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几所知名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58:52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对此,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战略发展目标逐步确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通识性人才;清华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同济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上可见,虽然各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同,但都有其共同点,那就是以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侧重点,在学生的培养上,要重视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等等。
  当今,美国是公认的教育大国,目前有高等教育机构3500余所,现以三所学校为例介绍一下美国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情况。如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使学生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新知识或思想的人;二是通过讲座、阅读、使用专门设计的课程资料、信息技术或其他方式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现有的知识和理论,这是所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三是使学生能够发展多种技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的适应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能够调整自我;五是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审美情趣;六是培养学生对道德的判断能力,学会理性选择。
  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学生要熟悉艺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次,能够收集、筛选、综合、评价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第三,理解如何创造新的知识和研究过程;第四,能够与人合作共事,并能创造性的转换环境;第五,具有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所必需的技能,并能考虑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第六,能够处理模糊性,能够灵活思考并具有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知识的技能。
  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理智、知识和智慧,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具有发达的批判和推理的理智力,能够深刻了解定量分析、理解科学方法和其他探究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提出和解决生活及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并能处理模糊性;在一个选定的领域内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并达到某种探度,拥有实验经验;能鉴赏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知识上的好奇心和继续学习的动机;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和美感,适应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有一定历史知识,能够批判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能与他人很好的共事,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
  由上可见,中美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各有侧重,特征鲜明,通过全面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太高,操作性不强
  纵观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无不冠有“要培养某种高级或专门人才”的定义,这样的培养目标与美国高校相比,不但定位高,而且过于宏观,对本科教育各培养环节的具体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样的目标定位仅仅通过高校这一环节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从目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高层次管理岗位的机会越来越少,社会各方面已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即本科毕业生仅仅是社会未来专门人才的“毛坯”,他们要成为“人才”,还要经过在社会实践的大学校中不断锤炼。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先生认为,“建立在社会需求和人力分析基础上的本科生和专业教育的概念,根本不是优秀大学的教学方法”。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施密德特也曾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名牌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这可能是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最通俗的诠释。
  二、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不够
  从中美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到,美国大学注重培养“人”,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我国大学注重培养“人才”,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最好能胜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中外大学培养目标的定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办学理念的根本不同。此外,美国大学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全面发展,不但要掌握知识和理论,还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会与他人共事,懂得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我国大学则用德育教育来涵盖、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前不久,由香港政策研究所完成的《内地生在港就业难调查报告》的结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香港雇主对内地毕业生在自信、上进心、逻辑推理及判断力、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指标上都给与优胜评价,而在负责任、讲诚信、沟通能力、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创新想象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明显不如香港本土学生。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应引起我们对培养目标定位的深刻思考。
  三、崇尚学术、探求真理的氛围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引领作用不突出
  高等学校有着无可比拟的学习环境,研究、探索和发现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发现者和学习者。但现实中的高校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原有的定力,也趋于社会的喧闹之中。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所说,“几年来,我们满怀豪情地去争经费、争人才、争硬件,猛然回头一看,一些学校慢慢在失去它最根本的东西,校园里的人已经静不下心来读书想问题了。我做了10年大学校长,最后悟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真理,就是学校一定要让师生们能静下心来读书想问题”。 因此,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改变这种趋势和状况,使崇尚学术、探究真理的良好氛围回归校园,否则,长此以往,我们定位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就可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此外,高校校园还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目前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本还是几十年一贯制,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定期进行考试,循环往复。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们成了存贮机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记忆已不是良好教育的标志,探求、变革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