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09:34:21
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对≥75岁的老年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并不比较年轻的患者危险,而且其3月后的转归比对照组更好。
1999年10月1日―2002年3月31 期间,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Schwark等共对1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46例≥75岁。在老年组,中位年龄为78.7岁,年龄最大的92岁。在溶栓治疗前,年轻组的中位NIHSS评分为9分,而老年组为13分。年轻组有63%的患者在卒中发病后3h内接受治疗,而老年组为74%。结果表明,两组之间3月死亡率(年轻组11.5%对老年组13.0%;OR=0.87;95%CI,0.29~2.56)和有症状出血率(年轻组7.4%对老年组2.2%;OR=3.33;95%CI,0.38~28.58)没有显著差别。但老年组与卒中严重程度、性别、年龄和从卒中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相配对的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对照组相比,3月时的转归明显较好。老年组中Rankin评分为0~2者为44%,而年轻组为22%(OR=2.8;95%CI,1.1~7.8)。
Schwark认为,根据试验结果,年龄不应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选择标准,而应该根据全面的临床检查、询问病史和PWI/DWI影像学资料来决定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溶栓治疗。
人参可改善卒中后记忆功能
人参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在中国已经有许多个世纪的历史了。已经证实,人参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然而,它对卒中后轻到中度痴呆中的应用还没有报道。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中国的一项随机预备试验表明,复方中国人参可改善卒中后轻度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
北京大学的Tian等在一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对40例缺血性卒中后轻到中度痴呆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随机分组后,25例患者接受复方中国人参1片,3次/d的治疗;对照组包括15例患者,接受都可喜40 mg,3次/次治疗。复方中国人参从中国人参的根、叶以及三七中提取;而都可喜能够改善脑组织的氧合作用。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平均HVLT评分和总体记忆评分显著增加(P值分别小于0.05和0.001),与对照组相比,评估立即和延迟故事回忆的情景记忆功能、延迟词语回忆、言语学习和言语回忆以及视觉回忆功能都显著提高。
Tian认为,还应该进行更大样本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肠溶阿司匹林可能无法预防卒中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1项对超过250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肠溶阿司匹林者其凝血功能并没有降低,因此用其预防心脏病和卒中者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美国芝加哥西北纪念馆医院的Alberts等检测了126例卒中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他们分别服用不同剂量和配方的阿司匹林。结果发现,56%的服用81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者的凝血功能没有改变,而72%的服用325mg的阿司匹林者的凝血功能明显下降。而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者,无论强度如何,其中的65%凝血功能都没有下降,而服用非肠溶衣阿司匹林者其中的75%凝血功能下降。
Alberts指出,超过50%服用小剂量或肠溶阿司匹林者的血小板功能都是正常的,这非常值得注意。因此他认为,医生有必要通过血小板试验来检测阿司匹林是否起效。
振动背心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高频振动背心和咳嗽辅助装置联合应用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Rhodes的卒中小组治疗了10例卒中患者(21~85岁),其中男性4例,采用振动背心加咳嗽辅助装置或者传统的拍背和吸痰。所有患者均每4h进行1次支气管扩张药雾化治疗,并使用床旁肺量仪评估肺功能。每位患者至少接受3d的治疗,知道不再需要或出院。
在振动背心和咳嗽辅助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平均用力肺活量从0.60L提高到0.69L(P=0.0001),平均每分通气量从7.31L提高到8.00L(P=0.02),平均氧饱和度也有上升的趋势,从97.9%上升到98.2%(P=0.08);而标准的拍背和吸痰治疗则没有检测到这些呼吸功能参数的改变。
Rhodes指出,这两种装置早已应用于无法有效地咳出分泌物和保持气道通畅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充气背心的高频振动可以造成空气和黏液间的摩擦,使分泌物松动,有助于其从肺部向上气道移动;由面罩构成的咳嗽辅助装置可以使肺脏膨胀,然后迅速将空气和黏液吸出。由于它们可以改善肺功能和大大减少护士清洁气道的时间,因此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卒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护理费用,甚至能够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阿昔单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功能转归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阿昔单抗急性卒中治疗试验(AbESST)的IIb期临床试验表明,抗血小板制剂阿昔单抗(ReoPro,Centocor,Indianapolis)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即使在发病后6周应用也是如此。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Adams等将195例患者随机分入阿昔单抗组,199例患者随机分入安慰剂组。超过90%的阿昔单抗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6h接受治疗,先给予静脉团注,然后连续静滴6h。由于几乎所有处于0~3h时间窗内的患者都已经接受了tPA治疗。治疗组在第5天神经功能回复正常和接近正常的比例为28.5%,安慰剂组为16.5%;3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回复者为48.5%,而安慰剂组为40.5%。与安慰剂相比,阿昔单抗有能够改善功能转归的趋势,比数比为0.193。最初3个月治疗组的有症状颅内出血(ICH)率为4.1%,而安慰剂组为1%;相应的无症状ICH率分别为12.3%和16.6%。但没有1例ICH是致死性的。治疗组的3月死亡率为9%,而安慰剂组为12.5%,其差异性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的趋势。
