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学习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15:27

浅谈高中生学习习惯

 

余心红

 

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学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有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就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巨大力量。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兴趣、性格、毅力、意志、习惯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地位。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首先,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做应该做的事。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响后自觉跑回教室作好上课的准备等。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自己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甚至扰乱自己的心态。其次,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世界著名的“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曾说过:“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了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就是习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再次,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去贪玩儿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的人拖他去玩游戏,他会感到没有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锻炼身体的需要或者不得已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做梦的内容也与学习相关。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的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教授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819年11月20日晚上3个互不联系的梦造就了他生活的转折,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概念。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火炉旁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谜。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科学家在睡梦中可以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我们普通的工人、农民、商人却梦不到?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而后者没有。

二、中学生的八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知识覆盖更广、能力要求更高的高中学习内容而言,预习、听课、笔记、练习等等都是不必可少的环节。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了课前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课堂“记”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 :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比较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节课的内容;大体弄懂本章或本节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对重要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好记号或记入预习笔记。

2、          上课高效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书上有,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负担,这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高效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应。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地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分心”是注意的另一个方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力,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来,“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高效听课,是有目的听课,有选择的听课,听老师讲解、分析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思维方法,听预习时未弄清楚的内容,听老师讲解与自己预习不一致的内容,比较中去听课,思维与老师接轨、与老师碰撞,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高效听课还必须与适当记笔记相结合,记的内容与上述听的内容要相一致,“记”是略记,记笔记不是抄笔记,是为后来的复习及高效作业服务的。

3、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过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过去的知识,达到获得新的收获的效果, 这个“新”主要是指使知识系统化,达到融会贯通的新水平。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从整体、全局和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体系中的应用位置上去。知识的系统化可以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而“薄”的转化。知识系统化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课后及时复习分为课复习和章节复习。课复习指下课后用一定时间整理本节课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及思维方法,为课后快速完成作业,实现知识转化为运用服务;章节复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章节进行知识系统整理,提高效率的复习,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观念。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到底有没有领会、到底记没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不能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效果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做作业,才能真正反映以上问题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做作业,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使自己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通过做作业,促进知识的消化,使知识的掌握进入运用的高级阶段;通过做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还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极思考,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引起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做作业还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通过定期分类整理,为今后的系统复习或总复习准备充足的参考资料。

5、练后认真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后的重要环节。反思通常分为以下五个层次:怎么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有无其它方法?想哪种方法更好(培养求异思维);能否触类旁通?想一题多变(促进思维发展)。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分析错解的根源,总结解同类试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不断完善自己。要养成“有疑必问,有问必思,有错必改、必补”的习惯。

6、准备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角度讲,考试是为了检查学校教和学的近期、阶段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推动教师的教学,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能力。学校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考后进行质量分析等,形成一定的紧张、严肃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用的水平?这里面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有三:一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二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三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思考的问题,知识与自己的水平、能力能否快速挂钩的问题。首先,应对考试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再给自己施加压力,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正确对待自己的水平。同时,也要保持适度的紧张,以便于快速进行临考状态,积极地、有准备地进行备考。应考过程中注意先简单后容易再做难题的做题顺序,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优势,考出信心,考后认真总结,找出差距,找出出现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素材。另外,平时学习要把课堂、做练习当作考试。像考试一样去进行学习。

7、养成自学观察的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其中,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知识,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观察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通过观察客观事物,认识客观事物规律,获取知识。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会观察,并且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做到观察与思考相合,并且通过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作为学习的重要补充。

8、培养总结、思考的习惯

“独学而天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思考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必须努力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交流,而且还要认真总结,把自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习惯是好的学习习惯,哪些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发扬,不良学习习惯要克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开始要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了自然。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是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如某一学生,已经认识到玩游戏的负作用了,并且发誓不再玩游戏了,可是,一走近游戏机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我控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在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应立即进行调整。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了,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一种惯量,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优秀学生是培养出来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优秀学生的最好方法。”

 

    余心红: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本科毕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中学化学学会会员,武汉市教育学会会员,武汉市中学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昌区中学德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中化学优秀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学论硕士生指导教师,武昌区化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11月25日12月6 日随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代表团对日本东京、冲绳、京都、大阪进行教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