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与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39:43

从“点效应”到“场效应”的网络学习
              2007-4-24 14:04:39        庄秀丽/
KMCenter

原文链接: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68
            

                       
Tim O‘Reilly在《什么是Web 2.0[1]一文中,运用“web2.0概念,表述了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web1.0与“web2.0的变化。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学习交流方式,用“点交流”与“场交流”来表示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的交流方式,并以“点效应”与“场效应”来表示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不同交流方式所产生的不同交流效应。

对互联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交流方式与其不同交流效应的特点认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终身与自主学习。

一、“点交流”与“场交流”


1
)什么是“点交流”?

举例来说,“CNKI数字图书馆”(http://www.cnki.net/index.htm),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中能够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的数据、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重要会议论文全文的数据、重要报纸全文的数据、中国年鉴全文的数据、中国图书全文的数据等。

学习者与CNKI资源汇集加工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交流关系,即通过网站CNKI,资源汇集加工者把具体信息内容传播给访问站点的学习者,这种交流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1“点交流”示意图

在“点交流”模式中,信息传播是一种单向关系,用户访问使用资源,对信息源内容构成与组织,不产生作用和影响。同时,信息受众即用户并不因为访问同一信息源站点而建立彼此关联。如上例所述,不同学习者访问CNKI资源,并不能引发对CNKI资源内容的任何改变,不同学习者也并不因为共同访问CNKI而建立社会关联。

根据以上分析,“点交流”在一定时段内,其行为特点是:

l 交流行为不会对信息内容的变化产生作用与影响;
l 交流行为不会对参与人员的社会关联产生作用与影响;

2)什么是“场交流”?

举例来说,“del.icio.us共享书签”(http:// del.icio.us),通过为每一位用户提供管理与共享书签的服务,使得站点del.icio.us中内容不断丰富。站点del.icio.us中的内容源于每一位使用者提交贡献的内容。并且,不同使用者在使用“del.icio.us”服务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联。这种交流用图示意如下:


2“场交流”示意图

根据以上分析,“场交流”的特点是:

l 交流行为直接对信息内容构建产生作用与影响;
l 交流行为促进参与人员建立社会关联;

根据以上分别对“点交流”与“场交流”的分析,可以见证到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交流方式。它们之间区别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对资源内容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不同,二是对参与者社会关联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不同。

二、“场交流”服务平台与工具技术

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场交流”服务平台与工具技术的层出不穷。众多“场交流”平台的区别,在于“场交流”的具体内容不同;众多“场交流”平台的联系,在于“场交流”的社会化功能与技术的相似。

1)“场交流”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仅仅从“场交流”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来区分,部分常见“场交流”服务平台如下表所示:

“场交流”服务平台

内容媒体形式

“场交流”服务平台网址
网志(Blog
文本
http://blog.edu.cn/index.html
Flickr
图片
http://www.flickr.com/
Podcasting
音频
http://www.gcast.com/
Youtube
视频
http://www.youtube.com/
Del.icio.us
网址
http://del.icio.us
Slideshare
PPT
http://www.slideshare.net


单就网志(
Blog)工具,如果从“场交流”服务目的与主题出发,还可以具体出若干不同“场交流”服务平台的具体应用,如:
l成长博客,http://blog.cersp.com/default.aspx
l浙江海盐县教师博客,http://www.jsblog.cn/index.html
l苏州教师学习共同体,http://www.szeblog.cn/index.html
l广州天河部落,http://59.42.251.241:9010/default.aspx
l跨越式教学网志,http://www.kuayue.org/
l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

2
)“场交流”功能技术的社会化发展

“场交流”是互联网“web2.0的主要与典型的交流方式。尽管“场交流”在服务内容上十分的多样化,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是,从“场交流”平台的功能与技术发展来看,它们都是以增进用户之间的社会化程度为实现目标,发展、遵循和采用一些共同技术规范来实现具体“场交流”平台的服务功能,并且促进不同“场交流”平台之间数据能够建立联系。
“场交流”的“社会化”过程基础有两点:

l 标识“场交流”内容的时间属性。每一份用户提交贡献的内容都会标识上具体的时间属性。
l 通过个人网站,标识“场交流”人员的独立个性化身份。每一位用户都是通过拥有独立的URL地址,参与具体服务平台的“场交流”,比如在http://del.icio.us中,不同用户都是以在http://del.icio.us中获得的不同用户URL地址为基础参与交流。