Adams认为,由于tPA是溶栓剂而阿昔单抗是抗血小板制剂,两者的作用机制有所区别,因此其效果是互补的。将要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计划募集15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之后还计划进行阿昔单抗和tPA联合治疗的研究。
颅内血管成形术最好采用局部麻醉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1项小型研究结果表明,伴或不伴支架置入的颅内血管成形术最好在局部麻醉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做可以使患者随时汇报不适症状,便于医生立即采取措施,将重要并发症的危险性将到最低点。
美国克里夫兰医院的Abou-Chebl等对10例最佳内科治疗失败的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局部麻醉加轻度镇静下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患者还接受阿司匹林、克洛匹多、肝素治疗和术中神经功能检测。所有操作过程在技术上都非常成功,无1例患者因为没有进行全身麻醉而需要进行干预或出现技术困难。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脑桥穿支梗死,1例颈动脉和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2例患者转归良好,另1例死亡。例如球囊放气后还持续存在严重头痛提示SAH。由于患者是清醒的,能够将任何异常症状如麻木或眼球后疼痛告诉医生,这些都可能提示并发症即将出现。如果患者感到突然的球后疼痛,并且是出现在球囊扩张血管时,就应该立即放气,将损伤减小到最低。而神经功能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并发症和指导治疗。
Abou-Chebl认为,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良好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许多信息以干预和预防更差的转归。不过为了证实这一试验结果,作者建议进行一项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局麻和全麻进行比较。他还提出忠告,对于已经发生卒中者、需要插管者或者那些情况无稳定的患者,应该在全麻下进行操作。
新型支架可提供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更多的益处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表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相比,新型颈动脉支架外加栓子防护装置可使其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高危CEA患者支架和血管成形术防护试验(SAPPHIRE)是第一项对颈动脉支架外加栓子防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CEA相比较的多中心随机试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Fayad等随机将30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2组,支架组接受Precise镍钛诺自扩展支架和Angioguard或Angioguard XP栓子捕获装置治疗,手术组进行CEA治疗。在术后30 d,支架组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发生率(5.8%)明显低于手术组(12.6%, P=0.047)。对这几项终点事件单独分析时发现,支架组的死亡率为0.6%,手术组为2.0%(P=0.36);支架组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2.6%,而手术组分别为5.3%和7.3%。
Fayad指出,装置的制造非常精巧和便于使用,当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完成后,由镍钛合金制成的过滤器打开,象伞一样捕获操作过程中脱落的斑块颗粒,然后将其叠起,在微型外鞘的保护下撤出颈动脉。在收回后发现,大约有2/3的网篮中都包含栓子的碎片。
Donepezil可治疗血管性痴呆
许多血管性痴呆患者都表现出胆碱能缺乏,因此研究者推测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donepezil可治疗血管性痴呆。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Donepezil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很好的耐受性,并且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Black等对2项独立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亚分析,共包括8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均符合NINDS-AIRENS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分组接受安慰剂、donepezil 5 mg/d和10 mg/d共2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血管性疾病和其他能影响血管功能的危险因素,82%的患者有卒中史,20%有糖尿病,40%有脂质异常,99%有CT或MRI异常表现。用Alzheimer病评估量表认知功能评分(ADAS-Cog)、临床医生访视基础印象改变(CIBIC-Plus)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RDS)进行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评估。在24周后结果表明,2种剂量的治疗组在CIBIC-Plus方面明显较安慰剂组好,后者只有32%的患者从基线水平发生改变,而5 mg/d组有46%的患者发生改变,10 mg/d组为36%。在CDRS方面,10 mg/d组有显著的改变,而5 mg/d组没有。在ADAS-Cog方面,从第4周到研究结束时40 mg/d组明显比安慰剂组更好。在安全性方面,腿抽筋和恶心是最常见的副作用。昏厥在10 mg/d组最为常见,但其发生率也低于10%,各组之间心动过缓和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没有差别,但安慰剂组的TIA或高血压问题更常见。
