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闪电哈米尔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09:57
       迦太基跟罗马人死掐了快二十年,三军败绩失地丧师,钱粮糜费不可胜数,正陷于立国六百年来未有之窘境。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个时候,通常也就该有个英雄人物应时而生了。
  
  此人即是哈米尔卡·巴卡,其姓氏Barak与腓尼基语的闪电一词(Barca)谐音,因此,多年以后,他的敌人敬畏地称他为“闪电哈米尔卡”。
  
  哈米尔卡生于迦太基的一个议员家庭,其家族司职共和国的外交事务,掌有签署和约之权。其父本想培养他子承父业,将来当个议员或律师什么的,但哈米尔卡自幼好武,无意于案牍文墨。当他的希腊家庭教师给他讲授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文章时,他不以为然地表示,亚里士多德这辈子唯一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亚历山大。
  
  当公元前247年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战事越发吃紧时,哈米尔卡终于有了投笔从戎的机会,议院任命他为驻岛官兵最高指挥官。其时哈米尔卡的确切年龄现已无可稽考,但所有的史料都称他很年轻,大概20岁出头。亚历山大23岁荡平波斯,霍去病21岁封狼居胥,有些军事天才是早慧的。哈米尔卡也是这等人物,他赴任西西里时,迦太基在岛上只剩了南部的德雷帕纳港和利里拜乌姆两处据点,佣兵们正无精打采地蜷伏在掩体里,他们已经好久没有领到过军饷,士气低落。哈米尔卡屡次请饷,但元老院以没钱为理由,一个铜板也不肯给,他们的政策就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西西里岛的一切军需都得就地取材。
  
  哈米尔卡能依靠的只有他的个人魅力了,他激励这支倦怠之师的士气,一面向他们许诺偿还拖欠工资,一面整肃军纪训练格斗,有小成后便率领他们游猎于岛上,看准了哪个无备的罗马盟邦,就去打家劫舍,在哈米尔卡的指挥下,例不空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快他们就能解决吃饭问题了。
  
  这种以战代练的游击,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迦太基方面的利比亚步兵一向不是罗马军团的对手,而在哈米尔卡的调教下他们先后在德雷帕纳和利里拜乌姆两次防守战中连措罗马人,照这个势头发展,哈米尔卡的部队迟早能在野战中与罗马步兵一决高下。随后,哈米尔卡又率军攻取帕诺穆附近的制高点埃尔克梯山,修筑防御工事,并以此为据点控制四周的村镇,迫使他们交钱交粮。同时他打通与海港的交通线,与西西里外围的迦太基海军将领汉诺·吉斯戈呼应,还雇用海盗劫掠船只,甚至抢掠意大利本土。罗马人数次围剿埃尔克梯,都无功而返,哈米尔卡驻守山中六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他又移军队家属于据点中,同吃同住同生产,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了。
  
  以将才而论,罗马方面无一人可与哈米尔卡匹敌,但“闪电”的不幸在于,他需要以一人之力面对整个罗马。当他的政府连军饷都欠奉时,同样拮据的罗马,其公民却自发组织起来,有钱的捧钱场没钱的捧人场,为国家提供了200艘战舰和6万名水兵。
  
  罗马人力不在迦太基之上,财力更是远远不如,在连年战争中他们也饱受摧残,仅公元前252年至公元前247年,就有4万公民死于战祸,损失了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罗马同盟的损失尚不计在内)。而对比两国后方对前线的支持,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就是两国政体差别使然,迦太基虽有民主之誉,但实际上控制政府决策层的是一个商业寡头集团,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权利拢在手里,生怕别人分走一点,对于盟邦和附属国,决不给与公民权,即便是法律上与迦太基平等的城邦也是剥削对象,比如利比亚的小列波底,每年就要缴纳365塔伦特。对于征服地,更是一味地榨取,供赋加之,兵役加之,如此何来休戚与共的认同感?而且他们假借职务之便,“合法地”发展壮大自家的产业,集团利益凌驾于社稷,有便宜他们取大头,出娄子摊派给大家,国家统治阶层的利益与公民的利益相背离,这又如何能有上下同心的向心力?
  
  反观罗马,他们的爱国热忱并不是来自民族主义或什么领袖的感召,而是来自于对制度的认同:罗马联盟内各城邦一律享有平等的、有切实保障的公民权,和平时期同气连枝,对外征战,胜利果实大家有份。就如马基雅维利论述的那样:“对于罗马人赢得的历次战争而言,(获胜的)基本要素是罗马人民——拉丁人、与之相连的意大利其他各部分的民族以及殖民地,就是从这些联盟中,产生了无数的军人,他们使罗马能够征战并控制整个世界。”这种体制下,公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国强能切实地转化为民富。有了物质和权益层面的同劳同筹,才会有精神和道德层面的同心同德。
  
  比较两国政体,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所谓国家利益事实上只体现在上层社会的肉食者身上,则无论这肉食者是一个世袭帝王还是一群官商一体的寡头,无论这个肉食者圈子的成员是出自贵族政治的生殖器关系,还是出自寡头政治的“党内民主”,其本质都是反公众的,其势亦必不能久长。
  
  面对20万罗马公民及其数量更为庞大的盟邦,哈米尔卡再能打也没用,况且迦太基方面别的将领远没他这么能打。公元前241年,当迦太基议院终于派了一支补给船队,准备驰援西西里德雷帕纳港的守军时,却不巧在海上被罗马舰队堵个正着。罗马执政官卡图卢斯的副将法尔托尽缴迦太基人辎重,率得胜之师开赴德雷帕纳,守军得知援兵全军覆没,士气瓦解,向法尔托投降。
  
  这一来迦太基本土与西西里之间的补给线被割断,议院认定大势已去,决定同罗马媾和,接受他们以前不肯接受的耻辱性条件。议院命哈米尔卡全权负责,在西西里就地签约。
  
  本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哈米尔卡当时经营的根据地已颇具规模,发展下去就算不能尽复失地,起码自保无虞,但他的力量毕竟还无法伸展到海上,如果不与罗马议和,后者完全可以绕开西西里,在北非登陆,哈米尔卡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只有忍辱负重,与卡图卢斯谈判。经过讨价还价,公元前240年,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迦太基交出西西里岛及其附属岛屿。
  2.迦太基赔偿罗马军费3200塔伦特,首付50%,余额分十年期按揭。
  3. 迦太基罗马双方约定不与彼此的同盟单独缔交;一国不得在另一国境内作战、行使主权、招募士兵;迦太基战舰不得出现于罗马及其同盟海域。
  4.迦太基免费运送罗马战俘回国。
  
  割地赔款,片面权益,自古至今,城下之盟的内容大抵如此。
  
  卡图卢斯还要求哈米尔卡全军撤离之时缴出武器,迦太基统帅怫然道:御敌之器拱手让人,岂勇者之所为?若以此相逼,必当性命相搏,有死而已!这一怒之威让罗马统帅心下怯了,也就不再坚持,结果连吉斯戈部也得以免于缴械。
  
  和议即成,哈米尔卡遵照议院的指示把指挥权交给吉斯戈,自行离岛。蒙森在《罗马史》中写道:“一个战败民族的不败将军,走下了他防守甚久的山岳,把那400余年来一向握在腓尼基人手里的、希腊人每攻其城无不败退的堡垒,交给了此岛新的主人翁。”他不曾被罗马人打败,却为别人的过失所累,七年之功一朝尽毁,这一刻的哈米尔卡,真有几分岳飞退兵朱仙镇的悲壮。