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还有没有正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49:47
“老朱,事情说清楚了吧?以后还敢救人不?”5月7日,邻居老李一见朱兴福就打趣道,而这个满脸黝黑的汉子只是憨憨一笑。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朱兴福夫妇扶起了受伤倒地的老妇,却被反诬为肇事者———有人形容这是重庆版的“南京彭宇案”。

 

 

 

    错愕、无助、愤怒、冤屈,朱氏夫妇度过了漫长的七天七夜。

 

    令人感动的是,在重庆,善良和道德终究觉醒———被救老妇终于承认是朱兴福夫妇救了她。更令人振奋的是,素不相识的目击者、知情者,放下了世俗的包袱,勇敢地走向前台替朱兴福作证,也替正义和道德作证。

 

    相比彭宇一审被判赔偿被救老太4万余元,曾被网友悲评社会“失落的道德”,正在重庆回归。

 

    “南京彭宇案”重庆再现,救人反而被诬肇事

 

    4月17日,沙坪坝区曾家镇赶场日,人流熙攘。上午8时许,集镇与高速路的丁字路口,一辆破旧三轮车缓缓驶来,上面堆满废品。这是以收购废品为生的朱兴福和李福先夫妇的“收获”。

 

    远远地,一个颤巍巍的老妇,被一个背背篓的人挂了一下,跌倒在地。

 

    朱兴福的车在三米之外还未刹稳,妻子李福先已奔到老人身边,这是一对“见不得人受难”的夫妻。老人喊疼,夫妻俩扶她到三轮车上坐下。

 

    戏剧性的一幕由此展开。老妇高喊:“你撞了我,要送我去医院啊。”呼啦一下,人群围住了破三轮。

 

    朱兴福头有点懵。左手指车,右手指老人倒地处,双手来回挥舞,比划两地的距离,脸憋得通红,却说不出话来。

 

    “我看见了的,不是他们撞的!”一围观青年愤愤然。

 

    “应该有责任,不然你干嘛去扶?”刚钻进人群的一老者慢条斯理。

 

    人群瞬间分成两派,现场一片口水。看着老妇痛苦扭曲的脸,朱兴福掏出电话,通知老妇的子女并报警。

 

    警察到来的结果是扣证,因目击者均称朱无责而没有扣车。老妇子女到来的结果,是李福先被推搡着带老妇去镇中心医院检查,“反正你扶了她,就有责任!”

 

     救人夫妻沦为“人质”,上厕所都有人跟着

 

    警察到来后,目击者纷纷澄清,朱氏夫妇也以“没有撞伤痕迹”为由据理力争。但是到了中午,朱兴福仍被警察告知,立即将车开去暂扣。

 

    送完三轮车,一贯硬气的朱兴福平生首次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那辆三轮车是朱家最大的财产,也是生计来源。

 

    没等朱歇一口气,妻子的电话追来:“赶紧到医院来!事大了!”曾家镇中心医院,一纸右腿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书前,妻子痛哭不止。朱兴福脑袋嗡嗡作响。

 

    老妇家属要求立即转到新桥医院。

 

    在镇中心医院花了180多元后,转至新桥医院,朱氏夫妇又掏了1800多元。此时,妻子李福先的破皮包已见底了。

 

    随后,朱氏夫妇发现,即便他们上个厕所,身后也跟着对方家属。“我们成了人质。”事隔大半月,回忆这段经历,朱兴福双手使劲揪着头发。

 

    当晚,妻子李福先被强行留在医院陪护老妇,丈夫被迫睡在被救者家中的小床上。

 

    “结婚16年了,我们夫妻从没分开过,想不到第一次分开,竟是因为救了一个人。”35岁的李福先再一次泪流满面。

 

    目击者一听到要去指认镇上的街坊,全都顾左右而言他

 

    第二天,朱兴福以筹钱为由,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代价是妻子继续留在医院做“人质”。

 

    走出那个陌生的房子,朱兴福脚步踉跄。他一度觉得这只是个噩梦,为此他专门找了个水龙头,把头伸过去淋了个透湿。

 

    水流满面,梦却没醒。朱兴福决定找目击证人终结这个噩梦。殊不知,这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整整一上午,曾家镇每条街巷里弄,都奔走着一个脚穿拖鞋、上衣湿透的男人。仿佛祥林嫂,他见人就喋喋不休:“昨天那个婆婆被撞倒的事你看到没有?那不是我撞的!”

 

    正午时分,想象中的目击证人一个也没有出现。当时义愤填膺同情他的目击者,一听到要去指认镇上的街坊,全都顾左右而言他。

 

    此时,妻子电话再度响起。在押下各种证件后,朱兴福终于接出了妻子。夫妻俩同时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又同时默默地摇头。他们此前的一顿饭,是16日的晚饭。

 

    蓬头垢面的夫妻俩摸遍所有衣兜,找到8块钱,刚够两碗豆花饭钱。饭端了上来,妻子的泪却滴进了豆花汤。这顿饭,两人吃了一个半钟头,豆花却几乎没动。

 

    目光呆滞的妻子,最后是靠朱兴福搂回家的。

 

    求到了摁有证人指印的《情况说明》,但不合程序不被采纳

 

    第三天,愿意作证的目击者仍未出现。朱兴福咨询律师,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目击证人,这事就只能由他“兜着了”。

 

    搜走了出租屋里所有的利器后,朱兴福将妻反锁在屋内。他不甘心,他要寻找目击证人。

 

    或许是数天来不眠不休红肿的双眼太震撼人心,终于,有目击者在他自拟的《情况说明》上摁下了指印。捧着这份摁有鲜红指印的《情况说明》,朱仰天一跪。

 

    然而,交警部门却不认可这样的程序,必须让证人亲临询问笔录。

 

    掉头,再求证人。但情势陡转:有证人不愿见警察,有老人征询子女意见后也打了退堂鼓。

 

    朱兴福默默收起《情况说明》。回到家,他对妻子只说了一句话:“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认了吧。”

 

    小镇居民在争论,目击者纷纷站了出来

 

    曾家镇只有1.8万人,朱兴福的奔走和电视台的曝光,令此事在当地深度发酵,小镇居民分裂成两大阵营,只要有人扎堆的地方就有辩论,有人誉、有人毁,争执不下甚至动了拳头。

 

    4月24日,朱兴福说这个日子他一辈子都记得。整整七天七夜后,老妇的家属找到他,说是可以向警方证明他不是肇事者,因为老人有新农合医保,可以报销医药费,但若是交通事故,则无法报销。

 

    突出其来的转机,令朱兴福夫妇再度如陷梦境。而一直支持朱氏夫妇的邻居老李,则意味深长地透露,因为此事,老妇的儿子已经租下的房子,被房东反悔收回;老妇侄女从农村请来照看孩子的亲戚,也因为受不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不辞而别。

 

    与此同时,之前不肯出面作证的目击者,也开始纷纷站了出来。一位年过八旬的志愿军老人也是目击者,因生病无法下床,他专门打电话告诉朱兴福:“让警察来找我!我给你作证!”

 

    “还是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李说这话时,眼睛闪闪发亮。

 

    “其实大家都没错。老人可能是一时迷糊认错了人;交警部门是按章办事;街坊们都是老邻居抹不开情面。”当事情尘埃落定,朱兴福却没有任何埋怨。面对记者的询问,他自始至终都不肯透露老妇及其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救人是善举,以后真要碰到了,我还是会救。只是,这个社会该多一些人情味了。”尽管救人惹了很多麻烦,被问及“以后还敢救人不”时,朱氏夫妇站在一堆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