Black指出,这项研究说明donepezil可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总体功能显著改善,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卒中患者发病后24 h内血压降低可导致转归不良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最终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不过在卒中患者入院后24 h内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保护半暗带卒中的存活可能有一定意义。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入院后24 h内血压明显下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的转归较差。
巴西San Rafael医院的Oliveira-Filho等对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并随访出院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转归不良或生活不能自理定义为在随访终点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或Barthel指数评分>70。不过是否接受降压治疗,入院后24 h内收缩压的平均下降水平为28%,36%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转归不良或生活不能自理的预测因素包括:前循环卒中、非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大脑中动脉卒中、年龄、NIHSS评分高、入院时体温和血压下降程度。在多变量分析中,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为年龄(每增加10岁, OR=2.05)、NIHSS评分(每增加1分, OR=1.72)和血压下降程度(每下降10%, OR=2.82)。
Oliveira-Filho指出,转归良好者入院时的收缩压较高,最初24 h内的血压下降程度较小。不过还还指出,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总是有益的,还需要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以评估改变血压或入院后维持较高血压水平的作用。
溶栓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尽管许多患者在3~6 h时间窗内接受了溶栓治疗,但其病情仍然在24 h内恶化。到目前为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预测因素还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于那些接受溶栓治疗者。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预测其临床恶化最重要的2个因素是颅内出血和血糖水平升高。
美国克里夫兰大学医院的Leigh等对201例及时接受溶栓治疗者(tPA、尿激酶或2者联合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NIHSS对患者进行评估,转归较好定义为其评分提高4分或更多,转归不良定义为其评分下降4分或更多。在发病后24 h内,13%的患者NIHSS评分恶化,39%改善,40%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恶化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为发病后257 min,而无临床症状恶化者为162 min。血管再通是一项重要的转归预测因素,77%的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再通,对于转归良好者,再通率为91%;而转归不良者只有59%。血糖也与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为173 mg/dl,对于转归良好者,平均血糖水平为138 mg/dl;而转归不良者为173 mg/dl。血糖水平>150 mg/dl与转归不良的比数比为5.67。血糖还与死亡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即使存在血管再通,血糖每升高50 mg/dl时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就增加56%。
Leigh指出,血糖升高在缺血性卒中转归中所起的明确作用仍然不太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血糖升高究竟是临床状况恶化后的结果,还是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
MRI有助于选择卒中发病后3~6 h的静脉溶栓患者
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经批准在卒中发病后3 h内的患者进行静脉rtPA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并不能在3 h溶栓治疗窗内到达医院。对于那些发病后3~6 h的卒中患者,rtP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需要进一步研究。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对于这一类患者,通过MRI检查对其风险益处比(RBR)进行评估后,对RBR较好者进行静脉rtPA治疗是有益的。
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Kuelkens等对133例急性幕上脑缺血进行了研究,其中89例在发病3 h内治疗,44例在发病后3~6 h治疗。对于后者,研究人员根据MRI上存在PWI-DWI不一致区来指导静脉溶栓治疗。这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别。在至少随访3个月后,3 h治疗组无残疾或仅有轻度残疾(Rankin量表评分0~2)者为49.4%(44/89),而3~6 h治疗组为63.6%(28/44);两组的有症状颅内出血率分别为5.6%(5/89)和4.5%(2/44);死亡率分别为15.7%(14/89)和4%(2/44)。
