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23:06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一)

(2009-01-09 17:17:53) 标签:

文史

诗词

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

唐高宗

禁猫

无字碑

分类:文史诗词

    诗曰:治民锄逆渺云霄,无字碑前论若潮。

          四海千秋奇女子,惶惶宫内禁闻猫。

 

    提到“武则天”三个字,没听过的中国人可以拿豆腐拍死自己了。这个声名显赫的一代女皇虽然死了1300年,却时不时被人从乾陵里刨出来打扮一番,然后粉墨登场。看看当今两岸三地影视界,无论老少美丑,有几个女演员没演过武则天的?然而,关于她的野史传说太多,附会和误读更多,我们真的了解她吗?

 

    武则天(625年-705年)原名很可能是“武约”,唐初勋臣武士彟之女。传说她襁褓中时,相士袁天纲(罡)为其相面曰:“若是女子,日后当为天子”云云,都是后世神话女皇或女皇自我神话的鬼话。武则天11岁时父亲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同族堂兄们对其母女失礼,双方关系紧张,种下了武则天隐忍权变、颇有城府的早熟性格。武则天的母亲明诗习礼、颇能属文,也对她影响很大。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将14岁的武则天召入宫中,封为九“才人”之一,也就是皇帝第五等级的小妾之一,而不是后来女皇谎称的宫女。唐太宗赐其名曰“武媚”。(至于“武则天”三字,是由她死后的谥号“则天顺圣皇后”而得名,她生前是不可能使用的。)与影视剧中渲染的不同,历史上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信,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防和失宠了。但是,长期的宫内磨砺和学习,为后来女皇的过人才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虚度了11年的青春年华后,由于唐太宗撒手人寰,25岁的武则天不得不削发为尼,长伴青灯古佛。然而命运似乎注定要眷顾她,因为她遇到了一个懦弱、善良而重情的新天子---唐高宗李治。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早在唐太宗病重时,时为太子的李治入内服侍,遇见了比自己大三岁的武则天,两人开始眉来眼去。对武则天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感情投资;尽管就两人的性格而言,她不大可能爱上他。果然,当两人在感业寺重逢时,新皇帝唐高宗旧情复萌。恰好王皇后想要打击正得宠的萧淑妃,得知此事后,便想利用武则天分萧淑妃之宠,建议高宗将她召入了宫中(永二年,651年)。

    怎料王皇后“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武则天比萧淑妃更可怕,再次入宫后极力迎合高宗,短短几年就击败萧淑妃,成为了皇上的专宠。于是昔日的情敌结成同盟,王、萧二人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对抗武则天。然而武则天连出两招,遂置对方于死地。

    传说武则天产下一女后,王皇后前去探望。皇后离开后,武则天竟亲手闷死自己的女儿,并嫁祸于皇后,致使高宗始有废后之意。关于“公主暴夭”,新旧《唐书》、《唐会要》等史书记载颇有不同,武则天是否如此心狠手辣难以定论,也可能是新生儿猝死症所致。不过,此事被武则天用来打击王皇后则是事实。

    接下来是“皇后厌胜”事件,即武则天诬告王皇后母女使用巫术,诅咒蛊惑皇上。这是十恶的死罪,耳根子软的高宗却全然没有主见,一味听信武则天,遂将王皇后连带萧淑妃废为庶人;并不顾大臣反对,不顾武则天“先帝之妾”的身份,公然撒谎说“先帝生前即以武氏赐朕”,册立31岁的武则天为皇后(永徽六年,655年)。在爱情面前,高宗表现出了难得的勇气;然而对于李家皇室来说,这却是灾难的开始。

 

    王、萧二人的悲惨还没有结束。她俩密闭的囚室暗无天日,唐高宗闲步至此,不禁恻然,她俩乘机呼救。岂知后宫全是武则天的人,武则天立即得知此事并大怒,令人杖打王、萧一百下,斩下她们的手足,投入酿瓮中。二人数日后受尽折磨而死,尸身又被斩斫。史载二人临死时,萧淑妃咒骂曰:“阿武狐媚,翻覆至此。愿我来生为猫,阿武为鼠,吾扼其喉以报今日,于愿足矣!”武则天闻听此言害怕,从此禁止宫内养猫。

    然而据《资治通鉴》和《朝野佥记》记载,老年时的武则天曾经训练猫与鹦鹉共处,并得意地向百官展示;还没有展示完,饿猫扑向鹦鹉吃掉了它,弄得武则天很丢脸。如此说来,“禁猫”则不是事实,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则天毕竟是女人,而且很迷信,这从她敬神崇佛、神道设教就可以看出。在踩着他人的尸骨(也许甚至包括自己的女儿)步步爬升时,她的内心不可能没有歉疚和恐惧。从这个角度来说,“禁猫”之说就不是没有根据的。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二)*

