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寻找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20:25

让我们一起寻找幸福

       ——四川省“蒲实”现象解读

 

2008年6月17日凌晨三点多钟,四川省蒲江中学实验学校(人们习惯简称“蒲实”)大门前,已经黑压压排满了学生家长。除了本县内的,还有来自甘孜州、雅安市、眉山市、峨眉山市、邛崃市以及成都市区内的,他们拎着座凳,带着衣服,拿着水壶,把学校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问他们为何这般早就到学校来?他们的回答很干脆:“来晚了就报不上名了!”

四点半多钟,家长人数猛增至四千多人,性急的家长一个劲的往前挤,电动门终于不胜重压,“哗啦”一声断裂开来。

闻讯赶来的学校校长王祥高和其他领导以及老师们一边耐心的劝导,一边把学生家长引领到学校操场上。本来事先安排的八点钟开始报名,只好提前一个小时。

操场上六队人马依次排开,报名秩序还算井然。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原定计划的七百张报名单填写完毕,报名结束。8:30开始,学校所有手机一律打不通,因为信息爆满。相当数量没有报上名的家长不干了!操场上乱作一团:“我们多交钱,收下我们的孩子吧!”一些家长一边哭着喊着,一边求情。王祥高赶紧把家长们召集在操场进行安抚……

一时间,整个浦江县城乃至成都市,老百姓们谈论的话题便是谁家的娃儿真幸福,到“蒲实”上学去了。那些家里有孩子明年准备读初中的家长,一门心思就瞄准了这所心目中的理想学堂。

何以出现这个令人惊叹的“蒲实现象”呢?记者怀着探秘的心理,走进了这所学校。

文化立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是蒲江县委县政府为充分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蒲江中学的品牌优势,于2004年5月兴建的。这是一所集蒲江中学、鹤山中学优势的民办公助新型实验中学。
  实验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蒲江县城西河畔,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校园占地一百多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现代化建筑气势恢宏。新建的集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演讲厅、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楼,美观气派。新建的400米标准运动场,绿草如茵;刚落成的蒲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造型别致。达到成都市A级标准的学生餐厅,设施一流。可容纳800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功能齐备。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园林式、花园式学校,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高起点的学校,必须有高水平的人才来管理。上级领导慧眼识英才,任命王祥高出任实验学校的校长。

重任在肩的王校长进入蒲实伊始,便把目光盯在了制定学校全面、系统、科学发展规划上。提出,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学校打造成成都市一流的特色精品学校。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王校长的答案很简洁:文化。

王校长分析道,学校文化存在于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之中,又影响着每一个人。现在学校的文化是自然生长的多元文化,我们要精心打造的是依据蒲江中学和鹤山中学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主流文化,是植根于学校实际的理想文化。打造学校文化,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

王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其次是精神理念,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学校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学校精神、理念的建设,因为学校精神上通价值观,下统行为规范、行为方式和一切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建校伊始,王校长就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他说,我们办教育,就是围绕这个最终目的开展一系列的育人工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原则。

他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时已经被所有人认可的真理。一所学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最关键的是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品位。因为,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创造者和建设者。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说,“营盘”是靠教师来支撑的,学生在校毕竟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教师则是多年,甚至一辈子在这个“营盘”里。况且,学校文化有自我复制的功能,学校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教师群体来完成。他分析说,考察清华、北大两所国家顶尖级学校,之所以为国家培养了那么多精英级的人才,成为亿万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就因为这两所学校有自己深厚的学校文化,而成就学校文化的主流群体则是学校的广大教师。

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毋庸置疑的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范畴。而在打造教师队伍的过程中,王祥高校长特别强调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爱岗敬业爱生爱校、民主集中团结和谐、学习进取科学创新。他说,文化的受众是面向全体的。如果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是为学校的少数领导阶层所接受,那还称不上学校文化。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推动者,让全体教师接受并深刻理解自己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王祥高校长经常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学校的“共同愿景”。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宣传学校文化的内涵,让尊重理解、合作共赢的内蕴被所有老师接受并践行。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学校良好的氛围开始形成了。老师们认识到,“理解”就是了解、知晓之意,强调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它的表象是平等沟通,真诚交往,合作共享的相处态度和做事方式,它的内隐是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将心比心,善解人意,对自己反观自照,注重内养,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它的理想愿景是具有良好学校状态,使学校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心理共同体,学校成员真诚相处,积极沟通,身心舒展自由,生活充实有成就感,生命得以不断进步、成长、丰满。

令王校长十分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他说:“身为校长,没有比赢得老师们的理解更开心的了!”

