴佩孚之名,不远千里跑到中国来追求他,他却以“老妻尚在”为由,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像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

吴氏的“四不主义”: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果然,他吴佩孚一生没破此“四戒”。在那个纷纷借重洋人的时代,敢公然向国人作出这样承诺者,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