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的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24:49
作者:刘兵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15 23:46:16
对中国科学院近来颁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视角予以理解和分析,例如,哲学家会从更有批判性的角度去分析其与理想观念的差距;但是,我觉得,如果从中国特定的现时状况来看,像这样的宣言的出现,又是很不容易的,因而,我们不妨探讨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之所以讲现实的积极意义,是因为我们知道纯粹的理想在现实社会里总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现实社会总是要给理想打很多折扣。对于这份《宣言》也是一样。自然没有任何人会以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就可以为全世界制定一个大家必须怎么做科学的标准,这本来就不可能。甚至,由于立场和理解的不同,也不可能使全中国百分之百的科学家都完全赞成这个宣言,其中自然会有一些争议。但是,《宣言》的出台至少代表了中国科学院的一种主流立场,反映出与传统观念相比有所不同的重要变化,因而有其重要意义。
有人在解读这份《宣言》时强调伦理的意义,认为它是一个伦理的底线。其实,任何一个伦理要求在社会上都是一种人类道德底线的要求,伦理从来不是让人们如何成为圣者。但即使按照这种立场来看这份《宣言》,我们也会发现,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科学家都已经做到了它所提出的要求,甚至我们都很难设想让所有的科学家在短期内都能做到它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它又有其现实的超前性。
例如,在《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鉴于现代科学技术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要求科学工作者更加自觉地规避和减低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承担起对科学技术后果的评估责任,包括: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一旦发现弊端或危险,应改变甚至中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独自作出抉择,应暂缓或中止相关研究,并及时向社会报警。”其实这并非幻想,实际的情形在现实也是出现过的。上世纪70年代转基因研究刚开始时,美国科学家就有这样的事例。不过,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科学家会觉得这样的要求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前几天,在清华大学与一些搞生物研究的教授座谈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其中一些人认为,要求科学研究有自由是很自然的事,怎么可能在现有的体制下,竟然要减缓甚至终止自己的工作呢?其实《宣言》中的这段话,恰恰是关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基本的社会伦理的标准要求。而像这样的要求,由中国科学院这样的权威科研机构以《宣言》形式来表述,确实非常有意义。也正因为像这样的理念在今天的科学界要得以贯彻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我认为它更有积极意义。
除此以外,在《宣言》中还有一点也值得强调,即与以往中国传统的科学界看法和做法相比,《宣言》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包括把人文关怀作为科学价值的体现之一的说法,以及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的强调,以前都没有以这样一种权威的方式明确说出来。在《宣言》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我觉得也很值得深思。那句话是说,关于科学争论,是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生存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像这样一些观念,表述在科学理念里面,是很重要的发展。因为这里隐含了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概念,而且从对这种提法在字面上和逻辑上的分析来说,可以看出其背后隐含着一种立场,即不应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科学知识也是人类多元知识中的一种。
在今天发表这么一份《宣言》肯定会与几百年前的培根时代有所不同,而再过20年、50年、100年,如果再写类似的宣言,肯定也会和今天不一样。因而,一方面,对《宣言》进一步的讨论甚至于质疑,也许将对于20年以后的修订来说是一个伏笔。但是对于今天的现实来说,如果能够在目前阶段,把《宣言》中一些有变化、有意义的东西真正能够贯彻实现、普及传播开来,就已经是这份《宣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