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吕家河——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11:44
     丹江口吕家河——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吕家河民歌村:座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南侧官山境内,属武当山南神道景区一部分,面积18平方公里,182户、749人。会唱2个小时以上的歌手85人,其中有4人能唱千首民歌。目前已经搜集整理民歌歌词5000余首,民歌音乐曲调79种。从整理的内容看,吕家河民歌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文化的底蕴;二是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三是武当山道教文化建设的副产品(全国民歌大荟萃);四是宗教信仰、文化旅游的辅带物(对武当民歌的持续补充);五是土生土长的民歌。它展示了南北交界的一种独特音乐结构模式,称得上中国民族音乐的罕见奇观。吕家河民歌,从曲调上看,量大。.它以江南曲调、孟姜女调、东北北方小调、五更调、剪剪花、陕南、河南、小调为主,包含戏曲唱腔和湖北地方的一些民间小调,表现了音乐曲调的丰富性。通过音乐美学、演唱手法、歌手气质,在风格处理上形成了当地音乐的唯一性。从演唱风格上讲,歌手演唱起来,咬字清楚,吐词有力,演唱刚劲,总体上偏重于北方风格;从音调上讲,根据不同体裁的音乐,有不同风格的音调,计80余种;从演唱质量上讲,节奏、音型比较清楚,听音清晰,优美动听。       武当后山崛起了一个“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武当后山,以天柱峰为基点,呈现扇形向南展开,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这里全是高山大岭,涧谷河流,南山神道就在这峰岭涧谷里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地延伸着。由于在元代与明代,官府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修建皇室家庙,便要选择风水宝地作为官家的“指挥中心”,这里住着吃皇粮的做官人,因此老百姓便称这地方叫“官山”。 
    吕家河民歌村座落在武当山南神道旅游线的崇山峻岭中,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山势陡峭,云雾缭绕,田园锦绣,河水长流,观看那雄中含秀的景色,把江南江北风光齐收眼底,犹如一朵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奇葩,给人一种神秘奇异的感觉。据民歌村的发现者,丹江口市民间文艺家李征康先生介绍,吕家河村全村182户,751人,能唱2小时民歌者85人,占总人口的11。3%,民歌手最高年龄90岁,最小年龄5岁,其中有4位歌手能唱民歌千余首,被人们誉为四大歌王。 
    1999年民歌村被发现以来,先后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一、二、四、七频道、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深圳电视台、香港《大公报》、上海《文汇报》等海内外100多家新闻单位先后做了报道。来自北京、四川、武汉等有关专家、学者前来采风。新华社以“中国民歌之都”的长篇通讯向全国报道。 
    2000年,加拿大、德国、秘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访问。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佐佐木伸一行先生到吕家河研究人类学,临别时留日文诗一道:
    古国大唐是中华,
    神州六月遍地花,
    采风三访吕家河,
    山村古韵“颂风雅” 
    他将吕家河民歌与我国《诗径》中“风雅颂”相提并论,评价之高,让人耳目一新。 
    为了研究吕家河民歌文化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最先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接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成立了“吕家河民歌研究课题组”并整理出版了《吕家河民歌集》。北京大学将吕家河作为学生实习基地,陈连山教授先后4次带学生到该村实习,2007年5月,吕家河歌手还到北大和师生交流民歌。关于吕家河民歌研究的论文集--《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研究》、《武当后花园南神道探秘》等论著也先后出版。对于吕家河独特而丰富的传统资源,来自来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吕家河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态,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化石”、是“民间文化的奇迹”。随着海内外专家学者进入吕家河开展研究,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多角度报道,吕家河---这座原本宁静的小村庄,一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更被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1999年前的官山是个什么样子? 
    民间文艺家李征康: 1999年官山镇政府还是用的摇把子电话,政府一个月的电话费不超过200元,住宿条件,政府客房,只有2个房间,4张床,一晚上5元钱。到吕家河村,当时去一个桑塔轿车,老百姓都要围着看几个小时。1999年、2000年我带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去官山,学生们把镇上的矿泉水买完了,原来一个夏天镇上拉一拖拉机啤酒就够了。 
    官山镇正科级干事冯万众:1999年前我们镇不少村的老百姓点的还是松亮子,煤油灯。机关上用的电是靠袁家河上游有一个夹马洞水库发的电,大家形象地称其为是“三求”电站,即“关点水满求了、放点水干求了,用下灭求了。”偏远的群众都还是用的桐油灯。 
    官山镇的不少干部说,在1999年前,提起官山,给人的印象就是山大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留不住干部,留不住老师。小伙子难找对象,姑娘纷纷朝山外嫁。 
民歌给官山带来了什么? 
