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表演秀,薛白袍升职记 - 尹剑翔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3:33

 

 

薛仁贵,一个在单田芳小说中耳熟能详的人物,一个勇冠三军的名将,一个在中国人口中世代相传的英雄。他的故事非常多,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都记录了他为大唐王朝立下的赫赫功勋。

可是,大家知道吗?薛仁贵同时也是一个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创下惊人杀戮数据的将军。他的英勇可能是唐朝的大幸,却是外族的灾难。

一个光辉的形象背后,其实是一场场充满了血色的演出。

 

从零开始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抱怨,工作不好找,事业不称心,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其实,薛仁贵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薛仁贵原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他是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

薛仁贵父亲早丧,自幼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有志气,薛仁贵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坚持习文练武,刻苦努力,而且他天生臂力过人,是个天生的武将苗子。

隋末诸雄的纷争早就结束了,唐朝武将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已经过去,薛仁贵生的晚了点,没赶上,把舞台让给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这些名将。

可是,时势造英雄,时势没了,英雄自然也就没法造就了。薛仁贵在无数次的问自己,难道自己的文韬武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

如果是在宋朝,恐怕薛仁贵一辈子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还好在唐朝,几乎每一代唐朝皇帝都会经历几场战争,有时候是去欺负人,有时候是受人欺负。

而这时,唐太宗发动了征辽东的战争,随太宗皇帝平定天下的那些功臣们早就死的死,老的老,没几个中用的了。

所以,唐太宗以张士贵为将军,招募勇士征辽。顺脚说一下张士贵,他并不像评书里说的是个奸臣,专门陷害薛仁贵,相反他是薛仁贵的伯乐。是他最早发现了薛仁贵,并让他积极参加了每一场重大战役,张士贵死后伴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墓),这说明张士贵在李世民心中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新唐书》记载,薛仁贵之所以能够成事,他的妻子柳氏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得知唐军征东这件事后,她比薛仁贵还要兴奋,因为她知道丈夫一直期盼的机会到了。

“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

很多人都赞叹柳氏夫人多么多么的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啊,但就我看来,她也只不过是个穷乡僻壤的乡姑,想要荣华富贵,把自己的丈夫抛向无情的战场的女人而已。

薛仁贵纯粹是在用青春赌明天,可是和大多数生活在基层的青年一样,想要出人头地,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更没有关系网。一个这样的青年只能抓住所有的机会,而且要比别人做的更好,才可能博得上层的认可。

薛仁贵做到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很会炒作,很会作秀,就连他杀人的方法都很特别。

公元645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的朝鲜,正是这个地方,让隋炀帝三度折戟,最后由于国家负担太重,逼反了各路诸侯,最终隋朝灭亡。

唐太宗想要走隋炀帝的老路吗?

当然不是,唐太宗有着比隋炀帝更为严密的部署,而且集中了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高句丽的阵营。

公元645年3月,辽东安地唐军和高句丽的大军发生了一场混战,而唐将刘君邛由于冒失突进,而被高句丽军包围,无法脱身,眼看着刘君邛就要被高句丽军砍成肉酱。

而此时一个唐军的小兵,夺过一匹战马,抢过一条铁枪,左右冲杀,瞬时杀出了一条血胡同来。

但是高句丽的兵见有唐朝大将被围,怎肯轻易放手,人是越聚越多。

而这名唐军小兵就算再有本领也决抵不过这么多人,只好调转马头,直奔一个高句丽的将领而去。

这将领见一唐军兵士杀来,刚要迎战,却没想到薛仁贵的枪如此之快,瞬间就把他扎了个透心凉。

鲜血一下子喷洒了出来,这个小兵就是薛仁贵,他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战争杀人秀的表演。

薛仁贵拔出腰刀,在高句丽将军的尸身上补了一刀,把首级割下,然后把高丽将军的首级挂在自己的马头上,摇摇晃晃的向高丽士兵走了过去。

高丽兵见状大喊了一声,做鸟兽状逃跑。谁不害怕啊,见过杀人,没见过这么杀人的。

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薛仁贵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战争处子秀,成功,非常成功!

