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目标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53:09
1979—1989:小康目标的提出和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

小康目标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

2009年12月07日10: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小康目标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小康目标的提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党提出的“要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的重大的调整和修改。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我们党科学地制订和完善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小康”,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与向往。用“小康”来定位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社会价值观传统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的创造。

  小康目标是一个与先进的发展理念相融合的科学概念。它参照国际社会普遍的做法用世界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标准,为本来很抽象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概念确定了一个具体的标准。这就使现代化的目标不仅更容易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而且又便于与世界各国作比照,根据各种情况适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小康”是“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就是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社会存在的问题能比较顺利地解决。”邓小平说:“目标放低一点好,可以超过它。”“目标定低一点是为了防止产生急躁情绪,避免又回到‘左’的错误上去。”(《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3、1244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86页)

  二、“小康”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6页)邓小平说:“中国这样的底子,人口这样多,耕地这样少,劳动生产率、财政收支、外贸进出口都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很快。”所以“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59页)

  三、“小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虽然“不能同西方比”,(《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85页)但是可以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邓小平说:如果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真正达到每人平均1000美元,那我们的日子比他们2000美元还要好过。“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他们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59页)

  小康目标虽然是一个“目标定低”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但是,要真正实现还是困难重重。据80年代初有关部门的估计,中国要在20世纪末达到人均1000美元,大约每年需要8%至10%的增长率。而当时在制定长期规划时,确定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到198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到5%。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具体标准究竟能不能达到?一向尊重实际的邓小平又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先后到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考察。7月22日,他在听取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第二书记胡立教的工作汇报后说:“对如何实现小康,我作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8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河南地处中原”,“河南是中州,是处于中等水平,也是个标准”,“要认真算账”。“‘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河南能上去,其他一些省也应该能上去。”(《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59页;《回忆邓小平》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经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各种条件,邓小平感到人均1000美元难以达到,因此在1980年10月首次把1000美元调整为800至1000美元。他说:“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1000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800、900,就算800,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32页)如果“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就要超过1.2万亿美元,因为到那时我们人口至少有12亿”,我们“争取人均达到1000美元,最低达到800美元。”(《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85页)

  怎样实现最低800美元这个目标?邓小平做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他提出争取20年翻两番。10年翻一番,两个10年翻两番,“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81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32页)

  邓小平的这个构想,1981年11月被写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力争用20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消费达到小康水平。到那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可以从新的起点出发,比较快地达到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

  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人时,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提出20年改变面貌,不是胡思乱想、海阔天空的变化,只是达到一个小康社会的变化,这是有把握的。小康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800美元。社会主义制度收入分配是合理的,赤贫的现象可以消灭。到那时,国民收入的1%分配到科学教育事业,情况就会大不同于现在。”“搞了一二年,看来小康目标能够实现。前10年打基础,后10年跑得快一点。”(《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7页)
小康目标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小康目标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 小康目标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从坚持“两手抓”到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拓展小康目标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 小康目标的提出 中国30年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房产、地产、民生的期盼--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改革我们的学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未了“情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瞿秋白就义的前前后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关于人性的断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吴仁宝的“独门秘笈”--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学习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123 把安全融入中国现代化目标--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贺国强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全文)--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思想脉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时评:切断“期权腐败”的“变现”之路--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论十七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