    1999年吕家河民歌村被发现后,8年来,民歌给官山带来了什么? 
    吕家河村支部书记唐善明:民歌村1999年被发现后,首先是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01年湖北省副书记王生铁也亲临民歌村听民歌,十堰市、丹江口市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到民歌村听民歌,获得了各方面的支持,引来了项目,引来了资金,促进了不仅是吕家河村的发展,而是带动了整个官山镇的发展。随着吕家河村通电、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不少村民家中都有了电视、电话、手机,吕家河过去不通车,只有6公里的简易土路。1999年,民歌村被发现后,2001年修成了丹江口市第一条通村柏油路。2004政府投资220万元,修建了吕家河到田畈的12.5公里,铺设了柏油路,吕家河村各户门前基本都通了泥路,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交通条件的改善,给我们附近几个村带来带来了的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过去许多农副产品因交通条件差,不便拿到六里坪、老营、十堰等市场销售,现在这种善已经大有改观,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得到提高。提高了我们官山的的知名度,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自1999年以来先后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到百余家中外新闻媒体到此进行新闻采风。现在全村修建沼气池80余口,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随着吕家河村通电、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不少村民家中都有了电视、电话、手机。 
    吕家河村歌手姚启华:民歌村被发现后,我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头子先后8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还到过武汉、北京等地表演民歌。我们有了专门的民歌表演班子,现在整个官山办红白喜事儿,请唱民歌已经成了不成文的习俗,这在原来是没有的。不仅在家乡唱,我们还到房县、六里坪等地唱,不仅挣到了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民歌得到了传承。 
    官山镇党委副书记刘建平:我是1999年调到官山工作的,民歌带来了整个官山的经济发展,随着大量的游客涌入,官山的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吕家河村民陈兴合、陈兴华几户办起的农家乐,每户每月至少要接待100至200人,一年就有尽收入5万元以上。仅养土鸡子一项,前年、去年政府鼓励全镇老百姓大量养殖,一年目标10只,但是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供不应求。现在官山一斤土鸡卖到12元,就这儿还买不到,眼下到官山吃土鸡子还真有一点困难。据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平均每天有9000人到吕家河村浏览观光,引来了北京、武汉的老年人。 
    官山镇党委书记、镇长陈信斌:我们官山镇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旅游做文章,围绕旅游抓致富产业,除了鼓励农民大量养鸡、养猪、种植本地特色的蔬菜外,我们已发展薄壳核桃4.5万株、7.78万柿子,环武当山旅游,建立百里千亩杂果长廊,打通到房县白河乡公路,和千里房县联为一体,使官山成为丹江口市的旅游大镇、旅游名镇。 
    2007年6月13日,官山镇政府与十堰有恒置业公司签约,联合开发武当山南神道景区旅游资源,计划总投资过亿元,力争用3至4年的时间将官山武当南神道景区建设成为4A级风景区。  
按照规划,南神道建设内容包括入口大门、民歌博物馆、民歌主题度假村、公社食堂、泰山庙、民歌堂、民俗一条街、民歌式农家乐、双龙潭、柳阴河堤、农业观光园、药业观光园、万亩桃园、古庙“新楼庄”、新楼庄度假村、桃源亭、天书谷、田畈区、休闲茶座及商亭、文化广场、纪念品街、滑道等20余个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分三期开发。第一期开发包装吕家河村各景点;第二期提升吕家河——田畈公路等级,并在沿途包装部分景点;第三期在田畈村修建“民俗村”,完善田畈——武当山的栈道及峡谷景点。届时将形成“吕家河——武当南神道景区——武当山”环形旅游线将初步形成。同时,由于南神道位于武当山与神农架之间,从武当山经南神道到神农架只有150公里,以吕家河民歌村为龙头的武当南神道景区将融入全省“两江一山”的黄金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