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51:31

2008.12.04 星期四辽沈晚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 兰 芳 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玉环。梅兰芳(右)和卓别林。
幼时长得不好看 师傅拒绝教他
    梅兰芳早在4岁时就成了孤儿,过继给他的伯父梅雨田。幼时的梅兰芳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么好看。
    怎么叫不好看呢?他的眼睛很小,而且眼皮很厚,眉毛和上眼皮之间距离很长。另外,梅兰芳还是天生的近视眼。一个人在舞台上,需要眼睛来传神,梅兰芳的眼睛不行。
    一个当演员的,尤其是当一个旦角的演员,比较理想的脸形最好是瓜子脸或者是鹅蛋脸。幼时梅兰芳的脸形却介于圆脸和国字脸之间,比起一个理想的男扮女旦角演员的脸形是不符合的。
    所以,梅兰芳的第一个老师见了他就不怎么喜欢。而且,他另外还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嗓子一般,不响亮;另一个是反应比较迟钝,人比较木讷,别人学一两遍就会了,他要学好几遍才会。
    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祖师爷不赏饭啊。意思是,我们的祖师爷没有给你戏饭吃,你没有条件从事我们的戏剧行业,说完就走了,不教他了。
眼睛不好看 10年苦功练出“神”
    然而,梅兰芳自己并没有放弃,选择继续学习。怎么克服这些不利条件呢?眼睛不好,他每天练功时拉一个舢板画,对着一个点仔细看,把两个眼睛瞪起来看,而且不许眨眼,十分钟二十分钟不眨眼,多看多看,眼睛就有注意力了,就可以聚焦了。
    为了练眼睛,梅兰芳还坚持每天放飞家里养的鸽子,眼睛紧跟着鸽子走,鸽子飞到哪儿他眼睛就盯到哪儿,从左飞到右,从右飞到左,转来转去。他就这么练眼睛,整整10年,一双出神的眼睛出来了。
    还有就是嗓子,嗓子也是练出来的。他每天要把嗓子“喊出来”,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去散步,走上几十分钟,把身体走热了,把声带的肌肉活动开了,就开始喊,把嗓子喊发毛了、发热了,一直喊出汗来。
    为见梅兰芳 卓别林穿戏服赶去赴宴
    或许是梅兰芳的执著打动了上天,18岁后,梅兰芳的奇迹出现了:经过青春发育,他突然变成了一个美男子。梅兰芳的美,打动了无数的人。
    上世纪40年代,梅兰芳在上海参加一次明星荟萃的汇演,剧目是《龙凤呈祥》。当时,著名画家丰子恺坐在剧场里观摩,演到中场,梅兰芳扮演的孙尚香雍容大度地出来了,真是光彩照人。这时丰子恺惊呆了,左顾右盼,再使劲地掐自己,说道:“我不是在梦里吧? ”
    过了几天,他细看梅兰芳的面相,觉得脸皮后面的骨头布局得很好,又看梅兰芳的身体,长短肥瘦,也恰到好处。
    1929年,梅兰芳到美国去,好莱坞电影公司组织非常有名的外国演员及当地政要设盛宴欢迎他。宴会上,突然间闯进来一个人。
    这人是谁呢?卓别林!当时卓别林正在拍一个片子,他在片中扮演一个清道夫、扫地工人,不能及时参加欢迎梅兰芳的宴会,但又不愿失去这个见梅兰芳的机会,所以在拍片的间隙,穿着演出服赶到宴会现场。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

留胡子罢歌舞 不为敌寇演出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军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侵略者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
    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侵略者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他们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直到1945年春天,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对朋友说:“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真是要憋死了。 ”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
梅兰芳蓄须明志。

11年来,“他每月都给我塞钱”

满善举1950年走进梅家,为梅兰芳开车、警卫11年,与梅家人相处得像一家人。 1969年,满善举调到太原工作,但梅、满两家始终没有断了往来。
    满善举从不直呼梅兰芳的名字,敬称“梅院长”,对梅夫人福芝芳的称呼与梅家人一样,敬称为“香妈”。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研究院首任院长,1950年4月,满善举被派往梅府,任梅兰芳的专职司机与警卫。
    刚开始,每天中午把梅兰芳送回家后,满善举都骑自行车回单位食堂吃饭。大约一个星期后,满善举再次准备骑自行车离去时,被梅兰芳拦住了。“怎么一到吃饭时间你就不在了,以后不要回去了,就在这里吃吧。我听了以后,还是不敢,向院办公室主任汇报。主任说,既然院长留你,你就吃吧。自那以后,我几乎每天中午在梅家吃饭,整整11年。 ”
    满善举回忆,当时有五六个人为梅兰芳服务,吃饭时,服务人员一桌,梅家人两桌,饭菜都一样,梅兰芳吃什么,大家吃什么。梅家饭以清淡为主,不刺激,也不油腻。
    “我知道他为什么总让我吃饭,因为他知道我家庭困难,让我吃饭,就是在帮助我减轻家庭负担。 ”满善举走入梅家时,不到30岁,有3个年幼的女儿、年事已高的老母亲、患精神病的妻子,家庭生活全靠满善举一人的收入维持。
    1950年6月的一天,满善举开车送梅兰芳去人民大会堂开会。 “路上,梅院长问我‘你爱人有病是吧’,我说您怎么知道的,院长说他听说的。过了一会儿,梅院长往我衣兜里装了50元钱。 ”此后,梅兰芳总在车上给满善举塞钱,每月两次,每次50元。 “我每次都对院长说,您别给了,单位有补助,他问我是多少,我说20元。梅院长说,那能顶啥事。每个月都给我塞钱,一直给我塞了11年。 ”
    除署名外稿件由本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