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返19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7:35:12
袁亚平《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18日   20 版)

《重返1976》:袁 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
30年前,一份伪造的“总理遗言”震惊了中国,30年后,当事人现身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过境迁,如何看待那个令他们付出了青春、爱情、家庭等惨重代价的事件?袁敏的《重返1976——我所经历的“总理遗言案”》一书,以当事人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追忆和记述,更完整地呈现了事件的始末,使读者有可能更进一步地接近与触摸到那一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复杂,回望那个逐渐远去的历史。
那个时候,沉重的政治气氛让人们缩头弯腰,缄口不语,可偏偏有那么几个年轻人,在1976年2月,不顾阴冷的天和零落的雪,走在了一起。他们是袁敏的哥哥、蛐蛐儿、阿斗、晨光等,集聚到同学大耳朵的家里,围着火炉烹狗肉、议时政……
袁敏回忆说,对时局的忧虑,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心,让这帮热血青年有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这之后,“总理遗言”突然出现,牢狱之灾便狰狞而至。袁敏的哥哥从2月下旬离家,到东北,到北京,那次远行是专门去进行社会调查的。5月9日晚上,他在上海被抓捕,双手反铐在背后。此后无情的折磨,接连不断……
哲学家说,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的过程。真理同错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为了探求真理,30多年前,袁敏的哥哥,袁敏的姐姐……那一群热血青年,甚至受此案牵连的袁敏父亲等人,以囚禁于监狱为代价,唤起千万青年,以求思想冲破牢笼。
而到今天,之所以要重新打开这个记忆的窗口,则完全是出于一个亲历这段历史的当事人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作者袁敏所言,这不仅是责任,更是追寻一种久违的精神。当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沉浸在金钱、名利、权贵、肉欲等等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中时,这一种久违的精神便更显现出脱俗、高洁,厚重大气,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