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26:12

       洛阳实际上就处于豫西山区最东端被四面包围的一个谷地里面,洛阳和豫东平原的通路上有著名的虎牢关,也是万夫莫开之势。但是和关中不同,洛阳的补给要依赖于豫东平原,所以历史上一旦形成持久战,而且敌人兵力强己方处于守势的时候,洛阳就不行了,因为洛阳人口多,粮食供应就很成问题,这和背靠渭河平原的函谷关有本质区别。当然古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秦朝两汉时荥阳旁边的敖仓,隋唐时候的洛口仓,囤积大量粮草,就是为此。项羽和刘邦在荥阳这里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激战,项羽本来大获全胜,但是因为彭越挠楚,骚扰后方,项羽离开后守将不听项羽的嘱托,妄动而丢了敖仓,项羽因缺粮导致兵皆离散,最后被围垓下,乌江自刎。

       以上是我自己看地图之后的一点胡乱思考。而且单论起安全险要程度来说,洛阳也是不如长安。

 


     董卓这次迁都,是因为关东军势很盛,董卓被吓住了。虽然后来情况证明,当时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单算粮食的话,洛阳当时有敖仓,守一段时间是没问题的。曹操当时给中路军的建议就是大家齐心合力迅速进攻,拿下敖仓,然后高垒深壁,勿与战,耗粮耗死董卓。根据曹操的军事眼光比较强这个假设,我认为很可能当时董卓的西凉军主力还没到洛阳,所以才有董卓迁都和曹操的这番话。


       当时关东军实际上分三拨,河内的袁绍和王匡;东郡(豫东)的曹操等一大群人;南阳的袁术和孙坚。董卓的判断也有些道理,因为如果单单进行战棋推演,董卓打赢的希望不大。但是,关东军的弱点在中部曹操那一拨里面。


      东郡的一拨屯在酸枣,势力多,人马众多,但是人心不齐,各怀算计都不肯吃亏,谁都不肯先打头阵,曹操就先去了,孤军作战正好被人家欺负,于是在荥阳打了一个大败仗,之后大家就整天坐吃山空,没两个月粮食吃尽了就先退了。然后就是自己内部互相杀。


     失去了中部军,河内方面军一下子势单力孤,董卓袭击王匡,大败之。袁绍书上没明讲,不过也好不了哪去,又饥又乏,"军无斗粮,各已离散",估计是逃命逃的。史书上说,韩馥这时本来举手就能灭了袁绍,反而把冀州让给他。


    关东军最出色的就是孙坚,在前两路都大败亏输之后,胜仗一个接着一个,胡轸,吕布,甚至董卓亲自出马都被孙坚打败,只好彻底放弃洛阳。

 


      三国演义里面,把十八路诸侯都安排到同一个地方,然后象打擂那样玩单挑,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