就像是通过了第一轮较量的超女一样,薛仁贵也重新了包装自己,从头到尾的包装。

而第二场演出,没有让薛仁贵等太久,公元645年四月,安市之战爆发了,而这一战的最大特点就是有重要观众来观看,那就是唐太宗。

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25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而当时的张士贵已经把薛仁贵提拔为了前锋将军,只不过还没有正式的皇帝任命而已,不过行头都置好了。

薛仁贵一上战场就以一身白衣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这就像是舞台上打得聚光灯一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白衣,白马,银甲,素战袍,手中提了一条方天画戟,腰挎两张弓。这种打扮在战场上谁都要多看两眼,更别说是一直在寻找着武将接班人的唐太宗了。

而张士贵这位大导演,安排的薛仁贵出场的方式也太另类一点,别的将领冲锋,后边跟着一大帮弟兄,而薛仁贵冲锋,谁都没有,就他老哥一个,单骑冲阵。

朝鲜人那时比较实在,不会像曹操一样十几万人楞说是八十多万去忽悠人,要知道,在薛仁贵面前的是绝对不“缺斤短两”的二十五万人的精锐高丽军,。

可就是薛仁贵一个人,把这二十五人的大方阵搅了个地覆天翻,都说万人敌的大将,但是那大多是在小说中。

但是正史中确有万人敌的大将,薛仁贵就是。

《旧唐书》中明确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薛仁贵)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什么叫万人敌,这就叫万人敌。随着薛仁贵的勇猛,唐军顺势掩杀过来,顿时高丽军乱作一团,被杀掉大半,剩下的也是连滚带爬的退走。

李世民一阵的惊喜,“先锋白衣者谁?”

左右说道:“他叫薛仁贵!”

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薛仁贵,赐马二匹,绢四十匹,奴隶十人,并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小兵一下子平步青云。

后来,唐军还是犯了隋朝的老毛病,轻敌大意,安市城久攻不下。

原因就是唐将李绩放了一句狠话,打下了安市,我要屠城。

乖乖,那高丽的百姓还不玩命的守城。所以,安市打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被攻陷。后值冬天大雪,唐军粮草不济,没有办法,只好撤退。

说实话,这本来就是一场侵略战争,不给外族以生存空间,让外夷臣服,一直都是隋唐君主的外交政策。这也注定了他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最终的灭亡都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抗有着直接的关系。

虽然辽东之战算不上成功,但是李世民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因为他见到了薛仁贵,他说了一句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这是一句非常关键的评价,说明薛仁贵的炒作和包装成功了,和超女一样,薛仁贵靠的是什么。

运气、才能、勇敢,都有点。

而更多的是狠毒,他必须狠下心来,去杀掉更多的人,才能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

薛仁贵回到首都后,被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从此他开始了他光辉且血腥的人生之路。

 

薛仁贵的二年级

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把在家里的妻子柳氏接来,柳氏看到丈夫,笑嘻嘻的说,我知道你能行。

而之后,薛仁贵并没有被委以边关将军的重任,而是统领宫廷禁卫军被派驻扎玄武门,宫廷禁卫军虽不是职位特别高的官,但是想想像秦叔宝、尉迟恭这样的名将,也曾经客串过这个角色(门神的由来),薛仁贵很满足,少了边关的风沙摧残,其实也不错。

但是令薛仁贵郁闷的是,唐太宗去世了,时间是公元650年,这就意味着,薛仁贵在皇帝那里的印象分,全部被抹杀,谁知道新任的高宗皇帝认不认识自己。

而这位唐高宗李治是个有名的窝囊废,他是因为太子李承乾和皇四子李泰为了争皇位,结果两败俱伤,李世民心灰意懒就把皇位传给了最没本事的李治,李治别说战场了,连打架都没看见过,要他认可自己的功绩比什么都难啊。

而薛仁贵的特长就是杀人,打仗,在这皇宫里哪有那些表现的机会啊?

