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朱永新连续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40:51

政协委员朱永新连续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11:49 新京报

朱永新认为,阅读率下降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本报记者王嘉宁摄

  在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相互混杂的当下,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blog)又呼吁建立一个新的节日———国家阅读节。这一提案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提了数次。这次,朱永新还为自己的提案找到了更多的盟友:赵丽宏、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作家和文化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永新将“国家阅读节”进行到底,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应试教育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京报:自2003年开始,你不断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永新: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在这次提案中我也提炼了四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是我们阅读率连续六年来持续下降。在2006年4月21日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的阅读率首次低于50%。

  新京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阅读率下降?

  朱永新:阅读率下降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教育基本是远离阅读的,整个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分数为本,以高考为本。高考中对基本阅读素质的考量还不够。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形成精神的饥饿感,长大以后读不读书也无所谓了。

  应该说,学校教育对人的精神发育来说就像母亲的乳汁。我们都知道,母乳在哺育孩子时第一年管用,第二年就已经不够了。光懂得读课本,肯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现在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孩子是只吃母亲乳汁的孩子。没有大量的自主阅读,没有大量地与人类智慧精神对话的过程,这是非常悲哀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他让大家不要担心全球化会造成文化的单一化。事实上恰恰是在世界平了以后,美国的文化像洪水一样涌来。没有文化的自觉就要上他的当。现在许多人基本不阅读,这很可怕。

  新京报:网络等媒体的兴起是否意味着阅读也可以有新的途径?

  朱永新:我们看到现在电视、网络媒体兴盛,那是因为看电视、上网很轻松啊,不像阅读是需要付出、动脑筋的活动。电视产生以后,带走了许多读者,网络的兴起也是如此。但是,这两种媒介无法使我们产生一种主动阅读的意识。大部分人还不能通过网络去阅读,只能通过网络去获取信息,做游戏,或者去简单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纸质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它可以携带、很便利,可以反复阅读,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性质也不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研究,认为看纸质的人眼睛是凝视的,而看网络的人眼动则非常快。如今的孩子没有凝视的能力。网络媒体不应该成为阅读的主流。

  唤起对中华文化的关注

  新京报:设立一个全民性的节日真的能挽回阅读率吗?

  朱永新:通过节庆的方式,主要是唤起国民的仪式感。应该说,设立“阅读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帮助唤醒民众的阅读意识。

  新京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您在提案中明确提出设立孔子诞辰9月28日为全国阅读节,做出这一时间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朱永新:将9月28日设定为阅读日,其实有多重的象征意义。9月28日是孔子诞辰,这可以唤起国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关注。孔子《论语》开宗明义就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就是一个非常爱阅读的人。同时孔子诞辰应该有个节日与之相对应,比如台湾地区就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进一步说,9月初是开学的日子、9月底到10月初又是一个长假,阅读让心灵有个宁静的长假,这也很重要。

  有形式比没形式好

  新京报:有网友认为,设定国家阅读节最终会沦为一种负担。

  朱永新:设定一个节日可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形式主义的做法。但对于阅读来说,有形式比没有形式要好,读了比不读要好。阅读节是首先应该有,然后才是做深、做实的问题。我们强调的不在于是否走了形式主义,而是把阅读当回事,唤起危机意识,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这才是最关键的。

  新京报:看到此次您的提案中有许多作家包括赵丽宏、王安忆、张抗抗在内的联合签名,有网友认为这仅仅是个作家圈内人的圈内行为,并不是一个主流?

  朱永新:我们提倡的阅读并不仅仅限于小说啊。我们提倡阅读的是那些对人类历史、思想有益的,那些最伟大的东西。阅读那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所需要的东西。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阅读内容。

  新京报:怎样推荐这些不同人所需要的不同阅读内容呢?

  朱永新:我们需要研究书目。在书目的确立中,不能有任何商业目的,不允许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我想强调的是推荐书目需要独立书评人。这一点,在我们的阅读圈内基本上也是发育不良的,独立书评人的生存环境、空间并不大。

  另外,媒体对阅读的呼吁也很重要。

  新京报:有没有总结过您此前的提案未获通过的原因,是阅读本身的地位问题吗?

  朱永新:当时有关部门给我的答复是“不再设立什么节了”。但是,在此之后,就有了“航海节”和“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出台。这次能有这么多专家签名,也是为了能够引起注意吧。(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