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阳光拒绝中庸 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43:35
 趋势投资就像一门功力,练会了就行,如果继续练下去容易走火入魔,本末倒置。
  熟悉他的人都说,这个2009年的新科私募冠军不是一天炼成的。
  他是价值挖掘者,八成精力用来选股。他在券商研报和基金之前发现"好票",所以,可以比别人早一步布局。
  他也是技术分析高手,善用波段和轮动,但他说,趋势分析从来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要本末倒置。
  他拒绝中庸,说,只有顶尖高手才能立足私募,公募基金经理排在中间位置可以升职收钱,但阳光私募跑在中间就会被淘汰。
  他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坚持每天写操作记录,一直写到2007年从来没有中断过。大盘处于什么阶段,应该注意哪些板块,未来做哪些展望,他都有分析。这些不懈造就了他敏锐的市场感觉,也成就了他的冠军之位。
  太阳底下无秘密
  与同一圈子的相比较,罗伟广发现许多人在原地踏步,而自己总是能够走得稍快一点,他胜在善于总结规律。"投资必须相信规律,虽然规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不相信规律,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2009年7月10日,本报记者曾采写了《新科私募冠亚军看淡8月股市》,当时位居阳光私募亚军的罗伟广表示:看空三季度股市表现,但操作上"换股不换仓",通过防御性蓝筹股组合来降低风险。
  罗伟广的判断应验了:2009年8月4日沪指达到3478点,此后长达9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冲过这一高点,而大盘在3000点盘整之时,以消费股为代表的防御板块崛起,比如青岛啤酒(36.13,0.14,0.39%)的涨幅高达40%多。
  2009年大盘的涨幅是一倍,罗伟广的收益是两倍,他说其中一部分超额收益正来自于对大盘高低点的把握和对热点板块轮动的把握。
  "盘顶和盘底都有自己的语言,读懂盘面语言是做这一行的基本功。我采用权重股判顶法:蓝筹股的拉升加上防御板块的炒作,量能的放大,基金和散户的乐观等等,就预示着顶部到来;而底部有几个必要条件:必须缩量,量缩的幅度是前期高点的30%左右,这是经验数据指标,第二,必须伴随银行地产为代表的指标股暴跌,后来提前大盘止跌,这个是非常准的。"罗伟广说。
  "相对高点顶部出来,相对底部进去",让罗伟广获得了部分超额收益,但他认为更厉害的方法是,要跟随热点切换。"我将中国股市分为三个主要的板块:防御性板块、小盘股、大盘股,热点就是在这三者之中轮换,很清晰,比如小盘股涨一段后,大盘股就会跟进涨上去,或者相反。当大盘股、小盘股都涨过之后,防御性板块就会最后涨上去,这是套路性的规律。"
  虽然并不依仗趋势分析去赚钱,但罗伟广在投资时还是顺应市场的大趋势。他说,如果在去年4月份发现了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他是不会买入的,因为此时市场风格是从小盘转移到大盘了,逆势而为就会贻误战机,还不如将这只股票纳入股票池中,等待时机。
  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到底孰优孰劣?争论了上百年也没有答案。但罗伟广认为,趋势投资有它的弊病,"趋势分析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能喧宾夺主。右侧交易、趋势投资者得不偿失,他们多数只能做到中流水平。而很多高手都是做左侧交易。"
  因此,罗伟广说,"趋势投资就像一门功力,练会了就行,如果继续练下去容易走火入魔,本末倒置。"罗伟广认为,一只股票应该先看基本面,再看图表,如果两者指向一致,则上涨的可能性大,而不是先看图表,再看基本面,或者仅看图表就决定买卖。
  坚决"非主流"
  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价值投资前所未有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现在整个市场几乎都在大谈趋势投资,但罗伟广不怕做"非主流",依然扛起价值投资的大旗。
  罗伟广成了少数派,但他丝毫不在乎。他说,"我之所以能跑得快一些,是因为我的性格,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不从众的人,不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而我身边很多人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他们有些想法本来是很高概率的事情,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初衷。"
