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会抑制 忌冲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15:01

家庭教育要会抑制 忌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08:53  《幼儿》 爱要有的放矢 不可盲目冲动

  事例回放:当小玉用哭来表示心底的不快时,奶奶觉得好奇怪,于是开始教训起孙女来,从超市到回家的15分钟的路程,奶奶特别抓紧时间,恨不得每分钟讲300句话来教育孙女。一回到家,小玉跑回自己的房间,确切地说是和奶奶共用的房间,“砰”地把门一关。这等于火上浇油,奶奶想也没想就推开门,冲着小玉就不停大声吼起来。小玉用双手堵着自己的耳朵,跺着脚跑开了。奶奶突然感到自己几十年半边天的地位动摇了,为什么辛辛苦苦伺候一家老的小的,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奶奶又如以往一样拉开了声讨的序幕:“你怎么跟你妈一样忘恩负义!”此时的小玉,开始捂着耳朵,跺起脚来,似乎要把楼板跺穿,边跺脚,边歇斯底里地喊叫起来。

  爷爷向我描述这一切的时候,我的心揪得紧紧的,为老人和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担心。

  很多孩子从小没人教过他们正确表现自己的情绪。一个不会表达自己感情受伤的孩子,表现出的就只是哭闹、烦躁、暴力、反抗、逃避,以至于无数惨剧发生。

  迷失的空间

  空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每个人都很需要、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这只是我个人关于空间的一种比较宽泛的理解。

  为什么孩子需要个人空间?当问这句话时,我突然想到女儿和我关于给蝴蝶兰浇水的话题。当女儿问我为什么不能每天都给蝴蝶兰浇水时,我告诉她:“因为蝴蝶兰需要时间去吸收水份和足够的休息去成长。每天浇水会让有的植物吸收不了,会把它们淹死的!”

  植物的生长是需要空间的,动物的生长也是需要空间的,连发酵一团面也需要时间和空间,更何况孩子的成长。蒙台梭利博士把儿童的心灵比喻为心灵胚胎,她说:“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既然儿童是个谜,需要时间秘密地去完善他们自己,空间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纵观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法,一再强调成人不要压抑孩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给他们时间自己去观察、摸索,耐心地让他们去重复。其实谈的就是有关成长空间的问题。

  国外的小朋友从小就接受一种尊重对方个人空间的教育,特别是在幼儿阶段的各种兴趣课程上。教育者把空间形象化了:伸出你的双手,伸展到最大限度,然后转一圈,以不触到别的小朋友的手为宜,双手上下左右移动再转一圈,感到自己在一个很舒服的泡泡里面,这就是你的个人空间,在做韵律游戏的时候,尽量保持不要打扰破坏对方的“泡泡空间”。

  不知国内是怎样教导孩子们尊重自己的“泡泡空间”与对方的“泡泡空间”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多数的家长们坚定地认为,他们和孩子是亲密无间的!1.在生活上,不给孩子动手的空间。饮食起居,父母全包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孩子长到六、七岁饭喂到嘴边也不知张口,非得喂饭人用勺子去碰嘴唇。

  2.在学习上,不给孩子动脑的空间。每项学习都需要孩子动脑,怎么说孩子没动脑的空间呢?每项学习都是硬式的灌输法,无以计数的各种培训班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跟拉车的驴与赶场的猴子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发明创造是从培训班上学来的吗?

  3.在娱乐上,没有孩子想象的空间。丰富完善的玩具没有留下一点空间让孩子去想象。

  4.此外还有我前章所讲过的“选择”,孩子们没有选择的空间。

  5.思维的空间——害怕孩子独处。宁愿选择让孩子看电视,以为孩子独处是浪费时间。他一个人在房间干吗?

  6.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除了学习、听话、吃饭、喝水、冷不冷之类的话,家长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

  好多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去爱护动物,去和小朋友自由相处,去仔细感受身边每个人的美好和向往美好品格的机会。诚实、爱、宽容、理解、互助、同情、谦虚、尊重……似乎成了外星人的语言。

  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寻求身体和思想上的独立。他不关心其它方面的知识,他只想自己学习知识,吸收周围世界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当我们给予儿童自由和独立时,我们是在给予一个不停劳动的工作者自由,他们不工作就无法生存。这一规律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阻碍这种规律的发展就等于倒退。

  ——玛利亚·蒙台梭利

  现代人特别喜欢空间这两个字:网络空间、卡通空间、梦幻空间、健康空间、隐私空间、超高空间、免费空间等,见到空间就想进,见到空间这两个字就放松!是否现代人有空间饥渴症?这个空间饥渴症,是否和童年的经历有关?失衡的冲动与抑制

  不能在冲动和抑制之间找到平衡,是病理学一直在研究的一个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我们在“正常人”身上也常会发现这种情形,尽管其程度没那么严重。

  ——玛利亚·蒙台梭利

  如事例回放所述:小玉的奶奶不爱小玉?当然不是,可以说小玉是奶奶天底下最疼最爱的人。那为什么差点把小玉逼疯?原因就是当奶奶发起怒时,冲动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生气就像是惯性作用,一泻千里。原因之一:奶奶觉得她对孩子的批评是重要的,必要的,她有责任去说。其次,当说到一定程度,自己的焦虑、不满、愧疚,把自己的抑制之闸给冲开了,一发不可收拾。其三,也许奶奶根本没想到她需要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其实,这种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心情好的时候,看孩子哪儿都好。心情不好时,看孩子哪儿都不顺。对孩子任意怪罪,精神上的处罚与身体上的处罚已是习以为常,殊不知,这是对孩子一种极大的伤害。

  一个被坏情绪污染和伤害的孩子,心灵是没有一刻平静的,孩子会表现得烦躁、好动、难以平静、无所适从,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房间。他们不知该做些什么,也不知该从哪儿做起。感到不快乐、生活没有意义的情绪也许会陪伴他们终生!

  不会输导、转移、发泄自己情绪的孩子,会表现出依赖、胆小、麻木或敏感、记忆力差、意志力薄弱、自虐,另一种则表现出顽皮、反叛、暴力、虐他等。

  经常看见某些高校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他们从小不敢懈怠地刻苦学习,直到考入名牌高校了,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自杀?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冲动和抑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

  难以抑制的冲动常常把我们的脑子搅得一片混乱,没有条理,失去判断能力。

  冲动使罪犯作出危害他人的行为,它同样使正常人经常为那些轻率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而后悔!

  ——玛利亚·蒙台梭利

  冲动人人都有,但并不一定人人都有可能犯罪,原因就是人的意志力是可以控制住冲动的,理智的人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骑手,冲动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理智就是他手中那看起来不起眼的缰绳!

  为了使我们的理智的缰绳能控制住冲动这匹不驯的野马,我们需要训练我们的意志:坚持不懈是意志的基础;付诸行动是意志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意志不能代替孩子的意志,而对孩子意志力的训练,则需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通过自由交往、选择,达到训练他们意志的作用,如:看电视,只要作业做完了不需要在看电视之前征求大人的同意;同伴之间交往学会礼貌、谦让、尊重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锻炼他们的意志,使冲动与抑制趋于平衡;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的意志,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等;适当的韵律体能运动对意志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