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4:20
第29课  珍惜粮食
1.知识精粹
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还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吃,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准则之一,亘古未变。吃的来源是什么?粮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食粮。我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华夏自古重节俭,珍惜粮食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更是一名合格公民应尽的义务。
2.主题插图
建议安置一幅世界粮食日宣传的漫画。
3.典型事例
2004年“十一”前夕,某中学发生了这么一件事:3名十五六岁的女生嫌炊事员给她们打的米饭不如男生多(在该校食堂,主食是无限量供应的),一次次要求炊事员加饭。当每个人盘中的米饭已经高高地堆成了尖时,像是为了示威,3个女孩一起得意地将米饭倒在了地上。炊事员见状批评她们浪费,女生们振振有词:“怎么,我们已经交过伙食费了,浪费也是浪费自己的,你管不着!”
事后,校长找3名女生逐一谈话,虽然最终她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在话语中表现出的那种对粮食的鄙夷和对浪费的不以为然,让校长感到忧心忡忡。
(据《河南日报》报道)
随着时代发展,吃饭似乎已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生活中出现很多肆意浪费粮食的现象:宾馆里、饭店中,许多未曾动过的高档饭菜被倾进下水道;垃圾桶、废品袋中,躺着整包的面包、饼干……。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那么,学校食堂里那些满身脏污躺在地上的馒头又是谁的“杰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字字、一声声包含了几千年来多少百姓的血汗和心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
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要“俭朴为荣,奢侈为耻”。而西晋武帝时太尉何曾每天吃饭要用一万钱,还说菜不好没法下筷子。他的子孙奢侈之风更严重,每顿饭必须要有山珍海味,一天吃饭要用去两万钱。最终他们家都一个个败落了。殷商时,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极端奢侈,终于导致国破家亡的命运,证明了奢靡以亡国、节俭方兴邦的道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处处以身作则讲节俭。毛泽东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上一粒米,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即便是盘子里剩的菜汤也要用开水冲一冲喝掉。受他的影响,身边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这种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的确,捡饭粒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却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层次。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水、肥、林草植被等)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日本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地球上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往往是从小善小恶发端的。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必须要懂得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道理,从珍惜一粒米开始,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人生。
当今社会,人们对珍惜粮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为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我国政府还确定将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在美国,也有不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通过吃“忆苦饭”、上“要饭课”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学习珍惜粮食和同情穷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带回家。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4.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现代格言]
5.情境体验
假如你是小张……
小张和小王两名同学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吃了一会儿,小王说:“我吃好了”。小张一看,小王碗里还剩了一些饭菜,就对他说:“你饭都没吃完,不珍惜粮食,浪费啊!"小王把碗推给小张:“你珍惜粮食,你不浪费,你来吃嘛!” 小张一下楞住了。
有的同学过来劝小张:“看你的了,你觉悟高,就把小王的剩饭吃掉吧。”
也有同学给小张提议:“你先把自己的饭吃完,然后把小王剩下的饭打包回家喂狗吃。理由很简单,人与动物是一家人呀。”
……
亲爱的同学,假如你是小张,想想看,你该怎么办呢?
课后练习题
一、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经常出入高档酒楼的国家干部语出惊人:“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费,叫刺激消费!”他还告诉记者,“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早就过时了。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位“经常出入高档酒楼的国家干部”?假如这位记者要当场反驳这位干部的“高见”,你替记者写一份发言要点。
二、算一算
节约一粒米是少,可就全国来说,按13亿人口计算,加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按每斤米约18300粒算,请你算一下: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每天可节约多少斤米?一年又可节约多少斤米?
三、开展一次校园调查
1、调查目的
了解所在学校是否存在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
2、调查分工
全班分成个调查小组,分别调查以下专题。
(1)利用就餐时间在学校食堂观察记录浪费粮食的人数、次数(单位时间内,如半小时),找这些同学中的若干个进行采访,采访提纲主要包括:扔的原因、对浪费的看法、家庭经济状况等。
(2)到食堂采访炊事员,了解每天学生浪费粮食的数量情况,制一张月、年浪费粮食统计表。
(3)到学校便利店了解一下学生浪费粮食制品的第一手材料,给同学算一笔“经济帐”。
(4)找老师、学校领导,请他们谈一谈对学生浪费粮食的看法。
3、调查实施
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分头进行调查。要求做好记录,并整理成书面材料。
4、召开一次以“向浪费粮食现象宣战”为主题的班会,交流各组调查结果。
5、向全校同学发出一份“珍惜粮食”倡议书。
四、家长的思考题
一对流浪的母子,好几天没吃到东西了,母亲饥肠辘辘,孩子嗷嗷待哺。很偶然的,她们得到了一点吃的东西。看看眼前这点食物,再看看可怜的孩子,她不知道,是自己把食物吃下去,还是宁可饿死也要把食物留给孩子……
1、假如您是这位母亲,您该怎么办?请您帮助孩子认识一下粮食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2、您的家庭里有不珍惜粮食的情况吗?您认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呢?
6.资料卡片:
卡片一: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1981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2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3年: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Women in Agriculture);
1985年:乡村贫困 (Rural Poverty);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Fishermen and Fishing Communities);
1987年:小农 (Small Farmers);
1988年:乡村青年 (Rural Youth);
1989年:粮食与环境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1990年:为未来备粮 (Food for the Future);
1991年:生命之树(Trees for Life)。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相关性的认识。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992年:粮食与营养 (Food and Nutrition);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Harvesting Nature's Diversity);
1994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以强调全球缺水的严重状况和合理用水的必要;
1995年:人皆有食 (Food for All);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Fighting Hunger and Malnutrition)。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唤起国际社会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为在本世纪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斗争;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Investing in Food Security) ",以敦促世界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积极行动起来;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Women Feed the World);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Youth Against Hunger);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A Millennium Free from Hunger);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Fight Hunger to Reduce Poverty);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Water: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2003年:共同努力创建战胜饥饿国际联盟;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卡片二:一组关于粮食的数据
地球上有25万多种植物,其中有3000种被人类作为农作物试种过,只有300种被试种成功, 100种用于大规模耕种。人类的粮食绝大部分只来自8种植物: 小麦, 稻米, 玉米, 大麦,燕麦, 高粱, 小米和黑麦。每年全球8种谷物的总产量为15亿吨。如果全球停止生产粮食, 世界存粮只能维持40天左右。
在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全世界每年都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到2003年已经降到8613.4亿斤,比1998年减了16%。五年累计减少粮食5056.4亿斤。而同一时期人口增长却增加人口4466万,相当于欧洲德国、法国两个国家的人口数之和的三分之一。粮食人均量也由1998年的822斤降到2003年的666斤,相当于回到了1981年前的状况。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由30.7%下降到3.1%。中国还将需要10年时间才能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