  罗伟广认为,性格,是刺刀见红时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其他很多东西人们可以通过学习,锻炼获得,而往往在真正兵刃相见的战场上,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就会成为影响战斗成败的真正因素。"
  价值投资落到最细节,最微观之处,就是选股。因此,罗伟广把自己80%的精力都用于调研,"调研对创造超额收益具有最主要的贡献,因此我会花绝大部分精力;而这个又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就是靠跑腿,靠勤奋。"跑了十家上市公司,可能真正能够投资的只有一家,"有时候连续三个星期,天天做两三次飞机;有时候早上在北京,中午在上海,下午就在广州,我也觉得挺累的。"但他觉得,虽然累,还是值得。
  根据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罗伟广总结,具备以下三种条件的股票往往能够带来超额收益:一是估值比市场合理估值低一半左右。如市场合理的估值为25倍,出现了12倍估值的股票,这就说明存在着翻番的可能,如果市场稍热一点,翻番是很轻易的事情;二是当出现一批低于市场合理估值股票时,通过横向对比,选确定性高和市场主流认可的股票,上涨可能就更容易确定;三是买入时机的确定。要考虑个股基本面是否已经开始慢慢兑现。
  还有一个大条件,就是市场风格,比如,2009年4、5月时,即使发现一个很好的小盘股,他也不买,因为当时热点在大蓝筹,应该顺势而为在大盘风格中选股才能事半功倍。
  罗伟广说:"这个行业很多人不去调研,感觉看看别人推的股票就足够了,这样的确也可以生存,但却不能做到足够优秀,只有在市场前面发现好股票,走在券商和基金前面,才能提前布局。"
  具有强烈好胜心的罗伟广,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先于市场发现股票。他说:"刚开始起家的时候,完全靠自己去发掘好股票,现在有名了,很多人也给我推股票,但我还是希望自己挖掘股票,这样才有满足感。"
  与趋势投资相比,罗伟广认为,价值投资才可以管理大资金,可以稳定前行。"找10个调研能力跟罗伟广一样的人不难,如果管理规模上了100亿,我只要扩大我的投研团队即可。调研的方法可以复制的。"
  "罗伟广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配置这些股票。我们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十多年,知道市场的喜好,知道市场可能过一两个季度会喜欢什么,这个是研究员替代不了的。"因此,随着新价值的壮大,罗伟广的角色就转为策略分析师,而研究员就是行业分析员,罗伟广根据市场的趋势对研究员提供的股票进行配置。"就好像原料都有了,现在就是看什么时候炒什么菜。"对这样的安排,罗伟广似乎胸有成竹。
  市场标准不能缺失
  今年被券商定义为"最复杂的一年",许多2009年末坚决看多的券商口风又转向看空。罗伟广对大盘的分析和个股情况有他自己的独立见解:
  "3000点之下要坚定加仓,2800点要满仓。"他判断,只要央行不是大力收缩流动性,就不会使市场估值跌至15倍, 2800点相对2011年的动态市盈率还是13倍,相对2010年的动态估值为15-16倍。
  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摇摆,罗伟广毫不客气地将此种现象批判为"标准缺失"。"大盘在6000点时,他们说日本当年牛市之时给予的估值可以有80倍之高;而当股指跌至1800点之时,他们又套用新兴市场有5倍PE之说。这样只会给市场建立多重标准,让市场无从稳定地、常态地发展。"
  罗伟广认为,市场应该有个估值标准,"根据当前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这个标准应该是动态市盈率25倍。 2009年,中国股市之所以能涨到3400点高点,因为那时的股指对应当年的动态市盈率是25倍。"
  他认为,其实理性地看待此时的股市,形势会更加明朗。企业盈利能力渐入佳境、今年1月份有1万多亿的新增信贷,这些都是利好股市。但是,此时的市场却随着货币政策的转变而变脸,这也间接说明市场短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不理性。
  关于2010年应该如何选取个股,罗伟广认为,经过2009年股市的上涨,已经有了两轮的个股挖掘,通常第三次的挖掘会产生泡沫,选股的难度增大。他表示,如果不出意外,上半年最大的机会在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存在"暴利拐点"。
  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上,罗伟广都认为大盘蓝筹出现见底迹象。"最近对大盘蓝筹股的基本面,市场存在错判的可能,比如去年银行股的盈利是靠以量补价,今年就是价量齐升,最近银行股的股价,按2010年动态市盈率来说不到10倍,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现时投资银行股,到阶段性获得50%收益,我也不觉得惊讶。"