Kuelkens指出,这项研究明确的证实,静脉rtPA溶栓治疗对于经过选择的发病后3~6 h的卒中患者是有益的,其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增高,MRI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工具。
静脉移植人神经干细胞可促进大鼠卒中后功能恢复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在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慢性期静脉移植到其体内的人神经干细胞(NSC)可选择性的迁移、分化和诱导功能恢复。
为了确定卒中后缺血核心区的功能缺损是否能够改善,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医院的Chu等进行了一项动物试验。在成年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90 min后28 d,将人NSC通过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然后每周进行功能测试共8周,并在第5周和第8周进行组织学检查。对10只正常大鼠、12只缺血大鼠和14只缺血后NSC移植大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SC选择性地向损伤区域迁移并分化成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迁移的NSC围绕在梗死卒中周围,在第56天在梗死皮质周围分化成神经元。三组大鼠在第28天的功能缺损有显著差别(P<0.01),而NSC移植大鼠的功能评估明显优于缺血大鼠(P<0.01)。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试验再次证实了NSC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
吸烟和可卡因是中青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吸烟、可卡因和高血压是中青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性增加。
这一结果来自于正在进行的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的出血性卒中计划的亚分析。它包括美国44家医院1 714例18~49岁的患者,在过去30 d内发生SAH,无卒中和脑部病变史。研究人员通过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动脉瘤破裂,最后的分析包括312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和618例年龄、性别、种族相匹配的对照者。结果表明,病例组有65%的患者吸烟,而对照组仅为30%,吸烟者发生SAH的危险性增加3.66倍。病例组过去3 d内有3%的患者吸食可卡因,而对照组为0%,吸食可卡因是SAH的危险性增加24.97倍。另外,高血压使SAH危险性增加2.22倍,低体质量指数使SAH危险性增加77%,而一级SAH家族史和受教育程度低分别使SAH危险性增加3.32倍和2.37倍。
研究人员认为,应该通过公众教育使那些中青年的吸烟者和吸毒者认识到其危害性,这样可有助于预防SAH。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诱导低温过程中的抗寒战治疗
寒战引起的发热可能会超过血管内导管诱导的降温作用,从而影响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低温治疗。由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控制方式的困难,以及通常需要全麻和插管来抑制寒战,所以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一直收到限制。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不必进行全麻和插管,采取积极的抗寒战治疗就能获得血管内低温治疗时的目标体温。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Lyden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插管的情况下进行血管内体温控制诱导低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包括13例男性和5例女性,平均年龄66岁,均在发病12 h内,平均NIHSS评分均≥4分,开始降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发病后7.7 h(3.3~16.6 h),其中有5例患者在tPA溶栓治疗后进行低温治疗。采用通过股静脉放置在下腔静脉的血管内降温导管诱导低温,利用体表加温、丁螺旋酮和度冷丁进行抗寒战治疗。8例患者在33℃的目标体温维持12 h,另外10例患者先降温12 h,复温12 h后再降温维持24 h。结果表明,在应用低剂量度冷丁抗寒战方案的8例患者中,获得的最低耐受体温为34.8℃~36.7℃(平均35.6℃),而另外10例进行更积极的度冷丁抗寒战方啊哈的患者,获得的最低耐受体温为33.0℃~35.4℃(平均33.8℃)。无1例患者需要插管控制寒战,无明显的操作装置引起的出血或感染并发症,但24 h降温组的副反应增加。
Lyden指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无需插管的情况下进行低温治疗,甚至在tPA溶栓后仍然可以进行,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应该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低温治疗可减小梗死灶体积
血管内低温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在无生命支持的清醒患者中应用,因此这项技术适用于许多卒中患者。它可迅速诱导低温作用,提供和维持精确的目标体温。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新型的热交换导管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内低温治疗,在达到并维持低温24 h后,具有减小梗死灶体积的趋势。
美国克里夫兰医院的Krieger等对40例发病12 h的中到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6岁,平均NIHSS评分为14.8分。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18例进行低温治疗,从发病到低温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8 h 59 min,另外22例体温正常。利用通过股静脉放置在下腔静脉的导管诱导低温,维持33℃的核心体温24 h,检测核心体温和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度冷丁、丁螺旋酮和升温毯抑制寒战。分别在进入研究时、第3、5和30天进行临床评估和MRI检查。结果表明,低温治疗组有13例患者成功进行降温,到达目标体温的平均时间为77 min,由于导管放置问题和(或)寒战,有5例患者未能获得或维持目标体温。对于获得最佳低温治疗的患者,梗死灶平均增大72.9%,而对照组平均增大108.4%,这说明血管内低温治疗有抑制梗死灶增大的趋势。