 

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2007年底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王校长问老师们:“你们感到幸福吗?”一些老师故意绷着脸大声的说:“不幸福。”王校长意味深长的说:“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幸福吧!”会后,老师们和王校长说:“我们和你开玩笑呢。”王校长心里得意:我知道呢。

王校长深知,学校的发展仰赖教师们的努力。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王校长则说,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

这些年来,王祥高校长致力于营造教师成长发展的环境,做了一系列文章。

作为一所民办公助的学校,建校之初,王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教代会等民主形式,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管理水平。推行教师培训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导师制度、教师学术论坛制度、班主任论坛制度等,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与此同时,王校长特别注意营造教师成长的情感环境,理解欣赏每一位老师。王校长笑称:“在我的眼中,我们学校里所有的女老师都是美女,所有的男老师都是帅哥,与这些帅哥和美女在一起工作我感到高兴。”他的话里透着真诚,他的真诚与快乐又感染着所有的老师。

在学校操场边,有一块标语牌,上面的三句话格外醒目:“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王校长说,这是他对他的兄弟姐妹们的要求和期望,他衷心地祝愿学校里每一位老师都健康、幸福。

王校长笑着对记者讲了一件事。“几年之前,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题目叫《顾客第二》。说的是美国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总豪尔,他发现公司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顾客身上。公司的管理把全部的热诚都倾注到顾客的身上,而忘记了实现顾客第一,实现顾客至上这个宗旨的是靠员工,他们忽略了员工的情感、发展。所以,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宗旨。豪尔到公司后,调整战略,尽管宗旨是顾客第一,但是,他强调必须把自己的员工放在第一位。所以,他提出了顾客第二的概念,从此改善了员工的生存状态,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这个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旅行社,成为居于全国第三位的大旅游公司。看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很深。我想到了对老师的管理,学生是主体,是中心,但是我们靠什么来实现这一点?还是靠我们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把老师放在校长关注的第一位。”

在王祥高的意识里,自己做校长的职责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去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温馨和快乐,从而以更好的心情投入工作。注意引领老师们智慧共享,思想碰撞,学会欣赏,合作分享,使团队意识深化在老师们的思想当中。

今年40岁的高雁群老师,1987年邛崃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曾经先后在几所学校任教,但是,只有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我走过这么多的学校,在这里感到最舒心。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话真的不假。在我们学校,校长不是家长式的,我们在一起,感觉真的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这里浓厚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风气促进了自己的快速提高。她说,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都不可能进步很快,她很感谢学校每年花大价钱对老师进行培训,“学校把最好的待遇——学习和培训送给老师,我们感到这里是一个促进自己提升的最好场合。”

她的话代表了老师们的共同心声。

英语老师朱蕾今年只有25岁,05年大学毕业来到本校,工作刚刚三年。坐在记者面前,她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与激动,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这里是一个和谐的团队,每一位老师都不是在孤独的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里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我,让我感到非常快乐。学校实行的集体备课,让我们这些新老师可以更快的进入角色。尤其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按说,学校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但是,我刚刚来,就能够被派到杜郎口中学去参观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打通了思路。学校领导对我们年轻人大胆使用,给我们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我们有理由不好好的做吗?”

前年,朱蕾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王校长提出申请,希望学校开设英语小班化教学,没有想到,王校长听完她的话,立即爽快地答复:“那你就去做吧,学校给予你支持!”一年多的实验,朱老师深深感到,二十五人的小班化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现在,学校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学生分小组学习,二十五人的班级当中,出现单数学生现象,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于是,她再次向王校长提出建议,对这种班级模式加以改正,王校长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她的建议,而且对她进行了表扬。鉴于期中不适合班级调整,下学期一定加以改正。一种因为被尊重而产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朱老师感觉自己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劲头又足了很多。