(2009-01-09 17:41:22) 标签:

文史

诗词

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

惧内

李显

李旦

太平公主

分类:文史诗词

    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绝无仅有的一代女皇,除了自身的才能,遇到一个仁弱的夫皇李治,也是重要原因;尤其他中年后长年多病,对于她临朝掌权更是幸事。

    武则天在永徽六年(655年)成为皇后以后,在扮演相夫教子、母仪天下的角色同时,悄悄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培养自己的势力。除了残杀王废后、萧废妃之外,她逐步贬黜、逼死了六位反对立她为后的重臣(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并培植朝臣充当自己的打手。在这一过程中,昏懦、惧内的唐高宗始终不敢拂逆他的皇后,她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后来高宗想废掉专权的武则天,命上官仪起草诏书,被武则天得知,吓得他连忙推卸责任说:“是上官仪教我!”对于武则天而言,这位夫皇实在太可爱了!

    及至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首次发病,遂让皇后代行部分君权,36岁的武则天开始临朝垂帘,与夫皇共同参决朝政,掌控国事。这一史无前例的变局被称为“牝鸡司晨”,也就是母鸡打鸣报晓。从此,武则天的权力欲、控制欲和强悍性格逐渐显露。她一方面严密监控高宗的言行,另一方面严厉对待武氏亲属和李氏皇族。

    对于当年对自己母女失礼的哥哥、堂兄和大嫂们,武则天痛下杀手,使他们全部死于非命;成为自己情敌的外甥女,武则天将其毒杀;对自己不满的外甥,她也罗织罪名,将其害死。这致使武氏宗族一度凋敝。然而中国人宗族观念一向极强,武则天对武氏亲属似乎也有所不安,后来便擢升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担任朝中要职。

    而李氏皇族的子孙,也多有被武则天所害者。特别是在武则天再度入宫前,夫皇唐高宗与其他女人所生的孩子,一共四男二女,有的被贬黜惨死,有的被诬罪流放。尤其是萧淑妃所生的一男二女,男孩被诬罪软禁,13年后最终被缢死;两位公主被幽禁十几年后,变成了大龄女才草率出嫁,所幸婚姻和谐,最终两人的丈夫却还是被武则天借故诛杀。

 

    对自己的至亲,当然又不一样了。武则天的母亲被封为荣国夫人,位尊身贵,以92岁高龄辞世。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的四男二女,除夭折之女外,在襁褓中就分据要职,荣华无限。武则天对他们疼爱有加,却又管教严厉乃至粗暴高压,不仅“妻管严”而且“母管严”,为后来母子相残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长子李弘四岁就被立为太子,性格很像他的母亲武则天,早习政治,较有主见和立场;然而母亲性格刚烈并且权力欲旺盛,随着李弘渐渐长大,时常代替父皇理政,母子间难免出现矛盾。同时,他又很孝悌仁慈,这点则像父亲高宗皇帝。李弘曾经数次违逆武则天的旨意,特别是看到两个姐姐---萧淑妃所生二女---幽禁多年时,大为惊讶和同情,立即奏请让她们出嫁。武则天闻知大怒,虽然同意了,却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冒犯,母子关系顿时紧张。恰逢此时,24岁的李弘突然病死,遂引起种种揣测和流言。不过查阅史籍,李弘的确从小就有病。

    次子李贤则真是死于武则天之手了。李贤和李弘性格相仿,在哥哥死后继为太子。出于和李弘类似的原因,李贤也与母亲武则天关系紧张,甚至更为恶劣。武则天遂抓住李贤的小过失,竟故意做成“谋逆”大案,将儿子废为庶民,迁往远地囚禁。高宗想要保护儿子,却无能为力。几年后,武则天又派人逼令李贤自杀。

    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接受哥哥们的教训,对母后武则天俯首贴耳,不敢表现出不满,双方相安无事。即便如此,他俩的妻妾还是惨遭婆婆杀害,不知葬身何处。父皇高宗死后,李显、李旦先后继位(史称中宗、睿宗),却旋即被母后废掉,囚禁远地;他俩的儿女们---武则天的亲孙子孙女---也跟着一起受罪,包括后来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最幸福的就是小女儿太平公主了。她从小就极像母后武则天那样“多权略”,在母后面前却一直恭顺乖巧,于是更得疼爱。武则天死后,太平公主想当第二个女皇,事败被杀。这是后话。

 

(待续)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三)*

(2009-01-12 17:28:06) 标签:

