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PE期待2010年-中国企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4:09:35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日期: 2009-05-05 作者: 浏览次数:14





! InfinityI-China基金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 AmirGal-Or(高哲铭)



  □本报记者 田 晶/文
尽管进入中国市场已近6年,Infinity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而言仍显得神秘。在目前很多美国PE难以为继、意兴阑珊时,这只来自以色列的股权投资基金在市场上却颇为高调。
  《中国企业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Infinity在华业务有无影响?你们有没有改变投资策略和投资领域?
  高哲铭: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我一直非常看好!从2008年下半年起,Infinity的投资活动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在持续增长,进入积极扩展阶段。聚焦中国机会,与中国企业一起成长是我们一贯的投资理念。我们会一直在中国。无论危机与否,我们的战略不会改变!
  过去,我们关注五大领域的投资,分别是IT、医疗、农业、清洁能源与水处理、游戏与教育。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看好这些领域,尤其是医疗、水处理和游戏这三大行业。Infinity旗下共6只基金,从1993年至今的平均内部回报率超过36%。I-China基金规模为3亿美元,从2007年底至今已投资25%。
  我们预计,市场需要1到2年来恢复。2010年对于PE将是非常好的一年!当然,这一时间点也有可能会提前至2009年年底。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起伏发展过程中,其市场和商业模式会越来越成熟。
  《中国企业报》: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很大差异,您接触中国市场10余年,又在香港定居两年,对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投资有何理解?
  高哲铭:需要强调的是,以色列和中国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其实非常相近,反而是跟美国大不相同。我个人非常喜欢中国,喜欢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希望在此长期发展。
  我曾经是一名战斗机驾驶员,不管是开战斗机还是做投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一方面是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迅速决断能力。
  由于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以色列在知识产权、智力创造方面表现突出,以色列人具有享受创造性思维商业化的传统。以色列实现了2000多起IPO,而且每年都有30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被创造出来。此外,以色列也是人均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
  《中国企业报》:中、以商业文化差异,给Infinity的投资带来了哪些挑战?你们是如何走出这些困惑的呢?
  高哲铭: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我们遇到了诸多挑战,诸如如何说服以色列企业转移市场,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如何吸引以色列人才来华等。此外,企业文化的冲突也是经常遇到的困惑。明确由谁来承担企业领导责任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本土团队来领导企业发展,尤其是在需要中国销售渠道的情况下。
  在产品上,中、以最大的商业差别是价格悬殊,中国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低廉,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根据当地情况,研发适合当地的产品。我们不会在中、以两地销售完全相同的产品,而是会在名称、内容、个别产品功能等方面形成差异。我们也会说服以色列企业,说明产品在中国降价的必要性。此外,我们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进行商标和域名注册,对当地团队进行知识产权培训。
  《中国企业报》:在考察投资企业时,您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企业领导者等方面有何要求?
  高哲铭:作为战略投资者,我们一般会选择成熟期的企业进行投资,把一家“好”的企业带成“优秀”的企业,实现技术、理念的全面升级。在地域、企业性质等方面,我们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包括很多PE不愿涉足的国有企业,只要有好的机会,即便投资流程相对复杂与漫长,我们也并不在意。
  我个人看好的企业家素养包括:视野广阔,有远见卓识;具备清晰的商业思维;富有创造性。我认为,投资方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共同成长。Infinity设有内部培训项目,我们会带着企业家们到香港、以色列参观访问,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企业报》:Infinity的核心战略是抓住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机遇、充分利用以色列的专利技术,投资于那些能够利用以色列的专利技术,成为中国行业领导者的公司,这一战略具体怎样实现?
  高哲铭:从我们2003年登陆中国市场起,就对中、以企业之间的合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致思路是,如何将以色列企业的创新科技或产品销售转移到中国,如何给中国企业带来进入全球市场的渠道和合作伙伴。我们一般会在中国和以色列同时进行投资。
  与其他PE不同的是,我们不仅为被投资公司带来资金,而且还为它们带来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专家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
  例如我们投资的神州数码旗下企业,大致思路是用神州数码子公司的渠道来销售以色列被投资公司Mango和Mate的产品,但是产品会根据中国市场来改良,研发也在中国完成。
  再如,以色列的Nanomotion公司,将其51%的股权出售给香港企业后,公司市场转移到中国,研发由以色列来做。还有一家中国公司晶方半导体,以色列的被投资公司向中国公司授予独家许可,并把客户资源交给中国公司,使得后者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