杜晓老师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她对于学校营造的互相帮助的氛围心存感激。作为学校级部的把关主任,有时遇到工作上棘手的问题,在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得的情况下,难免产生急躁情绪。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向同事寻求帮助。一天下午,已经下班很久了,杜老师仍然在苦苦思索如何给班里两位闹矛盾的同学找到解决的良方妙计,眼看天已经黑下来,大脑里面却仍然没有想出好法子。于是,她拿出手机,给搭班程立洵主任发去两个字的短消息:“郁闷。”一会儿功夫,手机铃声响了,程主任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喂,你在哪里?”“还在学校呢。”“赶紧到天天顺酒楼,我们等你!”在酒店里,几位同事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讨论杜老师遇到的难题,三个皮匠赛过诸葛亮,没过多久,杜老师豁然开朗,眉开眼笑,情不自禁的向同事们敬酒。

王祥高校长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的。因此,作为校长,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老师更多的关注。”

彭佳老师,原来是五星镇一所农村中学的骨干教师,2005年因工作需要借调来蒲实,彭老师虽然家在农村,但是各方面条件很好,有自己的三层小洋楼,原本说好在蒲实只工作一年,然后回去。一年工作期满,彭老师提出回去,可是王校长考虑到学校师资仍然紧张,就请求彭老师再“帮忙”一年,期限一到,一定准行。没有想到,一年过去之后,彭佳老师向王校长提出,自己不想回去了。为什么呢?原来,彭佳老师在去年努力的基础上,这一年中,更加认真探索教学方法,执教课程深受学生们喜欢,不仅与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他,家长也很信任他,他工作起来很愉快,更投入,教学效果更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中考成绩大获全胜。学生家长纷纷向他表示感谢,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他兴奋地对王校长说:“在原来的学校,我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我那里,没有哪个人可以考的这样优秀。我想,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工作上取得成绩,而这个成绩与学校的良好氛围是分不开的。人活着,就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感到,只有在这里,我才会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不想回去了。”

有人说知识分子不好管,事实上,知识分子是最好管理的。如果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然而,去年在蒲实,却出现了一个令很多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教育局要提拔几位学校中层到其他学校做副校长,居然没有人愿意去!

 

止于至善,让学生从此走向成功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这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王祥高校长向社会的承诺。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成才,实验学校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蒲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广泛开展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科技制作、奥数、写作、球类、棋类、武术、健美操等活动项目,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

王祥高校长特别强调,学校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不仅为学生配足了生活指导老师、心理指导老师、医生和后勤管理人员,还配备了一流的安全监控系统,保安24小时值班,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配餐制。学校坚持服务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情感和安全防范意识。

王校长说:“我们这里有句家喻户晓的大白话:什么样的娘教什么样的女儿。在学校,有了高水平的老师,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王校长鼓励每一位老师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在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欣喜的发现,蒲实的教学堪称是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让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来管窥一下蒲实的教学特点。

尊重学生。王祥高校长倡导营造的理解尊重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内涵演化在教学上,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相信学生。王祥高校长说:“我和我的老师们都坚信一点,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只要我们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对学生有正确的示爱的方式,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按照王校长的观点,尊重学生必须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行动上。这个行动就是解放学生。

王校长从一个笑话当中引发了许多的感悟。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它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紧缺,美国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中国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王校长说:“这个笑话有很深的寓意,说明我们的课堂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到底归还给学生思维的时间是多少?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是否研究过,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这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我认为,我们尊重学生的落脚点应该是解放学生。学生中有三分之一要比我们老师强,对这些学生,我们一定要悉心呵护。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课堂上,一些反应快的优秀学生经常会受到批评,这是什么道理?经过分析,我找到了答案,那些智商很高的学生因为老师讲解的问题他们已经通过自学全部掌握了,所以,枯坐在那里他们就会不好受,难免要做点小动作。一旦被有的老师发现,就会受到批评。我感到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有的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无情的捆绑了这些优秀学生的手脚,扼杀了他们的兴趣,最终激发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优秀的学生为了不挨批评,就约束自己安分守己,慢慢的,他们异常活跃的大脑就变得迟钝,优秀学生也就成为平庸的人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因此,在我们学校,决不允许优秀学生受到伤害!”