文史

诗词

女皇武则天

李显

李旦

革命

酷吏

男宠

文治武功

分类:文史诗词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葬于乾陵。太子李显继位称帝,成为太后的武则天仍然手握大权。李显不甘心做傀儡儿皇帝,稍微表示反抗,武则天就以此为由将他废掉,幽禁起来。李显只当了54天皇帝。接着李旦继位,却只能居于偏殿,不能干预政事,更完全是被软禁的傀儡。60岁的武则天开始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并推动一系列改革,暗含深意。

    不久,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旋即被扑灭。接着,李氏宗室诸王谋划反正,亦被武则天平定。武则天随即对李氏皇族展开大扫荡,李姓子孙死亡殆尽。为了打击反对者,武则天鼓励告密,培植酷吏;一时间搞得密信满天,冤狱横行。

    然后是一系列的精心铺垫---包括自我神话和舆论准备。当时全国出现了很多所谓祥瑞,如瑞石出于洛水,其上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篆字,很多大臣赶紧阿谀附会、歌颂鼓吹,武则天为之大喜。其实此类“神异”以及后世关于武则天的很多传说,不是她亲自授意的,就是臣下为了迎合她而安排的;其目的就是神话武则天,把前所未闻的女主乃至女皇当权说成天命注定。后来有人效仿,献上一块有红点的白石,称获得于洛水中,说“此石赤心,所以献上”;气得宰相怒斥说:“此石赤心,洛水中的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一时传为笑谈。还有小官员发动人民请愿,请将国号“唐”改为“周”,赐皇帝姓武氏;武则天装作不允许,却将他一口气连升十级!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重阳节,66岁的武则天(这时她已改名为“武曌”)实行“革命”,改国号为“周”,定都“神都”洛阳,儿皇帝李旦被推翻。从再次入宫算起,经历了40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武则天终于爬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成为了前无古人的一代女皇。站在云端,万物都变得渺小,此时的女皇应该怎么治理自己的王朝呢?

 

    一、政治。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大权独揽,百官只能顺意行事。为了防止宰相掌权,武则天时期共任用了破纪录的75个宰相,平均任期每人只有三个半月,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女皇换掉了武则天不信任那些旧唐官员,遂破格培养提拔新人,并增加官员名额,滥赏滥赐勋爵,以拉拢人心。史称女皇知人善任不假,但其实有个前提,即此人权不可大,能够为她所用;而且,她也任用过不少趋炎附势之徒。史也称女皇善于纳谏,其实她也是听信谗言的。此外,由于武则天专心于高层权力斗争,导致地方州县吏治大有问题。

    为了巩固统治,打击反对势力,武则天继续鼓励告密。她更起用一批寒门之人担任酷吏,纵容他们任意诬告株连,大肆杀人立威,大批将相官员和高门大姓被诛杀,连后来被尊为“国老”的狄仁杰也险遭毒手。些恶如虎狼的酷吏---最著名的有“请君入瓮”的周兴、来俊臣---升迁极快,经常由平民一跃为五品官;十年寒窗苦读的进士们,却只能从九品官做起,差别何其大!而一旦酷吏引起民怨沸腾,女皇就把罪责全推到他们头上,杀掉后再起用一批新的酷吏。

    二、经济。和历代统治者相似,武则天精于权力斗争,却对经济一窍不通;因此在她统治时期,国家经济虽继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例如私铸劣币、米价上涨,虽然不能说是女皇的责任,她对此毫无办法却是事实。武则天的一些政策对经济民生也有严重影响。例如,女皇革命时利用了佛教,因此如意元年(692年)颁布法令,禁止天下屠杀---酷吏杀人除外---以及捕猎野兽鱼虾。此禁令延续了八年,给畜牧业、渔猎业、屠宰业造成巨大影响。在财政方面,由于武则天大兴土木,官吏膨胀,兵役不断,晚年又愈发享乐,造成国库日益窘迫。

    三、军事。唐太宗文治武功,为子孙打下一大片江山,并奇袭破灭东突厥,被东亚各族奉为“天可汗”。及至唐高宗时期,形势有变,大唐逐渐被动。武则天称帝后,东北有契丹,正北有复国的东突厥,西北有突骑施,西南有吐蕃,国防形势严峻。她的大周军队却很不争气,居然一败再败,甚至被小小的契丹破军屠民,长驱直入。虽然也有胜绩,但相对于昔日的辉煌,武则天实在是狼狈不堪,尽管她仍然自称“神功”。

    之所以如此,一是女皇对国际形势认识不足,又被纷繁的内政牵扯了精力,导致对外国策犹豫失措,十分被动。二是朝中良将经常卷入政治而被杀,女皇遂任命侄儿(武三思等)甚至情夫(薛怀义)为统帅;士卒则是武艺低下、涣散怯战,动辄三四十万的人海战术,却常常被数万敌军击溃。

 