薛仁贵后悔啊,后悔当时没有申请去边关吹吹风沙。

但是命运对于薛仁贵格外的垂青,虽然没有仗打,但是薛仁贵仍旧有机会表现了自己。

公元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保护皇帝的人见大水来袭,全都弃门而逃。

薛仁贵很愤怒,说:“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

然后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很成功,唐高宗被救了。

高宗感其恩,说:“多亏靠了你,我才没有被水溺死,我才知道这世上有忠臣啊。”(《旧唐书》:“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

根据记载,这次山洪附近死了几千人。虽然高宗的处境未必如此紧急,但是薛仁贵让唐高宗看见了一个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的薛仁贵,唐高宗最终把最危险且最关键的任务都交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的仕途二年级学业,成绩优秀,很快他的人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东征西讨为哪般?

看惯了粗浅的历史教材的人,总会对唐朝和宋朝有这样一种印象,唐朝老爱去欺负人,而宋朝总受别人欺负。

可是如果看过正史记载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是唐朝总被人欺负,宋朝总在欺负人。

但是,为什么唐朝却要比宋朝的战绩辉煌呢?

其实说白了,还是两个朝代对于武将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唐朝每一代皇帝,都出现了超级名将,而宋朝的超级名将都在重文轻武的抑制中消沉了下去。

薛仁贵是幸运的,他生在了唐朝,薛仁贵每次战争的出色表演都让他赢得了喝彩之声,但是很明显这是血腥暴力,外加些花边零碎。

公元658年,已入不惑之年的薛仁贵,终于开始统军,而这一次他还是把目标对准了高丽。

这一次没有御驾亲征,没有先前的声势浩大,在这样的秀场上,想让远在长安的唐高宗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必须用数字说明。

薛仁贵率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四百级,俘虏一百余人。

同年6月,高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军三万人迎战唐军,被薛仁贵击败,斩首三千级。

大多数,史学研究者并没有注意这些简单的数字,仔细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如果还没看出蹊跷,请对比下边的史料。

《旧唐书.薛仁贵列传》:“显庆二年,诏仁贵副于辽东经略,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

《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薛仁贵在这两次战役中斩首的人都是整数,而在这两本书中其他方面记录的人数的后面都有个“余”字,显然是虚数,并非实数。

所以说被杀的数字是有问题的,哪这么好杀人就杀了个整数出来,而且还接连两次杀了个整数。

这只能说明薛仁贵杀的人很可能是投降的士兵,或者他杀害了许多投降的人充数,为的就是给唐高宗报告一份漂亮的数据。很显然,薛仁贵在现在完全可以做一位称职的会计师,把账做的漂亮。

这是一场十足的政治秀、军事秀。

 

三箭定天山,真的是只用了三箭吗?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关来。

 

这句名句,简直就是薛仁贵传奇的一个顶峰。

公元662年 ,回纥铁勒联合九个部落联盟对唐朝边境发起了骚扰性进攻。

唐高宗只有一个薛仁贵可用,但是薛仁贵已经年入中年,是否还有当年的朝气,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唐高宗故意用激将法来刺激了一下这位将军。

“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心说这家伙还真行,于是放下心来,取了一身上好的铠甲赏赐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出发了,回纥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

公元662年三月,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既然是战争秀的高手,薛仁贵又在战场上给回纥兵演了一把绝技。

他抽出三支箭,连续发射,只听回纥阵营三声惨叫,敌人三员大将,落马而亡。

这门独门绝技,薛仁贵以前没用过,所以谁都不知道,回纥兵一见立即混乱,他们脑中都在想一个问题,薛仁贵下一个该射谁了?

很显然回纥兵脑子不太好使,用弓箭一个个射太慢了,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回纥兵这时脑子才琢磨过味道来。

打不过,投降吧,大部分回纥兵放下了武器,我们投降。

以上就是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评书里,正史中都记述的差不多。

但是我们只注意了薛仁贵的神奇,而没有注意薛仁贵后面所作的事情。

薛仁贵随即命令将投降的回纥兵全部就地活埋,以除后患。(《旧唐书》:“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而这件事情不仅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蒙古杭爱山还有坑杀遗迹的存世,不得抵赖。

而这次战役也并没有使回纥兵服气,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但是唐军主将郑仁泰不接受,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给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

郑仁泰派兵追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最后没有办法坚持,只好撤兵,对于回纥一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

而此时薛仁贵也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在郑仁泰抢来的铁勒贵族中,他选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当成了小老婆。