在蒲实,为了有效防止有的老师“精神可嘉而效果不佳”,每堂课老师只准讲二十分钟,留出大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自己掌握,真正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这就是王祥高校长提出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孩子。

在蒲实,对学生的尊重落实在细微末节当中。每天下午和晚上,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在图书室里度过的,优秀的学生到图书室去,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没有时间的限制,随便上厕所,甚至可以趴在桌子上打盹,他们想有充分的自由。但是,记者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在这里的每一分钟,他们的灵气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学习效率将是事半功倍。

剩下的在教室里的学生真正成为“小班化”了,即使如此,老师也不能集中讲题,只可以个别辅导。

听了王校长的话,了解了蒲实尊重学生的具体做法,记者很有感慨:为什么很多学校的校长在那里艰难的做“维持会长”?因为他们不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不懂得怎样做智慧的教育者。

关注全体。彭长江是一位身体瘦弱、性格内向的学生,从鹤山初中转来这里后,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而感到自卑,也很少和同学交流,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做事心不在焉,上课不爱发言,整天不开心,即使是特别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

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许洋槐老师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教育对策:

首先,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沟通。通过多次家访让其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敢于表现自己。

同时,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健康、健全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许老师认为赞可夫的话很有道理。因为性格内向的儿童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他,让孩子感到老师温和、亲切。许老师还与其他任课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彭长江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作为班主任,许老师注意课间或活动课尽量多与彭长江交淡,玩游戏,让他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他,让他获得爱和安全感。课间,许老师让班干部和其他活泼开朗的同学多与他玩游戏,多交谈。经过多次的交往,小彭同学愿意和其他同学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校正了良好的心态,小彭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

许老师还注意对小彭同学开启智力,培养耐挫力。许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中下学生,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针对小彭反应迟钝问题,许老师在给他讲作业时,尽量的启发他,多让他做些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他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他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他的反应敏捷起来,让他觉得我能行,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在这过程中,有时小彭成绩考差了,许老师引导他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告诉他这次考得差是因为老师出的题目难,并不是你笨,或者说,你本来是会做的,只不过是因为你粗心所以没考好,下次只要你认真点就一定能考好,这样不断地鼓励他,逐渐的培养起他的自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彭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学期过去,小彭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十七个名次。

许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我们热心付出,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相信他们会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已经被蒲实的全体老师认同。

每年,学校都安排老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去年,从杜郎口中学学习归来,老师们大胆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高效课堂实验。本来学校决定从08年春节之后在全学校选择部分班级进行试点。可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杜晓老师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在自己执教的班级里划分了的学习小组,并且打乱了原来传统的座次安排,将每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第二天,就跑到王校长的办公室,要求为她的教室安装黑板。王校长为杜老师的热情所感染,当即安排总务处的同志满足了杜老师的要求。杜老师还带领同学给每个小组起了富有特色的小组名字,设立了奋斗目标、提出了个性化的口号,一种新的教学实验就此展开。

年届不惑的张大俊老师,是一位教育教学的有心人。随着教改实验的进行,她发现,每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的安排里面是有很大学问的,如果不考虑小组之间人员的结构因素,将很难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实际作用。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是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进行编号。于是,她在安排学生座次的时候,根据学生过去学习情况——主要是考试成绩和课内表现——把六个人按照1至6(1、2号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教好,5、6号相对较弱,3、4号则属中游)的顺序这样安排:1、6相对,2、5相对,3、4相对。每当出现小组讨论之后需要展示的时候,登台展示的一般是3、4号。这时候,6号同学如果对所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明白,1号同学就抓紧时间对其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每一分钟都不要浪费,真正体现了课堂的实效。

细节体现在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

王校长说,未来社会,要求学生的是:一张成绩单加上多种能力证明书,仅仅有好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过硬。为了培养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王校长要求学校教育的各方面都要做细、做好。

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学校不准任何学生在教室里学习,都必须到操场上活动,也不准任何老师辅导学生,个别辅导也不行。有一个集体任务必须完成:跑步八百米。这时候,值班老师在自己的责任区里活动,一方面锻炼身体,同时,还有另外一项任务:为学生服好务。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要干预,只要学生快乐就行,如果有学生提出需要帮助,值班老师一定要热情而有耐心的帮助学生解决。

……

在蒲江,老百姓的眼光,紧紧瞄准蒲江中学,如果孩子进了这所学校,就等于掌握了开启大学校门的金钥匙。每年,蒲江中学都要招收100名学生进实验班。2007年,蒲实第一届毕业生中,有95人考取了蒲江中学实验班,今年更上层楼,有98人进入了实验班,几乎包揽了实验班的全部名额。

三天的实地探访,记者终于找到了老百姓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蒲实来求学的原因。我为自己的这个发现由衷的高兴!

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

一个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的发展也就会越来越快,受益的,当然也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