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33:03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何谓开穴?

  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於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麼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於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尅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尅,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但是为什麼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来源:中国武当网)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下边是白话文解释: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三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胆(要上床睡觉)

1:00 - 3:00

丑时

3:00 - 5:00

寅时

5:00 - 7:00

卯时

大肠 (起床要喝水)

7:00 - 9:00

辰时

胃 (要吃早餐)

9:00 - 11:00

巳时

脾 (每小时慢饮一次水)

11:00 - 13:00

午时

心 (开心.快乐)

13:00 - 15:00

未时

小 肠

15:00 - 17:00

申时

膀 胱

17:00 - 19:00

酉时

19:00 - 21:00

戌时

心 包 (适宜散步)

21:00 - 23:00

亥时

三 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