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6:10:35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病例病程短、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血清型,最为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该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人是手足口病唯一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复杂,主要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可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经口感染而发病;也可通过呼吸飞沫传染;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疱疹液而感染。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通常在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并可出现间隔2-3年的周期性流行。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潜伏期2-7天,病程一般4-8天。

防控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重点是针对传染病“三个环节”进行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返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成人和小孩都要洗手),开窗(门)通风,经常晒衣物、被褥、草席。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严防病从口入。

2、婴幼儿要注意营养合理搭配,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奶瓶(嘴)要注意清洗消毒。

3、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例。每日应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教室、寝室应经常开窗通风。

4、该病流行时,应尽量不让小孩到人群密集、空气流动不畅的公共场所,特别注意避免与病人接触。

5、孩子生病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一旦发现可疑或确诊病例,要隔离治疗、及时报告和消毒处理,患孩需待发热,皮疹等症状消失,出院居家观察一周后方可回校上课,并做好居家的消毒。

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

 

                                                       建瓯市卫生局

建瓯市疾控中心

二00九年九月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