促进、提升和优化“场交流”的“社会化”过程的技术,除反馈评论功能外,目前主要有两种:

l
RSS订阅技术。
l Tag标签互联技术。

三、“点效应”与“场效应”“点交流”与“场交流”不仅交流的方式特点不同,它们所基于的交流平台功能技术不同,它们产生的交流效果也完全不同。

“点效应”是指“点交流”的交流效果,“场效应”是指“场交流”的交流效果。

1
)“点效应”

“点交流”,信息单向传递,交流只对访问者用户个体产生作用影响,并且这种作用与影响在一定时段范围内,不会在用户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更不会对原信息源产生作用与影响。这就是“点交流”所产生“点效应”。“点效应”基本特征是,在时空尺度上交流效应没有变化。

2)“场效应”

“场交流”,不仅对交流内容构建不断产生作用与影响,而且用户个体之间不断产生相互作用与影响。个体A的参与行为随时间发展会对个体B产生作用与影响,而个体B的参与行为又会反作用于个体A,这是一种螺旋发展的往复过程。若干个体在“场交流”过程中,都是在参与着不同规模的螺旋发展的往复交流。每一次每一阶段的往复交流,产生的作用效果都不相同,并且是一种非线性变化过程。这就是“场交流”所产生的“场效应”。

已有的相关概念如“长尾效应”、“隐显系统”[2]是对“场效应”不同角度的表述。

以用户sociallearn应用http://del.icio.us为例,通过其中“你的网络(your network)”功能,用户sociallearn可以把其他http://del.icio.us的用户加入到自己网络中。这一功能具体到学科教学中,任课老师或任何一位班级同学可以把班级其他同学全部加到自己网络中,其产生“场效应”具体可以表现为:

l 这个班级的每一同学包括任课教师,只要通过点击各自得“your network”,就可以了解分享到全班同学访问与收藏的网址信息。这种班级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交流效果在没有类似共享书签这样“场交流”服务平台之前,是根本不可能达到。
l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在“your network”中加入一些优秀http://del.icio.us用户,班级同学可以根据老师推荐,跟踪了解一些优秀人员的网络行为与其共享收藏的网址信息,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开阔的师资空间。
l 班级成员之间通过Tag,不仅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发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增进同学之间的深入了解,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发展班级之外的学习伙伴关系。
l 从“场效应”随时间发展的非线性过程来说,当分享交流越充分,其交流效应增值变化会越大。

互联网从“
web1.0到“web2.0的发展变化,对于利用网络进行终身与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说,需要采用“场交流”方式,获得“场效应”的学习结果。

(如果你对本文有何意见或建议,或者你对“点交流”与“场交流”、“点效应”与“场效应”有何想法,欢迎与作者联系探讨。)

关于作者

姓名:庄秀丽
邮箱:xiuli.zhuang@gmail.com
个人网志:http://xiuli.e-learning.org.cn
个人书签:http://del.icio.us/xiuli
所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任教课程:社会性互联技术与网络学习
教育格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
《什么是Web 2.0》,玄伟剑译,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5/1122/A20051122474593.shtml;英文原文:What Is Web 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Tim O‘Reilly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2] Web2.0
与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毛向辉访谈,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60569.aspx




 引用  报告 回复 keepwalking (走着)
版主



UID 29
精华 5
积分 498
帖子 164
威望 498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4-6
状态 离线 #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4-26 0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相关的参考小料

《网络场学习概论》
2007-04-25 14:22:35/ 个人分类:教育技术
原文链接:http://www.online-edu.org/index. ... ewspace_itemid_9894

我今年在学校公共课平台上申请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原先题目定位《网络社会互联学习技术与工具》,后来我在网络上又调整为《社会性互联技术与网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思想也不断地发展,我对课程内容结构又进行了优化调整。并把课程名称调整为《网络场学习概论》,以下是课程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 :网络场交流工具技术
单元1:共享书签
单元2RSS阅读
单元3Tag标签
单元4MMediaWeb2.0
第二部分 :网络场学习策略方法
单元5:合作共创
单元6:网志交流
第三部分 :网络场学习文化素养
单元7:知识版权
单元8:行为规范


《网络场学习概论》课程学习参考站点:

《网络场学习概论》课程共享书签:

http://del.icio.us/sociallearn

《网络场学习概论》课程网志:

http://sociallearn.blog.edu.cn

《网络场学习概论》课程学习文章阅读:

单元1del.icio.us应用与书签管理变革,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49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49


单元2“RSS阅读与站点信息获取方式变革,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51


单元3 “Tag标签互联应用,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65


单元4点效应场效应的网络学习,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268


您如果对以上内容,有任何想法建议,不管是鼓励改进还是批评的,都渴望您能够跟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