    综上所述,武则天虽为有政绩的一代女皇,但若称她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政治家,则值得商榷。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四)

(2009-01-12 18:24:37) 标签:

文史

诗词

女皇武则天

乾陵

祔庙

无字碑

武承嗣

李显

男宠

薛怀义

分类:文史诗词

    诗曰:治民锄逆渺云霄,无字碑前论若潮。

          四海千秋奇女子,惶惶宫内禁闻猫。

 

    晚年的武则天拥有无上的权力,却高处不胜寒,后继人难以抉择,感情又无可依靠,真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武则天既有儿子也有侄子,关键是传位于谁,这成为她晚年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武承嗣是侄子中最优秀的,和女皇都是武家人,常年对皇太子之位深情地唱着:“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传位于同姓似乎天经地义,可是姑侄毕竟亲不过母子,何况女皇又怎会忘记他们的父亲叔伯和她们母女当年的冲突?传位给儿子李显或李旦更是没错,可是那不等于把天下还给了李唐皇族?虽然他俩先后被迫改姓为“武”。

    女皇犹豫不决之际,忠于旧唐的朝臣们总是循循善诱,陈述姑侄之亲不如母子之亲,极力强调母子天伦。而武则天也并非一个女权主义者,在她内心里,仍然深受男权中心的宗法观念影响,认为儿子是继承香火者,绝非姑侄关系可比。加上国内臣民和国外部族也都倾向于李氏皇族,遂使女皇下定决心。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借口李显有病,秘密派人接他们一家入都治疗;九月十五日,册立李显为皇太子。在这期间,武承嗣眼见情势不妙,突然怏怏得病而死。继承人之争终告结束。

 

    继承人之后是枕边人问题。唐高宗死后两年(685年),不甘寂寞的61岁女皇有了第一个情夫冯小宝。为了掩人耳目,并让他能够出入宫禁,武则天度他为僧,并改名为薛怀义;令他督造佛寺,甚至统兵出征,幸好没有遇到敌军。薛怀义恃宠生骄,乃至违法乱纪,朝臣呼为“薛师”。武则天因此逐渐厌恶他,最终将他杀死。

    世人多谓女皇放荡,年逾花甲还要宠御娈男。其实从生理上来说,此时的武则天不大可能“性”急至此,更多的是一种感情需要。武则天年少入宫,与太宗皇帝相差27岁,性格亦不同,产生爱情的可能性很小,何况太宗也并未宠信她;与第二任丈夫高宗倒是年纪相仿,性格差异却更大,不会爱上如此柔弱的男人,只是利用他而已。可怜女皇已是人间至尊,感情上却还不如一个普通女子!如今已无所约束,于是女皇压抑已久的情感遂以这种不正当的方式宣泄了出来。

    薛怀义死后两年(697年),贴心的太平公主向73岁的母皇推荐张昌宗,召他入宫侍奉。张昌宗又推荐其兄张易之。张氏兄弟不过20多岁,相貌俊美,颇得女皇欢心,升迁迅速。女皇这时年老多病,对国政渐渐淡漠,惟愿享受余生,遂恣意放纵,甚至公开招募男宠,并把政事交给张氏兄弟。二人“身份非常”,权势熏天,贪赃枉法比薛怀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引起群臣一片非议,暗中多有密谋,一批朝臣更是伺机匡复李唐。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反武与反张的两派联合发动政变,杀死张氏兄弟,逼迫正在养病的武则天退位。女皇知道众叛亲离、大势已去,遂传位于太子李显。李显乃恢复“大唐”国号,将母亲迁往上阳宫。81岁的逊位女皇又苦熬了十个月,终于死去,终结了一代传奇!

    武则天在遗诏中要求“祔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她最终还是承认自己是一个李家媳妇,对当年的情敌和反对者及其亲属,也就一笑泯恩仇了。

乾陵无字碑

    武则天死后,随丈夫高宗葬于乾陵,并树立起一座高大精美的石碑,其上却无一字,令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女皇自谓功高盖世,不需要诉诸文字;有人说她自知罪孽深重,不敢刻字于碑;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表示一生功过任由后世议论去吧。

    其实,立碑并非武则天之意,而是李显复辟之后的事情。然而如何评价自己的母亲呢?李显、李旦两兄弟以及他们的臣民一定觉得感情复杂,顾虑颇多,难以表述吧?而且“后武则天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在此敏感的形势下,武则天的谥号更改多次,反映出所有人对这位昔日女皇都不敢轻易评价,也议论不定。直到天宝八载(749年)---女皇死了44年之后---才最终定其谥号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三字由此而来。无字碑上的空白,也就一直这样空了下去,直到今天。

 

    然而身后的这一切,对于故去的一代女皇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