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伍:代表能否少用掌声说话(中国青年报 2003-3-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28:00
法眼
代表能否少用掌声说话
2003年03月14日 00:20:53
李岳伍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在朱镕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80分钟里,掌声11次在大会堂里响起。报道说,“代表委员们用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表达出对过去5年政府工作的肯定与敬意”。
有关掌声的抢眼新闻还有,“朱镕基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响彻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掌声经久不息,长达1分45秒之久”。报道这一新闻的时候,我手头的报纸用的标题是《超常掌声谢总理》。
这都是在用掌声“说话”。诚然,掌声表达了尊敬,掌声代表了民意,谁都不能否认人大代表鼓掌的积极意义。现在,鼓掌之后,人大代表已不太可能再说“我是来学习的”,“我回去以后要好好贯彻了”,这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历史在代表们手中完全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那就是理性再理性,甚至“不近人情”地听取和审议报告,审慎地用掌声表达肯定。
人民选举出代表大老远地跑到北京,是让代表们代表他们的意愿,代表他们给政府工作打分的,不是选他们去听一场精彩的演说。所以,代表们即使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也还是应该尽量平息那种喜悦,尽量做到心态平和。打个比方说,代表就像法庭上的法官,你是审案子的,你做到心中有数就是了,根本就用不着为任何人的精彩言词热烈鼓掌;代表又好比是足球场上的裁判,你的眼睛要死死盯住球员的每一个动作,随时准备掏出黄牌或者红牌,即令球员毫无犯规,表现上乘,并且有精妙绝伦的进球,也用不着你去鼓掌。鼓掌是观众的事,而你不是观众。你的权威大于报告人,你在代表人民行使审议报告人的报告的权力。
当然,这不是说,身为代表就绝对不能鼓掌。例如,报告人出现时,可以礼节性地鼓一鼓掌,报告人报告完毕,也不妨谢谢报告人那么劳心费神。而至于报告中途,就大可不必鼓掌了。毕竟,代表们不能用鼓掌打分,鼓掌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表达方式,带有感染性、传染性、压迫性,可能“更改”代表们自然状态下的整体打分结果。例如,也许99位代表对报告是非常满意的,只有1位代表不太满意,你说雷动的掌声会不会对那孤立的1位代表造成巨大压力,使原本孤立的代表越发感到孤立,并最终可能使他放弃自己的判断及主张?
民主的前提之一就是意见尊重、意见独立。例如,相较于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这种决议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尊重了投票人的独立意愿,它是通过保护投票人的“投票隐私”,达到投票人自由自愿地表明自己主张的目的的,并且顺理成章地,最终达成公平协议的。因此,身为人民代表,如果你认为报告作得不好,到审议发言时直说就是了;如果你认为报告做得好,表决只需按一下“同意”即可。
情不自禁地拍手鼓掌,其实不见得有什么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