临阵取妻,这在古代那是要杀头的大罪,一回到朝廷,部队的许多将领都遭到朝臣的弹劾,唐高宗以薛仁贵功过相抵,未加追究。

以上才是三箭定天山的真相,“战士长歌入关来”怕是只是唐军截获美女,可以任意消遣的一种心态罢了。

 

血洗高句丽

对于任何一个弱小的民族,都有权利生存下去,并且都有权利获得自己生存的一方土地,高丽也有这样的权利。

而隋唐两朝对于高句丽的战争是明晃晃的侵略,绝无正义可言。

但是,隋炀帝也好,唐太宗也罢,都没有在高丽军身上占得任何便宜,隋炀帝三征辽东,闹了亡国身败,李世民对于高丽,也只是一声叹息,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可是以懦弱形象出现在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却办到了他的父亲,姨老爷(隋炀帝是李家的姻亲),没有办到的事情。

因为唐高宗有薛仁贵,而薛仁贵有其他武将身上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他够狠,战争在他手中就是一场表演秀,每一次登台都应该有更为惊艳的表演才是。

公元666年九月,薛仁贵统兵出征高句丽。

同年十二月,唐高宗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公元667年,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但是刚过几天,高丽总头领泉男建率大军夜袭新城,眼看着新城就将再一次落到高丽军的手中时,神兵天降了,薛仁贵杀到了。

大唐和高丽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刻,唐朝铭记是因为从这时起高丽变成了大唐的版图,高丽却是因为这是一场惊天杀戮。

薛仁贵率军狂奔而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

同年十月 ,庞同善继续进攻,在金山路上遇到高丽大军10多万人,被打的落荒回逃,高丽军追的兴起,又是薛仁贵率本部兵马从斜刺里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大乱,薛仁贵领兵奋力杀敌,此战杀的昏天暗地,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决定两国国运的大比拼。

敌人一层一层的围上来,而薛仁贵就一层一层把他们砍倒,白袍早就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最后薛仁贵以惊人的毅力,率军斩杀了五万多人,剩余的敌军全部逃跑。

而这五万多人都是在战场上一举歼灭的,并没有俘虏被杀的记录。可见当时薛仁贵是真的杀出了状态,杀出风格来了。

从此高丽人闻听薛仁贵之名,那是真害怕啊,有点当年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味道,估计高丽人吓唬小孩的时候就会说:“再不听话,薛仁贵就来了。”

唐军乘胜攻占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

薛仁贵的表演就像变魔术一样,每一次都和上一次不一样,绝无重样的,让所有观众看着都新鲜无比。

当金山战役结束后,征高丽的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而薛仁贵表演更是到了近乎疯狂的投入。

同年的十一月下旬,薛仁贵仅带两千人马向前进军,其他将领大力反对,开玩笑吧,别以为自己能打仗就敢小瞧对手。

面对战友的质疑,薛仁贵只说了一句话:“兵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怎么用。”(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

大话王,彻底的大话王,所有的唐军将领都在看着薛仁贵要怎么失败,可是奇迹出现了。

高丽派出数万大军快速出兵新城,想夺回主动权,可这并不出薛仁贵所料。

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皑皑,薛仁贵的两千骑兵,全部和自己一样身穿白袍。

当他们发现高丽兵马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

而白衣和白雪混杂在一起,变成了最好的保护色,当薛仁贵冲杀到高丽军军前时,高丽军才发现原来是唐军,而这时已经晚了。

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不到七个多时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俘虏敌人万余,而白色的雪地与红色血液融合在了一起,又再次冻了起来,形成特殊的恐怖场面。

接着薛仁贵率领2000将士继续前进,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攻占了坚固的扶余城。之后高丽连续40多座城市,一听是薛仁贵来了,直接投降。

怕了,真的怕了!