脑损伤程度可预测卒中后痴呆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卒中后痴呆的发展与最初和累积的脑损伤程度有关,提示努力预防卒中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PROGRESS是一项卒中二级预防中对以培哚普利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进行评估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新西兰奥克兰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Anderson等对PROGRESS中有脑血管病史的6 105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在1995-2001年的随访期间,每年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对患者进行筛查,有1 580例筛查阳性的患者可能有痴呆,其中26%最后根据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确诊为痴呆。结果表明,发展为痴呆的患者的年龄明显较大,平均为69岁,而无痴呆者为64岁(P<0.000 1);痴呆患者的收缩压明显较高,平均150 mmHg,而无痴呆者为147 mmHg(P<0.001);痴呆患者的基线MMSE评分明显较低,平均为24.2分,而无痴呆者为28.2分(P≤0.000 1)。多变量分析表明,对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校正后,进入研究时有出血性卒中的患者发生痴呆的危险性增加80%,而发生多次卒中者的危险性增加2.1倍。遗留有残疾者发生痴呆的危险性增加50%,基线MMSE评分较低者的危险性增加30%。
急性卒中早期血压改变与转归密切相关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的重要性仍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较高的血压可增加脑血流,因此是有益的;而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升高的血压能导致更多的并发症。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甘氨酸拮抗剂神经保护(GAIN)研究的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是比入院时基线血压更好的一种转归预测因素。
作为GAIN研究的一部分,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Lees等对1 455例用甘氨酸拮抗剂gavestinel治疗的卒中患者进行了分析,平均年龄70岁,平均NIHSS评分为13分,平均血压为157/87 mmHg,MAP为111 mmHg,29%的患者有房颤,54%有高血压,18%有糖尿病,19%为腔隙性卒中。在对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MAP从基线水平升高是血压方面惟一与30 d和3个月转归相关的因素。当MAP增加超过30%时,患者在发病后30 d和3个月Barthel评分更差的比数比(OR)分别为2.10和2.39;NIHSS评分较差的OR分别为2.74和2.87。MAP的加权平均数是可影响3个月后转归的惟一指标(OR, 1.14)。当采用加权平均数时,各种OR值均显著减小了,多变量分析表明,NIHSS评分较差的患者的OR为1.12,Rankin量表评分更差的OR为1.2。
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提供J形曲线图,后者是一种图解,说明在血压下降的开始阶段患者的转归会得到改善,但当降至某一点时,转归恶化的危险性开始增加。所以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基于目前的发现,还不能得出一个可预测患者转归的具体的血压值,只是说明血压升高是一个有害的征象。
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绝经后妇女卒中危险性
据美国卒中学会第28届国际卒中会议报道,不管是否存在高血压,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都能够增加绝经后妇女的卒中危险性。
妇女健康研究所(WHI)进行了一项激素替代治疗对妇女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健康有害,特别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所以被迫中止,而单独应用雌激素的研究还在继续。美国纽约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Smoller等对这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目的是检测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与卒中的关系。共包括8 506例50~79岁的绝经后妇女,均接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为服用安慰剂的相同年龄的8 102例妇女。虽然Smoller还考虑到年龄、种族、血压和其他基线卒中危险因素,但对于这些,WHI的数据中并没有详细的记录。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生133例卒中,对照组有93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50~59岁的妇女卒中危险性显著增加70%,而70~79岁者危险性最小,仅增加26%。对于那些无任何心脏或血管病史的妇女,激素治疗也会使卒中危险性升高40%。
因此Smoller认为,对于所有绝经后妇女,不管她身体健康还是有高血压,不管年龄多大,联合激素治疗都能增加卒中危险性。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研究结论,妇科学家Goldstein认为,这项新的分析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它缺乏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信息,特别是那些血压正常的妇女。他指出,这项研究没有说明这项妇女是否有高胆固醇、吸烟或肥胖等,不管是否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这些因素都能够增加卒中危险性。除非研究者能证明这些因素都不存在,否则就不能将激素治疗与卒中危险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