  从技术面上,罗伟广认为大盘蓝筹上涨的概率很高。"市场存在着向大盘蓝筹股转换的可能,因为大盘蓝筹股已经沉寂了三个季度,再不涨的概率极低,我拿着大不了损失一点时间成本。"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
  采访结束,已是暮色四合。
  从下午四点半谈到了晚上8点钟,罗伟广一直滔滔不绝,且看不出丝毫疲惫,逻辑非常清晰,思想快如闪电,经典表述总是脱口而出。
  "你一直都这么能说吗?""对我有兴趣的东西,我会滔滔不绝,但其他时候我是沉默的,我在饭桌上是没有话的,饭桌上大家说笑话,我也反应迟钝,但说我懂的东西,我会一套一套的。"
  对罗伟广来说,投资就是生活。"我从事投资工作已有十几年了,每天在我耳边听到的、眼前闪现的,都是投资,这就是我的生活。更高层次的说法是:投资是我愿意倾注终生的事业。"
  行李箱就在罗伟广的办公室,他随时准备出发。他说:"80%的时间要用在调研上,调研能力已经不成问题,剩下的工作就是跑腿。就好像相亲一般,我天天相亲,总能在合理时间相到合我心仪的对象,通过不停跑腿式调研,发掘被低估的上市公司。"
  他自称是"半个工作狂",每天有12个小时在工作,他渴望他的"新价值"做到顶尖,而不仅仅是活着。"我的看盘能力一点也不比当下的高手差,当我看中一个标的股票,我能精确地看出分时图的拐点在哪里,15分钟内在内部论坛贴出来。如果单靠研究报告推的股票,'新价值'也能活下去,但不会做到足够优秀。"他顿了一顿,加重语气说:"我就是想和全国的高手拼一拼。"
  支撑他继续勤奋的是兴趣和责任感。"如果我先于市场发现股票,就有满足感。这项工作对于我,就好像一个人喜爱一项运动,恰好自己在这个运动方面又有天分,所以,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莫大的乐趣。"在发行阳光私募之后,罗伟广觉得必须对得起投资人的信任,更要做好。
  其实对于金钱,罗伟广是"没有概念的"。 "以我的能力,加上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良好的背景,你给我100万,可能可以变到几百万,甚至市场会给我1000万或者一个亿回报,其实我也花不完,赚钱的能力比钱重要。"
  罗伟广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这与他生长的背景有关。"我小时候是在农村生活,要上山捡柴,还要去养猪、去下田种菜,但我妈是教书的,又是知识分子,这种生活环境挺混杂的。上一代吃不饱的这些人很珍惜,很努力,很执着,而我虽然不是吃不饱,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大人的这些优点。"
  这样的背景培养了罗伟广专注的性格,"我小时候没有太多诱惑,没有太多娱乐,因此可以坐得住,不急功近利,很专注。以前我要得到一样东西很难,我已经习惯了我要得到一样东西很难,我要付出很久才能得到。"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罗伟广把专注用在投资中,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他就没有间断过记录投资日志,对A股市场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把握得游刃有余。他认为,只要A股市场的特点没有变,他的方法就可以保持超额收益。
  "我赚取三部分叠加收益:一是个股价值回归的收益,挖掘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的个股,等待拐点出现;二是波段收益,因为A股散户结构造成市场容易跌过头和涨过头,我刚好可以赚取这部分非理性波动的收益;三是热点转换收益,热点转换有规律可循,大盘、小盘、防御板块转换时很清晰的。"
  罗伟广认为,中国投资者要成功,就是要走一条中间路线。"把各种方法比较容易把握的、精粹的那部分吸收进来,争取综合。单纯做技术分析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也缺少足够的因为长期持股获得成功的案例。当你学到了价值投资比较容易把握的部分,做中长线,同时掌握趋势投资比较容易精通的部分,叠加起来收益很高。"
  在罗伟广看来,投资很简单,没有必要神秘化。"从反面来讲,并不是我们这些比较成功的投资者具备了什么特殊的才能、掌握了什么超人的本领,只是我们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更理解市场的真谛、多掌握了一些中国股市的要领而已。"
  他还有个情结,就是想用他的案例告诉后来的年轻人不要走弯路,不要钻进单纯技术分析的胡同。
  他说,只要中国的股市结构没有变化,就有可能持续获得超额收益。那就是:中国依然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通过调研能挖掘到优秀的企业;二是现在中国股市组成的结构还是以散户为主,追涨杀跌,股市波幅非理性。"只要这两点不变,就存在着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但随着阳光私募力量的壮大,中国股市将走向成熟理性,超额收益将会消失,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