薛仁贵是高丽的克星。

就这样薛仁贵大军沿途破城抵达平壤城下,与从行军大总管李绩等诸路大军会师平壤,大军合围,攻破平壤,薛仁贵亲自接受高丽国王投降,根据史料记载,高丽国国王高藏在向薛仁贵投降签字的时候,连抬头看薛仁贵的勇气都没有,可见薛仁贵在高丽人信中的威慑力到了何种地步。

 

最后的倾诉

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是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年少成名,然后放荡不羁留下不少污点,最后又在自己的运动生涯的末尾找回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薛仁贵的人生轨迹也如“小贝”一样,他年少成名,中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杀了无数的生灵,真正看过正史的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就是他勇猛,残忍,甚至残暴,没多少人会认同他善良。

可是薛仁贵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其实我本善良。

东征成功后,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为高丽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新唐书》记载的薛仁贵在高丽“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莫不欣然”

而这绝不是史书上为了歌颂我泱泱中华而编造的,薛仁贵在朝鲜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朝鲜人民的服装上,朝鲜老百姓,绝大部分穿的是白色衣服,而朝鲜人自己说他们穿白色衣服是为了纪念白袍薛礼,平壤东郊凤凰山上至今还有薛礼庙。

这还是那个杀人翻出多种新花样,杀人从来不眨眼的薛仁贵吗?

我们的朝鲜志愿军,死了这么多人,才在朝鲜烈士陵园中留下了一小块地方,而薛仁贵杀了这么多高丽人,却在高丽心中留下了英雄形象,都是因为,从始至终,薛仁贵都不只是个纯粹的杀人狂,他只是想用战争证明自己,为自己卑微的身份多争取一些荣光而已。

而当荣光都属于他的时候,他就又变回了原来那个过过苦日子,了解百姓疾苦的薛仁贵。

后来,薛仁贵在青藏高原战败(责任不在他),被贬到象州当了个小官,在象州,薛仁贵仍旧爱民如子,博得了一片赞许之声。

    而历史,最后一次将这位争议中的战神推上战场,公元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场战争。

而这次是唐朝的老对手,突厥人,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

而此时的薛仁贵并不会再用残忍的手段使对方畏惧了,因为只要知道唐军的敌人,就知道薛仁贵,而就凭这个名头,就已经让所有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闻风丧胆了。

战场上仍旧是两军对垒,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

唐兵说:“薛仁贵。”

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

于是,薛仁贵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

薛仁贵的最后一场战争就这样胜利了,没有任何的特点,也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杀戮,只有一个久负盛名的将军对待战场的那种从容。

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的传奇一生结束了。

也许对于薛仁贵的讨论永远没有结束,但我始终认为,薛仁贵只是一个从贫穷到富有的小人物而已,他的奋斗也许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小人物难道能有普通的方法去赢得自己的仕途吗?

肯定不能,所以薛仁贵的狠毒是千千万万有志于成为大人物的小人物的缩影,他们不惜用各种残忍的方式获得他们不能获得的一切。

只不过薛仁贵做的比别人更漂亮、更狠毒而已。

而当久负盛名的薛仁贵走到自己的晚年时,他回首往事,自己得到了,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也许只有那份虚荣的名声而已。

薛仁贵选择了归真,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回馈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所以薛仁贵没有留下和白起一样的恶名。

对于一个小人物来说,其实这已经够了,在自己的人生终点,能够完成对自己的人生救赎,难道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吗?

 

 

 

尹剑翔独家心理分析:小人物的心是卑微的,想要成功的小人物的心是更加卑微的,在没有任何背景、金钱、权利的情况下,即便你是个有才能的人,想要出人头地依旧很难。除了努力,他们还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煎熬。

很多人总是说,成功要靠机遇,其实我并不赞同这句话,因为机遇很多时候是自己创造的,做的要比别人更好,更出色,才会有机遇。

而薛仁贵是名武将,他没有选择,他只能在战场上表现的更出色,而无情的杀戮就这样开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么来的。

而大多数小人物,一旦成功之后,就会两极分化,一种人完全变成了成功人士,不顾百姓的死活,骄奢淫逸起来,而另外一种人永远记得自己的过去,自己曾经是贫穷的儿子,还有很多人和自己当初一样,还生活在贫穷之中。

很幸运,薛仁贵是后者中的一员,他对百姓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我们也许要怨恨他的狠毒,但是他并没错,战争就是杀戮,想成功就要不择手段,更何况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而自己成功后,薛仁贵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救赎,这是难能可贵的,也希望天下那些从乌鸡变成彩凤凰的人们,多想想自己的过去,还有自己在奋斗中所犯下的那些罪行,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偿还之前的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